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文化講座|上海製造——那些年的美術電影

2020-12-17 澎湃新聞
北京│第二次量子革命

時間:

10月21日(周六)14:00-16:30

地點:

海澱區丹稜街16號海興大廈C座海澱區圖書館四層多功能廳

主講人:

季燕江(北京科技大學應用物理系教師)

在第一次量子革命中,我們只是自然的被動的觀察者。在第二次量子革命中,我們將利用量子原理主動出擊,為了我們自身的目的發展量子技術。第二次量子革命是技術革命,量子力學將成為未來工程師的必修課程。本次講座將簡要並趣味地介紹歷史上的第一次量子革命,和正在出現中的第二次量子革命及其中用到的量子力學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北京│桃花源起,舞臺揭秘

時間:

10月21日(周六)14:30-16:30

地點:

西城區德勝門外大街87號德勝國際E座博書屋

主講人:

李志宇(天津傳媒學院編導系講師)

天津傳媒學院編導系李老師帶你重溫99年經典版《暗戀桃花源》,品鑑《暗戀桃花源》的劇作魅力,思考《暗戀桃花源》的美學意義,討論《暗戀桃花源》的舞臺啟示,你將從這部話劇開啟鑑賞舞臺藝術的大門!

北京│古希臘戲劇的誕生及《伊菲革涅亞在陶洛人裡》

時間:

10月22日(周日)10:30-12:00

地點:

西城區西長安街2號國家大劇院

主講人:

羅錦鱗(中央戲劇學院教授)

古希臘戲劇大都取材於神話、英雄傳說和史詩,所以題材通常都非常嚴肅。歐裡庇德斯作為「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中最年輕的一位,他的戲劇作品,不僅僅承繼了前人的神話精神,並且更多地融入了對神性和人性的思考,深刻呈現了其中蘊含的悲劇意義。他的名作《伊菲革涅亞在陶洛人裡》,可以稱之為整套古希臘神話與傳說的終章。本場經典藝術講堂,我們特別邀請到古希臘戲劇專家、中央戲劇學院教授羅錦鱗老師,和我們一起走進希臘戲劇,聆聽那首悲劇的詩篇。

北京│大轉向:從自然法到自然權利

時間:

10月22日(周日)18:30-21:00

地點:

海澱區五道口成府路35號華清嘉園15號樓2010室706青年空間

主講人:

周玥(律師)

本此讀書會主題為從自然法到自然權利的思想轉變,主要涉及兩方面:羅馬法內容與羅馬法的自然法思想;中世紀自然法思想(阿奎那、格裡高利、蘇亞雷斯)到近代各種自然權利論(霍布斯、格勞修斯、普芬道夫、洛克等)的轉變。

上海│內心的惡魔——白羽文集分享會

時間:

10月20日(周五)19:40-21:10

地點:

黃浦區方浜中路265號華寶樓3F吾同書局文化現場

主講人:

白羽(民謠哲人)

惡魔?誰在定義?惡魔居住在內心深處?它是怎樣長成?惡魔,請問你將去哪裡?最終會成佛嗎?在白羽音樂作品中折射出獨立的哲學思辨體系,關注社會、人文、自然、內心。10月20日,白羽將成為你忠實的嚮導,通過音樂帶你去你的內心世界一起旅行……

上海│佛像的鑑賞與收藏

時間:

10月21日(周六)9:00-16:00

地點:

徐匯區華山路1804號上海交通大學

主講人:

一西平措(中國西藏文化博物館研究員、首都師範大學客座教授)

本次講座以佛像的發展歷程和種類為線索,系統地為大家介紹中國歷代佛像的藝術特點、種類和藝術價值、漢傳佛像鑑賞與藏傳佛像鑑賞等知識。

上海│《水底的火焰:當代作家的敘事之夜》新書分享會

時間:

10月21日(周六)14:00-15:30

地點:

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3樓音樂欣賞室

主講人:

木葉(詩人、評論家)

《水底的火焰——當代作家的敘事之夜》收錄了木葉針對當代中國文壇21位作家及其作品的批評文字。通過對餘華、蘇童、格非、馮唐、徐則臣、阿乙、路內、雙雪濤、魯敏、笛安、文珍、周嘉寧等的解讀,注目於時代人心以及「敘事之夜」。木葉不作廉價的讚美,也不作惡意的批評,同時,也不會吝於讚美或怯於批評。10月21日,木葉將分享好的評論是如何始於困惑,面向光與自由的。

上海│圖像與闡釋:以羅馬晚期鑲嵌畫中的金色背景為例

時間:

10月21日(周六)14:00-15:30

地點:

靜安區文安路30號OCT當代藝術中心

主講人:

陳平(上海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在西方藝術史上,羅馬晚期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不但在藝術題材上出現了顯著的變化,而且馬賽克鑲嵌畫成為基督教圖像表現的一個重要媒介。從繪畫風格來看,這些鑲嵌畫與古典時代、現代的審美趣味大相逕庭,尤其是畫面上出現了金色的背景。有趣的是,20世紀西方三位最重要的美術史家李格爾、潘諾夫斯基和貢布裡希,都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理論闡釋。本講座試圖通過對這段學術史片斷的追溯,分析三位美術史家的理論起點與得失,探討美術史理論對圖像媒介進行理解、闡釋與重構的種種可能性。

上海│上海製造——那些年的美術電影之橫空出世的經典

時間:

10月21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浦東新區世博大道1929號民生現代美術館二樓多媒體互動室

嘉賓:

嚴定憲(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動畫設計)、林文肖(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動畫設計)

上海製造系列將於10月至明年持續推出7場活動,邀請曾經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不同部門任職的「幕後老法師」和大家一起追溯中國美術電影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黃金時代,以中國經典美術電影的創作背景、細節、國際交流等角度為切入點,再現臺前幕後的工作故事,重溫中國美術電影的發展史和跨越幾代人心中抹不去的夢般記憶。

上海│談《伊索寓言》的詩體漢譯

時間:

10月21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楊浦區平涼路1490弄1號楊浦區圖書館4樓

主講人:

黃杲炘(上海譯文出版社編審)

《伊索寓言》最早原作是散文,但國外有很多詩體寓言版本,蘇格拉底被處決前也曾想把一些伊索寓言寫成詩。在英文散文寓言的基礎上,黃杲炘先生首次將《伊索寓言詩365首》「創意翻譯」成中文。《伊索寓言》作為「詩體漢譯」的重要嘗試,是文本闡釋甚至在創作翻譯過程的體現。如何讓讀者儘量避免僅僅只聽到譯者的「一面之詞」,而獲得「兼聽則明」的機會,且聽黃杲炘先生的翻譯經驗談。

上海│從西遊記談人生的境界

時間:

10月21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正門四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

馬叔禮(學者)

對《西遊記》的解讀,自成一家。本次講座,我們來聽聽臺灣學者馬叔禮的解讀。馬叔禮畢業於淡江大學中文系,現任臺灣日月書院講座主持人,曾長期擔任電臺專欄主持人。他自幼喜好文史、藝術,著有《文明之劍》、《火車乘著天涯來》、《下午茶時間》、《有龍來儀》、《大哉孔子》、《壯哉三國》、《方塊字的靈魂》等。

上海│如何成為音樂大國

時間:

10月21日(周六)19:00

地點:

黃浦區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主講人:

諾曼·萊布雷希特(音樂評論人、專欄作家)

中國在音樂教育上取得的成就令人矚目,也具有成為音樂強國的潛力。哪些硬實力和軟實力能夠幫助一個國家成為音樂大國?本次思南讀書會邀請到了著名樂評人萊布雷希特先生來與讀者進行面對面探討。

上海│古方談收藏:古玉的文化、收藏與鑑定

時間:

10月22日(周日)9:00-17:00

地點:

徐匯區華山路1804號上海交通大學

主講人:

古方(中國收藏家協會常務理事、學術研究部主任)

本次講座由中國古玉文化開始,介紹古玉的基本知識以及文化內涵,進而簡要講述古玉收藏的起源、發展及近代海內外主要古玉收藏;重點詳細介紹高古玉和明清玉器市場現狀,並以實例講解古玉在拍賣市場上的行情。

上海│阿加莎懸疑劇系列活動

時間:

10月24日(周二)19:00-20:00

地點:

黃浦區湖濱路150號湖濱大道購物中心B1言幾又書店

嘉賓:

趙潔(演員)、張盈(話劇製作人)

世界上有一個連續上演場次超過萬次的話劇,也是世界上連續上演次數最多的話劇,它就是英國著名作家阿加莎·克裡斯蒂所著的懸念話劇。本次活動深入阿加莎懸疑劇臺前幕後,邀請到出品人張餘、製作人張盈參與活動,演員趙潔與你面對面,還有更多精彩臺前幕後的趣事分享。

上海│交響樂,凝固的旋律

時間:

10月24日(周二)19:00-21:00

地點:

徐匯區古美路1528號漕河涇開發區A7會議中心

嘉賓:

陳光憲(蘇州交響樂團團長)、徐風(同濟大學建築設計師)

藝術文化往往是衡量一個城市國際化和現代化的標準之一,能夠擁有一支自己的交響樂團是每一個城市的夢想,蘇州也不例外。蘇州交響樂團成立於2016年11月,由陳光憲擔任團長。今年9月30日,蘇州交響樂團的金雞湖音樂廳也宣布啟用。蘇州金雞湖音樂廳是由上海同濟大學設計研究院聯合聲學設計師豐田泰久共同設計,以達到聲學需求和建築美學的最佳融合。10月24日,蘇州交響樂團團長陳光憲與同濟大學建築設計師徐風將來到「思想湃」進行一場跨界的交流,剖析音樂背後的理性及凝固的交響藝術。

廣州│文藝好玩,REAL!復興——顧爺《小顧聊繪畫·文藝復興》西西弗書店嗨聊趴

時間:

10月21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天河區天河路232號萬菱匯2樓西西弗書店

主講人:

顧爺(漫畫家)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和我們想像中的文藝青年形象基本沒什麼關係。他們更像是梁山好漢,平時逛街也隨身帶著刀,一言不合就拔刀互砍。作為一個生活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老百姓,你最好的生存方式就是學會自衛。那些藝術家不光會帶著刀、穿著盔甲上街,還會自己研發武器(火藥、火槍)。貴族們更是把城堡打造得密不透風,美第奇家族的那條「瓦薩裡長廊」就是為了避免暗殺而造的。好玩嗎?有趣嗎?快!跟著顧爺一起!老司機要上路了!

廣州│紐西蘭作家Briar Grace-Smith分享會

時間:

10月21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越秀區北京路314號聯合書店五樓

嘉賓:

Briar Grace-Smith(作家、導演、編劇)

Briar Grace-Smith是紐西蘭毛利人,作家、編劇,她在2003年首次獲得紐西蘭維多利亞大學藝術基金獎,並任駐校作家。2016年,因為堅持不懈地把故事作品搬上銀幕,Briar獲得一系列高級別獎項,包括毛利高級獎項Te Pou Marohi等。10月21日下午,聯合書店攜手紐西蘭駐廣州總領事館邀請紐西蘭著名作家、編劇、導演Briar Grace-Smith,與大家分享她的創作理念。

廣州│漆藝在陶瓷修復中應用

時間:

10月21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海珠區小洲村小洲東路138號小洲藝術區二區小洲藝坊

主講人:

程智(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破碎的古陶瓷能修復嗎?面對一枚建盞的殘片,程智老師從古代髹漆技法中獲取了靈感,用十分複雜而精細的手法,把它復原為一個完整的盞。在這裡,「漆」是天然黏合劑。而「修」,也不僅僅是「修繕」、「修復」,而更像是「修煉」。10月21日,一起來看看程智老師如何化殘缺為美,賦予古陶瓷以新的生命。

廣州│止庵:「老莊」不是一回事

時間:

10月21日(周六)19:30-21:30

地點:

天河區天河路383號太古匯MU35號方所

嘉賓:

止庵(學者、作家)、張懿(花城出版社副總編輯)

《老子演義》和《樗下讀莊》都是止庵先生的治學專書,書中所言,每一句話皆經得起推敲,經得起琢磨,是讀者深入閱讀國學不可繞過的兩部書。10月21日晚上,作家止庵做客方所廣州店,解密「老莊」學派,分享其研究心得。

廣州│讀書和未來——從兩本《上課記》談起

時間:

10月22日(周日)15:00-17:00

地點:

天河區天河路383號太古匯MU35號方所

嘉賓:

王小妮(作家)、張鴻(出版策劃人)

《上課記》收錄了2006年至2010年的五年間,王小妮在海南大學人文學院任課期間的教學筆記、部分學生作業和郵件選摘,是一本難得一見的「教後感」結集。它記錄了來自城市和農村的「90後」大學生彷徨、躁動又不失純真的日常生活和思考。10月22日下午,作家王小妮做客方所廣州店,分享她在大學從教經歷中的觀察與思考,帶來充滿感動的心路之旅。

武漢│《旅行,隨安而遇》籤售及分享會

時間:

10月21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洪山區珞瑜路201號武漢電腦城6樓希菲洛藝術空間

主講人:

段硯(作者)

段硯熱愛深度自由遊,利用大小假期和個人積蓄遊走世界。她的足跡遍及日本、法國、美國、義大利、澳大利亞、美國等30多個國家。她是唯美派旅行者,認為旅行不僅僅是遊玩,更是去與美的人、事、物相遇。10月21日,段硯與讀者一起分享自己工作之外的真實行走見聞。

成都│楊嘉利《彼岸花》詩集分享會

時間:

10月21日(周六)14:00-17:00

地點:

高新區萃華路89號成都國際科技節能大廈A座301

主講人:

楊嘉利(詩人)

彼岸花,又稱曼珠沙華,佛曰:開一千年,落一千年,花葉永不相見。情不為因果,緣註定生死。對作者而言,死亡,是生命的終極,也是靈魂將要去的彼岸。10月21日,楊嘉利將通過詩歌分享他對於生命所理解的終極意義。

成都│常青:解密百年協和

時間:

10月21日(周六)15:00-16:30

地點:

錦江區中紗帽街8號成都遠洋太古裡M68-70號方所

主講人:

常青(醫學博士)

常青是醫療業內人,協和是她的母校。在寫書過程中,她不是按照歷史的順序羅列史實,而是在情感的基礎上講述往事,在思考的過程中逐步進入協和內部,使之既可讀.又有思辨的深度,尤其是對思考當前的醫患關係、醫學教育具有啟示意義。10月21日,方所成都店,常青將為你揭秘百年協和的傳奇故事,帶你領略新鮮的趣聞和久被遺忘的歷史。

深圳│唱念做打,聽王佩瑜為你分享她的京劇人生

時間:

10月21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南山區錦繡北街2號華僑城創意園北區香山東街101綻放花園

主講人:

王珮瑜(京劇演員)

王珮瑜曾說自己是「最娛樂化的京劇演員」,但「娛樂化」對她而言,又只是一種宣傳京劇的手段,但她的魅力,又豈止存在於喧鬧場之中?聲腔入耳,念白動人,瑜老闆自然是當代京劇無可爭議之名角。她對自己的定義,從來都是「京劇演員」,只是「京劇演員」。10月21日,讓粉絲們心心念的瑜老闆就要來到深圳,與觀眾分享她的京劇人生。

杭州│葉三《我們唱》新書杭州沙龍

時間:

10月22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西湖區萬塘路262號酒球會

嘉賓:

王滌(杭州酒球會創始人)、馮大輝(自媒體人)、葉三(媒體人)

一個城市的音樂場景背後有著那裡一批人的堅持,有文藝青年、Livehouse老闆、音樂人等等。杭州的酒球會經過近七年的堅持幾乎成為了杭州音樂場景的一個地標。《我們唱》中寫到的大部分音樂人都與酒球會以及他的老闆王滌有著各種淵源和故事。本次活動就由葉三、王滌以及杭州資深文藝青年馮大輝來共同回憶酒球會和杭州本土的音樂場景。

杭州│沒有大師的藝術史——徐小虎《南畫的形成》新書杭州沙龍

時間:

10月22日(周日)19:00-21:00

地點:

上城區南山路210號南山書屋

主講人:

徐小虎(英國牛津大學東方研究所博士)

徐小虎眼中的中國藝術史,是「沒有大師的藝術史」,她說:「藝術史的任務是釐清藝術品的時代關係,但我們今天的藝術史很多是為大師寫傳,我們可能弄錯了自己的任務。藝術品它們不需要歸在某個大師名下,我只把它們當作一個器物一個作品本身,研究它演變的歷史,把它們的前後關係研究清楚。」在她的新書《南畫的形成》推出之際,我們邀請徐小虎老師,用她的「藝術之眼」帶我們去看一部「沒有大師的藝術史」。

南京│文學訪談錄:相約作家黃梵

時間:

10月21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玄武區中山東路189號南京圖書館一層北樓

主講人:

黃梵(詩人、小說家、南京理工大學副教授)

黃梵,1963年生,湖北黃岡人,詩人、小說家、南京理工大學副教授,已出版《浮色》、《第十一誡》、《南京哀歌》、《等待青春消失》、《女校先生》、《中國走徒》、《月亮已失眠》等,其詩歌在臺灣廣受關注,被《聯合報》副刊主編稱為近年在臺灣最有讀者緣的大陸詩人。金秋十月裡,我們與作家黃梵展開一次文學對談,聊一聊他心中的創作。

鄭州│《後來》新書分享會

時間:

10月21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中原區建設路秦嶺路大摩西元廣場三樓紙的時代書店

嘉賓:

草梅(詩人)、亮語(詩人)

《後來》是一部新詩集,以作者對生活的觀察、時代的把握、人生的思考、情感的詮釋為內容,把自己的情感都融入到這些詩句裡。在詩中,有觸景生情的感悟,有記憶花開的美好,有親朋好友的歡聚……10月21日,作者將攜新詩集《後來》,與讀者分享創作經歷,以及書名背後所蘊含的悵然若失。

鄭州│當代文學漫遊者

時間:

10月22日(周日)15:00-17:00

地點:

金水區文化路2號松社書店

嘉賓:

鍾立風(民謠詩人)、吉井忍(自由撰稿人)、史林子(主播)

民謠詩人鍾立風,我們隨其穿越了哪些思想及感受上的樊籬,又如何從他的詩歌中看見別處的風景?自由撰稿人吉井忍,從東京到北京,是如何讓平凡的食物引出情感和記憶,讓菜譜成為文學作品?鏡頭中的美女主播史林子帶領大家遊歷各地,鏡頭之外她又是如何向人們講述走過的旅程?10月22日,我們將與大家相聚鄭州松社書店,一同追隨文學漫遊者的腳步。

福州│閱讀與人生

時間:

10月21日(周六)9:30-11:00

地點:

鼓樓區澳門路16號林則徐紀念館多媒體廳

主講人:

方寶川(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教授)

讀書有用嗎?讀書能給您帶來什麼?我們為什麼要讀書?書要怎麼讀?究竟要讀什麼書……這些都是讀書人、或想成為讀書人經常提出的問題。為了進一步倡導多讀書、讀好書的社會風尚,本期講座將從讀書觀、閱讀率、讀書樂趣的養成、閱讀的方法與選擇,以及個人的感悟與期待等方面,作出深入淺出地探討與闡述。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周文化講座︱說說民國那些先生們
    在主張「廢黜景觀」的整體表述中,講座還將通過劉野、謝南星、倪有魚、何翔宇等幾個藝術家的個案給出證詞。上海︱【思想湃】看戲還是看自己?,學習電影不是為了電影,是通過戲劇和電影,認識你是誰?」上海︱文學名著與電影時間:4月3日(周五)19:00-21:00地點: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西門2F報告廳嘉賓:李歐梵(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講座教授
  • 一周文化講座|端午與傳統文化
    這個端午假期,李爽老師將為大家帶來一場關於端午與傳統文化的講座,讓我們一同走進歷史,走進海澱文化,了解老北京的端午民俗和文化意蘊,感受北京文化的魅力與內涵吧。上海│陳獨秀與「製造」新文化時間:6月8日(周六)14:00-16:00地點:虹口區公平路18號8棟嘉昱大廈一層建投書局主講人:鄧軍(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 一周文化講座∣民國時期上海的那些名案
    )這是「我是滿族人」系列講座的第二講,請來關紀新教授談民族文化的流變與轉型。特別是以漫畫、動畫為代表的亞文化,從1990年代後半期開始迅速普及,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與「主流文化」(高端文化)的界限也開始模糊起來。日本的亞文化也影響了日本的藝術表現,無論是對漫畫、動畫的二次創作,還是對多媒體藝術以及當代藝術的各個領域都產生了重要影響。本次講座邀請了活躍在上海的日本策展人鳥本健太(Kenta Torimoto)就亞文化對日本當代藝術發展的影響展開討論。
  • 上海大學講座回顧 | 文化自信:非遺傳承與生活美學
    文創主題:非遺傳承與生活美學 …11月6日,上海大學MBA經濟與管理前沿專題講座系列(第24場),與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PACC)合作,邀請到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教授、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PACC)運營總監——章莉莉教授,從「非遺」概念出發,帶領SHU MBAer深入探索「非遺傳承與生活美學」。
  • 一周文化講座│基因為什麼與我們息息相關
    本次講座,他將為我們詳細解讀中國的文化構造與漢字藝術。舊時上海租界並不只有那些「梧桐」。以前霞飛路上曾有不少猶太人開的皮貨店,在裡面轉轉應該不比逛淘寶差;時髦的上海女郎在時裝上除了會選擇旗袍之外,還有洋裝、便服等多種選擇;蜜絲佛陀化妝品和歐米茄手錶這類品牌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就已經登錄上海灘了;最新的電影也會在歐美上映一周後,就在上海的電影院裡放映;冰糕和法棍這類食品也是從歐洲大陸而來的舶來品……我們從文獻中的商品廣告、老照片及畫報等入手拼貼出一個活色生香的摩登上海,一起探尋魔都的魅力來源
  • 一周文化講座│文學與電影:那些不能說又不得不說的「小事」
    本次講座,鄔文玲將結合自己的研究,為大家詳細講解出土簡帛記述的古代中國。>伊格言(小說家、詩人)、崔曼莉(作家)、張楚(作家)、王磊(電影製片人、詩人)對《銀翼殺手2049》的粉絲們而言,K並不陌生;而早在2010年伊格言長篇小說《噬夢人》首次於臺灣出版時,便巧合地以K作為主角名稱。
  • 一周文化講座|我們從未現代?
    、全國少數民族美展、全國美術院校美展及國內外現代藝術展等並獲獎,承擔過多項文化創意產業項目規劃設計及出版專著。>本次講座圍繞四個部分展開:1、1910年,小說家陸士諤發表了一部幻想小說,想像在百年後,上海浦東舉行了一屆世界博覽大會,為迎接這個博覽會,上海發生了很多巨大變化;2、1927年北伐勝利後,上海成為特別市,地位得到很大提升,謀求自身發展的設想也開始提到中央政府的案頭;3、20世紀30年代,上海已經成為遠東最大的都市,人們對她的未來發展有著種種不同的想像,反映在各種文章當中;4、1938年,新華影業公司出品了一部科學幻想影片
  • 炎黃藝術館美術專題講座探討「劉海粟與上海摩登時代」
    講座現場藝術中國訊 2009年8月14日,炎黃藝術館持續推出「中國現代美術奠基人系列•劉海粟大型藝術展」的第二場講座——「劉海粟與上海摩登時代」,這一講座主題吸引了眾多文化藝術愛好者。在藝術大展背景下舉辦相關學術講座,表明由民生銀行捐助運營的炎黃藝術館,對於20世紀美術發展歷程開始了進一步的深度探討。此次講座的主講人為中央美術學院趙力教授,他同時也是「劉海粟大型藝術展」的學術主持人。趙力教授的講座包括四部分的內容:一是上海「開埠」;二是20世紀初期的「上海」;三是民國初期的「上海」;四是1930-1945「上海摩登時代」。
  • 一周文化講座│轟動日本的中國漫畫——《鏢人》
    《如懿傳》藝術指導韓忠,將其在大銀幕電影上的精益求精同樣應用在小屏幕電視劇的美術創作上,並堅持在其創作中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融合在影視劇的視覺美術中,形成其獨特的美學風格。9月29日,聽藝術指導韓忠聊聊他如何「打造」故宮的陳設和器物。
  • 一周文化講座│一帶一路VS逆全球化:世界秩序的「新周期」
    所以比起電影本身,也許我更喜歡是拍電影的現場吧。」對於平常的我們,更多的是坐在影院裡看電影,對於電影中的故事,我們通過電影的傳達,可以有很深刻地認識。但對於拍電影的故事,你又了解多少呢?本次講座,我們邀請到了獨立紀錄片導演趙可兒,為我們講講「拍電影」的那些事兒。
  •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老了
    01 成本比起「中國迪士尼」的美譽,在2020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更為人熟知的身份是維權者。《葫蘆兄弟》一度是被侵權的重災區:大到衛視電視臺,小到微信公眾號,都曾因違規使用葫蘆娃這一動畫形象,被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以下簡稱為「上美影廠」)告至法庭,要求索賠。
  • 一周文化講座|你留在北京的理由是什麼
    香港電影又不知經歷了幾多人事流轉、江河變遷,其中千言萬語,欲說還休。幾位青年電影人選取了過去20年裡的20部經典港片作為討論對象,用飽蘸深情的筆墨寫就了一部獻給香港電影的情書——《別來無恙》。7月16日,知名電影人程青松、電影學者沙丹、《別來無恙》作者安宕宕將和我們一起聊一聊香港電影,談一談內地電影的發展應該如何從香港電影精神中汲取營養。
  • 一周文化講座金庸先生與佛法
    作為新派武俠小說泰鬥,金庸先生一生創作了十五部膾炙人口的武俠作品,對全世界華人與中國現代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過,或許有些人並不知道,金庸先生還是一位佛教徒。他將佛教信仰與深厚的佛學功底,巧妙地融入了通俗的故事當中,讓讀者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薰染佛法,從而與佛法結緣,走上歡喜自在的解脫之路。11月4日上午,善導書屋將邀請著名作家王路舉行主題講座:金庸先生與佛法。
  • 上海八哥美術:兒童美術工作室成立
    近日,國內知名美術培訓機構上海八哥美術成立兒童工作室,八哥美術此前一直是以成人美術課程培訓聞名,此次動作完成了從成人美術培訓到兒童美術教育的拓展,八哥美術兒童工作室包含少兒手繪教室、兒童手工教室,兒童基礎繪畫教室,並於今年暑假期間正式對外招生。
  • 上海電影博物館,電影博物的無限可能
    抗戰後,這裡被文華、崑崙電影公司所租用。建國後,這裡又成為上海電影製片廠的所在地,所以,這塊區域本身便帶有獨特的電影文化印跡。2005年,恰逢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中國電影一百周年紀念會議時,謝晉導演語重心長地對現任上海電影博物館館長的任仲倫說:「上海應該建造我們自己的電影博物館。」
  • 一周文化講座│《達·文西密碼》作者丹·布朗來上海了!
    )、黃非(電影人)2017年,《至愛梵谷》包攬三大獎項「動畫奧斯卡」,還有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美國金球獎提名等。作家程碧將攜手資深文化訪談人寧辰,一起聊那些老派的、令人心動的愛情。(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執行院長)、李天綱(復旦大學宗教學系教授)第一屆上海遠見文化高峰會,將於2018年5月18日至20日在上海舉辦,本次高峰會主題為「文化新傳承 創意新境界」。
  • 一周文化講座|錢理群:我們今天為什麼需要魯迅
    本次講座,陳志強教授將結合專業知識為大家講解古典文化在中世紀的傳承。本次講座張聽老師為我們講述尺八的歷史文化及身世離愁,現場更會有機會聽到老師的尺八演奏!7月7日,兩位「鹽說人」——劉海波和葛穎,一位是國內唯一一所好萊塢電影工業範式的電影學院,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的常務副院長,另一位是被影迷稱為「行走的電影百科全書」、拆解戲說電影20多年的資深影評家,將一起看看國內外電影節,近幾年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下都有哪些變化、趣聞和尷尬。
  • 一周文化講座│為什麼湖南會產生湘軍
    原標題:一周文化講座│為什麼湖南會產生湘軍到今天,剛好60年。8月12日,文化作家、電視研究學者何天平攜其新書《藏在中國電視劇裡的40年》做客單向空間·大悅城書店,與讀者聊聊他的國劇情結。主辦方還邀請到著名學者劉俊、CAA籤約編劇餘思、青年編劇魯昱暉一同暢聊電視劇文化,為讀者答疑解惑。
  • ...和《阿凡提》都成了回憶,這裡有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過去發生的事
    2017 年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成立 60 周年,這間公司曾創作了《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山水情》,近些年的工作重心從美術電影製作轉向了 IP 開發。12 月初,他們在南京開設了第二間美影廠經典動畫人物主題咖啡館,MEIN Friends Coffee & Store。美影廠官網的「影視速遞」還停留在 2015 年的《黑貓警長 2》。
  • 一周文化講座∣阿斯曼來了,談文化記憶、遺忘的形式與一神論
    北京∣文化記憶——揚·阿斯曼講座、遺忘的形式——阿萊達·阿斯曼講座時間:11月28日(周六)15:00-18:00地點: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創意廣場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嘉賓:上海∣中國當代電影的「底層敘事」探索策略時間:11月28日(周六)14:00-16:30地點:徐匯區漕溪北路595號上海電影博物館主講人:程波(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