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媽媽,我們既驚喜又緊張,一個完整的生命託付與你,甚感責任重大。面對這個只會用哭鬧錶達需求的小傢伙,除了滿滿的愛,我們需要更多育兒知識武裝自己,打理好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便便作為孩子身體的「晴雨表」,家長最容易觀察到它的變化。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便便的顏色,各種重口味,來嘍^_^
通常,家長都會認為健康寶寶的便便是金黃色,其實不然,便便從淡黃色到淡綠色都是正常的,影響顏色的因素如下:
01-膽汁
便便的顏色主要跟小腸中膽汁的成分有關,膽汁中有膽紅素和膽綠素,膽紅素是一種紅褐素色素,膽綠素是一種綠色色素。正常情況下,膽綠素會被還原成膽紅素,寶寶便便就會呈現黃綠色。如果腸胃受到刺激,比如著涼,腸蠕動會加快,導致膽綠素尚未還原成膽紅素,寶寶的便便就會以綠便排出。
02-食物顏色
比如寶寶吃了許多紅心火龍果,便便會變紅色,吃了綠色蔬菜,便便會偏綠,都是正常現象。
03-便便在腸道停留的時間
便便在腸道裡時間越長,腸道內的細菌作用愈久則顏色越深,就比如宿便的顏色是偏深的。甚至有幹硬的便便,會刺激到肛周皮膚,導致血便。
墨綠色胎便
新生兒2-3天內排出的是「胎糞」,每日4-5次,多為墨綠色,無臭味,每日60-90g,這是胎兒出生前形成的胎便,其組成包括羊水、粘液、胎毛、膽汁以及消化道脫落下來的細胞。出生後2-3天,積極餵養後,胎便變成綠色或棕色的粘液,出生後4-5天,逐漸轉成正常便便。
造成綠便的原因
其實綠便的原因有很多,但本質都是一樣的,如果膽綠素增多或者膽綠素無法還原成膽紅素,寶寶就會出現綠便。另一方面,便便中的鐵含量增多,鐵被氧化,顏色也會呈現綠色,造成寶寶的綠便。
1.寶寶著涼
寶寶著涼時,腸胃蠕動增加,膽綠素還沒來得及還原成膽紅素,就被排出來了,所以造成寶寶綠便(成人也是如此,受涼後拉的是綠便)。
2.寶寶飢餓
寶寶飢餓也會造成腸胃蠕動加快,同樣也會綠便。以上都是因為腸蠕動加快,導致寶寶排出綠便,性狀通常是不成形的。
3.添加綠色輔食
寶寶吃了深綠色輔食後,由於食物中綠色色素的增加,也會造成綠便的發生。便便性狀沒有異常,只是顏色上的改變。
4.生理性綠便
半歲內的寶寶,主要消耗在胎兒期儲存的鐵,一般不會缺鐵。如果食物中有多餘的鐵攝入,在寶寶不缺鐵的情況下,對鐵的吸收率降低,未被吸收的鐵隨便便排出,被氧化成綠色。母乳含鐵量少,但是寶寶也可能出現綠便;奶粉中鐵的含量要遠高於母乳,所以吃奶粉的寶寶綠便的情況會多一些,對於4-6個月寶寶是普遍現象。
5.餵養不當新生兒2-3天內排出的是「胎糞」,每日4-5次,多為墨綠色,無臭味,每日60-90g,這是胎兒出生前形成的胎便,其組成包括羊水、粘液、胎毛、膽汁以及消化道脫落下來的細胞。出生後2-3天,積極餵養後,胎便變成綠色或棕色的粘液,出生後4-5天,逐漸轉成正常便便。
6.喝深度水解或胺基酸奶粉
這種功能性奶粉是專為過敏體質的寶寶設計的,為了減少過敏原,生產過程中會通過酶解工藝把過敏源蛋白水解成肽鏈或胺基酸,相當於在體外「消化」過,這樣就避免了寶寶過敏同時更好吸收,食物殘渣在寶寶的體內停留時間會短,寶寶容易排綠便,預消化程度越高,大便的顏色就越深。
如果單純由胺基酸或深度水解配方粉引起的大便變綠,可通過觀察寶寶大便形狀及大便次數(是否規律)來判斷大便是否正常。換句話說如果寶寶精神狀態、飲食睡眠等情況都較好,隨著寶寶飲食的多樣化,大便顏色性狀會有改善或進步。
7.腸炎
綠便伴有惡臭、混合著像鼻涕一樣的粘液,很可能是腸炎的徵兆。
總之,寶寶出現綠便與個人體質、年齡、腸內細菌生長狀態、奶製品成分(如鐵質)都有關係,綠便是屬於嬰幼兒常見的一種大便,只要寶寶胃口好,精神好,身高體重標準,便便的性狀次數正常,家長就不必要太過擔心。寶寶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個體,隨著寶寶的生長發育,這種情況會慢慢消失。
1.食物殘渣在腸道滯留時間過長
寶寶的便便會顏色深且幹硬。平時一定要讓寶寶適當飲水或增加膳食粗纖維,謹防便秘,也可以順時針方向,按摩肚臍,促進腸蠕動。必要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開塞露先排出宿便,在進行便秘的護理。特別提醒,有些寶寶的便秘是因為額外補鈣造成,通常寶寶如果能保證每天600ml以上的奶量,每天10ug的維生素D3。缺鈣的可能性很小。家長一定不要盲目給孩子補鈣哦。
2.寶寶輔食也是染色劑食用了綠色或黑色食物如動物肝、血等會引起寶寶黑便。停止使用了,黑便就消失了。
3.補充外源性鐵劑
正在補鐵的孩子大便可能是綠色也可能是黑色,這是因為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在經過消化道時,其中的鐵元素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會與腸內產生的硫化物結合成硫化鐵。如果孩子最近在補鐵,出現綠便或黑便,但便便性狀是正常的,那就沒問題,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4.黑色發亮的便便需及時就醫
如果孩子出現黑色的發亮的就像鋪路用的柏油一樣的便便,就表明便便裡存在血液,通常是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柏油便」,需要儘快就醫!
1.首先排查是否假性便血
血便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通常大便呈鮮紅色或褐色,或者夾帶有血絲、血塊、血黏膜、粘液等。家長首先應該回想一下是否給孩子服用過鐵劑以及大量含鐵的食物或紅色的食物,如動物肝、血、西紅柿、西瓜、紅心火龍果等所引起的假性便血。
2.有可能是腸道問題
如果沒有接觸以上食物,出現血便,就提示寶寶可能有腸道相關疾病了,如過敏、腸炎、腸套疊、肛裂等。如果無法判斷寶寶排出的便便是血便還是食物殘渣,可以把大便在空氣中放置一會,如果紅色物質變黑,那就說明其中混有血液,是真的血便了。
建議:血便不容忽視,以上狀況均需立即到醫院診治。
1.出現白便儘快就醫
便便出現灰白色是便便中缺乏膽汁的表現,可能表明進入腸道內的膽汁受阻了,導致無糞便色素,大便出現白色或灰白色。如果服用了大量的止瀉藥,也會出現白色大便。
建議:孩子出現白色大便,需儘快就醫,排除病變[1]。
綜上,就是寶寶便便常見的一些顏色類型了,綠便是媽媽們最常遇到的問題,作為非專業人士的媽媽們,大家最重要是關注孩子的精神、睡眠、食慾,不要成為便便的奴隸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