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這個寒假,我制定了許多目標:「我想練字」「我想學尤克裡裡」"我想練出馬甲線」「我想早睡早起" "我想學會做菜」「我想做網絡兼職」...
你看我有這麼多目標,是不是很積極?然而實際情況是,第一天我剛寫完目標,動力滿滿,沉浸在實現目標的美好感受中,第二天我仍然睡到大中午,早餐和午餐一起吃,接著看電視,把目標拋之腦後。
當然,我也是行動過的人,只是熱情總不過3天,就被打回原形。就是這種常常制定許多目標卻不曾努力實現的常態,讓我容易感到患得患失。
沒錯,我就是積極廢人本廢。
「積極廢人」:指那些愛給自己立flag,但永遠做不到的人;儘管心態積極向上,行動卻宛如廢物,他們往往會在間歇性享樂後恐慌,時常為自己的懶惰自責。
這幾天,我不僅看了一些關於「積極廢人」的文章,我還看了《精準努力·劉媛媛的逆襲課》這本書。在此,我想與大家分享我的收穫。
一、不做「積極廢人」,「積極廢人」是可以改變的。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所謂「積極廢人」的人心底裡是嚮往美好的,渴望成為積極上進的人,只是一味樹立目標而不想行動,那是白日做夢。
即使做了,也總覺得很難做好,很難平衡,久而久之,容易自責,產生「我怎麼總是做不好?我是不是還不夠努力?不夠勤奮?我就這樣得過且過吧。明年重新樹立目標好了...」諸如此類亂七八糟的想法,陷入惡性循環的積極且廢中。
二、如何保留我們的積極,成為「積極而不廢」的人呢?
學習這三個方法,從現在開始自救吧!
1. 用正確的思維來樹立目標;
2. 為你的目標制定正確的策略;
3. 用正確的思維模式去分析失敗,調整策略;
(一)用正確的思維來樹立目標
1.目標應該少且精
事實上,很多「積極廢人」,常常樹立的目標太多,看起來很爽,但是真的很難一一做到。
況且,我們很多人定的許多目標,其實是相互衝突的。比如說「要減肥」「要學音樂」「又要考研」「又要保持生活樂趣」等等,這些都是相互衝突的目標。
平衡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我們卻一直在給自己施壓,這樣就更加容易矛盾、迷茫,陷入「幹這個不行,做那個發慌」的自我責難中,即使勉強事事都完成了,也做得不夠好。畢竟,我們的時間、精力、意志力都是有限的。
做任何事情都有它最重要的20%是需要完成的,而80%的成果是由20%的努力產生的。
許多成功人士並非我們所想的那樣天生就有自制力,幹什麼都成功。他們往往更懂得在一個階段只針對一個目標集中精力去努力。
比如說歐巴馬成功當選美國總統,但他總是戒菸失敗。
再看看布芬,布芬年輕的時候,生性懶惰,成天只知道吃喝玩樂。人們認為這個人因為生活在富裕之家,養成了浪蕩公子的習性,一輩子只能碌碌無為了。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布芬決心首先改掉愛睡懶覺的毛病,他試了各種方法,甚至讓傭人用一盆冷水澆進他的被窩裡叫醒他,在傭人的百般督促下,布芬終於養成了早起的好習慣。之後,他才潛心寫作,最終完成巨著《自然史的變遷》。
有時與其樹立很多目標,不如只樹立一個目標,並且要深知,這個才是你的目標,其他的都可以放棄。畢竟,目標本來就是催促我們取捨的。
2.目標應該可執行、可測量
如上面的小故事,「我想練字」「我想學尤克裡裡」"我想練出馬甲線」「我想早睡早起""我想學會做菜」「我想做網絡兼職」....這些並不能算是目標,這些只能說是我的「願望」或「想法」。
像「我想在一個月內學會5首尤克裡裡彈唱曲目」,這種才算是目標。要想實現這個目標,我就需要去執行,去開始練習尤克裡裡。如果一個月後,我沒有學會5首,那麼說明我沒有實現我的這個目標。
所以說,目標應該是可執行和可測量的。
3.未來不確定性太多,目標最好不要太遙遠,一個季度為佳
目標可以艱巨,但是不要太遙遠,距離越遙遠,出現偏差的概率可能越大。
比如說我計劃「一年看50本書」,不如計劃「一個月看4本書」,這樣看起來是不是更加容易去完成,去讓自己立馬行動起來。
我們可以有長期的計劃,但是最好不要太過遙遠。與其制定一個五年的奮鬥目標,倒不如制定一個三個月的目標更好運作一些。如果你覺得目標太近不好,缺乏想像空間,讓人沒有動力,那麼可以嘗試做季度計劃。
(二)為你的目標制定正確的策略
1.把目標拆分,使它更具體化
剛剛,我定了我的目標「我想在一個月內學會5首尤克裡裡彈唱曲目」,那接下來應該去具體化目標。比如,第一步,購買尤克裡裡;第二步,練習基本功,學看樂譜;第三步,選好5首曲目;第四步,尋找樂譜;第五步,1首1首地練習...
山田本一,曾兩次獲得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世界冠軍,他在自傳中這樣寫到:「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路線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標誌是銀行;第二標誌是一個古怪的大樹;第三標誌是一座高樓……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
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裡的賽程,被我分解成幾個小目標,跑起來就輕鬆多了。起初我把我的目標定在終點線的旗幟上,結果當我跑到十幾公裡的時候就疲憊不堪了,因為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嚇到了。」
把目標具體化,更有利於自己有條不紊地行動起來,完成一個個小目標,直至完成最終目標。在這個過程中,隨著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還能增強你的自信心。
2. 少一些「打雞血」行為,多關注你的行動步驟
我喜歡看著他人努力行動,感覺十分勵志人心,但卻會自我懈怠。
比如想健身時,喜歡用一些「馬甲線女孩」做壁紙、頭像 ;想學英語時,喜歡用一些英語成功人士做壁紙、頭像;想減肥時,喜歡用瘦瘦的女生做壁紙、頭像,或是習慣觀看他人健身、學習、減肥時的視頻,而後沉浸在自己成功練出馬甲線、講得一口流利口語的無限遐想中,對於學習方法和健身視頻,一直在收藏,從未去行動。
我的初衷是想用這些成功人士的視頻來激勵自己,但是這種行為並不合適。這種做法,實際十分消耗我的時間、精力、精神,而且容易讓我陷入「白日夢」中,遲遲沒有付諸行動。
所以,最好少一些這樣的「打雞血」行為,多關注你的行動步驟,常自問「今天我又做到哪一步?實現了哪個小目標?」
(三)用正確的思維模式去分析失敗,調整策略
1.思考「是什麼導致失敗,如何避免」
有位學員曾經問她的老師:「老師,怎麼辦?我最近對接的一個客戶不搭理我了。」 也就是說這次銷售失敗了。
老師問她:「為什麼失敗?」 她給的原因是:因為我這個人不太會說話,下一次一定好好說話。
老師卻認為,分析出來的這種原因,根本沒什麼指導意義,下次她還是會犯錯的。
因為她沒有找出這個失敗是什麼?到底她和客戶說了一句什麼話,導致客戶不再買她的東西了。 如果把這句話找出來,告訴自己不應該這麼說,應該換成什麼話,那麼下一次遇到同樣情況時,就知道如何正確回應,避免失敗了。
用正確的方法去分析失敗,這樣失敗才是禮物,才是所謂的成功之母。
2.學習短暫歸因和內歸因
曾經有一個朋友和我抱怨,「我們公司的同事好難相處,不喜歡互幫互助,總是只為自己著想,和他們一起工作覺得特別心累。主任像個「笑面虎」,沒有上一個主任好相處。我性格比較內向,不會去解決這些問題,想到這些就很煩惱。」
聽她講了許多,我發現她把問題的原因歸咎在他人身上和自己的性格,所以很難找到解決方法。
其實,改變他人不如改變自己。不妨從改變自己開始,嘗試主動地與同事熱情打招呼,主動地幫助他們完成一些小事情等。
另外,出現問題時,就單純地怪自己的性格、家庭背景,這樣子也不合適。這些是長期以來形成的結果,我們很難一時改變,甚至改變不了。我們可以把問題的原因歸為溝通方法,因為溝通方法的不恰當,導致自己和同事難以相處,那麼,我們就可以去學習一些溝通方法來幫助自己解決問題。
遇到問題,會分析很重要。
三、總結
與其經常樹立目標,卻在沒有完成以後,陷入無儘自責中,不如重新改變對「目標」二字的認知。若你也想成為真正積極的人,可以嘗試運用這三個方法,從現在開始改變,要積極、不廢人。
1. 用正確的思維來樹立目標;
2. 為你的目標制定正確的策略;
3. 用正確的思維模式去分析失敗,調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