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生猶如四季,年齡的變化和溫度的改變一樣,涇渭分明,由不得你不認命。
有人說,人活著就是認慫的過程,從前你看不慣的,到了中年就要學會忍耐。不該說的話,不說,不該做的事,不做。
其實人到中年,學會「認慫」,其實是一種智慧。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隱忍是認慫,大智若愚,也是認慫,懂得了認慫背後的含義,也就讀懂了人生。
同事老李,一輩子兢兢業業,別人做不了的工作,他迎難而上。一心撲在事業上的他,忽略了家庭,有時吃著飯,領導一個電話打過來,他就丟下筷子,跑去公司忙工作了。媳婦忍受不了他一年四季忙個不停,最終帶著兒子和他離了婚。
離婚後的老李沒有再娶,老李年齡大了,有一次和我們聊天,說起從前,承認自己當初冷落了家庭,如果時光可以重來,一定不那麼忙碌,事事賣力。
這世上最不能後悔的就是錯過。
錯過了陪伴家人,錯過了享受人生,最後發現最渴望的還是來自家庭的溫暖。有責任心是好事,但是如果犧牲家人就得不償失了。如果老李早點學會「認慫」,懈怠一點,也不會妻離子散。
不認慫,說到底是心裡的好勝心作怪,總覺得來日方長,先做出成績,再談其他,卻不知,來日並不方長。
認慫不是自貶,而是學會珍惜,為了最重要的,放棄一點次要的,很划算。
學會認慫,不較真,不攀比,才能好好地活著。
小區裡有個阿姨,喜歡爭強好勝,和人爭辯,不把別人說的甘拜下風不罷休。
後來,她人緣越來越差,才開始感受到「高處不勝寒」的滋味,現在小區裡遇見她,當初辯論常勝將軍的她,已經學會了沉默和微笑。
人生本就該低調謙和一些,適當放下身段,才會走的更遠。人到了中年,更應懂得,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的道理。
林清玄的《人間有味是清歡》寫到:「生命若減到極簡,一隻蝴蝶就能找到無限的花園,一棵樹裡就有美麗的江山,一朵雲裡就是無限的天空。」
人活著,有時覺察不到開心,是因為想的太多,顧慮太多。
中年學會認慫,才能返璞歸真,追尋著最簡單幸福的腳步,走向生命的平靜之處。
有一個好的中年,才能有一個坦然的老年。
如果人到中年,仍然渾身帶刺,處處爭奪先機,不懂得退讓,並不會讓人覺得很了不起。
水低為海,人低為王。
人到中年,世事看淡,因為看淡,眼光也才看得更遠,更通透。
沒有磨礪的劍,鋒芒太露,真正的寶劍,光澤從不咄咄逼人,卻自帶重量。
人亦如此。
不爭口舌之快,不逞匹夫之勇,不取不義之財。不為利益驅使,自然不會淪為利益的工具。
工作上的認慫,會讓人躁動的心先冷靜幾秒,再做判斷,不會因為急於求成而錯失良機。
生活中的認慫,會讓人做事之前,先顧及到家人的感受,不因強勢而做出傷感情的事。
人到中年,學會認慫吧,一點兒都不丟人。
因為,認慫,其實是一種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