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眼神看孩子心理|孩子眼神是可以準確反映他們心理的

2020-08-28 葉梅軒


孩子眼神是可以準確反映他們心理的


孩子眼神是可以準確反映他們心理的,家長要對這一點有清晰的認識。

  如果孩子希望給談話的對象留下較深的印象,他就會凝視其目光久一些,以表自信。

  如果孩子想在和父母的爭辯中獲勝,那他們就會把眼睛緊緊地盯住父母眼睛,一刻也不會離開,以示堅定。

  如果孩子和你談話時,覺得不自在或心虛,他就要把目光移開,減少被察覺真實心態的可能性。

  如果孩子和你談話時,他漫不經心而又出現閉眼姿勢,你就要考慮暫停話題,你若還想與孩子做有效的溝通,那就要主動地隨機應變。

  如果孩子想和你建立良好的對話環境,他可能會以 60%~70%的時間注視你,注視的部位 是兩眼和嘴之間的三角區域,這樣信息的傳接,會被父母正確而有效地理解。

  如果孩子迫切希望得到你的肯定或達到某種目的,那他可能會以期待的目光與你接觸,這是常用溫和而有效的方式。

  孩子目光遲鈍,左顧右盼,是孩子拿不定主意的時候。父母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孩子一起就事件的可能性與合理性做出做還是不做的決定。

  孩子低著頭,眼睛躲閃著,不敢和父母目光相對,那一定是孩子覺得自己犯了錯誤,怕受批評。父母可以先等一等,看孩子能不能自己承認錯誤;如果孩子不說,父母可追逐著孩子的 目光,用微笑和探詢的表情鼓勵孩子說出真相。孩子承認錯誤後,父母要肯定他的勇氣,相信他能改正,並告訴他仍然愛他。

  孩子怒目而視,說明孩子認為父母處理某事不公平,他很不滿意。此時,父母不可壓制孩子, 應該反思究竟,給孩子申辯的機會,以理服人。

  孩子目光輕鬆,眉飛色舞,說明孩子高興。父母也應流露出喜悅情緒,分享孩子的快樂。

  小瞳孔,大學問

在西方流傳著這樣一個賭徒詐騙的故事;狡猾的賭徒們,先用小金額下賭注,並且密切觀察坐莊人的反映,如果押中了,就會發現坐莊的人瞳孔驟然擴大,於是他就大大地加碼。結果坐莊的人輸了錢還不知奧秘何在。

  瞳孔的條件反射作用全世界大約都是相同的,而孩子的變化幅度比成人更大。瞳孔的大小會發生變化,這是家長們應該知道的事實。環境暗了,就要更多地採光,因而瞳孔會擴大;而在明亮的日光下,就會收縮到大頭針的針頭那樣大小。那麼,在亮度恆定的條件下,也不用化學藥品點眼時,孩子的瞳孔會不會產生大小變化呢?答案是肯定的。

  研究者查爾莫斯研究了在種種視覺刺激下孩子瞳孔大小的變化。

在初期的實驗裡,埃克哈特 •漢斯讓男孩子、女孩子觀看①玩具、②母親、③帥氣的男孩兒、④漂亮的女孩兒、 ⑤嬰兒五種照片,來調查孩子瞳孔大小會發生何種變化。其結果是:男孩子的瞳孔在看到漂 亮女孩兒、玩具和母親時更大;女孩子的瞳孔在看到帥氣的男孩兒和嬰兒時更大。照片具有 的各種刺激性似乎決定了瞳孔的條件反射作用。

  從這些調查結果中,查爾莫斯提出了自己的理論,即孩子的瞳孔在其對某種事情有積極情感 時擴大,有消極情感時收縮。

  後來有科學家進一步研究發現:眼睛是大腦在眼眶裡的延伸,眼球底部有三級神經元,就像 大腦皮質細胞一樣,具有分析綜合能力,而瞳孔的變化、眼球的活動等,又直接受腦神經的 支配,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從眼睛中反映出來。瞳孔的變化是人不能自主控制的,瞳孔的 放大和收縮,真實地反映著複雜多變的心理活動。若一個孩子感到愉悅、喜愛、興奮時,他 的瞳孔就會擴大到比平常大四倍;相反的,遇到生氣、討厭、消極的心情時,他的瞳孔會收 縮得很小;瞳孔不起變化,表示孩子對所看到的物體漠不關心或者感到無聊。

  即使孩子能夠偽裝出無動於衷的樣子,但由於瞳孔的開合是由植物神經來控制的,所以無法 加以掩飾。在諸如此類的情形下,他們就於無意識中洩露了自己的意識。

  家長需要了解孩子目光的功能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談心時的目光使用,對於談話的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父母對於 孩子目光所表達的心理的理解,也非常重要。

  心理學家的研究調查結果表明,對話時的目光大致有四個功能。即調整說和聽交替,觀察對方的反應,表達意義,表達感情。

  父母與孩子談話前往往是先相互注視對方之後才開始,不久再移開視線。闡述自己的意見一 完,就會觀察對方的反應,同時發出自己打算聽取對方意見的信號,並再次相互注視。但如果父母與孩子不進行這種第二次的相互注視,則之前說話的一方還要繼續說下去。比如孩子在對話完沒有注視父母的眼睛,那說明他對父母說的話不認同或沒有完全理解,這種情況下,父母要繼續解釋自己之前的觀點,以求接下來更好的溝通效果。

  父母在傾聽完孩子說話後,要及時看一下孩子,以目光上的接觸作為傾聽的結尾,會給孩子留下好印象。相互注視的情況一旦少了起來,那就意味著:這次溝通也到結束的時候了。

  對話之際,孩子為了檢視父母的關心度、理解度以及對這些話的容忍度,也常使用目光。

  視線轉移表示什麼此外,孩子的視線活動方式,也反映著其心態。一般認為,目不轉睛地注視對方談話的孩子 較為誠實。但不一定是自始至終在盯著不放。

  相反,視線的移開,其情況又如何呢?父母可以觀察孩子與陌生人初次見面時的情形,若孩 子經常先移開視線,那麼他的性格較為主動。另外,當孩子與父母就某個觀點進行討論時, 如果孩子非常想說服父母接受自己的意見,那麼他會首先主動轉移視線。這在心理學上叫作 「30 秒效應」:當雙方視線接觸時,先移開眼光的人,就是勝利者;相反,因對方移開視線 而耿耿於懷的人,就可能胡思亂想,以為對方嫌棄自己,或者與自己談不來,因此,在無形 中乃對對方的視線有了介意,而完全受對方的牽制了。孩子雖然可能不知道這個效應,但卻經常無意中運用。

  持續移開目光,可能是孩子表示對當前話題不感興趣的信號,也可能是有些疲倦也說不定。

  孩子視線轉移也可能是由於對方眼光過於犀利,不願與之接觸,或對自己在談話中的位置沒有自信心而造成的。

  家長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性格來判斷孩子為何轉移視線。

相關焦點

  • 人的眼神能透露出哪些心理?異性交往中不得不上的一課
    我們常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也就是說,眼神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人的心理活動的狀態。因為在我們的眼球背後,有一億多個感光細胞,可以同時處理上百萬個信息。因此,我們的眼神,可以傳達豐富的情感信息,透露出心理的狀態。所以,透過眼神,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內在的心理狀態是怎樣的,這是我們人類特有的可以通過眼神溝通的能力。
  • 孩子眼神躲閃,不敢與人對視,離不開這3種心理,家長要積極引導
    明明小時候總愛盯著大人看,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一般來說,3到12歲是孩子最依賴父母的時候,對家裡的大人經常是「仰視」「依賴」的態度,他們需要大量的語言、行為和眼神交流,也因為較強的依戀關係,他們還不會特別明顯地出現「眼神遊離」的情況。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看眼神就知道,從小就能看出來
    很多時候大家可以聽到這樣一句話:這孩子不是學習的料,看他的樣子就知道。所謂看他的樣子,就是一般說看這孩子的眼神。她說,作為一名老師,我看過太多孩子的眼睛。課堂上,有的孩子會透露出求知若渴的眼神,而有的孩子上課的時候則東看西看,一點都不專注,可以看出他的心思並不在教室裡,而在外面的世界。 昨天上課,我又喊了一個正在看窗外的孩子回答問題,很明顯,我問的問題,他回答不出來。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看眼神就知道,從小就能看出來
    所謂看他的樣子,就是一般說看這孩子的眼神。眼神可以透露出很多的信息,有一句話叫做「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她說,作為一名老師,我看過太多孩子的眼睛。課堂上,有的孩子會透露出求知若渴的眼神,而有的孩子上課的時候則東看西看,一點都不專注,可以看出他的心思並不在教室裡,而在外面的世界。昨天上課,我又喊了一個正在看窗外的孩子回答問題,很明顯,我問的問題,他回答不出來。
  • 嬰兒眼神看腦癱的說法準確嗎
    一般情況下腦癱患兒的眼神都特別呆滯,他們不會像健康的小嬰兒一樣四處張望。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的眼神比較呆滯時一定要積極去正規醫院檢查一下。幾乎每年都會有數以萬計的腦癱兒出生,腦癱不但會給患兒帶來非常多的傷害,而且也會給整個家庭造成難以磨滅的悲劇。腦癱患兒出現的機率與很多因素都相關,如果家族中有人出現過腦癱的問題相對來說遺傳的機率也會很大。
  • 孩子聰不聰明,從他的眼神就能看出來,你家孩子也是這樣嗎?
    其實一個孩子聰不聰明,從他們的眼神中也能看出來,你可能認為那些聰明孩子,會說話、有能力,但這樣判斷一個孩子聰不聰明有些片面,畢竟這些都可以通過訓練加強,並不是天生的聰明。所以有人說,孩子聰不聰明,也可以通過眼神看出來,如果你關注孩子的眼神,就會發現聰明的孩子,眼神裡都有這3個特點。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眼神就能看出來,用不著等他長大
    很多家長都會擔心孩子的學業問題,所以在孩子上學期間為孩子準備許多輔導機構和家教,從小給孩子培養學習習慣,但有的家長表示,無論孩子怎麼用功,學習成績還是毫無起色,甚至不進反退。其實,孩子的學習好壞,一些細節就可以看出來,家長應該加以重視。
  • 從眼神中能透露出哪些心理秘密
    這個神話故事充分說明了眼神的威力。  以品嘗食物為例,我們絕不會只靠味覺,而是會同時注重食物的色香,以及裝盛方式或排列方法等,這些都是視覺影響心理的現象。假使我們在陰暗的房間裡用餐,就是知道那是美味佳餚,也會產生不安的感覺,使我們無心品嘗,甚而胃口大減。反之,在整潔、明亮、燈光柔和、食物裝盛器皿精緻的餐廳進餐,就會使人產生良好的就餐情緒。
  • 那些眼神拂過的怪異:讀書、心理、晚婚、不婚、離婚
    更多的時候我們活在一個大家都那樣的慣性思維裡,甚至可以說在這些問題上有時我們並沒思維,因為大家都那樣,所以我也那樣。成為了父母以後,孩子為什麼要上早教?因為大家都那樣。又為什麼要上培訓班?還是大家都那樣。人生的最早似乎就該認真思索,思索一個為什麼。我為什麼而活?我為什麼而讀書?我的夢想又是什麼?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塊學習的料,看眼神就知道了
    李玫瑾老師觀察了上課的學生,發現了,愛學習的孩子和不愛學習的孩子,看他們上課的眼神就知道了。學習好的孩子上課眼神都跟著老師在動,老師講到哪,他們的眼神就跟隨到哪。老師看孩子的眼神就知道了,孩子學習得怎麼樣,雙方的眼神溝通是有效的。而那些學習不好的孩子總是眼神飄忽,注意力就是不在老師身上,看眼神就知道,聽課效率極差。
  • 溝通時眼神會出賣對方心理活動!心理學專家教你如何辨別
    這是視覺影響人們心理的一個例證。中國有句名言:「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不僅嘴巴能說話,眼睛也會「說話」。孟子在《離婁章句上·第15章》中有一段觀察人的眼神來判斷人心善惡的論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mào,眼睛昏花)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sōu,藏匿)哉?」
  • 自卑的孩子一眼就看出來,如何避免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父母是關鍵
    一個孩子是否自卑,會從這些方面表達出來。1、眼神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它不僅能感知光線、探測環境,還可以滿足交流的需要。一個人看向對方的眼神就能顯示出他們間的親密程度,所以這也是心理學家重視眼神的原因。從孩子的眼神來判斷他是否友善,還是比較容易的。不敢直視大人的眼神,雖然不代表品德有缺失,卻能說明他們心存疑慮。
  • 明明很正常的人,總是眼神躲閃、不敢與身邊的人對視是什麼心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觀察可愛的小嬰兒,可以發現嬰兒很喜歡人臉。當依次給他們呈現不同內容的圖像時,他們對人臉圖像的注視時間是最長的,這說明嬰兒具有「人臉注視偏好(preferential looking)」。
  • 眼神裡的心理學
    「這說明,人的心底是善是惡,都能從無法掩蓋的眼神裡顯示出來。現代研究發現:眼睛是大腦在眼眶裡的延伸,眼球底部有三級神經元,就象大腦皮質細胞一樣,具有分析綜合能力,而瞳孔的變化,眼球的活動等,又直接受腦神經的支配,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從眼睛中反映出來。瞳孔的變化是人不能自主控制的,瞳孔的放大和收縮,真實地反映著複雜多變的心理活動。
  • 坐姿能夠反映孩子當下心理
    坐姿能夠反映孩子當下心理翹二郎腿的坐姿值得父母警示父母現在都明白要從小培養孩子這種衣著的孩子說,現在流行中國式復古,而他們認為這種服飾的絕配姿勢就是敲二郎腿。原因則是,怎麼看怎麼悠閒。有的老師講述時哭笑不得,課間時,幾個男孩子圍著一起,翹著二郎腿侃大山,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再來一盤象棋就完美了」。而其他同學也認為這種造型很「有型」,紛紛模仿。家長們認為這樣的造型也比之前的日韓風格好,表示鼓勵。於是,走進學校,「滿眼儘是二郎腿」。
  • 一個人的氣場有多強大,看眼神就能夠得知,眼神體現一個人的氣勢
    眼睛來判斷照片人物傳達的情緒狀態,科恩博士要求實驗對象根據他們所看到的照片,為照主人公匹配合適的心理狀態,比如「友好」、「放鬆」、「不懷好意」、「憂慮」等,除此之外,實驗對象還要進一步判斷照片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比如「渴望你的喜愛」或是渴望其他人的關愛,單純從統計理論上來說純粹依靠猜測完成的試題,正確率基本在50%左右。
  • 遇到雙胞胎爸爸和叔叔,兒子的眼神亮了,網友:寶寶的心理有陰影
    導讀:遇到雙胞胎爸爸和叔叔,兒子的眼神亮了,網友:寶寶的心理有陰影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遇到雙胞胎爸爸和叔叔,兒子的眼神亮了,網友:寶寶的心理有陰影!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從「眼神」就可以看出來,有3個明顯特徵
    ,他有沒有專心,從眼神就可以看出。當孩子專心做一件事時,眼神是十分專注、神採奕奕的;而當他不專心時,孩子往往是無精打採、眼神飄忽的。,從「眼神」就可以看出來,有3個明顯特徵:01目不轉睛地沉浸其中,一看到書就犯困,上下眼皮直 「打架」,注意力不能集中,他們看似盯著書看了好久,其實是在「神遊天外」。
  • 父母的眼神:照出五種性格,卻無法照亮孩子的人生
    眼神是有能量的,它可以養人,亦可毀人。充滿愛的眼神能讓孩子如沐春風,而嚴厲的眼神卻讓孩子如坐針氈。父母看孩子的眼神裡有驕傲、有期待、有嚴厲、有寵溺等等,卻唯獨很少有鼓勵、信任和肯定。孩子聽得到父母嘴上的愛,感受得到行動上的愛,卻沒能在眼神中看得到愛。
  • 李玫瑾:孩子的眼神已經「出賣」了他,是不是學習的料,一看便知
    資深教師給出答案:看孩子的眼神狀態閨蜜曉琳是一位資深的小學老師,多年來閱學生無數,經常會有學生家長找到她問:「為啥我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我家孩子是不是智商不如別人,真的很笨嗎?」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看他眼神就能知曉全貌,不用做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