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家化學會「Top 1% 高被引中國作者」完整榜單

2020-12-11 儀器信息網

  為彰顯中國作者對國際化學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英國皇家化學會對旗下四十多本期刊發表論文的引用情況進行統計,將 2014、2015 年發表的文章在 2016 年的被引次數在所屬領域全球排名前 1% 的名單進行篩選,整理出通訊作者第一單位是中國機構的作者名單。

  作者名單排名不分先後,以英文名為準,中文名供參考。

  綜合化學

  Dr Ben Zhong Tang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唐本忠,香港科技大學

  Dr Carol Lin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連思琪,香港城市大學

  Dr Cheng-Yong Su

  Sun Yat-sen University

  蘇成勇,中山大學

  Dr Chen-Sheng Yeh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葉晨聖,成功大學

  Dr Chuluo Yang

  Wuhan University

  楊楚羅,武漢大學

  Dr Chun-Hua Yan

  Peking University

  嚴純華,北京大學

  Dr Dongyuan Zhao

  Fudan University

  趙東元,復旦大學

  Dr Feihe Huang

  Zhejiang University

  黃飛鶴,浙江大學

  Dr Feng Li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李峰,北京化工大學

  Dr Feng Wang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王鋒,香港城市大學

  Dr Fuyou Li

  Fudan University

  李富友,復旦大學

  Dr Guo Zhiguang

  Hubei University

  郭志光,湖北大學

  Dr Guo-Xin Jin

  Fudan University

  金國新,復旦大學

  Dr Guozhen Shen

  Institute of Semiconductor, CAS

  沈國震,中科院半導體所

  Dr Hong-Yuan Chen

  Nanjing University

  陳洪淵,南京大學

  Dr Huanfeng Jia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江煥峰,華南理工大學

  Dr Jun Lin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CAS

  林君,中科院長春應化所

  Dr Jianhui Sun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孫劍輝,河南師範大學

  Dr Jiexiang Xia

  Jiangsu University

  夏傑祥,江蘇大學

  Dr Jinkui Tang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CAS

  唐金魁,中科院長春應化所

  Dr Jun Chen

  Nankai University

  陳軍,南開大學

  Dr Junliang Zhang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張俊良,華東師範大學

  Dr Lei Hou

  Northwest University

  侯磊,西北大學

  Dr Ma Dik-Lung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馬迪龍,香港浸會大學

  Dr Dan Wang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CAS

  王丹,中科院過程所

  Dr Qing-Zheng Ya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楊清正,北京師範大學

  Dr Rong Cao

  Fujian Institute of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Matter, CAS

  曹榮,中科院福建物構所

  Dr Shi Lun Qiu

  Jilin University

  裘式綸,吉林大學

  Dr Suojiang Zhang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CAS

  張鎖江,中科院過程所

  Dr Wai-Yeung (Raymond) Wong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黃維揚,香港浸會大學

  Dr Wanqin Jin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金萬勤,南京工業大學

  Dr Wenjie Shen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AS

  申文杰,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Dr Xiaojun Pe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彭孝軍,大連理工大學

  Dr Xiao-Ming Chen

  Sun Yat-Sen University

  陳小明,中山大學

  Dr Xueyuan Chen

  Fujian Institute of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Matter, CAS

  陳學元,中科院福建物構所

  Dr Yanguang Li

  Soochow University

  李彥光,蘇州大學

  Dr Yen-Ju Cheng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鄭彥如,臺灣交通大學

  Dr Yi Xi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謝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Dr Yongshu Xie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解永樹,華東理工大學

  Dr Yu Zhang

  Beihang University

  張瑜,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Dr Yujie Xi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熊宇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Dr Yuliang Li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李玉良,中科院化學所

  Dr Zhaohui Wang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王朝暉,中科院化學所

  Dr Zhen Li

  Wuhan University

  李振,武漢大學

  Dr Zhen Shen

  Nanjing University

  沈珍,南京大學

  Dr Zhengkun Yu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AS

  餘正坤,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Dr Zhong-Min Su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蘇忠民,東北師範大學

  Dr Zidong Wei

  Chongqing University

  魏子棟,重慶大學

  Dr Zongping Shao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邵宗平,南京工業大學

  Dr Zujin Zhao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趙祖金,華南理工大學

  Professor Bai Yang

  Jilin University

  楊柏,吉林大學

  Professor Bin Zhang

  Tianjin University

  張兵,天津大學

  Professor Changle Che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陳昶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Professor Changzheng W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吳長徵,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Professor Chengjian Zhu

  Nanjing University

  朱成建,南京大學

  Professor Fengzhi Zha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張逢質,浙江工業大學

  Professor Jinlong Gong

  Tianjin University

  鞏金龍,天津大學

  Professor Lingxin Chen

  Yantai Institute of Coastal Zone Research, CAS

  陳令新,中科院煙臺海岸帶所

  Professor Shuangyin Wang

  Hunan University

  王雙印,湖南大學

  Professor Shutao Wang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王樹濤,中科院化學所

  Professor Xiaoming Sun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孫曉明,北京化工大學

  Professor Xuebo Zhao

  Qingdao Institute of Bioenergy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 CAS

  趙學波,中科院青島能源所

  Professor Yong Mei Chen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陳詠梅,西安交通大學

  Professor Chao Gao

  Zhejiang University

  高超,浙江大學

  Professor Dongfeng Xue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CAS

  薛冬峰,中科院長春應化所

  Professor Francis Verpoor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rancis Verpoort,武漢理工大學

  Professor Guobao Xu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CAS

  徐國寶,中科院長春應化所

  Professor Pingheng Tan

  Institute of Semiconductors, CAS

  譚平恆,中科院半導體所

  Professor Weihong Zhu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朱為宏,華東理工大學

  材料科學

  Dr Baoquan Sun

  Soochow University

  孫寶全,蘇州大學

  Dr Cai-Ling Xu

  Lanzhou University

  徐彩玲,蘭州大學

  Dr Chang-Sheng Zhao

  Sichuan University

  趙長生,四川大學

  Dr Cheng Zhi Huang

  Southwest University

  黃承志,西南大學

  Dr Dechun Zou

  Peking University

  鄒德春,北京大學

  Dr Fan Dong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董帆,重慶工商大學

  Dr Guijiang Zhou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周桂江,西安交通大學

  Dr Heyou Han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韓鶴友,華中農業大學

  Dr Hongjing Wu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吳宏景,西北工業大學

  Dr Hu Lin

  Hefei Institutes of Physical Sciences, CAS

  胡林,中科院合肥物質所

  Dr Huaming Li

  Jiangsu University

  李華明,江蘇大學

  Dr Huanghao Yang

  Fuzhou University

  楊黃浩,福州大學

  Dr Huan-Ming Xiong

  Fudan University

  熊煥明,復旦大學

  Dr Hui Xu

  Jiangsu University

  許暉,江蘇大學

  Dr Ji-Jun Zou

  Tianjin University

  鄒吉軍,天津大學

  Dr Jinying Yuan

  Tsinghua University

  袁金穎,清華大學

  Dr Jwo-Huei Jou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周卓煇,清華大學(臺灣)

  Dr Lizhi Zhang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張禮知,華中師範大學

  Dr Ying Huang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黃英,西北工業大學

  Dr Mao-Sheng Cao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曹茂盛,北京理工大學

  Dr Peng Miao

  Su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AS

  繆鵬,中科院蘇州醫工所

  Dr Pengfei Wang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CAS

  汪鵬飛,中科院理化所

  Dr Quan-Hong Yang

  Tsinghua University

  楊全紅,清華大學

  Dr Shenglin Xiong

  Shandong University

  熊勝林,山東大學

  Dr Shenmin Zhu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朱申敏,上海交通大學

  Dr Tianxi Liu

  Fudan University

  劉天西,復旦大學

  Dr A L Roy Vellaisamy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華禮生,香港城市大學

  Dr Wei Huang, Dr Yanwen Ma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 Telecommunications

  黃維、馬延文,南京郵電大學

  Dr Wenguang Liu

  Tianjin University

  劉文廣,天津大學

  Dr Xiaowei Zhan

  Peking University

  佔肖衛,北京大學

  Dr Xiaoyong Zhang

  Nanchang University

  張小勇,南昌大學

  Dr Xike Gao

  Shanghai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 CAS

  高希珂,中科院上海有機所

  Dr Yan Y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餘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Dr Yuanzhi Chen

  Xiamen University

  陳遠志,廈門大學

  Dr Zhi Yang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楊志,上海交通大學

  Professor Aiguo Hu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胡愛國,華東理工大學

  Professor Baibiao Huang

  Shandong University

  黃柏標,山東大學

  Professor Maochun Hong

  Fujian Institute of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Matter, CAS

  洪茂椿,中科院福建物構所

  Professor Shujiang Di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丁書江,西安交通大學

  Professor Tian-Ling Ren

  Tsinghua University

  任天令,清華大學

  Professor Wei Jia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姜煒,南京理工大學

  Professor Xiandeng Hou

  Sichuan University

  侯賢燈,四川大學

  Professor Xiang-Ke Wang

  Soochow University

  王祥科,蘇州大學

  Professor Xiangmin Meng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CAS

  孟祥敏,中科院理化所

  Professor Xiao-Chen Dong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董曉臣,南京工業大學

  Professor Xuping Sun

  Sichuan University*

  孫旭平,四川大學(現工作單位)*

  Professor Xutang Tao

  Shandong University

  陶緒堂,山東大學

  Professor Yihua Zhu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朱以華,華東理工大學

  Professor Yong Wang

  Shanghai University

  王勇,上海大學

  Professor Yuan-Hsiang Yu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遊源祥,輔仁大學

  Professor Yunhui Hua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黃雲輝,華中科技大學

  Professor Zhiyong Tang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ience and Technology

  唐智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Professor Zhuang Liu

  Soochow University

  劉莊,蘇州大學

  Professor Guang Hua Cui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崔廣華,河北聯合大學

  分析化學

  Dr Dan Du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杜丹,華中師範大學

  Dr Hui Feng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豐慧,浙江師範大學

  Dr Xinhua Zhong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鍾新華,華東理工大學

  Mrs Guiqiu Chen

  Hunan University

  陳桂秋,湖南大學

  生物化學

  Dr Guowei Le

  Jiangnan University

  樂國偉,江南大學

  Dr Shao Li

  Tsinghua University

  李梢,清華大學

  Dr Yu-Dong Cai

  Shanghai University

  蔡煜東,上海大學

  Professor Bin Liu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henZhen)

  劉濱,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

  能源與可持續

  Dr Baohong Liu

  Fudan University

  劉寶紅,復旦大學

  Dr Dapeng Cao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曹達鵬,北京化工大學

  Dr Feng Yan

  Soochow University

  嚴鋒,蘇州大學

  Dr Hui-Ming Cheng

  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CAS

  成會明,中科院金屬所

  Dr Jiaguo Yu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餘家國,武漢理工大學

  Dr Jian-Rong Jeff Li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李建榮,北京工業大學

  Dr Liduo Wang

  Tsinghua University

  王立鐸,清華大學

  Dr Dan Wang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CAS

  王丹,中科院過程所

  Dr Qiang Wang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王強,北京林業大學

  Professor Chia-Wen (Kevin) Wu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吳嘉文,臺灣大學

  Dr Shihe Yang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楊世和,香港科技大學

  Dr Xinhe Bao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AS

  包信和,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Dr Yongfang Li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李永舫,中科院化學所

  Dr Yuliang Cao

  Wuhan University

  曹餘良,武漢大學

  Professor Lin Feng

  Tsinghua University

  馮琳,清華大學

  Professor Xinchen Wang

  Fuzhou University

  王心晨,福州大學

  無機化學

  Dr Xinguo Zhang

  Guangxi University

  張信果,廣西大學

  有機化學與藥物化學

  Dr Feng-Ling Qing

  Shanghai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 CAS

  卿鳳翎,中科院上海有機所

  Dr Guoqiang Feng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馮國強,華中師範大學

  Dr Jie Wu

  Fudan University

  吳劼,復旦大學

  Dr Long Yi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易龍,北京化工大學

  Dr Renhua Fan

  Fudan University

  範仁華,復旦大學

  Dr Weiping Su

  Fujian Institute of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Matter, CAS

  蘇偉平,中科院福建物構所

  Dr Wing Yiu Yu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餘永耀,香港理工大學

  Dr Xiaoming Feng

  Sichuan University

  馮小明,四川大學

  Dr Yuhong Zhang

  Zhejiang University

  張玉紅,浙江大學

  Dr Zhen Yang

  Peking University

  楊震,北京大學

  Dr Zhiping Li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李志平,中國人民大學

  Mr Cai Zhang

  Chongqing Vocational Insitute of Safety & Technology

  張財,重慶安全技術職業學院

  Professor Qilong Shen

  Shanghai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 CAS

  沈其龍,中科院上海有機所

  Professor You Huang

  Nankai University

  黃有,南開大學

  物理化學

  Dr Dengsong Zhang

  Shanghai University

  張登松,上海大學

  Dr Dennis Y.C. Leu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梁耀彰,香港大學

  Dr Deyue Ya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顏德嶽,上海交通大學

  Dr Jian Li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李健,西北師範大學

  Dr Jianmin Su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孫建敏,哈爾濱工業大學

  Dr Liang-Nian He

  Nankai University

  何良年,南開大學

  Dr Minghua Liu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劉鳴華,中科院化學所

  Dr Ping Liu

  Fuzhou University

  劉平,福州大學

  Dr Tingjun Hou

  Soochow University

  侯廷軍,蘇州大學

  Dr Wen-Bin Cai

  Fudan University

  蔡文斌,復旦大學

  Professor Zhenghua Wang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王正華,安徽師範大學

  Professor Caiting Li

  Hunan University

  李彩亭,湖南大學

  Professor Gang 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蘇剛,中國科學院大學

  Professor Jianchen Li

  Jilin University

  李建忱,吉林大學

  Professor Rui Zhang

  Zhengzhou University

  張銳,鄭州大學

  Professor Yi-Jun Xu

  Fuzhou University

  徐藝軍,福州大學

相關焦點

  • 英國皇家化學會 「Top 1% 高被引中國作者」榜單公布 118名學者上榜
    為彰顯中國作者對國際化學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英國皇家化學會將旗下四十多本期刊(分為八個領域:Materials, Organic & medicinal, General chemistry, Biological, Analytical, Energy & Sustainability
  • 【封面故事】西工大黃英教授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Top 1%高被...
    西工大新聞網5月24日(劉攀博)近日,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Top1%高被引中國作者」榜單公布。西工大理學院應用化學系黃英教授入選。為彰顯中國作者對國際化學領域的突出貢獻,英國皇家學會將旗下四十多個期刊分為八個領域(Materials, Organic & medicinal, General chemistry, Biological, Analytical, Energy & Sustainability, Inorganic, Physical),並對發表論文的引用情況進行統計,將2013、2014
  • 我校教師入選2018年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材料類期刊「Top 1% 高被引...
    近日,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發布了2018年度「Top 1%高被引中國作者」榜單,我校邢宏龍教授入選「RSC材料領域Top 1%高被引中國作者」榜單。
  • 湘潭大學王先友教授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日前,湘潭大學化學學院王先友教授收到英國皇家化學會賀信,祝賀他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FRSC)。據了解,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成立於1841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化學學術團體,國際上最有影響的學會之一,國際權威的學術機構。根據專家推薦,學會每年遴選英國及國際上在化學科學研究領域取得出色成就和為推動化學科學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為其會士。
  • 近日,英國皇家化學會向湖南這位大學教授發來賀信!
    近期,湘潭大學化學學院王先友教授收到英國皇家化學會賀信,祝賀他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FRSC)。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成立於1841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化學學術團體,國際上最有影響的學會之一,國際權威的學術機構。
  • 大連理工大學王治宇教授當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工學院王治宇教授當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FRSC),並收到了英國皇家化學會頒發的證書
  • 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 2018 CiteScore 分值新鮮出爐
    英國皇家化學會出版的期刊取得了什麼樣的成績?2016 年 12 月 8 日,愛思唯爾 (Elsevier) 依託 Scopus 資料庫發布了衡量期刊影響力的指標 CiteScore™,中文名稱為引用分。
  • 聯合利華攜手英國皇家化學會與中國高校學生激蕩靈感
    上海2010年11月18日電 /美通社亞洲/ -- 近日,聯合利華與英國皇家化學會共同舉辦為期三天的功能材料研討會,集結了世界頂尖的功能材料領域科學家在北京、杭州、上海三地展開一系列的講座。共有800多名高校老師、學生以及其他公司的代表參加。
  • 天津理工大學丁軼教授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新聞—科學網
    日前,天津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丁軼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FRSC)。 英 國皇家化學會(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是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學會之一,每年根據專家推薦進行遴選,將會士榮譽頒發給英國及國際上在科學研究領域取得出色成就和為推動化學科 學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英國皇家化學會成立於1841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化學學術團體,也是國際權威的學術機構之一。
  • 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空降廈門 演示「魔幻」實驗引驚呼
    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空降廈門 演示「魔幻」實驗引驚呼  【解說】普通的果汁飲料倒入杯中,變成牛奶;試管中加入液體,頃刻間上演迷你「火山噴發」,這不是魔術而是一堂生動的化學實驗課。8月6日,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戴偉博士,來到廈門科技館為數百名小學生演示近似魔幻的化學實驗,讓現場的小學生和家長大開眼界。
  • 祝賀:河南師範大學2名教授再度入選2019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5月7日,愛思唯爾(Elsevier)發布了「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單。河南師範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孫劍輝再度榮登「環境科學(Environmental Science)領域」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物理學院教授曹俊傑連續第6年榮登「物理學和天文學(Physics and Astronomy)領域」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我校高被引學者入選數並列居全省高校首位。什麼是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 中國化學會2017傑出科學家獎與傑出青年科學家獎揭曉
    先後獲得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長江學者獎勵特聘教授、傑出青年基金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北京大學十佳教師、2009年中國百篇最具國際影響論文等榮譽。 被聘為《Scientific Reports》等國際期刊編委,2012年入選中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計劃,2013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2015年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並獲聘2015年度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
  • 一次教育普惠的實驗:從178歲的英國皇家化學會到8歲的快手
    第一次來北京,牛津化學博士給我們上化學課原來,這是由英國皇家化學會發起,快手聯合主辦,ASDAN協辦,北京王府學校承辦的英國皇家化學會暑期公益項目。所以戴偉老師跟英國皇家化學會商量安排了一個心理學家的成長性思維講座,另外還有一個榜樣分享的環境,來自寶潔、快手等知名企業的學科專家,會來分享自身成長經歷。孩子和老師們充滿好奇地經歷著這個全新的課堂,從他們認真地完成第一個小挑戰的表現來看,他們越來越投入和活躍了。
  • 2017年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Top 500完整榜單
    昨天上午(8月15日),2017年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正式出爐,完整的榜單和各指標的具體分數也在同一時間公布在了軟科的中文官方網站——「
  • 詆毀中國化學家團體?中國化學會官方譴責作者,化學頂級期刊《德國...
    6月6日,中國化學會官方網站發布鄭重聲明譴責於《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6月4日在線發表(just accepted)文章的作者Tomas Hudlicky。
  • 2020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出爐,環境科學與生態學領域11位學者入選(附簡歷)
    中國內地上榜人數繼續激增,入選科學家從2019年的636人次(佔比10.2%)上升到今年的770人次(佔比12.1%)。2019年,中國內地已取代英國成為第二大「高被引科學家」所在地區。2020年,中國內地仍位居第2。
  • 辭去美國教職歸國,入選高被引科學家!陝西這所高校近日再獲強援
    熊宇傑教授對受聘成為西安石油大學兼職教授感到榮幸,並認為西安石油大學行業和地域特色鮮明,構建了完整的學科體系,形成了獨特的研究方向。熊教授表示,自己多年來從事基礎理論研究,這為雙方開展合作提供了廣泛的基礎,雙方應進一步加強溝通,開拓研究合作的新領域。
  • 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王文新來校作學術報告-安徽理工大學新聞網歡迎您
    1月8日上午,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王文新教授應學校邀請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報告廳作學術報告。報告會由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鄭明東主持。     王文新,教授,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愛爾蘭科學基金會首席科學家。現就職於愛爾蘭都柏林大學醫學院查爾斯皮膚科學研究中心,兼任都柏林大學機械和材料工程學院教授、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主要從事高分子可控聚合方法的研究,高分子新型生物醫用功能材料的設計與合成,及其在骨關節和皮膚疑難病方面的應用研究。
  • 李紅良教授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5月7日,學術出版業巨頭愛思唯爾(Elsevier)正式發布了「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Chinese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單。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以Scopus資料庫 (全球領先的同行評議文摘引文索引庫)作為中國學者的科研成果統計來源,採用了上海軟科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開發的方法。本次國內共有來自242個高校/科研單位/企業的2163位學者入選,共涉及理、工、農、醫、社會科學、和藝術人文等在內的共38個學科。
  • 南京郵電大學嶽東教授入選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未來網高校頻道5月14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楊維榮)近日,愛思唯爾(Elsevier)發布了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單。在「控制和系統工程」領域共有43位學者入選,南京郵電大學嶽東教授入選該領域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這是嶽東教授自2015年該榜單正式發布以來連續六次入選。據悉,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是以Scopus資料庫(全球領先的同行評議文摘引文索引庫)的客觀引用相關數據對中國學者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