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療愈」是一個看著就特別唬人的詞。務實的人討厭「雞湯」、討厭「治癒」,因為再怎麼治癒,也不解決現實問題。
看過一些身心靈方面的書,這一類書確實比「雞湯」和「心靈療愈」高級很多,評分很高,看起來很專業,據說能徹底改變讀者的人生。但是很多東西理解不了,反而越看越覺得心累。
後來有一段時間大量讀書,借閱別人的私人書架,有什麼看什麼。其中令我最震撼的是素黑的《好好修養愛》。這個書的宣傳是「兩性情感自療系列」、「「以傳奇能量傳遞愛,療愈愛」——都是我絕對不感興趣的話題,當時純粹是懷著「探索當代年輕女性都在看什麼書」的心情打開的。但是看書的過程中,真是整個人都被治癒了,手裡的研究課題仍然困難重重、睡眠不好、手頭拮据……看書之後現狀沒有絲毫改變,改變的是心態,怨恨和焦慮被化解開,取而代之的是活在當下、自我和解。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我知道有些書不傳遞知識、不傳遞解決問題的方法,只要攤開來看就行,看完了便是另一番心境,重新出發。這種「心靈洗滌」的效果比看心理醫生和諮詢師還要高效。(如果你嘗試過心理諮詢,一定知道找到一個合適的諮詢師多麼費勁,打開內心的過程是多麼漫長。)
幾個月前,我在微信讀書上讀過松浦彌太郎的《100個基本》、《寫給想哭的你》。松浦彌太郎是個生活家、暢銷書作家,書出的很多,但字數不多,講的都是樸實的道理,剛好就屬於不講方法、「沒有乾貨」那一類。
但是,他的文字治癒有奇效。讀他的書,哪怕現狀並沒有變好,奇蹟也沒有發生,但是心情意外地平和下來,不管境遇有多糟糕,也絕不會讓負面情緒控制生活。打個比方,原本的生活是一片荒漠,但松浦彌太郎的文字會提醒你,不要放棄,這乾涸的土地下有希望的種子,日積月累地澆灌,它就會長大,荒漠可以變綠洲。
松浦彌太郎說:
機會之門遍布世界,不用特地去敲,它們也保持常開。能不能抓住機會,其實取決於你是否意識到「機會遍布世界」。
這和吸引力法則不謀而合。當你沉溺於痛苦之中,不相信會有好事發生,就很難抓住身邊的機會和好運氣。可如果你在不順的當下仍保持積極和樂觀,則會很快抓住契機,走出困境。
對我而言,閱讀松浦彌太郎的文字,便能喚醒心底的樂觀和希望,好好生活,好好等待好運降臨。
這次松浦彌太郎在國內又出版了新書《孤獨的150個信念》,果斷入手紙質版。
書裡150個信念是150段話,包含了松浦彌太郎對人生、對家庭、對成功和失敗的一些看法。
書裡不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它提供了堅持的勇氣,放棄的勇氣。
什麼時候該堅持?什麼時候該放棄?
其實答案在你自己,在你具體要做的事情裡,作者不知道情況,給不出答案。而且做出選擇並不難,難得是做完選擇後,別質疑自己。
我們都喜歡別人的支持和打氣,如果要做什麼事,有了別人的支持和認可,就覺得很有底氣。如果別人質疑你,或者覺得你這麼做沒意義,我們難免會懷疑自己。即使是堅持了自己的選擇,也難免經常悲觀,覺得自己犯蠢。
但是松浦彌太郎說:「凜冽的風之所以拍擊在你的臉上,是因為前路已經沒有他人了。如果你即使千夫所指也想要挑戰新的事物,就擁抱迎面而來的勁風吧——頂著風,正是前進的證明。」
這段話看著雖然雞湯,但確實有存在的意義。松浦彌太郎年少輟學,早早去了美國打工,後來回到日本,在職場上一步步做下去,成了著名的出版人和暢銷書作家。他一生在職場上摸爬滾打,沒有學歷,沒有底氣,就要比別人更加努力才能把事情辦成,讓別人信服。他所遭遇過的自卑、氣餒的時候肯定不比我們要少。他性格溫和,沒有強烈的攻擊性,走出失意靠得不是打雞血、用手段,而是這些其他人看不上的「雞湯」信念。
有了這些信念,他得意時不驕傲,失意時不墮落,一路上穩穩走來,有了事業和立身之本。
我們在志得意滿時,或許看不上這樣的書,它太克制,太溫柔。可是身處孤獨、落魄時,卻最需要松浦彌太郎的文字。他會提醒你,這是成長的契機,不要關閉心扉,調整心態,重新好好生活,好好與他人建立聯繫,機會遍布世界,新的大門已經向你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