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歐洲,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發達,在疫情之前,為了體驗發達國家的風情,無數中國人對歐洲可謂是趨之若鶩,眾多歐洲國家都有中國人的身影。不過,並不是所有歐洲國家都如同我們想得那麼富有,一些歐洲國家欠下大量債務,甚至有些國家還需要依靠我國才度過債務危機,比如說美麗的希臘。
當初,希臘為了加入西歐的「歐元區」,不惜借錢敗家,終於達成所願。然而,進入歐元區的希臘,最終卻因為借錢太多無法償還,最後陷入了經濟危機中。而如今的希臘已經度過了這個最困難的時期,進入了經濟上升期,這和中國人的買買買有很大關係。
瀕臨破產的希臘,是如何靠中國「買」出歐債危機的呢?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希臘如何進入債務危機。
造成希臘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其實就是來自債務,而債務來自希臘想要打腫臉充胖子,非要加入歐元區。不過歐元區可不是你想加就加,門檻可不低。首先必須要有健康的財政環境,也就說你不能欠太多錢,財政赤字不能高於3%,負債率不得高於60%。
但是呢,希臘雖然地處歐洲,卻是在東歐,這裡的經濟環境沒有這麼好,希臘的財政狀況也並不滿足加入歐元區的條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希臘向投行的大佬高盛公司求救,高盛就搞出了一個叫做「掉期交易」的東西,以出售未來彩票、航空稅收等方式,向高盛公司借錢。這樣一來,債務就不會表現在債務表上,就能滿足加入歐元區的標準。
本來沒啥問題,等度過這段艱難時期,加入歐元區的希臘經濟回暖,錢很容易就還了。可惜,他們沒有考慮到希臘的經濟結構單一,國內經濟非常容易受他國影響而崩潰,此時剛好遇上了國際金融危機,希臘資不抵債,很快就陷入了危機中。
很多人肯定有疑問了,為什麼希臘要花費如此大的代價進入歐元區呢?
這當然是有很多好處的,首先歐元區統一貨幣和市場,共同促進同盟國的經濟發展,讓歐盟能夠和美國、日本等競爭。加入歐元區,希臘的經濟實力自然增強,國際競爭力也提高了。
其次呢,如今的經濟競爭呈現全球化、地區化和集團化的趨勢,歐盟作為當今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集團,可以更好地抵禦國際市場的危機,加入歐元區的希臘,就能因此減少內部矛盾,同時多了一層保障。
第三,統一貨幣還能減少流動成本,有利於投資和經濟增長,同時還能促進消費,擴大國際市場。
這麼多好處,希臘其實早就垂涎已久。但是剛加入歐元區的希臘,還沒等得到好處,自己的經濟就快崩潰了,他們只能賣自家的產業來還債。就在希臘經濟困難的時候,我們的中遠集團買下了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這個也快破產的碼頭特許經營權,硬生生給中國盤活了。
看起來中國好像是乘人之危,但是其實我們這麼做完全是在幫助希臘。首先這個港口本來就已經要破產了,無數人也面臨著失業的狀況,而我國購買之後,給他們創造了數千個就業崗位,緩解了希臘的經濟壓力。
我國在這裡的投資,僅僅賺到了0.4%的利潤。此外,我國還並不只是買港口,還同希臘政府達成了海洋、海運、基礎設施建設、金融等一系列計劃。這些合作,讓希臘的旅遊業和房地產行業得以振興。中國人到希臘旅遊、買房,促進希臘的經濟,終於讓希臘經濟回歸正軌。
當然,我國這麼做並不是單純地做慈善,首先是為了還希臘一個恩情。1998年,我國澳門地區用2000萬美元收購了烏克蘭的瓦良格號,但是在地中海時被土耳其攔住去路,最終澳門的收購半途而廢。為了運回瓦良格號,我國和土耳其進行了兩年的談判,花費無數財力物力,終於讓土耳其鬆口,但是卻需要周邊國家擔保,否則不讓通過土耳其海峽。
此時,希臘站了出來支持中國,不僅提供擔保,還出錢出力找了拖船和作業人員,終於讓瓦良格號通過了土耳其海峽,我們為此多花了1億美元。最終,通過7年的改造,終於製造出了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
除了感恩外,我國當然也獲得了一定的好處。因為希臘陷入危機,希臘政府產業賣得便宜,而且準入門檻低,中方企業和移民通過希臘政府的優惠政策省了不少錢。總之,中希的合作對於雙方來說,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如今,希臘已經完全走出了經濟危機,目前為止,希臘的總投資金額中有近40%來自中國。但是呢,這兩年又遇到了疫情,希臘單一的經濟結構依舊沒有改變,所以國內經濟依舊不容樂觀,希臘的經濟現在雖然依舊在增長,但是能否維持持續增長還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