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學習相關一二

2020-12-16 博藝欣欣

在中國五千多年璀璨的歷史長河中,傳統藝術的遺產極其豐富、輝煌。書法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語言,更是散發著無窮的藝術魅力。

書法被稱為藝術,故學習書法不僅要精研書寫技巧,還要學習傳統文化,以達到「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的境界,使書寫能表達書家的精神、氣質、學識和修養。

不能不提及的筆、墨、紙、硯

目前,古代毛筆出土實物年代最早的,是戰國時期的楚墓毛筆。春秋戰國時期的毛筆稱為「聿」、「拂」等,秦朝統一天下之後,改稱「筆」。筆字之所以從「竹」,可能是因筆桿主要採用竹竿製作的。

現今市場上毛筆的品牌從所屬地域來看,主要有湖筆(浙江湖州)、宣筆(安徽宣城)、贛筆(江西南昌)、冀筆(河北任丘)、湘筆(湖南長沙)、齊筆(山東東營、萊州)等,其中以湖筆、宣筆和贛筆最為著名。

《述古書法纂》中,有「邢夷始制墨」的記載,邢夷生活於西周時期。這一記載說明,在西周時期,我們先民已有制墨的可能。在此稍晚時期的戰國簡牘書法和帛畫等出土文物可以證明,墨在周朝應該已經得到製作和應用,只是當時墨的製作工藝和品質相對較為粗糙,不如魏、晉。特別是明、清以來的制墨工藝精湛、品質優良罷了。

墨錠因其產地不同,分為安徽徽墨、江西瑞墨、山西絳墨等。墨錠歷來備受文人、書畫家喜愛,其精緻的樣式、文字、圖繪、刻工、塑鑄及外表裝飾等,體現了東方藝術的氣質與價值,成為書案上的陳設賞品,也是越來越多的人珍藏的藝術品。

紙是中國書法作品重要載體之一。除紙之外,還有竹、木、絹、牆壁、石頭、磚塊、陶瓷等載體,但紙憑藉其「溫潤細膩」、「可塑性強」、「價廉物美」和「種類繁多」的優勢,在書寫載體中佔據主要地位。

考古出土的古代紙張實物證實,早在東漢蔡倫造紙之前,紙張就已出現了,出土地區廣布新疆、內蒙古、陝西等地。考古出土紙張實物可以證實,我國早期的紙主要是麻紙和皮紙。

歷史上有修生和尚於唐高宗年間在宣州用楮樹皮製造宣紙的記載。可以看出,在唐朝初期已有「宣紙」的製作實踐,高宗年間已有宣紙的正式稱謂,宣紙的品質和聲譽已很高。「置宣紙萬幅」,說明當時製作紙張的技術和產量有了很大提高。這裡所說的「宣紙」,與明、清以後的宣紙還不是一回事。

明、清之際,安徽的涇縣、宣城、寧國、太平四地盛產以檀樹皮、稻草為主要原料的書畫用紙,因為這些地方都隸屬宣州,「宣紙」因此而得名。

宣紙價格較貴,學習書法可不用宣紙。用價錢便宜的毛邊紙和連史紙即可。

硯的出現在筆、墨之後,但不會晚於墨的製作年代很久,應該早於紙的製造。

從目前發現的硯的考古實物來看,漢代的陶質硯,形質較為樸實粗糙,由硯體和研錘組成(如同現在研磨中草藥或搗蒜的器皿),使用方法是把墨丸或墨粒放於硯體上,再以研錘搗碎和研磨。

隨著制墨水平的提高,早期硯體與研錘的組合形制逐漸演化、簡練為目前所見常用的硯臺樣式,研墨時手持墨錠在硯臺上面的硯堂研磨。

經秦、漢,越魏、晉,到了唐、宋,出現了一個輝煌的時期,生產出著名的端硯、歙硯、洮河硯,合稱為「三大名硯」。清代末期,又將山西絳州的澄泥硯,與端、歙、臨洮硯合稱「四大名硯」。在四大名硯中,端硯最上乘,名聲最大。

楷書的演變、傳承和形態變化

漢字的結構形態發生過多次變化。漢字的主流體勢,不外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五大結構類型。如果以漢字形體劃分書法史的發展階段,當以篆書、隸書、楷書為標誌。

楷書的「楷」字有楷模、範式、規範、標準、正式的含義,因此,楷書也有「正書」、「正楷」、「真書」的別稱。

狹義的楷書是指由隸書演變而成,成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興盛於唐代的楷書字體。宋代以後的楷書,除清代碑學楷書之外,基本上是承襲魏、晉至唐代楷書的規範。

楷書依據字形大小,可以分為小楷、中楷、大楷、榜書。依據字體特點,可分為行楷和正楷。

小楷與行楷的筆法比較簡潔、輕鬆、自然,沒有太多的「藏頭護尾」書寫動作。唐代楷書以中楷和大楷居多,筆法最為嚴謹、複雜、規範。

魏、晉和南朝的楷書,結字端莊、平和,字形由扁方趨向正方,並且字形出現左低右高,體勢由橫向逐漸變為縱向。

北朝的楷書,結字險峻激宕,部分點畫長度誇張,更加助長了這一特點。其字形呈不規則多邊形變化,點畫安排體現出強烈的疏密對比。

唐代的楷書結字嚴謹,似經過周密的理性推敲,而且每一位楷書大家的作品都是如此。

趙孟,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趙孟寫大楷,筆畫圓厚豐滿,字形穩重寬博。

楷書範本選擇和技法理論學習建議

初學者宜選擇成熟規範的唐代楷書作為範本,如歐陽詢的《九成宮醲泉銘》、《化度寺碑》,虞世南的《夫子廟堂碑》,顏真卿的《麻姑山仙壇記》、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等。

一段時間的唐代楷書臨寫之後,可以選擇北朝楷書中的規範作品作為範本,如《張黑女墓誌》、《董美人墓誌》等。

對以上中楷和大楷進行訓練之後,可以選擇魏、晉小楷和明、清小楷作為臨寫範本。如鍾繇的《薦季直表》,王獻之的《洛神賦》,文徵明的《歸去來辭》,趙孟的《汲黯傳》等。

對相對規範的大、中、小楷臨寫之後,可以選擇行楷書法作品作為臨寫範本。如楊凝式的《韭花帖》,黃道周的《孝經》,倪瓚的《淡室詩帖》等。

《書法正傳》是比較完備的楷書技法理論集刊,《漢溪書法通解》是一本不多見的從淺入深的書法入門古籍。即使在當今也是書法愛好者值得參閱的書法入門書籍。

相信在愛好者的勤學苦練下,我們會喜見又增添許多優秀書家。

相關焦點

  • 楷書學習指南(連載):楷書技法知識——楷書入手、筆法、結構
    楷書學習指南(一)包姮,出生於保定,現居住於北京。現為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楷書委會委員,集雅齋籤約藝術家。自幼喜愛書畫,由唐揩入手,上溯魏晉諸碑帖,真、行、草、隸皆習,深度挖掘傳統,對傳統經典法帖進行全面臨摹,「不可使一日虛度」,真正的走進古人,與古人對話。
  • 朋友學習楷書,談談有楷書四大家,你知道有哪幾個
    周日,朋友來家裡做客,拿來他最近學習書法的作品給我看,想讓我父親指導一下。我看著他寫的還是不錯的。他寫的是楷書,就跟我聊起來楷書四大家來。那麼楷書四大家都有誰哪?我跟朋友還真的是查找了一番的。楷書四大家是初唐的歐陽詢(歐體),中唐的顏真卿(顏體),晚唐的柳公權(柳體),還有就是元代的趙孟(趙體)。四人的楷書,都是中國最頂點的書法大師,風格各不相同。
  • 現代正楷書值不值學習?行楷是楷書演變來的嗎?
    現代正楷書值不值學習?正楷又名「正書」、「真書」、「楷書」等,是我們現在使用的楷體字,學習書法,一般從正體字開始學起,楷書是正體字之一,從楷書入門學習可以達到「先入規範,建立基礎」的目的,因此,學習書法,楷書是值得學習的一門字體。
  • 硬筆書法的學習可以繞過楷書嗎
    有的學員面臨教師或公務員考試,問可否直接學習行書?行書是介於草書和楷書之間的一種寬泛書體,既包括草書的連帶、省減、變形特點,又包括楷書的一些基礎要素。接近草書的寫法稱為行草;接近楷書的寫法稱為行楷。嚴格意義上的行書體是不存在的,不像其它書體有一個相對固定的體式,更不利於初學者掌握。
  • 幾幅「楷書字帖」分享給學習書法的小夥伴們
    今天給大夥看的就是學習楷書特別好的字帖,多分析,多臨摹,方法得道,不久也能寫出一手好字!歷史上寫楷體好的書法家有很多,堪稱「創造小楷啟蒙第一帖」的鐘紹京,「楷書鼻祖」鍾繇,「楷書四大家」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以及唐代褚遂良等等書法大家,下面我們就來一一欣賞他們的書法作品。
  • 顏體楷書基本筆畫教程值得初學者收藏學習
    基本介紹顏體楷書是顏真卿楷書書法的簡稱,顏真卿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大家,師從禇遂良和張旭,並在此下了很多功夫,學到了他們的用筆,並在歐陽詢楷書的基礎上,形成了個人鮮明的書法特色,大氣磅礴,寬博仁厚,這些特點也與他的人格有很大的關係。
  • 楷書學習,怎麼來提高自己的觀察力
    學習書法的好處在於提升觀察能力和專注能力,但在上手學習的時候卻變得急躁,完全看不見不對的地方,事實上學習一定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某一個點開始進行練習,比如在練習筆畫時就可以注意那些線條的變化,在練習結構時去觀察筆畫位置的相互關係。
  • 學習書法多年了,怎樣由楷書向行書轉化呢?
    很多書法愛好者學習楷書多年,寫得很不錯,這時很自然就想寫寫行書,體會一下行書的那種流暢自由的感覺,這時就面臨一個由楷入行的轉化問題。我們學習楷書時,尤其是學習歐陽詢、柳公權等人的唐楷時,被要求規範書寫,要講起筆藏鋒,中鋒行筆,還要頓筆回鋒。
  • 學習楷書,如何科學合理的安排「歐顏柳趙」書體的學習順序?
    零基礎學習柳體有沒有難度?柳體書法的學習要放在楷書四大家的學習中去考察,初學者學習柳體書法,當然可以。但是不要一開始零基礎就入手學習柳體書法。在歐顏柳趙這四家書法中,我認為四家書法必須都要學習一遍。但是先學誰、後學誰,還是有一個先後順序的。
  • 學習楷書,筆畫少的字更難寫
    楷書學習,測試你的筆法水平可以通過書寫筆畫少的字來檢驗,少的筆畫對筆法要求更加精準,在筆畫組合上也是要求疏密勻稱,外形不能鬆散,同時字形還要具備生動的姿態。好的楷書,通過筆畫少的字形就能看出功力,臨寫字帖也是筆畫少的字反而更不容易寫好,要求對筆法,結構有一定水平的認知能力,否則出現很多問題。
  • 標準作文格:硬筆楷書提升學習字帖
    硬筆書法的學習,基礎入門要以基本筆畫、偏旁部首、獨體字、詞組及組合字為主;提升階段建議以古詩詞和作文為主,本字帖以楷書古詩詞及作文範文以標準的作文格的形式進行訓練,可以更好銜接中高考作文訓練,本帖書名見本文首條留言。第一部分是五言、七言古詩,包含中小學必背古詩。左邊範文,右邊練習。也可以用單獨硬筆書法作品紙練習。
  • 毛筆楷書書法教程:楷書學習起筆部首指南,楷書字體入門練習技巧
    毛筆書法教程本文介紹楷書字體入門練習技巧,毛筆字楷書入門技巧的關鍵在於筆畫的練習。通過練習毛筆楷書字體的點畫,可以訓練運筆的能力。而練習毛筆字的運筆能力的高低,又直接影響筆畫及整個字型,這又是相輔相成的。上文談及的練習毛筆字的運筆能力不是死板硬套,而是通過練習掌握靈活運用,隨機應變,以適應多變的點畫。且各種動作不是單一的、分節的,要連續完成不間斷。
  • 楷書字根技法12|「口」偏旁字工筆楷書書寫技巧分析
    上一篇文章分析了「阝」的書寫方法,以及以「阝」為偏旁的楷書的結構方法。本篇則以「口」字為主題來分析相關字的結構方法。圖:口字旁的書寫方法田英章先生關於「口字旁」的書寫有他的經驗總結,這總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
  • 楷書很難寫?從偏旁到部首教你寫,初學者收藏起來臨摹學習
    初學者怎么正確學習書法?學習書法最基礎得就是從最簡單的楷書寫起來,楷書的結構清晰而端正,非常適合初學者,初學者在學習傳統楷書寫法的同時,在楷書基礎上再學習,這是一個最好的初學者正確學習書法的過程。從偏旁到部首,一步一步教你寫楷書,初學者學習時候必須從最基礎的學習,打好書法基礎,下面是常見楷書寫法,從偏旁到部首,一個一個字教你寫,學會寫書法其實很簡單。初學者學習書法沒有捷徑可走,只有不斷地臨摹練習,要真正寫好書法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的,楷書的寫法就是書法中最基礎的,學好楷書。以後寫任何書法都手到擒來,遊刃有餘。
  • 學書法,為什麼要從楷書做起?楷書大師顏真卿是這樣做的
    想唱戲先要練好基本功,而書法裡的基本功就是楷書。為什麼寫好書法,先要寫好楷書呢?人都是先學會走才能跑,寫字同比是一樣的道理,要先學會一筆一畫,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而楷書的筆畫最為端正。以寫行書著稱的書聖王羲之、寫狂草出名的張旭,都是因為楷書的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才漸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 中國書法-楷書、行書與草書
    中國古代書法從古至今為世人所喜愛和推崇,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淺述楷書、行書與草書的相關收藏知識,使您對楷書、行書和草書有更為深入的了解。一、端莊工整的楷書楷書產生於漢代的末期,成型於北魏時期,從東晉時期至唐代,盛行時間之久,並且如今一直沿用。楷書是從隸書逐漸演化而來。楷書的特點是端莊工整,書寫簡便,形態豐富,結構嚴謹,筆畫細膩。
  • 說藝點兒:學習書法一定要從楷書開始嗎?
    大多數人寫書法都有這樣一個現象,或者說是想法:學書法一定要從楷書開始。這種現象,應該源於從唐代流傳下來的習慣。 眾多書法體當中,楷書最清晰工整,便於傳播,為大眾所認識。
  • 顏真卿楷書作品字帖欣賞和楷書的速成教程
    顏真卿作為大書法家,在楷書書法領域地位是很高的。他生活在唐朝的中期,從楷書誕生和發展到今天的歷史推算起來,他的楷書對於後世的影響是最大的。秦朝創立並使用隸書之後,漢朝繼承了隸書,並出現了楷書的萌芽,因此楷書是脫胎於隸書的,此時的楷書還是帶有很多的隸書的特點,然後經過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著名的「魏碑字體」後,這種字體可以看成是隸書和楷書各一半的混合體了,也就是從隸書到楷書的中間階段,南北朝滅亡後隋朝唐朝統一中國,誕生了真正意義上的楷書了,最著名的要算「初唐四大家」了,他們是: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提醒注意一下他們四人雖然是唐朝人
  • 要寫好楷書,必須兼學行草書,楷書可以藉助於行草書進行互補
    很多愛好楷書的朋友,在學習一段時間後,總是感覺沒有什麼長進,甚至處於一種很尷尬的境地,好似處於一種困境中而不能自拔,進退兩難,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可以緊張的,也是學習楷書必經的一個階段,這個時候要想有所突破,最好的辦法就是兼學行草書,用行草書的筆法進行破解,可以有效實現互補,有了這種互補性,你的楷書就會達到一種新的境地
  • 從鍾繇、二王的楷書作品中看楷書的成熟
    工書法,精通隸書和楷書,書若飛鴻戲海,舞鶴遊天。他是我國的楷書鼻祖,也是吧隸書轉變為楷書的第一人。南朝劉宋之人羊欣《採古未能書人名》說:「鐘有三體,一曰銘石之書,最妙者也;二曰章程書,傳秘書教小學者也;三曰行押書,相聞者也。」「銘石之書」,也就是寫在碑版上面的書體,據考證,在漢代和魏朝之際,刻寫在碑額上面的文字一般都是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