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記者/柯丹潔 通訊員/華軒)9月6日,華南理工大學五山校區、大學城校區、廣州國際校區同時迎新,2020級的6648名本科新生與7093名研究生新生入學報到。為確保新生安全報到並順利開啟大學生活,華南理工大學嚴密落實防疫工作要求,首次採用「華工迎新」小程序線上報到,迎新工作各環節均嚴格遵守疫情防控規範,疫情防控要求和指引多途徑落實到每位新生。
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充足
記者在華南理工大學迎新現場看到,新生需提供「華工迎新」小程序的「入校碼」及穗康碼,按指引在指定門崗排隊、掃碼驗證、測溫後入校。前來報到的新生防護意識十足,均佩戴口罩,在入校、報到、就餐等需要排隊時主動與他人保持間隔。
因疫情防控的要求,今年華工迎新最大的不同,是不再設立全校性的集中報到場地,而是改為新生到自己所在的學院或宿舍樓辦理報到手續。
採訪時新生告訴記者,在收到的錄取通知書中,已對開學報到的各種注意事項進行了詳細的說明。自己在家按照要求掌握個人防護與消毒等知識技能,連續每日測溫,注意合理作息,均衡營養,加強鍛鍊,確保身體健康狀況良好,並按要求登錄學校微信企業號中的「IamOK健康狀況填報系統」,每日準確填報個人健康狀況和所在地理位置。同時,此次前來學校,也需按要求填報個人的到校交通信息。
智能型人性化入學體驗滿滿
科技特色和人文關懷一直以來都是華南理工大學迎新工作的特點。今年,學校在報到前就向新生發布了迎新系統使用指南。新生在來校報到之前,只需要登錄迎新系統,激活新生本人的統一認證帳號,通過綁定微信企業號,就可提前完成新生數據採集、網上繳費,大大減少了到校後報到的工作量。
值得一提的是,華南理工大學今年首次採用「華工迎新」小程序線上報到,新生在報到當天進入到學校範圍後,只需要打開手機定位,人臉識別通過後,即可線上進行「雲報到」,入學體驗更智能、更便捷。
華南理工大學迎新不斷強化服務意識。為減少新生攜帶行李的不便,學校為新生提供了行李郵寄服務。到校報到當天,學校還在各校區設立了新生入學報到志願服務諮詢點、免費乘坐校園巴士等溫馨服務,校園裡處處都活躍著志願者的身影。
華工「檸檬」校區驚豔繼續
在去年的迎新季,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驚豔亮相。「老師就是導師,書院也是學院,校區即是社區,學子永遠在C位,」今年,該校區繼續迎來2613名「C位主角」。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是華南理工大學繼五山校區和大學城校區之後建設的第三個校區,由教育部、廣東省、廣州市和華南理工大學四方共建,學科布局瞄準世界科技前沿,秉承「以工見長」的辦學特色,構建多個新興前沿交叉學科,分步建設10個新工科學院和若干高端研究院,是全國唯一「全部新工科學院」的校區。一期校園已於2019年9月啟用,2021年校區將全面建成,實現約12000人的辦學規模。
廣州國際校區現已組建吳賢銘智能工程學院、生物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分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微電子學院等4個學院,招生專業包括智能製造工程、機器人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分子科學與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等5個專業,在2020年高考招生中得到全國考生和家長高度青睞。據統計,廣東省2020年第一專業志願報考熱度前十名的專業中,廣州國際校區有3個;廣東省外,分子科學與工程在河北,生物醫學工程在北京和上海,智能製造工程在福建、江西和重慶,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在黑龍江和重慶均進入了理科前十名報考專業。
【特寫】
「學霸宿舍」再續傳奇
五山校區西二十501宿舍,住的是土木與交通學院的研一新生。和別的宿舍不同,501宿舍的同學才第一天報到,就看起來彼此格外熟悉。原來,這個六人宿舍中的五人,本科時就住在同一個宿舍。本科階段,他們互相鼓勵,共同進步,全部選擇了深造。除一人被保研到同濟大學外,其餘五人也全部通過了本校的保研或者考研,如今進入了同一間宿舍。
宿舍成員之一呂釗民說,本科階段在華工度過了難忘的四年,在舍友們共同的努力和學校保障支持下,大家取得了全部讀研的好成績。接下來的三年,大家一定利用好優越的學習環境,再度延續「學霸宿舍」的傳奇。
另一位宿舍成員任璐說,得知又被分到同一間宿舍感覺非常開心,新宿舍的六人已經約定好,在接下來相互支持幫助,向著新的目標奮鬥。
從小就瞄準了華工的「華二代」
生物科學類的羅元來自廣東廣雅中學,笑稱自己是一名「華二代」。原來,她的父親羅建生畢業於華工1992級化工機械系,現在是一名工程師。
羅元告訴記者,不僅自己的父親和小叔都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自己家更是住在華南理工大學五山校區附近,小時候就經常去學校運動、散步,視華工人為自己的榜樣。
高中時,喜歡生物科目的羅元選擇了讀理科,堅定了要當一名華工人的信念。今年出分後,她毫不猶豫選擇了華南理工大學的生物科學類作為專業第一志願,並順利被錄取。
來自對口幫扶地區的華工情緣
入讀華南理工大學軟體工程的李太睿,來自雲南臨滄市雲縣。和羅元一樣,考取華南理工大學也是他早就定下的奮鬥目標。
原來,自2013年起,華南理工大學定點扶貧雲南省臨滄市雲縣。七年來,依託高校學科優勢、人才力量、科技實力、社會資源,華南理工大學通過新時代「造血式扶貧」,助力雲縣脫貧摘帽奔小康。
在李太睿13歲那年,華南理工大學派出的支教志願者來到了他的中學,開展暑期夏令營活動。這是李太睿第一次聽說華南理工大學的名字,第一次在教室裡聽到華工校歌。夏令營裡的經典誦讀、螢光塗鴉、籃球比賽、可貴情誼,點亮了李太睿心頭的微光。華工師生身上的品質,和支教過程中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心,如春雨潤物,成為他的榜樣示範。「我並非第一次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我仍深受鼓舞,決心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走出大山,」從此李太睿便心儀能夠考入華南理工,並最終在今年實現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