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兩頭婚?
簡單來說就是男不娶,女不嫁,沒有彩禮也沒有嫁妝的說法。
男女倆人結婚之後沒有誰到誰家裡之說,兩夫妻過自己的小日子,與各自的原生家庭保持一定的聯繫。
婚後生育兩個孩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
在兩頭婚的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孩子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這種新興的婚姻模式正好適應夫妻兩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
01
對於這種兩頭婚,網上還有討論,到底該不該支持這種婚姻形式?
先說我個人的觀點,我是絕對支持的。
我們說男女平等說了很多年,但是一放在婚姻裡,很多男人們就跳出來拿傳統說事。
在這些「傳統男」眼裡,這種男不娶,女不嫁的婚姻模式倒沒什麼,不要彩禮更好,討老婆的成本沒了豈不更開心。
但是,孩子隨母姓,那是大大的戳痛了他們那根叫做「傳統」,實則是男權作祟的敏感神經。
男人們嘴上說著提倡男女平等,實則內心拒絕真正的平等,一個姓氏就能看出男人們根本就放不下內心裡根深蒂固的男權思維。
男人們一邊嘴上說著彩禮是陋習,要彩禮的人是賣女兒,但是不要忘了彩禮也是一種傳統,既然都是傳統,此傳統可以廢,彼傳統就不能廢嗎?
另外還要注意這種婚姻模式並不是說男人入贅,是平等!孩子並不是只隨母姓,也有隨父姓的孩子,所以實在很不明白,這種絕對平等的做法有何不可?
02
好了,就算男人們認同孩子分別隨父母的姓是一種公平的做法,他們又開始拿男人的「責任感」說事。
甚至很多的女人都認同這種觀點,他們認為:本來生孩子的女人,十月懷胎建立起來的母子感情,即使孩子不跟母姓,女人也會愛自己的孩子;相反,男人就不一樣了,男人愛孩子,對家庭的責任感就建立在孩子跟自己的姓上,如果孩子不跟自己姓,男人們就會對孩子,對家庭沒有責任感。
我想說這是什麼牽強附會的理由,一個男人的責任感需要建立在一個姓氏上嗎?孩子不隨父姓這個孩子就不是男人的親生孩子了嗎?
說這話的人簡直無語到可笑。
孩子生下來,不管姓什麼,是不是叫你爸爸?
當一個可可愛愛的孩子整天爸爸、爸爸的叫著你,親著你,依賴著你,你會因為孩子不跟自己姓就無動於衷嗎?
有責任心的男人怎麼樣都是有責任,有擔當的;沒有責任心的男人,即使你跟他生七八個孩子,都隨他的姓,他照樣不管不顧。
03
如果說男人們的「責任感」說得很牽強,他們又會拿孩子的「成長」的來事。
很多人說一個家裡兩個孩子兩個姓,會導致兩個孩子不親近,不像親生的兄弟姐妹;孩子父母甚至爺爺奶奶也會對跟自己姓的那個孩子有更多的偏愛,長此以往,勢必會造成孩子之間親情淡薄。
我先說第一個問題,孩子之間的感情培養需要靠一個姓嗎?不同姓之間的孩子就不是親兄弟嗎?
如果是這樣話,那血緣之間的關係也太不強大了。
孩子親不親,血緣佔一半,家庭培養佔一半。
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搓圓搓扁全看父母如何教育。
第二個問題,就算是同一個姓的孩子,父母都可能偏心,比如有的父母就更偏愛小的那個孩子多一點,這是做父母的問題,並不是小孩姓什麼的問題。
可見,孩子之間分開姓,如果父母對兩個孩子給以的都是同等的關愛,並不會造成孩子成長後的情感疏離;相反,如果父母偏心,即使同一個姓的幾個孩子之間也會兄弟姐妹不睦,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重男輕女,或者重女輕男的家庭,被冷淡的那個難道不是隨父姓的嗎?
我們總是講男女平權,我覺得這就是平等平權。
這種婚姻模式已經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當你覺得孩子隨母姓是一種丟臉的時候,當你擔心幼兒園小朋友班上的孩子都隨父姓,只有自己孩子隨母姓會被別人瞧不起的時候,卻不知,不管你的孩子姓什麼,已經沒有那麼多人在意了,或者不久之後班上一半的孩子已經隨母姓,習慣成自然,姓名也只是一個符號而已的時候,再爭冠姓權也就成為一種可笑。
「遺老遺少」們,放棄掙扎和抵抗,擺正思想,端正態度。時代在進步,存在即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