人到中年,「認慫」,不認命

2020-12-12 一抹晨曦co

有人說,人生猶如四季,年齡的變化和溫度的改變一樣,涇渭分明,由不得你不認命。

有人說,人活著就是認慫的過程,從前你看不慣的,到了中年就要學會忍耐。不該說的話,不說,不該做的事,不做。

其實人到中年,學會「認慫」,其實是一種智慧。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隱忍是認慫,大智若愚,也是認慫,懂得了認慫背後的含義,也就讀懂了人生。

同事老李,一輩子兢兢業業,別人做不了的工作,他迎難而上。一心撲在事業上的他,忽略了家庭,有時吃著飯,領導一個電話打過來,他就丟下筷子,跑去公司忙工作了。媳婦忍受不了他一年四季忙個不停,最終帶著兒子和他離了婚。

離婚後的老李沒有再娶,老李年齡大了,有一次和我們聊天,說起從前,承認自己當初冷落了家庭,如果時光可以重來,一定不那麼忙碌,事事賣力。

這世上最不能後悔的就是錯過。

錯過了陪伴家人,錯過了享受人生,最後發現最渴望的還是來自家庭的溫暖。有責任心是好事,但是如果犧牲家人就得不償失了。如果老李早點學會「認慫」,懈怠一點,也不會妻離子散。

不認慫,說到底是心裡的好勝心作怪,總覺得來日方長,先做出成績,再談其他,卻不知,來日並不方長。

認慫不是自貶,而是學會珍惜,為了最重要的,放棄一點次要的,很划算。

學會認慫,不較真,不攀比,才能好好地活著。

小區裡有個阿姨,喜歡爭強好勝,和人爭辯,不把別人說的甘拜下風不罷休。

後來,她人緣越來越差,才開始感受到「高處不勝寒」的滋味,現在小區裡遇見她,當初辯論常勝將軍的她,已經學會了沉默和微笑。

人生本就該低調謙和一些,適當放下身段,才會走的更遠。人到了中年,更應懂得,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的道理。

林清玄的《人間有味是清歡》寫到:「生命若減到極簡,一隻蝴蝶就能找到無限的花園,一棵樹裡就有美麗的江山,一朵雲裡就是無限的天空。」

人活著,有時覺察不到開心,是因為想的太多,顧慮太多。

中年學會認慫,才能返璞歸真,追尋著最簡單幸福的腳步,走向生命的平靜之處。

有一個好的中年,才能有一個坦然的老年。

如果人到中年,仍然渾身帶刺,處處爭奪先機,不懂得退讓,並不會讓人覺得很了不起。

水低為海,人低為王。

人到中年,世事看淡,因為看淡,眼光也才看得更遠,更通透。

沒有磨礪的劍,鋒芒太露,真正的寶劍,光澤從不咄咄逼人,卻自帶重量。

人亦如此。

不爭口舌之快,不逞匹夫之勇,不取不義之財。不為利益驅使,自然不會淪為利益的工具。

工作上的認慫,會讓人躁動的心先冷靜幾秒,再做判斷,不會因為急於求成而錯失良機。

生活中的認慫,會讓人做事之前,先顧及到家人的感受,不因強勢而做出傷感情的事。

人到中年,學會認慫吧,一點兒都不丟人。

因為,認慫,其實是一種大智慧。

相關焦點

  • 人到中年,該認慫時就認慫
    人,見過了大山大水,心就靜了;人,經過了生離死別,脾氣就慫了。人到中年,看遍了大山大水,經歷了大風大浪,嘗過了生離死別之後,最要學會的一件事情,就是認慫。慫,表面上是一種窩囊,內在裡是一種大度。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責任不小;還房貸,繳學費,養家餬口。學會認慫,只是因為懂得了責任與擔當,明白了輕重得失。學會認慫、不逞強鬥狠;勇於認慫,不攀比計較。才能讓自己過得越來越舒心,生活越來越幸福。
  • 人到中年,應不應該「認慫」?
    人到中年,除了無法挽留,還有很多無奈和不得已。最近幾次聚會,聽到幾個老朋友都在發感慨,互相訴說自己的身體怎麼不好,精力怎麼差,記憶力也在下降,最後都是長嘆一聲:唉,老了,人不服歲數真是不行啊。是啊,人到中年,胳膊腿都不如年輕人靈便,精力也不如年輕人旺盛,工作沒法像年輕人那樣拼命,生活也不像年輕人那樣有激情,在感受到自己各方面能力下降的同時,也就有了各種各樣的煩惱和挫敗感,這也許就是中年危機的一方面原因吧。最近聽到一個說法,就說中年人想要幸福,有一個最好的秘訣———認慫!
  • 人到中年,要懂得「認慫」
    提起「認慫」兩個字,人們第一時間出現的情緒和態度總是鄙夷和好笑,在大多數人看來,認慫的人,就是懦弱,膽怯,沒有擔當,不負責任的代名詞,根本不值得尊敬,更不值得學習。對於我們現今的社會來說,人文的環境已經改變很多,平常日子裡沒有那麼多威脅自己的存在,但人到中年,我們還是應該學會認慫,應該有這種靈活的思維,保全自己的智慧。青年人愛拼愛闖,這是由他們的年齡特點決定的,畢竟,一無所有的情況下,更容易不顧一切,放下所有。
  • 男人到了中年,學會「認慫」,並不意味著是認輸
    很多人也總是要和別人爭高下,自己要比別人強,得到的利益要比別人更多。就是在面對很多不重要的事情上面,兩個人也總是會吵得不可開交,好像誰先退一步就意味著自己比他弱,比他低人一等。很多人沒有想過,有很多事情在不涉及底線和原則上,認慫之後帶來的後果是兩個人不計較不糾纏,這樣要比爭得面紅耳赤要好得多。
  • 人到中年,懂得在這3方面「認慫」的人,說明他本事越大,很真實
    老話說:佛爭一炷香,人爭一口氣。很多人對於「認慫」抱有藐視態度,認為這是一種丟人、懦弱的表現。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需要認清到一個道理:認慫並非是軟柿子的代表,它不代表處處忍氣吞聲,讓人欺負到頭上來。而是一種能辨明是非黑白,不鑽牛角尖、不糾纏的豁達心態。
  • 人到中年,是一個逐漸認慫的過程
    某天,因為給一位孕婦幫忙,90後孕婦連聲說謝謝阿姨的時候,才驚覺「原來在別人眼裡,我已經不年輕了」!其實在思想意識裡,懵懂青澀的少年時代,不過只是昨日而已。可是不管自己怎麼感覺,怎麼認為,心裡怎麼停留在過去,必須要清楚的認識到,中年時代,已經到了!
  • 《大器晚成》:人到中年,關鍵時候「認慫」有多重要?
    研究表明,人腦25歲才開始成熟,開始擁有發育完善的執行能力,人到中年迎來創造力的頂峰。,更容易看清事物的全局人到中年,更沒有必要事事休,變得膽小怕事,不敢勇往直前。要知道,創造力並非年輕人的專利,人到中年我們有足夠時間、經驗和嘗試,也能夠開闢一道展示個人天分的路徑。
  • 人到中年要懂得,再落魄,也別向這三個人「認慫」,不成熟!
    明明很強悍的人,偏偏喜歡在人前表現得「弱不禁風」,一旦周圍的人放鬆警惕,他就會像狼一樣,攻擊一切妨礙自己的人。而明明卻很弱的人,偏偏又愛在人前「逞強」,讓眾人認為,他就是個「強者」。這或許是一個不怎麼好笑的冷笑話。直到中年才明白,原來,「逞強」的背後,是辛酸和痛苦。
  • 人到中年參加飯局,遇到三種小人要學會認慫,和小人抬槓沒好處
    現如今,隨著時代發展,有很多年輕人心浮氣躁,所以在參加飯局或者是商務酒局的時候,很容易因為一些說話的毛病和說話內容導致得罪小人,久而久之,到了中年階段變成了中年人,可是在參加飯局時,卻還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無法讓自己擁有豁達的心態,那麼在和小人對峙的時候也是找不到任何好處,所以也是建議大家在參加飯局的時候
  • 騰訊員工辭去75萬年薪工作回老家: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認慫
    人到中年,真正厲害的人懂懂得「認慫」。認慫在字面上來說有些負面,有些消極,但認慫不是認輸,不是認命,而是一種積極的自我認知。不可以隨便認命,但我們可以適時認慫。懂得適時認慫,才是成年人該有的姿態。02.認慫,是一種及時止損的能力身邊有個朋友致遠,在大學期間就開始做起了護膚品的生意。
  • 在這兩個方面「認慫」的人,其實大有本事,別傻傻不明白
    人到中年,說不完的苦,每個人都在苦苦掙扎,也許,我們沒有了曾經的方剛之氣,我們變得別人眼裡的「慫」包。其實,沒有人願意變「慫」,一方面在別人眼裡,我們站不住腳,覺得面子丟失。一方面覺得自己怎麼如此懦弱,與內心過不去。我不知道要從何種角度去給大家解釋。但今天寫下此文,也是有原因的,待會兒會給大家細說。
  • 68歲洪金寶近照震撼曝光:人生下半場,要學會認慫
    什麼東西丟了都可以再找回來,唯獨命不可以。成年人的世界,命比一切都大。3《樂隊的夏天》最後一期節目,需要錄製到深夜,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樸樹突然站起來說:「我到點兒了,我得回去睡覺了。」大庭廣眾之下,不顧其他嘉賓和直播效果,貿然離場的確不太禮貌。但他還是走了。臨走前又加了一句:「我歲數大了,要回家睡覺了,謝謝,走了。」後來他在採訪中解釋到:「當天實在太累了,所以選擇回家休息。」
  • 人到中年,所有的委屈都是無用的
    人到中年,往往身不由己。若歲月真的靜好,又有誰願意放棄自己原來的生活,選擇一條不見未來的出路。中年人的改變,從不是自己主動,而是被迫選擇。電視劇《小歡喜》中,有一個片段讓人印象深刻。人到中年,早已失去了向前衝的勇氣,只求安安穩穩,照顧好家人妻子。然而,往往天不遂人願,事不從人心,到最後,依舊是自己一個人去扛。張愛玲說:「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沒有誰可以將日子過得行雲流水。」人生多變,有得有失。
  • 40歲大齡剩女裸婚的原因:「人到中年,有心無力,只能認命」
    朋友樂樂之前也大言不慚說自己不想結婚,說一直單身一直爽,從35歲到40歲這5年時間裡,她要麼單身,要麼只談戀愛不結婚,但凡跟她戀愛的人提及結婚,她都會選擇分手。 她這個曾經堅定說不想結婚的人,到了40歲尚且會妥協,其他那些不太堅定的人,妥協的可能性肯定更大。 這裡所說的妥協不是貶義,你轉換了一種觀念,想要換一種方式生活,是你的權利。但是,到了40歲才轉變觀念,未免有點太晚了。
  • 心理學:認慫是一種高級的能力,越是聰明的人越懂得退讓
    ,這就是為什麼人到中年但功利心比起年輕人絲毫不減,而很多老人也試圖在某一擅長的領域與他人一較高下的原因所在。這一切都表明了遺傳因素對人們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因此一味地追求比別人強是一種不理智也不科學的心態,在適當的時候選擇認慫,其實是一種自我調節。
  • 天道秘維:一個人真正變得強大,往往是從「認慫」開始的
    1、《天道》中的「認慫」《天道》中的丁元英是一個見過大風大浪的人,為王廟村導演的一出殺富濟貧的扶貧神話令人嘆為觀止,但是也有很多人對他一些表現不是很理解。混沌攤大嫂收他兩次錢,他不計較;拉麵店老闆擠兌他不工作,他不言語;了解父親病情後決定扒掉管子而遭致家人的數落,他不解釋;在公園看曉丹跳街舞的時候被情侶擠走搶佔椅子,他連看都不看對方一眼……從表面上看,這簡直就是窩囊漢
  • 女人認慫,是從當媽開始的!
    從得知自己懷孕的那一刻開始,就擔心娃生出來太醜怎麼辦,擔心寶寶不健康怎麼辦。每次產檢都揪著心,醫生皺一下眉,就被嚇到半死,醫生半天不吭聲反覆檢查,嚇到大氣都不敢出!年少懵懂時,對遭遇背叛卻不離婚的女人嗤之以鼻,我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一天吶喊三次,出軌了,當然要離婚啊!這種人給他生了孩子,難道還要等著給他抱孫子嗎?面對萬能回覆:如果沒有孩子,我早就離婚了。我們大怒、口誅筆伐:你怎麼那麼慫?!
  • 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會「認慫」
    都說做人,認命也不能認慫,畢竟認慫了,就真的低人一頭了。只是在我看來,所謂的認慫,並不是承認比別人差,而是明白有些事,真的沒必要一較高低。人生無非百年,每個人的人生都有限,在這個限度之內,花費時間去做最值得的事,才是有意義的人生,否則只是在浪費時間而已。而我覺得,不認慫,很多時候就是在浪費時間。
  • 認慫不是真「慫」
    有時候,生活中難免遇到這樣那樣的垃圾人,如果單純為了伸張正義,與一個垃圾人較真,可能付出更大的代價,甚至付出生命。是的,面對這件事,自己錯了,也許自己認為是一件小事,但是如果只認為一件無所謂的小事,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問題,俗話說得好,拳不打笑臉人,如果這樣問題解決,也不失為一種智慧。
  • 認慫並不代表害怕
    人這一輩子每到一個年齡就會有該年齡的負擔,而現在的中年人除了富二代,哪個不是一邊低頭落淚,一邊埋頭苦幹。生活的擔子越來越重,人生不過是一場苦累史,每個人都是從幼稚到成熟,從羸弱到強大的成長史。記得周星馳的電影裡的一句話:那個人好像一條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