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學教材中是怎麼把小學數學題搞錯的?
1982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經濟應用數學基礎(一)微積分》中的習題19(見下圖)
實際為一小學數學題,答案只有關於連續複利法,錯誤+任性的解釋N。(1+v)^5是對的,這裡要學生根據N。(1+v)^5得出N。(1+v/ m)^(5m),再令m-->得出5N。e^(5v),這是錯誤的,
2011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微積分教程》中在講授連續複利法時有例題(該書51頁,見下圖照片。
「例8 設今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為A。,又設年平均增長率為 10%,求10年後的國民生產總值A.
解 由於國民生產總值不是到年底才增長,而是每日每時增長的,因此有A(t)=A。e^(rt),
本例中,r=0.1,t=10,
所以 A=A。e ^(0.1x10)=A。e=2.7183A。
即10年後的國民生產總值為今年的2.7183倍,若按公式A=A。(1+r)^t,
計算,則A=2.593A。,這個結果不如上面的結果精確。」
這解答也錯了,這裡從三方面說一下。
一 」年平均增長率為10%」是很明白的中國話,就是平均折算,把每年的增長率都按一樣的數值折算,每年的增長率都是10%,每年的增長率都是10% ,這題是一道小學數學題,答案就是按A=A。(1+r)^t計算,得A=2.593A。」
二 套用一下《百度百科》上給的公式(如下圖)百度百科》解釋,
把初值A。與10年後的國民經濟總值A和年平均增長率10%套進去 ,年平均增長率就是(A/A。)^(1/10)=10%-1,解出A就得到答案,A=A。(1+10%)^10=2.593A。.
三 從實際情況考慮一下,10年」年平均增長率」的含義包括:10年中前幾年經濟發展緩慢後幾年發展快的情況,包括前幾年發展快後幾年發展慢的情況,包括有幾年有經濟衰退的情況,也包括經濟一直平穩持續發展等各種情況。這題解答中說」由於國民生產總值不是到年底才增長,而是每日每時增長的」是多餘的,國民經濟」年增長率」本身就是由一年中」每日每時」的發展情況決定的,不是全部由」到年底」那一段時間決定的,國民經濟年增長率與」到年底」那一時刻無關,這一時刻國民經濟增長量為0。這例題的解答思維就是脫離實際的,是錯誤的。
這種錯誤在國內其它書中也有,外國人編寫的書中也有。
需要思考的是,這些教材中為什麼能出現這麼基礎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