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以來,希臘與中國之間的關係日益密切,這吸引了國際媒體的關注。很多觀察家都在猜測,希中之間的這種親密關係將走向何方呢?在這種情況下,關於希臘人如何看中國、如何看兩國之間日益發展的關係,希臘國內卻鮮見相關的全面研究結果問世。
「歐洲商業評論」網站文章:《中國在希臘的形象》
2018年10月,位於雅典的國際經濟關係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發布了一份詳細報告,這份報告對中國在希臘人眼中的形象以及希臘媒體在這種形象塑造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行了全面的分析。這篇題為《中國在希臘的形象2008-2018》的報告系統分析了希臘人是如何看中國的。
希臘人從媒體上獲得的中國印象是怎樣的呢?在媒體塑造的形象背後,真實的中國又是怎樣的呢?這篇研究報告在撰寫過程中參考了希臘和其他國家的問卷調查機構進行的43項調查,此外這篇報告還參考了10家希臘報紙、新聞門戶網站在網絡上發布的1386篇文章。
報告所涉及內容的時間跨度在2008年到2018年之間。其原因在於,中國在希臘媒體上的存在感是從2008年開始提高的,希臘政府與中國航運巨頭中遠集團正是在2008年籤署了關於轉讓比雷埃夫斯港特許經營權的協議。
總體來說,希臘人對中國持正面看法,他們已經把中國視為一個全球性大國。希臘普通民眾積極看待兩國關係,認為希中關係是「友好」的或「相對友好」的。希臘人對兩國關係抱有很高期待,他們認為這個亞洲巨人是希臘重要的經濟和政治夥伴,他們相信中國能夠為希臘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非常有趣卻很少受到關注的一點是,希中兩國在文化領域是互相理解和欣賞的。雖然中華文化只給希臘民眾留下了模糊的印象,雖然普通希臘人對中國歷史幾乎一無所知,但很多希臘人認為中華文明與希臘文明同樣輝煌,甚至認為兩個文明之間可能存在關聯。
不過,這其中還存在一個風險,那就是對希中關係高調而樂觀的宣傳可能在未來顯現出人們從未想到的負面效應:當中國不能對希臘進行有意義和可感知的投資時,尤其是當中國不能為希臘帶來大量的工作機會時,希臘民眾便會對涉及中國的報導產生疲勞。因此,這篇報告指出,如果兩國政府希望希中關係今後能夠深深紮根並穩定發展,那麼他們就必須體察希臘社會的脈動。
希臘民眾眼中的中國
大多數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一般來說,希臘民眾一直對中國持正面看法,與其他歐洲國家和西方國家相比,希臘社會對中國的看法更加正面。2016年7月,71%的希臘公民對希臘調查機構「公共事務」表示自己對中國人持有正面看法。希臘另一家調查機構「卡帕研究」也在報告中指出,從2005年到2016年,希臘人對中國人一直持有正面看法,其中2013年對中國人持有正面看法的比例達到了最高的60%。雖然這個比例有所波動,但與其他歐盟國家和美國相比,希臘社會一直穩定地對中國持有正面看法。
希臘民眾大多都知曉中國的國際地位一直在提高的事實,而且他們已經認為中國是一個全球超級大國。此外,希臘民眾一般認為,雖然美國目前是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但從中長期角度來看,美國將被中國取代。2013年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57%的希臘人認為中國即將取代美國或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雖然一些希臘人也認為中國會對歐洲造成威脅,但與大多數西方人相比,希臘人對中國的印象更加正面。
希臘普通民眾大多都對兩國關係進行了積極正面的評價:2016年12月,81.9%的希臘受訪者認為希中關係是「友好」的或「相對友好」的。此外,希臘民眾認為應進一步密切兩國關係,他們認為兩國應該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三個領域進一步密切合作關係。很多希臘人認為,在希臘渡過目前危機的過程中,中國是一個能夠提供幫助的有利因素。
2014年7月,52%的希臘受訪者認為中國經濟不斷增長對自己的國家有利。幾個月之後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64.1%的希臘民眾認為進入希臘的中國公司對希臘經濟有利,77.9%的希臘民眾認為那些中國公司能夠為希臘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在同一項調查中,64.1%的希臘民眾對中國持正面看法。在回答「你認為在國際舞臺上中國是希臘的盟友嗎」這一問題時,17.7%的希臘人回答了「是」,46.4%的希臘人回答了「可能是」。
然而,在諸多關於「中國在希臘人眼中的形象」的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存在三個明顯的矛盾之處。首先,雖然在生活水平、社會凝聚力、政府組織形式、勞動保護、環境等方面,中國並沒有對希臘人展現出吸引力,但希臘人普遍對中國的未來十分樂觀並認為中國是希臘重要的經濟和政治合作夥伴;其次,雖然希臘民眾認為中國不斷增長的實力對歐洲構成了「威脅」,但他們卻認為中國的發展對希臘是有利的,他們似乎認為希臘不屬於歐洲;第三,雖然大多數希臘人堅決反對全球化,但很多希臘人卻認為作為全球化受益者的中國能夠幫助希臘經濟擺脫危機。
截至目前,各項問卷調查所展現的希臘民眾對華態度的矛盾之處說明,實際情況比我們在表面看到的要更加複雜。針對這一現象可能存在多種互不矛盾的解釋,不過有兩個因素是所有這些解釋都會涉及到的:其一是希臘正在經歷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危機,其二是希臘人如何看待21世紀的自己。
希臘社會正在經歷嚴重的財政和經濟困境以及由此導致的社會和政治亂象,這一切對希臘民眾看待問題的態度產生了重大影響。本文內容涉及的從2008年到2018年這段時間與2009年債務危機之後希臘經濟緊縮的10年是高度重合的。希臘社會在2010年之後遭受了集體性的精神創傷,他們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上感到焦慮、沮喪,內心有深深的不安全感。在這段時間裡,希臘民眾對一個國家是敵是友的判斷發生了很大變化。
希臘民眾在媒體上看到的中國
雖然中國並非希臘輿論場的焦點,不過希臘媒體涉華報導的數量並不少。如果一個希臘人對中國感興趣,他能夠找到關於這個崛起中超級大國的足夠信息。
在希臘媒體的涉華報導中,兩國經濟關係的內容佔了很大比例。其中很多報導都與中國對希臘的投資有關,此外中國雄心勃勃的「一帶一路」倡議也是希臘媒體經常關注的內容。許多報導都提到,希臘是歐洲的門戶,而且希臘還是從地中海到中歐地區陸上走廊的起點。兩國之間的文化合作很少引起希臘媒體的注意,不過媒體對兩國在文化領域的合作有很積極的評價。
雖然希臘媒體一些涉華報導的內容和態度稍顯負面,不過這些報導總體來說是客觀和平衡的。一般來說,希臘媒體會根據自己的黨派傾向來調整涉華報導的立場。當一家媒體所支持的黨派取得政權時,這家媒體就會對中國變得更加友好並優先報導希中關係的有關內容,不過我們只能稱之為立場微調,整體的輿論傾向是不變的。
關於媒體對中國在希臘形象的影響,國際經濟關係研究所得出了兩個結論:其一,雖然要理解神秘的中國,人們需要更多的信息並尋找更廣闊的信息來源,但希臘媒體的確幫助希臘民眾增加了對中國的了解;其二,希臘媒體的涉華報導似乎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但那些報導並沒有對希臘官員的決策和希臘政府的外交政策產生影響。
在媒體報導背後真實的中國:一種模糊的文化親近感
塑造中國在希臘形象的一些因素並不是我們表面看到的那麼顯而易見。希臘媒體已經對經濟和地緣政治領域兩國之間的蜜月關係進行了大量詳盡的報導,媒體上也對上述內容進行了很多理性的討論。不過非常有趣卻很少受到關注的一點是,希中兩國在文化領域是互相理解和欣賞的,這也在兩國發展友好關係的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希中兩國都為自己悠久豐富的歷史文化感到自豪,與文化有關的倡議會經常成為媒體上頭條的選題,兩國民眾也對這類報導持歡迎態度。希中雙邊關係中的文化外交倡議大多是由中方發起的。2004年雅典奧運會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兩國民眾的互訪交流提供了機會。從2007年9月到2008年9月是中國的希臘文化年。2017年是希中文化交流與合作年。2017年4月,雅典舉辦了第一屆古代文明論壇。
希中兩國之間在歷史文化方面的親切感為國際經濟關係研究所關於希臘民眾對華態度問卷調查中的第三個矛盾提供了解釋:由於希臘民眾對中國歷史文化存在親切感,許多希臘人下意識地將中國視為令人懼怕的全球化的一種更加容易被人接受的表達載體。比雷埃夫斯大學2014年1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0.9%的希臘受訪者認為希臘文化和中國文化之間有相通之處,38.2%的受訪者堅信兩國文化之間存在「大量共同點」。這項調查還顯示,很多希臘人認為中國是一個遙遠的國家,中國文化與希臘文化不同,兩國文化之間並不存在任何特定的關聯。雖然很多希臘人表達了對中國文化的尊重,但他們在表達尊重的同時也覺得自己對中國文化有一定的疏離感。
希臘民眾對中國的看法被四種不同的、在某種程度上互相衝突的觀點所影響:首先,雖然中國在過去幾十年裡取得了重大進步,但這個國家仍然是一個面臨很多社會經濟挑戰的發展中國家;其次,中國是一個中央集權國家;第三,在漫長的危機過程中,希臘民眾希望中國能夠在金融領域為希臘提供支持並成為希臘的潛在盟友,以幫助希臘對抗西方和歐盟的債權國;第四,雖然大多數普通希臘民眾對中國歷史一無所知,但希臘社會有一種模糊的印象,認為中華文明與希臘文明同樣輝煌,並且認為兩個文明之間存在關聯。
希臘民眾之所以對中國抱有好感,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希臘與歐盟之間的嫌隙。正如本文在前面提到的,希臘社會在2010年之後遭受了集體性的精神創傷,在這段時間裡,希臘民眾對一個國家是敵是友的判斷發生了很大變化,希臘一直在尋找新的盟友。在這個時候,中希兩國越走越近,兩國已經建立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希臘需要從對華合作中獲得可見的利益
希臘民眾對中國的好感並非基於兩國之間的歷史紐帶,而且其中摻雜了希臘對中國並不穩定的文化親近感。理論上來說,這是不可靠的。例如,一些複雜情感存在於很多涉及中國對希投資的媒體報導中,與投資項目本身相比,中國對希投資往往成為希臘媒體關注的話題。換句話說,人們對中國投資的期待可能已經超越了真正的發展本身。
2010年之後,歐盟在希臘的形象受損。這種情況可以發生在希臘任何一個夥伴國家身上,包括中國。因此那些對兩國關係過於高調樂觀的評論可能會造成意外的負面影響。中國對希臘有意義的、普通民眾可感知的投資活動,以及最為重要的為希臘民眾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將有助於中國鞏固自己的正面形象。如果兩國政府希望希中關係今後能夠深深紮根並穩定發展,那麼他們就必須體察希臘民意的脈動。
(觀察者網馬力摘譯自2019年2月27日「歐洲商業評論」網站)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