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希臘人與在希臘的中國人|樂行對話希臘姐妹花

2020-12-11 樂行希臘

2013年,樂行來到希臘,

希臘姐妹花索菲亞和瑪麗安也來到了中國,

幾個年輕人來到彼此的國度

開始了一段不一樣的人生。

六年之後,他們都深愛著兩個文明古國,

也都為兩個國家的交流作出自己的努力。

他們在社交媒體上都有較高的人氣,

尤其是與希臘相關的人們常常會想起他們。

這次他們相聚在雅典,

分享彼此在對方國家的故事。

他們聊了很多話題,

從中或許你可以看到中國和希臘的年輕人

對文化、藝術、城市、生活等方面的看法。

樂行對話希臘姐妹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樂行

戲劇演員和教育者、洞簫音樂人

如見文化&繆斯學院聯合創始人

希臘戲劇教育協會會員

伯羅奔尼撒大學教育戲劇專業中國大使

教育希臘中國代表和顧問委員

北京青年戲劇工作者協會會員

雅典市政廳中國文化與商業顧問 / 「雅典首席中國友人」

個人網站:www.miaobin.net

我在希臘學戲劇

西方戲劇起源地的戲劇演員夢

我是如何在雅典完成自己第一部中希合作戲劇作品 | 希臘版《霸王別姬》誕生記

至今思項羽:《霸王別姬》的希臘之旅

古希臘人竟然用戲劇來治療疾病

從即興表演中看希臘戲劇演員對中國戲劇的感受

希臘版《霸王別姬》:如何面對東西方戲劇中的文化差異

樂行:古希臘戲劇與中國戲曲比較之我見

從文化交流實踐經驗談中希戲劇當如何交流

在希臘古劇場裡演出古希臘戲劇的中國年輕人

樂行被授予伯羅奔尼撒大學教育戲劇專業中國大使

他在希臘學戲劇,開音樂會,還去拍電視劇

學無止境:音樂、Salsa、電視劇、希臘語、教育戲劇、戲劇表演……

洞簫與搖滾樂、中國與希臘戲劇、歷史與戲劇教育

11月17日希臘學生們在紀念什麼?

教育戲劇與生物倫理學和跨文化教育

第一堂戲劇課

如何申請希臘大學以及如何拿到希臘外交部獎學金

成為希臘伯羅奔尼撒大學戲劇系第一位外國研究生,還獲得了希臘外交部獎學金,他是怎麼做到的?

樂行說古希臘戲劇—戲劇起源在希臘

親身經歷希臘大學生戲劇節

希臘廣告裡的中國小夥子

為了帶回純正的希臘戲劇教育,我做了些什麼

在戲劇起源地學習古希臘戲劇是怎樣一種體驗?

洞簫音樂

當中國簫聲迴蕩在希臘東正教教堂裡

在希臘共和國第一個議會大廈裡遇見中國傳統文化

當薩福和李白在音樂裡遇見彼此

第一場「詩樂春秋」中希詩詞音樂會回顧

中國洞簫還能跟希臘搖滾一塊兒玩耍?

媒體報導

行走成都與希臘的戲劇人生:看「新成都人」如何尋覓古老城市的不解之緣

這個年輕人被雅典市長稱為「雅典的首席中國朋友」

旅行達人

樂行希臘第三期:雅典古市集

樂行希臘第二期:愛琴海邊的遊艇碼頭

樂行希臘第一期:海上石城莫奈姆瓦夏

作家讀書│樂行 悅臨《隨希臘眾神去探險》

僅存的兩個文明古國,如何進行文化交流

學戲劇,就要去戲劇的起源地 | 2019希臘教育夏令營回顧

從米諾斯到邁錫尼 | 2018如見希臘音樂之旅回顧

這趟前所未有的希臘音樂之旅,讓兩個古老文明從未如此這般親密 | 2017如見希臘音樂之旅回顧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和希臘人很像」
    來到中國已經6年的她,對中國的認知由書本上的敘述變成了每天生活的實感。可貴的是,她一直在不遺餘力地為祖國希臘和第二故鄉中國的友好交流出著力。在《開講啦》節目中回答「中國人和希臘人像嗎」這一問題時,海爾引用了希臘作家尼克斯的名言:「如果你刮掉一個中國人的表皮,你會發現他的表皮下是希臘人;而如果你刮掉一個希臘人的表皮,你會發現一個中國人。」
  • 希臘人扒了皮就是中國人
    MybigfatGreekwedding裡可愛的爹爹這樣調侃「除了希臘以外的西方人」。而同樣的想法,又何嘗沒在中國人的腦顱裡招展過?卡贊遊走在1935年中國的土地上,深一腳淺一腳,一邊沉迷於楊柳岸曉風殘月,一邊忍受著貧窮和惡臭。男人呆滯的面孔,女人乾癟的胸膛,孩童衣不蔽體,黃色的螞蟻群,麻木、堅忍、可怕的沉默的力量。
  • 兩大文明對話,習近平希臘之行意義非凡
    新華網記者 張敏彥  【學習進行時】11月10日至12日,習近平主席對希臘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今年我國元首對歐洲方向的又一次重要訪問。兩大文明對話,世界為之矚目。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文章,為您解讀習近平此次希臘之行的三重深遠意義。
  • 希臘人如何看中國?
    希臘民眾眼中的中國大多數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一般來說,希臘民眾一直對中國持正面看法,與其他歐洲國家和西方國家相比,希臘社會對中國的看法更加正面。2016年7月,71%的希臘公民對希臘調查機構「公共事務」表示自己對中國人持有正面看法。
  • 希臘買房不只是移民?為何希臘黃金籤證對中國人吸引力這麼大?
    為什麼中國人要買那麼多?也許可以引用一位希臘人的話:「我們缺錢,中國人缺自由」。 很多人的第一站並不是希臘,而是附近的西班牙、義大利,等到這些國家的華人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他們發現了希臘市場。中國人就像是「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哪裡有市場,就飄到哪裡。在中國人沒來之前,這座中國城是雅典最差的街區之一,到處都是流鶯和癮君子,但有一個好處,就房價奇低。
  • 為什麼希臘人「弒父」而中國人「殺子」
    所以中國社會是一個「尚老社會」,與「老」有關的一切詞都是好的:「老實」「老練」「少年老成」「老闆」「老總」……都有成熟、穩重、德高望重的意思。而希臘人的生活卻不是這樣。希臘貧瘠的土地不適合種大米和麥子,不過那些多巖石的山坡能用來種葡萄樹和橄欖樹,也可以養羊。所以,希臘糧食不能自給,但是可以生產橄欖油、葡萄酒和羊毛。
  • 中國與希臘-搜狐新聞
    2008年,奧林匹克將中國與希臘緊密相連。而實際上,中國與希臘建交36年來,兩國關係發展順利。1997年3月,阿爾巴尼亞局勢動蕩時,希應中方請求派軍艦協助撤離中國駐阿人員。又據中國海關統計,2005年中希貿易額超過20億美元。
  • 我在希臘學戲劇|來自戲劇起源地的教育戲劇
    | 希臘版《霸王別姬》誕生記至今思項羽:《霸王別姬》的希臘之旅古希臘人竟然用戲劇來治療疾病從即興表演中看希臘戲劇演員對中國戲劇的感受希臘版《霸王別姬》:如何面對東西方戲劇中的文化差異樂行:古希臘戲劇與中國戲曲比較之我見
  • 希臘人的ontology的意義
    與之相關,中國學者中研究西方哲學的人 們,也一直對如何理解西方哲學的ontology和如何在漢語中翻譯óυ(being)這個根本 範疇,感到很大的困惑,進行著討論。在半個世紀以前,陳康先生對把它譯成「存在」 或「有」的譯法提出了不同意見,認為只有理解和翻譯成「是」才合乎希臘文óυ的原 文,近年來王太慶、汪子嵩先生又以一些新的論點論證重申了陳康的意見,引起了許多 討論。
  • 習近平主席希臘、巴西之行五大看點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說,相信此訪將全面提升雙邊交流合作水平,推動兩國關係邁上新臺階。看點二:共倡文明對話,擴大文化交流互動習近平主席訪問希臘期間,中希兩國領導人還將進行文化交流互動、共同提倡文明對話。
  • 從地理上看:為什麼希臘人「弒父」而中國人「殺子」?
    所以中國社會是一個「尚老社會」,與「老」有關的一切詞都是好的:「老實」、「老練」、「少年老成」、「老總」都有成熟、穩重、德高望重的意思。而希臘人的生活卻不是這樣。希臘貧瘠的土地不適合種稻米和麥子,不過那些多巖石的山坡能用來種葡萄樹和橄欖樹,也可以養羊。
  • 真實的希臘人
    希臘是所有文明的鄉愁,是名詞,也是動詞,更是形容詞。對於中國人來說,希臘意味著更多,是精神的淵藪,也是西方的象徵,太宏大也太抽象。據周作人記載,章太炎先生曾批評考古學家,「他們考了一天星鬥,我問他漢朝人吃飯是怎樣的,他們能說什麼?」希臘更是如此,希臘文化核心是人的文化,無論精神還是肉體都聚焦於人的發現。所謂「言必稱希臘」,但希臘人如何生活卻始終缺乏全面解讀,除了神明、戰爭、英雄、美人之外,普通的希臘人隱而不顯,日常生活似乎不值一書,更不用提女人、奴隸、遠離城邦的農民等等次等角色。
  • 希臘神話到底講了什麼?
    中國人對希臘神話多少都有一些了解,知道一些希臘神話中的人物,比如最高的神宙斯,盜火的普羅米修斯,智慧和戰爭之神雅典娜,還知道阿克琉斯之踵等神話故事。但是對希臘神話的全貌不太了解。答案很簡單,古代歐洲人信基督教,也非常保守,中世紀和近代早期的畫家如果直接畫裸體,後果很嚴重,輕則被指責道德敗壞,重則直接被群毆致死或被宗教法庭審判。所以,畫家們就畫神話人物和宗教人物,借歌頌宗教和神話來練習畫畫。看來,不論中國還是西方在古代都是有很多禁忌的。
  • 移民希臘注意事項,與希臘人相處,需要注意什麼?
    當移民希臘以後,移民者融入當地需要一個緩慢而積極的過程,了解了怎麼樣同希臘人相處的習慣之後,就不用再擔心希臘人對華人態度這類的問題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相互的,希臘移民後,只要能夠比較快的掌握好同希臘人的相處方式,就能很快的融入到希臘移民生活中。身處南歐環境的希臘人性格開朗、爽直,不過比較容易激動。
  • 羅念生:第一位到希臘留學的中國人
    生前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理事、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名譽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大百科全書《戲劇》卷顧問兼分支主編。他一生從事外國文學有研究和翻譯工作,是我國外國文學界的拓荒者之一,為我國翻譯和研究古希臘文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國內和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希臘人「弒父」,中國人「殺子」
    讀過希臘神話的人一定讀過俄狄浦斯的故事,其實這個故事的主題就是「弒父」。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國王,得到一條神諭說他會被自己的兒子殺死。國王很害怕,甚至不敢跟王后同床。有一天,他酒後亂性生了一個兒子,叫俄狄浦斯。國王很害怕,於是把嬰兒扔到了山裡。嬰兒被牧羊人撿到養大,長大以後的俄狄浦斯與親生父親狹路相逢,俄狄浦斯盛怒之下將國王殺死了。
  • 希臘移民生活記錄:華人二代講述希臘生活
    而且希臘語和漢語一樣,富有層次感,也有助於開啟學習其他語言的思維,學了希臘語,西班牙語法語相比之下都很簡單。作為班上唯一的中國人甚至亞洲人,小宇卻沒有遇到過多的文化隔閡。「可能是年紀小,所以一幫孩子就玩兒到一起去了,我們一樣會淘氣,吵架了也會小打小鬧,希臘人沒什麼架子,不會覺得自己如何如何,也不會覺得你怎樣。」
  • 羅錦鱗、羅彤:每一個希臘人裡面,都有一個中國人
    有這樣一個「世家」:爺爺是翻譯家,第一個留學希臘的中國人,一生致力於把古希臘文化帶到中國,翻譯了古希臘文學、戲劇、哲學著作30餘部,編撰了古希臘語-漢語語典。父親是導演,將爺爺翻譯的劇本搬上舞臺,在國內外掀起了一股股旋風;以中國戲曲手法詮釋戲劇的獨特方式,更讓世界看到中西古典文明竟能夠如此水乳交融;女兒則「反其道而行之」,致力於將中國文化帶到希臘,最早在希臘的大學裡開設漢語課,創辦了希臘第一個民間的中國文化中心,同時也是希臘政府接待中國外交訪問的「御用翻譯」。這一家三代人的名字,分別叫做羅念生、羅錦鱗、羅彤。
  • 譯史||Greek與希臘——希臘國名漢譯探源
    學習英文的中國人都知道,與這個Greece對應的漢語名稱是「希臘」,Greece就是「希臘」,「希臘」就是Greece,對於二者的對應關係早已習以為常,很少質疑。也許唯一的例外是初學外語未被慣例「洗腦」的人,會提出這樣的疑問:明明是「格裡斯」怎麼是「希臘」?「希臘」既非Greece的音譯也非意譯,這個「胡說八道」的中文名稱到底是從何而來的?
  • 譯史||Greek與希臘-希臘國名漢譯探源
    學習英文的中國人都知道,與這個Greece對應的漢語名稱是「希臘」,Greece就是「希臘」,「希臘」就是Greece,對於二者的對應關係早已習以為常,很少質疑。也許唯一的例外是初學外語未被慣例「洗腦」的人,會提出這樣的疑問:明明是「格裡斯」怎麼是「希臘」?「希臘」既非Greece的音譯也非意譯,這個「胡說八道」的中文名稱到底是從何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