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烏克蘭留學生的講述:與中國結下不解情緣

2020-12-27 中國新聞網

一個烏克蘭留學生的講述:與中國結下不解情緣

  中新網鄭州5月13日電 (王秋蘭)「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緣分,在過去的十年中,我曾經三次來到中國,古老而又悠久的歷史文化、熱情好客的中國朋友,讓我最後下定決心到中國學中文。能夠再次來到中國,我覺得這就是緣分。這就如同一條鎖鏈上的扣環,一環扣著一環,讓我與這裡緊密的聯繫在一起。」說著一口流利中文的烏克蘭留學生娜塔麗亞在接受筆者採訪時深有感觸地說道。

  近日,筆者見到了外表看起來陽光而又灑脫的烏克蘭女孩,高高的鼻梁,淨白的膚色,同時還擁有著一雙美麗而又深邃的眼睛。一口流利的中文,再加上溫柔而又動聽的聲音,讓人難免會感到有些小小的吃驚。在校園裡,娜塔麗亞就像是一位專業導遊,帶領筆者穿梭在她所在的校園的公寓樓和宿舍樓之間,一邊向筆者介紹她的學校情況,一邊與對面走來的同學熟練地打著招呼。

  「這裡的環境非常好,也非常漂亮,如果你能提前幾天來,一定能看到校園裡盛開的各種各樣的花,可惜現在已經過了花期。」「每逢到了周末,校園裡來來往往的不止是我們這些學生,還有從市區來的一些中國朋友,你看,前方不遠處就有幾個。」塔娜麗亞順著手指的方向向筆者介紹說。

  娜塔麗亞介紹,她到中國差不多一共有四年的時間,在到中國學習中文之前,她曾經在烏克蘭的利沃夫國立音樂學院外事辦工作,期間,由於與中國留學生接觸的機會比較多,她通過自學和這些學生溝通和交流,所以現在的口語才會非常流利。但是針對一些中文知識還是很不理解。另外,她自中文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水平也不清楚,所以就來到鄭州學習中文能夠拿到一個文憑。同時,也希望自己為兩個國家的文化和交流做出小小的貢獻。

  要說起與中國的不解情緣,娜塔麗亞說,她第一次來到中國是在2004年,曾在烏克蘭認識的一位中國朋友邀請她來湖北荊州,帶著好奇、充滿著幻想來到了中國。娜塔麗亞向筆者介紹說:「那是一個古老的城市,有很多古老的建築,在那一座座不同年代的古建築中蘊含著數千年的文化歷史,第一眼看到它就使我對這個古老民族和文化產生了興趣。這種興趣迫使我去了解這裡的人、這裡的事、這裡的物、這裡的文化。然而,如果想要了解這裡的一切就必須先去接觸中文,後來,我買來一些書籍,從最近本的字母發音開始,慢慢的還能用一些簡單的口語與中國朋友聊天。」

  「當時,在荊州很少能見到外國人,所以我的很多朋友都是中國人,他們非常熱情,也非常願意和我交流,幫助我學中文口語。在荊州的一年時間中,我努力的學習中文,後來由於某些原因我回到了烏克蘭,但是仍然忘不了在中國古老的建築和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後是否還有機會再次來到中國,我心裡也非常不清楚,但我還是一直努力的去自學中文。機會終於來了,2007年我來到河南鄭州工作,教學生學俄語。然而,兩年後我再次回到烏克蘭,不久下定決心再次到中國,不過,這次到中國的目的就是學習中文。」

  在中國斷斷續續的四年生活,娜塔麗亞認為,中國人很體貼,很會關心人,雖然在其他國家也有,但是卻沒有中國那麼明顯。另外一方面,中國的歷史文化特別深厚,很多事物都是外表所看到現象的和裡面蘊含的內容是不同的。如果第一次看到某種事物,不能在這個時候做出判斷,說這是好的,那是不好的,只有了解裡面的所要蘊含的內容才是最真實的判斷。由於對中文知識的匱乏,目前娜塔麗亞還不能完全做到,所以她還在努力的研究和學習過程中。

  在娜塔麗亞看來,中國文化的最特別之處,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中國,中秋節的時候可以吃月餅,端午節的時候可以吃粽子,在春節的時候還可以吃上香噴噴的餃子。這些吃起來都非常美味,有一次回家,我還特意帶了一些給爸爸媽媽,他們也覺得非常美味。」

  「最有趣的是,在中國期間,我還與鄭州的朋友們一起包粽子,度過了一個非常愉快的端午節。包粽子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當天,我們準備好了蘆葦葉、糯米、豆沙、紅棗。最有意思的就是包粽子的那個蘆葦葉,從一個又長又窄的葉子,經過大家的簡單的操作,就把裡面的糯米包裹的嚴嚴實實,然後取來一根細長的繩子捆綁一下,再打個結,放在鍋裡蒸煮就可以了。而且在大家的幫助下,當天我也包了一個粽子。」

  由于娜塔麗亞沒有中文名字,所以她同學和朋友中年齡稍大一點的會稱她「小娜」,年齡小點的稱「娜姐」,還有一部分人稱她為「娜娜」。「剛開始有些不明白,後來有人向我解釋,如果一個人願意稱呼你的『小名』,這表明了你的這些朋友願意與你親近和友好,同時這也是一種最直接方式。現在,只要聽到有人喊我『小娜』『娜娜』『娜姐』,我心裡就非常高興,心情也很舒暢。中國朋友的善良、友好,讓我感覺到他們就是我的家人,這裡就是我的第二個家鄉。」娜塔麗亞笑著說。(完)

相關焦點

  • 澳門科學館:貝聿銘與小城的不解情緣
    澳門科學館:貝聿銘與小城的不解情緣 2019-05-18 00:00參與互動    澳門科學館:貝聿銘與小城的不解情緣
  • 依航談解放:不解情緣,鍥而不放
    當中國卡車網記者走進山東依航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濤的車庫時,眼前為之一亮:「雷鋒」解放CA10、六輪驅動的越野解放CA30等「珍世罕見」的老款解放汽車映入眼帘。
  • 基輔中國留學生親歷烏克蘭劇變:獨立廣場成敏感詞
    1月19日,約1萬名烏克蘭反對派在首都基輔集會,示威者與警方發生激烈衝突。隨後衝突日漸升級,局勢幾近失控,現場仿佛中世紀戰爭。陷入騷亂已經快3個月的烏克蘭到底對那裡生活的普通人影響如何,在基輔的中國留學生親歷了烏克蘭劇變,一位留學生寫文章描述自己經歷烏克蘭之亂的感受,她寫道「獨立廣場」已經成了敏感詞,而去獨立廣場做志願者的烏克蘭人只慶幸自己還活著。
  • 洛桑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的瑞士情緣
    隨著中國與瑞士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大家對瑞士的了解越來越多,瑞士正逐漸成為留學歐洲的理想地之一,而作為科研重鎮的洛桑更是留學首選。截至2018年底,在洛桑的中國留學生已將近800人,成為繼蘇黎世之後第二大中國留學生團體。
  • 我與圖書館結下的情緣,是個奇妙而又充實的旅程
    一個人,一顆心,無從是好,我的本能只好引導我去圖書館閱讀一下書刊。一進去心中湧出一股驚嘆:從未見過這麼大的校園圖書館,此時就對裡面的書產生一種神秘感,有一種走進知識的海洋的親切感和愉快。越是深入,聞到那股熟悉的油墨香,溫馨感也會隨之而來。這便我就給她深深地吸引住了,與圖書館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們相識了。
  • 通訊:馬裡留學生卡爾的中國「情緣」
    中新網昆明6月16日電 題:馬裡留學生卡爾的中國「情緣」  作者 陳靜  來自非洲馬裡的留學生卡爾,是雲南財經大學的一位「名人」。不久前,同學們在學校為他舉辦了一場中式婚禮,他的妻子是來自俄羅斯的留學生李蓮,他們在學校相識、相愛,並攜手步入婚姻殿堂。
  • 中國和烏克蘭大學校長論壇在烏克蘭基輔舉行
    人民網基輔6月24日電(記者 譚武軍)6月23日,中國和烏克蘭大學校長論壇在烏克蘭基輔國立大學舉行,來自中烏兩國30多所高校的負責人及中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烏克蘭教育與科學部部長格裡涅維奇、中國駐烏克蘭大使杜偉等出席。 陳寶生表示,中烏建交25年來,兩國教育合作碩果纍纍,兩國數十所高校間建立起了穩固的合作關係,中烏教育交流正成為中烏務實合作中的新亮點。
  • 「我們的未來緊緊相系」——希臘留學生的中國情緣
    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電題:「我們的未來緊緊相系」——希臘留學生的中國情緣新華社記者孫奕、溫馨「我們收穫著希中合作的成果,憧憬著更加光明的前景,大家的未來緊緊相系。」當談到中國同希臘的關係時,幾乎每一位接受採訪的在華希臘留學生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11月10日至12日,習近平主席對希臘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中國國家主席時隔11年再次訪希,對中希關係發展具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歷史意義。「我想學好漢語,回希臘當一名中文老師。」
  • 廣西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賈雙飛與河池不解的情緣
    1983年5月,中國音樂學院在西南地區招一個少數民族歌手班。為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進入柳州地區歌舞團轉正不久的賈雙飛,毅然決定報考。在招考現場,賈雙飛以一曲《在那遙遠的地方》成功打動評委,有幸被錄取,成為班裡唯一的男高音。在中國音樂學院學習的3年裡,賈雙飛師從著名聲樂教育家劉建華、朱以為教授,全面而系統地學習了聲樂體系。
  • 河南九象與白雲邊的不解情緣
    在酒行業中,一個經銷商同時運作幾個甚至更多酒品牌的現象屢見不鮮,但是作為白雲邊酒業經銷商的河南九象酒業,卻是十幾年如一日堅持運作白雲邊一個品牌,並將白雲邊九象品牌在河南市場從零做到六千萬,這樣的執著堅持的精神,難能可貴。    上周,河南九象酒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魯曉偉接受了大河報記者獨家專訪,現場講述自己與白雲邊酒業的不解情緣。
  • 我終於在波蘭戴上口罩——一個中國留學生在波蘭的抗疫故事
    這是三月中旬在克拉科夫雅蓋隆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張慧玲在波蘭的親身經歷。當時的波蘭衛生部曾明確表示,應對新冠肺炎,健康人無須佩戴口罩,只有病人才須佩戴。一個月後的今天,隨著疫情的進一步發展,波蘭衛生部規定從4月16日開始,所有人在公共場合必須佩戴口罩。自從疫情在全球爆發後,玲玲在波蘭的生活也經歷了像戴口罩這樣過山車般的變化。
  • 【扶貧先鋒】黃國營:我和鷹嘴石村的不解情緣
    2014年8月18日,年滿52歲的黃國營被單位委派到鷹嘴石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他便與日益艱巨的扶貧工作結下了不解的情緣每當黃國營要離開村莊回家休息的時候,村幹部和村民總是握著他的手不願意放開,眼裡總是飽含著淚水,目送著他的車遠遠離去;每當他入戶走訪下班回來時,總能看到宿舍的桌子上、窗臺上放著一籃籃花生、一袋袋核桃、一筐筐水果,一把把蔬菜......他與鷹嘴石村和這裡的老百姓結下了濃濃的情誼。
  • 緬甸大學生林妙昂的太極情緣
    2020-09-13 17:22:26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仰光9月13日電 通訊:緬甸大學生林妙昂的太極情緣新華社記者車宏亮 張東強林妙昂是緬甸知名學府仰光大學法律專業的一名學生,他自小就與太極拳結下不解之緣,期待著有一天到中國跟太極大師學習太極拳,更期待有更多機會體驗中華文化的魅力。
  • 烏克蘭留學,無需出國——烏克蘭國立大學在線預科
    該項目由烏克蘭教育部批准設置課程並提供在線教學,由南京江南絲路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中國招生,整體學費、服務收費合理,為中國留學生提供了更加高效、靈活、實惠的學習途徑,降低了中國留學生在疫情期間的學習成本。 經過8-10個月預科學習,拿到預科畢業證書,在國內接種新冠疫苗後可赴烏克蘭正式入學。
  • 通訊:緬甸大學生林妙昂的太極情緣
    新華社仰光9月13日電 通訊:緬甸大學生林妙昂的太極情緣  新華社記者車宏亮 張東強  林妙昂是緬甸知名學府仰光大學法律專業的一名學生,他自小就與太極拳結下不解之緣,期待著有一天到中國跟太極大師學習太極拳,更期待有更多機會體驗中華文化的魅力。
  • 通訊:緬甸大學生林妙昂的太極情緣
    新華社仰光9月13日電通訊:緬甸大學生林妙昂的太極情緣新華社記者車宏亮 張東強林妙昂是緬甸知名學府仰光大學法律專業的一名學生,他自小就與太極拳結下不解之緣,期待著有一天到中國跟太極大師學習太極拳,更期待有更多機會體驗中華文化的魅力。林妙昂上小學的時候見到別人練習太極拳,感到新奇,並由此對太極拳產生興趣。
  • 一位日本女博士與福建「水上吉普賽人」情緣
    一位日本女博士與福建「水上吉普賽人」情緣   中新社漳州一月三十一日電題:一位日本女博士與福建「水上吉普賽人」的情緣  作者林國瑞劉永明  一部反映福建東南沿海九龍江上「吉普賽人」傳奇生活的史料性書籍,近日正式出版發行。
  • 烏克蘭馴獸師和他的「雄獅軍團」(圖)
    中新網珠海9月7日電 題:烏克蘭馴獸師和他的「雄獅軍團」  作者 鄧媛雯 陳彥儒  對於馴獸師來說,馴服一頭雄獅或許不難,但是,馴服13頭雄獅,尤其是成功指揮其中的8頭成年雄獅同臺表演,或許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了。
  • 白河小夥迎娶烏克蘭新娘 打工期間自學英語俄語當了翻譯
    核心提示: 「這個五一勞動節過得不平凡,白河縣茅坪鎮的一個小夥子把一名烏克蘭美女娶了回來,據說這是白河縣的第一個烏克蘭媳婦。」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回老家白河縣茅坪鎮舉辦婚禮、迎娶烏克蘭媳婦的27歲小夥談吉峰「躥紅」網絡,成為白河人熱議的話題。
  • 2020年去烏克蘭留學是學俄語還是烏克蘭語?
    A: 全烏克蘭的國立大學針對國際留學生的預科基礎課程和教學(除醫學類)都是統一的,所以中國留學生不管在哪個大學上都是一樣的,最終拿到烏克蘭學校的預科畢業證書就可以去心儀的任意一所烏克蘭大學就讀本科、碩士或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