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電題:「我們的未來緊緊相系」——希臘留學生的中國情緣
新華社記者孫奕、溫馨
「我們收穫著希中合作的成果,憧憬著更加光明的前景,大家的未來緊緊相系。」當談到中國同希臘的關係時,幾乎每一位接受採訪的在華希臘留學生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11月10日至12日,習近平主席對希臘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中國國家主席時隔11年再次訪希,對中希關係發展具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歷史意義。
「我想學好漢語,回希臘當一名中文老師。」正密切關注習近平主席訪問的希臘女孩安娜說,她的夢想是為希臘民眾搭建更好了解中國的橋梁。
安娜是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一名研究生,在中國已度過5年求學生涯。她愛好品中國茶,愛讀作家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已慢慢適應了中國生活。
安娜的父親曾做服裝生意,多次往返中國。父親的鼓勵,讓安娜在幼年時便萌發了來中國的興趣。時光飛逝,中國和希臘的合作與交流蒸蒸日上,比雷埃夫斯港等大型合作項目給當地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兩國人文交流也日趨頻繁。
「如今在希臘很流行學漢語。這其中既反映出希臘民眾對中國這一東方文明古國的好奇,又凸顯了兩國互利合作的影響力和廣闊前景。」安娜說。
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研究生尼克,是個典型的「工科男」。深深折服於中國發展成就的他,今年下半年放棄了去英國留學的機會,毅然來到中國逐夢。
「中國重視科技創新,中國基建世人矚目,中國速度創造奇蹟。在中國,一定能學到很多。」尼克說,隨著兩國交流越來越密切,希臘和中國的關係一定會越來越親近。
對希臘小夥兒克裡斯來說,他的「中國情緣」始於一部中國題材的電影《臥虎藏龍》。
「我當時毫不了解中國,但電影裡展現的漢語魅力、東方氣韻太神秘、太美了。」
此後,克裡斯開始通過自學、找家教的方式學習中文。興趣越來越濃厚,對中國的嚮往越來越深。「漢語背後是深厚的歷史文化,中國歷史如此悠久,我一定要到中國看看。」
如今克裡斯已成為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研究生,並有了一個雅致的中文名「梅良玉」。甲骨文、斷代史、成語故事……克裡斯學到的中國文化越來越多,更憑藉流利的中文成為希臘駐華使館的一名指定翻譯。
克裡斯2008年首次來到中國,這裡已成為他的「第二故鄉」。他感慨,自己原本只是個希臘小鎮青年,來中國前從未去過歐洲其他國家。「如果不是結緣中國,我如何有機會踏出國門,並在這裡安居樂業?」
近年來,隨著中希共建「一帶一路」、共倡「文明對話」持續推進,兩國經貿、教育、科技、文化領域合作與交流日益密切,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發展日新月異。對克裡斯來說,一個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他接到的翻譯訂單越來越多,涉及的領域也越來越廣。
「希臘曾遭受過巨大的經濟危機,這給希臘人民帶來很大打擊。因此我一直很期待希臘和中國加強合作,通過更多合作項目促進希臘經濟發展。」他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