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你的心理更健康

2020-12-25 傑哥說文學

心理學是一把雙刃劍,有的人學心理學是為了治癒自己或別人。有的人懂點心理學,卻是為了在無形中佔盡便宜。

這種人就是傳說中的小人了。小人是一種存在於我們人生道路上的奇葩物種,有的是先天使然,有的是後天長成。他們知道怎麼在方寸間,挑逗起別人的怒火,摧毀你的自信,讓你不知不覺間被他左右和控制。在別人看來,卻是你的錯。怎麼對付小人,有一門學問叫厚黑學,專門講這個。但是作為一個光明磊落的人,是不是值得為了對付所謂小人,就把自己變成類似的物種呢?當然不!你還有一種辦法,那就是把自己鍛造成優勢者。脫離小人的獵食鏈,成為職場叢林裡的優勢物種。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強大,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豐盈呢?

我們很多人對於心理學或許很陌生,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學習來改變自己,今天我向大家推薦一本有中科院專家寫的一本書,這本書不僅詳細為我們解釋了我們每個人的心理困惑,更為我們開啟一扇了解心理學,學習心理學的機會。如果您也對心理學感興趣,那就跟我一起走進《心理學優勢》這本書吧。

這本書有什麼特別之處嗎?讓我細細道來。

1.整合式訓練方法

本書中運用了心理學思維,通過認知信念、行為與思維方式的不同層面進行切入訓練,以及配合生物—心理—社會的聯合手段進行心理優勢的訓練, 讓我們在面對人生不同階段時期的各個任務時,就像打怪升級一樣走出人生的閉環。

2.即學即用的心理優勢訓練方法。

本書實踐性與實操性強,每章都有針對性問題與解決方案,分階段與步驟的實操方法讓你拿到書就能開始進行針對性地訓練,其中的實踐性讓我們讀者能從中找到解決自己困惑的辦法。

3.可讀性與通俗性強,讀者無須具備心理學背景。

本書還是一本理論聯繫實際的心理學科普讀物。在這本書裡,雖然有理論部分,但沒有使用大量的「專業名詞」,避免了贅述太多的理論。從理論上我們通過找出各種劣勢心理的「病因」,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從實踐方法上提供優勢心理的訓練方法,從而達到標本兼治。更可以把這看成是一本指南,也避免了很多尋求成長的讀者稍不留神就遇到了「偽心理學」的困境。

4.意義感豐富。

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我回顧了過往,進行了很多總結,當其中的一些方法與案例在我的筆下重現時,這些案例生動地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充滿了生命力與意義感,這些成長的方法讓我獲益良多,也能幫助更多還處於泥濘中的人靠自己的力量爬出泥坑。希望這些面對過的問題和總結的經驗技巧及我們分享的練習方法能幫助到你。

內容簡介

建立心理優勢,提高心理韌性及抗挫能力,塑造強大內心。

○ 國內一線心理學專家,理論結合實踐,實操性的整合式訓練法。

● 擺脫「弱者心態」,尋回心理主動權。

如何來閱讀本書呢?我覺得可以有兩種方式來閱讀本書。

第一種可以通讀全書,在了解本書的整體關聯與布局後會對心理優勢及其訓練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

第二種方式可以按需閱讀,看到自己目前最需要解決的、最想要了解的部分開始閱讀。也就是說,你不用像啃心理學大部頭一樣苦讀,你可以像查閱工具書一樣,尋找你最需要的章節,缺哪兒補哪兒!

作者簡介

孔 儷 國家心理諮詢師,多年身心疾病幹預及健康教育工作經驗。

李 蕾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在職博士。

李曉霞 國家持證二級心理諮詢師,職業心理諮詢師,四川心理學會會員。

《黑天鵝》作者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曾說:不確定性就像一個巨幕的投影,投射出我們每一個人眼中的「現實」。站在這個瞬息萬變、不斷向前的時代齒輪上,不確定性事件時刻都在發生,我們則避無可避。如何用心理優勢來面對這種不確定感,也許你只是缺少一點勇氣,而心理優勢訓練則是我能給你最好的禮物,希望我們每個都已經長大的孩子還能成為你自己。正如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的臺詞「只需一點點勇氣,你就可以把你的生活轉個身」。

加油!你可以的,翻開這本書去遇見另一個聰慧強壯的你吧!

優勢者,是小人的天敵,小人在心裡優勢者面前被一覽無餘,甚至都不用過招,就被前者的氣場秒成渣,是不是很爽?!但是,什麼樣的人是優勢者呢?優勢者只能是成功人士嗎?

你在社會上是個成功人士,有房有車,但是經常焦慮不安、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被生活推著往前走,情緒總是難以自控、仿佛頭頂懸著達摩克利斯之劍,內心自卑而外表又狂妄自大。

你看起來是個平凡人,但是你眼睛裡有光、你自信、你有夥伴相互扶持、遇到困難很快就站起來、不卑不亢、情緒穩定而良好、總是笑對人生。

你認為誰是優勢者呢?你願意成為哪個人?答案在你的心裡,也許你希望還有第三種選擇。到底是什麼決定了我們的路如何走?是基因?是性格?還是什麼原因? 這就是心理優勢發揮的作用。

我更願意把心理優勢力稱為「優商」,心理優勢帶給我們隨時發現生活中的積極意義並讓我們成長為自己,更是一種讓我們手握人生主導權的能力。我們肉眼所及的只是有形資產,但無形資產還需要通過我們內觀去捕獲、去鍛造。擁有強大內心的人,並非總是強勢、咄咄逼人的,相反他可能比較內向、溫柔,但是穩定而積極的內在優勢資源,能讓我們感受到幸福,並收穫心的獨立、自由,逐漸長成我們想要的樣子。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曾說:「我們這一代人最大的發現,就是人能夠改變心態,從而改變自己的一生。」正如積極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教授所強調的,心理學的目標就是要提高我們的幸福感與生活滿意度。初心不變,這也是我想把一本書呈現給你們。這本書也許能讓你以後面對成長難題和生活矛盾時,不會總是下意識的失控和逃避,能更懂得滋養自己,讓自己更自信、更快樂,擁有充滿安全感的人生,成為優勢者。

中科院專家的

9堂自愈成長課

相關焦點

  • 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有哪些?如何培養健康心理?
    原標題: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有哪些?如何培養健康心理?   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有哪些?很多人因為各種原因卻不向外傾訴而造成了很多心理問題,那麼究竟該怎麼辦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2、狹隘   狹隘也是屬於一種不健康的心理表現,無論遇到大小的事情或者是對錯,總是在哪斤斤計較,怨天抱人的,心理根本就容忍不了別人的一丁點小錯,也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來看待我問題,理解別人,老是愛鑽牛角尖,這種人就是典型的心胸狹隘之人眼裡容不下半粒的沙子,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 孩子的心理健康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這張圖片的數據顯示,我國幼兒心理健康不容樂觀。兒童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祖國的未來。兒童心理健康發展關係著每一個家庭,也關係祖國的繁榮昌盛。也需要心理疏導嗎?答案是肯定的。如何幫孩子疏導?誰來幫孩子疏導?學校的老師用專業的知識幫孩子疏導嗎?不是的,是父母。孩子成長的過程,心理的變化,是需要隨時被父母看到的。以下將分享我和女兒之間發生的事情,希望能對做父母的你有所幫助和啟發。
  • 健康科普堂 | 如何呵護老年人心理健康?
    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一般有離退休、喪偶、家庭矛盾、經濟問題、天災人禍等。有資料顯示57%的老年人對生活失去興趣,52%的老年人有孤獨感,45%有憂鬱感,40%有衰老感,55%有性格上的改變。有些老年人退休後百無聊賴,子女也成家立業,還有老伴和朋友相繼離世,「空巢期」的悽涼和人生遲暮的悲涼感很容易引發老年人的孤獨、苦悶和寂寞,覺得自己「老來無用」的心理導致老人小孩般的舉止變化。
  • 心理健康檢查:你是否飽受心理問題困擾?
    如果你佔了其中兩項或以上,很可能你已經遭受嚴重的心理問題困擾而不自知。緊接著2019年1月22日,首部《心理健康藍皮書》發布,分析了我國國民的心理健康水平發現:48%的人認為人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嚴重;40%的人說不清自己的心理健不健康;僅12%的人認為目前的心理健康問題還不嚴重。
  • 心理學解釋了社交距離如何影響你的心理健康
    對於那些不習慣與世隔絕的人來說,這可能會對心理健康產生嚴重影響,比如產生壓力和焦慮。以下是心理學解釋了社交距離如何影響你的心理健康。社交距離對心理健康的影響1、什麼是社交距離?在某些情況下,社交距離可能只是保持相對距離,並更小心地與他人接觸。在更嚴重的情況下,社會疏遠與涉及更嚴格發展的政府任務密切相關。
  • 研究發現:愛發朋友圈的人,心理更健康
    : An eight year longitudinal study》,中文譯名《社交媒體是否會影響心理健康?一項為期八年的縱向研究》。因此,該研究在8年的時間內,先通過受試者內部分析,再檢驗使用社交媒體時間與心理健康(焦慮和抑鬱)之間的因果關係模型。
  • 心理健康的人更長壽?
    據統計心理發展健康教育的人對於普通壽命會比有心理困擾的人長壽,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加上我國近年來的高彩禮,離婚率飆升,學習環境壓力過大等心理需求因素,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點心理研究方面的問題!下面給大家通過總結分析一下,保持一個心理以及健康,延年益壽的方法!
  • 讓你保持心理健康的最好方法
    我們這個時代物慾橫流,人們的心理每時每刻都在承受著各種各樣的壓力,人和人之間的衝突摩擦日漸增加,戀愛婚姻、家庭矛盾、親子關係、職場爭鬥、商場暗戰等矛盾越來越突出,因此如何提高自己對外部世界承受能力,克服焦慮和恐懼,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從容應對複雜多樣的環境,更好適應社會,是十分重要的。
  • 【教師心理與健康】呵護教師心理健康
    其中,中小學教師心理狀況與一般國民群體相比要差一些,小學教師心理狀況更差,大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好於中小學教師。教師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也亟待關注!3.老師,你離抑鬱症有多遠?近半學校從未開展過教師心理健康服務活動;教師心理健康服務活動形式多樣,但有些效果不甚理想;一些中小學教師有尋求專業指導的意識,但缺少專業求助途徑。該項研究建議,各級黨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在關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同時,急需重視教師的精神健康和心理健康。
  • 心理學家:這6個簡單的方法可以讓你心理更健康!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我們對物質生活越來越看重,人們的心理每時每刻都在承受著各種各樣的壓力,人和人之間的衝突摩擦日漸增加,戀愛婚姻、家庭矛盾、親子關係、職場爭鬥、商場暗戰等矛盾越來越突出,因此如何提高自己對外部世界承受能力,克服焦慮和恐懼,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從容應對複雜多樣的環境,更好適應社會,是十分重要的。
  • 青少年心理健康你重視了嗎?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5日聯合發布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大約每五個青少年中就有一人正遭受心理健康問題的困擾。 青少年心理健康你重視了嗎?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現在很少有孩子能夠接受關於管理負面情緒的正確指導,也很少有受心理健康問題困擾的孩子能夠得到他們需要的幫助,這種現狀必須改變。 兒基會和世衛組織指出,心理健康問題不僅給個人帶來負擔,也會在社會和經濟層面產生不良影響。但在全球和國家層面的衛生規劃中,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往往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 心理健康,你真的懂嗎?
    我們從小到大,從學校到社會都沒有人教我們如何保持愉悅的心情,更沒有人教我們如何調整心態。而學業、工作、家庭……各種壓力下,會產生很多問題。只要內心舒暢,沒有糾結就是健康心理。反過來,自己心理舒暢,就會反映為人際關係協調,適應力不錯,智力發揮良好等表現。所以,了解根本,知道如何調節,是非常關鍵的。現在各種問題的根源,就在於每個人的心理都是荒原上的「野生狀態」。
  • 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比你想像的更重要
    最近這些年,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家長的重視。但是,兒童心理健康的整體水平卻在逐年惡化。從心理健康到精神疾病,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兒童健康,必須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就需要關注。那些更關注孩子「缺點」或「錯誤」,在孩子失敗時嚴厲指責孩子的母親,其子女在失敗時更容易顯得羞愧和自責,成功時卻很少感到驕傲、自豪。所以,一個整天陰沉沉的,或者情緒上經常「暴風驟雨」的媽媽,不可能擁有一個陽光的孩子。孩子的情緒能力的發展,跟後天的養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我們能幫助孩子的,是讓他儘早發展出管理情緒的能力,包括:情緒識別能力、情緒推理能力、情緒調節能力、情緒表達能力。
  • 身體健康更促心理健康
    在孩子的身心發展上,我們老師在注重幼兒身體健康的基礎上,也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日常教學中,一些心理問題不僅妨礙著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還會給家庭、學校、社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注重幾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 中學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中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起因來自學校、家庭及自身等因素。出現心理問題家庭和學校教育很重要,自我調節也很重要。那麼,中學生該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呢?一、在學習上,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現階段教育還存在很大弊端,應試教育幾乎還佔據教育的全部,為追求升學率,壓在中學生肩上的擔子還很重,每天做不完的題,考不完的試,忙得焦頭爛額,嚴重摧殘著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是造成部分學生厭學,逃學的重要原因。所以,對於學生的學習要求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要高低適中,嚴格遵循課程標準的要求,提出合理的學習要求。
  • 9位心理健康專家,教你如何趕走壞心情
    在遇到壞心情的時候,你選擇做的事情,可以直接影響到你是否能快速從中恢復。這篇文章原標題是9 Mental-Health Experts on the Strategies They Use to Get Over Bad Moods,作者Alli Hoff Kosik在文章中跟大家分享了9位心理健康專家在遭遇壞心情時的處理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 「棉花糖·心理」一張圖告訴你:孩子的心理健康,比成績更重要
    從這個角度來說,心理教育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甚至比所謂的智力教育來得更重要。試想,你的孩子很優秀,但內心卻千瘡百孔,遇到一點挫折就容易想不開,恐怕心裡也多少有些不好受吧~心理健康有三大基石:安全感、價值感和存在感。
  • 戰疫一線專家教你保持心理健康——1.在疫情中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面對關乎生命的大事,感到焦慮和恐慌是正常的,因此,我們要在高度重視疫情的前提下,採取適當措施調適壓力,減少疫情對心理的衝擊,保持心理的健康。(一)照顧好自己1. 儘可能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要有適當的休息,儘量保持生活的穩定性和規律性,適當運動鍛鍊,合理飲食充分飲水,保證按時睡覺和高質量的睡眠。2. 列一個令自己感到愉悅的清單,並執行它。
  • 如何定義幼兒心理健康問題?
    幼兒期心理健康諮詢旨在增強員工,家庭,計劃和系統的能力(提高能力),以預防,識別,治療和減少從出生到6歲的兒童及其家庭中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改編自Cohen&Kaufmann,2000)需要弄清該定義中的幾個關鍵要素,這些要素有助於弄清ECMHC的主要特徵,並突出ECMHC與其他心理健康策略和幹預措施之間的共性和差異。
  • 自私一點的人,心理更健康,人際關係更好
    1、自私一點,心理就更健康一點記得不久前,在一檔節目中,主持人問papi醬,在她的關係裡,誰對自己更重要,她是這樣排序的:自己、愛人、孩子、父母。,為什麼心理不健康,需要心理諮詢,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把自己沒有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