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小薇
來源:物質生活參考(ID:wzshck)
01.
影視劇裡出現的生活道具,有味道的總讓人印象深刻。比如,馬桶。
再往寬泛點兒說,與如廁相關的物件,常常能夠在觀眾腦海鼻尖久久縈繞。小時候看《紅樓夢》,脂粉裙釵固然令人難忘,但見鳳姐起淫心的賈瑞,臨頭被潑下的那一桶糞水,至今想起來還要皺眉;後來看《康熙王朝》,最得寵的容妃被送到辛者庫刷馬桶,最終被滾落的馬桶砸死,心裡不免抱怨編劇狠毒,想出這種死法兒來。
與古裝劇裡的馬桶相比,現代劇中的現代馬桶,功能顯然更為多元。
最常見的用途是嚴刑拷問的道具。《瘋狂的石頭》裡,道哥抓姦在床後,令手下將姦夫謝小盟按進馬桶,施以「水刑」進行拷問。雖然無論「幹了」還是「沒幹」,答案都無法令道哥滿意,但這一施行方式總能讓受害者解解氣。對此,還有網友在知乎上提問,詢問類似塞馬桶一類水刑逼供是否真的令人痛苦,許多有過自作自受的經歷的過來人紛紛回答:自己試試。
另一常見用途是藏匿。發揮作用的主要是馬桶水箱,這是犯罪電影常有的橋段,一般來說,藏槍、藏毒最多。最知名當屬電影《教父》,準備刺殺警察復仇的Michael,就是事先將槍藏在餐廳衛生間的馬桶水箱背後。泰國電影《天才槍手》裡,天才少女小琳將手機粘在馬桶水箱蓋上,利用兩個休息時間,躲進廁所拿出手機傳送答案。
情節設置固然巧妙,但不免有人學歪了路數。前兩年深圳警方抓獲一偷手機的笨賊,贓物就藏在馬桶水箱裡,落網之徒表示:電影裡都是這麼演的啊。——完全不想想警察也會看電影。
馬桶還被用來穿越。《夏洛特煩惱》中,喝多了的夏洛趴在馬桶上,頭往下一紮,立刻回到1997年。《猜火車》的畫面則更為玄幻:全蘇格蘭最髒的廁所裡,主人公為了尋找毒品鑽進馬桶,結果骯髒的入口是清澈海水,馬桶,由此成為通往異次元空間的大門。
也有一些出其不意的用途。《志明與春嬌》中,馬桶成了男主製造浪漫的工具,乾冰一撒,猶如仙境。如同愛情和婚姻的隱喻:夢幻的外表下藏匿的或許是人間最不堪的一面。不過,最狠的當屬周星馳,《百變星君》中,他直接把自己變成了會說話的馬桶。
可以骯髒也可以潔淨,可以暴力也可以溫柔,更重要的是,它是人類最私密的領地之一,是極少數的幾乎完全屬於自己的空間。因為這些特性,一隻只馬桶成為故事發生的背景,成為一個又一個鏡頭中難以捨棄的道具。
02.
再說回給我童年留下陰影的馬桶砸人事件。認真算起來,在容妃刷馬桶的康熙末年1722,現代意義的馬桶已在西方出現一百餘年。1597年,英國貴族約翰·哈靈頓發明了衝水馬桶,並將其安裝在伊莉莎白女王一世的宮廷裡。
這麼一比,一百多年後還在用恭桶的中國皇帝,實在不免有點可憐。
不過,潔具跟人類文明一樣,發展歷程也是迂迴曲折。2011年,一個對馬桶有著狂熱興趣(unhealthy fascination)的英國人,居然以此為題材,拍了一支嚴謹考證的紀錄片,《The Toilet An Unspoken History》——《廁所秘史》。
片中展現了不為人知的傳奇歷程:人類處理排洩物的歷史,實際上也是人類文明進化史。不過,一些最古老標準至今適用,比如排洩物最完美的處理方式,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點:不留下味道,不經過人直接接觸,不留下病菌。
古羅馬公廁堪稱理想樣本。大約2000年前,羅馬人就已經把排洩當成了正經事。位於梅裡達的公廁遺蹟,建在劇院後面,共設置25個相連座椅。單獨看,每一個擁有內置鋼鐵支架的水泥座位,頗有現代馬桶的風格:底部挖空,方便的人呈坐姿;清潔的原理也異曲同工:藉助水流的力量。
馬桶下共有兩條水槽,一條在挖空部位的正下方,排洩物可直接落入水中;另一條則在前方,用於方便後用棍子蘸水清潔,最難想像的畫面是,這根棍子,是……公用。
但這依舊不妨礙這類廁所成為人類如廁文明的起點。智慧的古羅馬人建造專用排水系統,其規模之宏偉,結構之複雜,至今令人驚嘆。這一排水網絡有著極為精確的坡度設計,從而保證引入的生活和洗澡汙水的供水量恆定不變,以高效穩定地對廁所進行衝刷。
十分可惜的是,被稱為「奇蹟水道橋」的公共衛生領域先驅,在羅馬帝國分崩離析後很快被遺忘。中世紀的西方,退回到露天方便的廁所黑暗時代。雖然隨著市鎮發展也有廁所建築出現,但由於沒有良好的排水系統,便便會粘在城牆上,夏天散發惡臭,冬天則會凍僵屁股。
惡劣的廁所,會直接拉低人類幸福指數。中世紀如此,新世紀也如此。我聽過的關於分手的最心機故事,主人公運用的主要分手道具,正是會「凍僵屁股」的廁所。
大概情節是:男方本來處於被要求負責的尷尬階段,直接提分手恐怕會大鬧,於是反覆描述自己農村老家生存環境如何艱苦:廁所是露天旱廁,冬天都不敢久蹲,屁股被北風吹得生疼!幾個來回之後,女方知難而退,主動提出分手。
不過,這種鬥智鬥勇的橋段,在西方世界怕是很難行得通。貢獻給英女王屁股的衝水馬桶後期不斷改進,比如加了管道阻隔臭氣,運用重力實現衝刷等,19世紀80年代,馬桶進入英國中產家庭,衛生時代真正到來。
與西方對坐式馬桶的熱愛不同,很長一段時間內,東方人普遍更愛蹲坑。不過,凡事皆有例外,比如受西方影響最深的日本,則對馬桶生發出了不同尋常的深厚感情。
03.
英國人愛馬桶,最多不過是拍了個紀錄片研究歷史,日本人愛馬桶,於是有了名為《廁所女神》的十分鐘長歌,拍了電視劇,甚至還不遠萬裡跑到加拿大搞了一部電影。電影的名字就叫《廁所》,故事發展的主要道具,則是日本人最熟悉也最離不開的馬桶蓋。
電影中,初到美國的日本外婆,在女兒離世後與三個混血外孫和一隻貓生活在一起。不會說英語的外婆整日坐在窗前發呆,每天早晨要花很長時間在廁所,出來後還要嘆一大口氣。
三個孩子性格不同,彼此疏遠。弟弟雷性格孤僻、只愛高達模型,哥哥莫裡精神有問題,妹妹莉莎態度傲慢。四個人一隻貓同在一個屋簷下,衝突與磨合同時發生,外婆會做好吃的煎餃,會教莫裡使用縫紉機,原本疏離的一家人,因為這個遠方來客的存在,漸漸親密起來。
但外婆與廁所的離奇關係,始終讓雷感到驚奇。幾番打聽之後,他才知道,外婆懷念的是日本的全自動馬桶,這種馬桶能加熱坐便圈,坐上去不會感到涼,還能自動衝洗,甚至會發出聲音………外婆病倒後,雷拿出原來準備購買模型的錢,購置了一個日式馬桶TOTO。
生死不過一個馬桶。外婆去世後,孩子們將她的骨灰衝入廁所。雷第一次體驗了智能馬桶的好處,一時間感到靈魂飛升。
其實,溫水洗淨式馬桶蓋原本是美國人的發明。上世紀60年代,TOTO將其引入日本,此後又將這項原本用於醫療機構的發明,推廣至日本普通民眾。
感到靈魂飛升的也當然不止雷一個,很多在日本初次體驗了智能馬桶的人,都被撩撥到不能自持。因而,當年曾在日本搶購馬桶蓋的中國民眾大可不必覺得臉紅,畢竟,連麥當娜、小李子到了日本,也對自動加熱的馬桶圈讚嘆不已。
用溫度安撫冬天的屁股,用聲音掩蓋如廁的尷尬,用衝洗維護私密的潔淨,日本人在細節上的講究,於馬桶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如同電影中雷的同學、一枚印度小哥所言:廁所反映著一個民族的深層文化。
在這一刻,智能馬桶蓋,是兩種文化的和解,是親情的回歸,也是鄉愁。
參考資料:
[1].《廁所秘史》(The Toilet An Unspoken History),BBC紀錄片;導演:Nick Watts,2012-07-16。
[2]. 《電影中,發生在廁所的那些事兒》,來源:公眾號電影套盒,作者:羊毛毛;
[3]. 《真相實驗室:「菊花」出鏡實測智能馬桶蓋》,來源:中國家電網,2016-04-28;
[4]. 《馬桶蓋是日本人的驕傲和鄉愁》,來源:澎湃新聞,作者:李思園;201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