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如此,我們仍是這顆星球的主宰者。——讀疫情新聞有感

2020-12-11 情感小南屋

文/yaya

圖/網絡

今天是春節的第二天,也是疫情開始的第二個月,沒有了舉國歡慶的鞭炮聲,卻多了幾分的兵荒馬亂。原本不想在疫情期間寫這些沉重的話題,可是昨晚看了新聞,還真是忍不住想記錄些什麼。

疫情的新聞實時更新,截止到1月25日24時,全國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1975例,死亡56例,疑似2684例。

迅速蔓延的數字終於敲響了警鐘,於是,大家終於捨棄了原本的自由,本分地待在家裡,陪在家人身邊安靜過年。

記得疫情剛開始的時候,似乎並沒有太過重視,我們甚至還趕在年末的尾巴去超市掃購年貨,後來,隨著春運的南北大遷徙,病毒開始出現在各個城市,新聞每天都在更新數據,人們開始自覺戴上口罩,減少出行,再後來,各大醫院成了沒有硝煙的戰場。

我記得,臘月二十九的晚上打電話給老媽,家族裡有個遠親在武漢定居,好像每年都會回來過年,我以為受過高等教育的他會選擇留在他鄉,犧牲小家的團圓以成就大家的安全,沒曾想他開車帶著全家回到了村裡,雖然已經被隔離且沒有異常,可我心裡還是不能平復。

他打電話解釋說,他在武漢害怕,太害怕了,所以他想回來。

我理解,但不認同。

最近,網上被曝光過很多事件,比如聽說xx城市木有病毒,於是我來了,比如如何逃離武漢,再比如吃退燒藥躲避飛機體溫檢查,一時間輿論炸開了鍋。

災難面前,某些涼薄的人性慢慢開始暴露。

但並非人人都似那般自私無理。

xx市醫務人員自願支援武漢前線,xx捐贈物資緩解前線壓力,還有央視春晚臨時加的《眾志成城,抗擊肺炎》,時刻提醒著我們那些善良和勇敢的人們正在前線為我們奮力廝搏。

在這顆星球上,人類不是第一次面對這些兇險的災難了。

SARS非典時期,h7n9禽流感疫情,兩次我都趕上了,記憶裡還滿是消毒水的味道,最近新聞上的澳大利亞大火,還有前些年的汶川地震,在這些天災人禍面前,人類總是那麼渺小,可又那麼堅強,每次故事的最後,我們都能化險為夷,都能負重前行,都能扛過一次又一次的危難。

人類之所以被稱為高等生物,是因為我們有創造力,能夠創造出治癒病痛的醫學藥物;是因為我們有頑強力,能夠堅持到戰爭的最後一秒仍都不放棄;是因為我們有自信心,能夠堅信無論是前線奮鬥的逆行者,又或是後方儲備的守護者,我們一定能打贏每場艱難的戰爭。

有人在網上調侃,終於走上了人生巔峰,乖乖待在家裡啥也不幹就給社會做貢獻。的確,無論現在你是選擇「葛優癱」,還是選擇「碧瑤坐」,只要待在室內安心陪著家人,減少外出走動,就是對彼此最大的保護,待到春暖花開之際,我們再一同擁抱好友,再一同相聚暢聊。

剛剛又有兩輛救護車從路上經過,似乎是在尋找疑似被感染的病患,客廳裡的廣播還在通告舉報電話,句句強調務必重視,手機裡還存著延遲開學的簡訊,緊張的氣氛著實讓人擔心。

儘管如此,我仍舊相信,我們仍是這顆星球的主宰者,無論是面對這場病毒的侵襲,還是面對未來的挑戰,我也相信,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一定會贏。

因為在我們所看不見的前方,有人在替我們抵擋黑暗,因為在我們所看不見的前方,有人在替我們撐起保護傘,因為在我們所看不見的前方,有人在一直堅持為我們護航。

相關焦點

  • 【好書大家讀】讀《沒有任何藉口》有感
    【好書大家讀】讀《沒有任何藉口》有感 2020-06-09 0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好書大家讀】讀《卜算子•詠梅》有感
    【好書大家讀】讀《卜算子•詠梅》有感 2020-06-10 03: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紅星詩評|讓人隱隱撕心裂肺的詩——讀吉狄馬加長詩《裂開的星球》
    怎樣品讀身邊好詩?今起,紅星新聞特別策劃推出「紅星詩評」系列,以饗廣大詩歌愛好者。要說最近最火的詩,無疑是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吉狄馬加的最新500行長詩《裂開的星球》。此詩,在老牌文學名刊《十月》以詩歌頭條發表,迅速引起敬文東、燎原等多位著名詩歌評論家的熱議。
  • 地球不一定是最宜居星球?專家從千顆已知星球篩選出24顆宜居星球
    美國和德州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他們根據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最終從4500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24顆「超宜居」行星,但是沒有一顆行星能滿足所有超「宜居」條件,但一般能滿足四個條件的話,意味著生命體可能在那裡生活的比在地球更舒適。值得一提的是,所謂宜居並不代表這些星球上一定擁有生命體,僅代表他們的條件有助於生命體生長。
  • 這顆富含碳的鑽石星球,為何被科學家稱為「最噁心的星球」?
    有一些我們已經能夠探索過的宇宙物體,有一些由於離地球太過遙遠而仍然沒有被科學家們發現或探測到。下面,小編將為你介紹宇宙中最噁心的行星。 這顆天體名為「巨蟹座55e」,是一顆環繞著巨蟹座55A的太陽系外行星,表面多巖石,它離母恆星很近,公轉周期不到兩天。
  • 【好書大家讀】讀《人間值得》有感
    【好書大家讀】讀《人間值得》有感 2020-06-14 04: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41億顆恆星與太陽相似,3億顆宜居星球藏身銀河系,這說明什麼?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銀河系內有多少顆類似地球的星球呢?然而近期國外有一項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研究人員通過對系外行星數據進行研究,認為銀河系內可能存在不少於3億顆宜居行星。這則消息讓許多對地外生命和系外行星感興趣的科學家感覺到「久旱逢甘霖」的感覺,那麼研究人員是如何得出這一結論的?如果該結論符合實際情況,又意味著什麼?如何尋找宜居星球?
  • 派新歌|這顆星球本沒有界線與界限
    這顆星球本沒有界線和界限,我們用音樂觀察所有維度。 生祥讀詞,聯想日本的「B級美食」比賽,主角是非主流的鄉土菜餚。
  • 書香法院|一起讀好書(十五)——讀《瓦爾登湖》有感
    書香法院|一起讀好書(十五)——讀《瓦爾登湖》有感 2020-12-11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觀抗疫新聞有感
    觀抗疫新聞有感 2020年01月30日 19:18:03
  • 這顆星球體積是地球的1.7倍,擁有液態海洋,可能存在生命
    我們生存的地球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普通星球,但是我們在太陽系中卻是不普通的,因為地球存在生命。在廣袤宇宙中擁有無數星體,所以說宇宙中應該有很多星球擁有生命,這是一個概率事件,地球只不過是無數存在生命星球中的一個。
  • 科學家發現24顆比地球更宜居的星球
    近日,研究人員給出了答案 他們認為 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 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 可能比地球
  • 宇宙中發現一顆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這顆星球就在太陽系
    大家好,我們在喝茶聊天的時候,可能時常會想,我們究竟是不是宇宙中唯一擁有生命的一顆星球呢?如果不是的話,其他的那些擁有生命的星球又,究竟在何方呢?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火星一直是地外生命存在和人類移民的理想場所。但是,隨著一顆神秘的衛星面貌逐漸地被揭開,這種觀點漸漸地淡化了。
  • 【一本好書】讀《活著》有感
    【一本好書】讀《活著》有感 2020-11-21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書香法苑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書香法苑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2020-12-18 1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研究認為:銀河系或有數億顆潛在宜居星球
    新華社北京11月15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根據對美國《天文學雜誌》即將刊登的一項新研究的最保守解釋,我們的銀河系至少約有3億顆潛在宜居星球。這其中有些系外行星甚至可能是我們的星際鄰居,至少有4顆距離太陽可能不到30光年,離我們最近的可能至多20光年。
  • 科學家發現的這顆星球或是希望
    這場會議也給人類敲響了警鐘,如果我們不再對碳排放的含量加以限制,地球的溫室效應就會越來越嚴重,人類也無法繼續在地球上生存了。但是即使如此,世界各國也無法很好的完成這一指標。因為地球上存在兩百多個國家,碳排放就意味著發展的權利。每個國家都希望發展,自然也很難遵守協定的要求。而且地球也是有壽命的,目前地球的年齡大概是46億年左右。根據科學家對地球的研究,地球理論上有100億年的壽命。
  • 聯播+|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習近平提三點主張
    「地球是我們的共同家園。」11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上致辭,向世界闡述了中國的生態觀。地球是人類的共同家園,也是人類到目前為止唯一的家園。在這顆藍色星球上,面對氣候變化、大氣汙染等全球性環境問題,如何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是擺在人類面前的嚴峻問題。習主席在致辭中提出三點主張,不僅代表著十四億中國人民的鮮明態度,也體現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富內涵。央視網《聯播+》特梳理講話要點,與您一起學習,共同呵護好地球家園。
  • 星球自轉能有多快?有顆星球因為自轉太快,差點把自己轉解體了
    在太空中有無數的恆星,銀河系的數千億顆恆星也只是不起眼的一小部分而已,在宇宙中分布著非常多銀河系這樣的星河系。這些星系也像星球一樣在不斷的旋轉,星系的旋轉速度不同,恆星自然也有不同,而且之所以說太陽的自轉速度並不快,那是因為有一個星球的自轉速度快到了不可思議,太陽的速度與其一比,簡直像是蝸牛一樣的速度。
  • 這顆星球上含有大量水,甚至已形成了大海洋
    由此可見,氧氣並不是衡量一顆星球是否有生命的絕對標準,因為這只是對於地球生物而言的。那麼,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之外,又有哪些星球上存在大量的水呢?太陽系中含有豐富液態水的星球多年來,通過科學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地球可能並不是太陽系中,擁有液態水最多的星球,因為很多衛星上,可能都有比地球還要豐富的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