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9日電 12月9日,在北京積水潭醫院第二屆醫工結合科技創新大賽暨2020年科技成果推介會上,北京積水潭醫院與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籤訂了「骨科手術機器人」成果轉化協議。協議包括專利轉讓、建立智慧骨科研究基金及共建聯合實驗室,總轉化額達到1.023億元。
「我們一直致力於構建學科-科研-人才-成果四位一體的市屬醫院醫學科技創新體系,積水潭醫院「醫工企」模式就是一個成功案例。」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潘蘇彥表示,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屬醫院累計獲批科研項目5868項,在綜合績效評價的基礎上,2019年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專門設立了市屬醫院科技創新專項績效,激勵市屬醫院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全面增強市屬醫院科技創新功能、醫療服務水平和產業支撐能力。
2020年1月1日,《北京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正式施行,為北京市科技成果轉化相關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更為醫療機構的成果轉化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劉暉指出,今年,積水潭醫院成為了科技部首批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單位,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希望醫院以此為契機,繼續探索創新機制,發揮醫工結合優勢,產生一批來源於臨床實踐的創新思想、人才和成果,爭取形成一些好的經驗做法,在北京市及全國進行推廣。未來要使更多的科技成果變成現實的生產力,特別是要形成規模效益,仍需要科技工作者與經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劉曉光表示,積水潭醫院以田偉院士研發團隊為主導的智能骨科手術機器人已經廣泛應用於臨床,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今年,積水潭醫院成為科技部首批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單位,醫院將以此為契機,積極探索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不斷激發廣大醫務人員的創新活力。
隨後,北京積水潭醫院舉辦了第二屆醫工結合科技創新大賽決賽,經過初賽共有12個項目進入決賽。12個項目涉及手術機器人、3D列印技術、人工智慧輔助診斷、骨科高值耗材等領域的多個醫工企研發團隊,充分展示了積水潭醫院近期具有轉化前景的科研成果。
北京積水潭醫院黨委書記李玉梅表示,在北京市醫管中心的領導下,醫院黨委和領導班子高度重視並達成共識,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堅持以「高質量創新發展」為導向,以臨床需求為引導,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工作,積極開展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落實科技創新各項重點任務,為北京和全國的科技創新事業做出努力。(工人日報記者姬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