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邊為匈奴準備厚禮,一邊又搞大規模軍演,竟只為此女歸漢?

2020-12-22 微醉說歷史

提及「曹操」,多數觀點認為他是三國時代著名的軍事家,寫得一手好文章的大文豪;的確如此,雖隔數千年的風雲變幻,曹操的《短歌行》等文學作品仍舊世間傳頌,經久不衰。但大多數人對「曹操」軍事家的身份仍舊褒貶不一,尤其是「赤壁之戰」;其實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應該說是曹操最忙的一年,但這一年卻基本都是壞事。

這一年先是死了「郭嘉」,緊跟著曹操最疼愛的小兒子「曹衝」也死了,而且還落了個「赤壁大敗」;當然這一年裡曹操還殺了「孔融」,斬了「華佗」,有人就開始拿「天道輪迴」來說事兒。或許真的是曹操殺了孔老夫子的後人,和斬了歷史上最著名的老中醫,「天理難容」才致使曹操身邊重要的人先後死去;固然「赤壁大敗」是曹操人生中最為失意的重要事件,但還有另有一件影響歷史的事件發生,那就是從南匈奴手中接回「蔡文姬」。

「蔡文姬」是歷史上著名的美女,更是歷史上著名的「才女」;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了曹操不遠萬裡將她接回中原呢?前文已經說了,建安十三年是曹操最忙碌的一年,尤其是軍事上的屢屢不順;這就更使人疑惑,為什麼曹操會放著軍事不管,反專門帶上厚禮去南匈奴處接回一「才女」呢?這裡就要先提一下才女「蔡文姬」的背景,她雖是出身名門,老父親更是一代大儒「蔡邕」;但在多事之秋,「蔡文姬」卻半生苦難,曾有過三段不完美的婚姻,其中一段就是與南匈奴的政治聯姻。當時的「蔡文姬」雖貌美如花,但不得不為了政治犧牲自己的大好青春,並在塞外生下了匈奴子嗣;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大漢梟雄「曹操」卻派出盛大的使節團,帶著中原貴重的禮物,極其尊貴的又將「蔡文姬」從南匈奴接回了大漢。

有聲音說,當時中原戰事不斷,為了穩固塞外各族,曹操這才通過「蔡文姬」來進行政治上的鞏固;這種說法貌似合情合理,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匈奴與大漢徵戰數百年,雖然早在「漢武帝」時已降服了南匈奴,但數百年的仇恨種子還在;況且「蔡文姬」已嫁入匈奴許久,當時已有匈奴後代;這時候再度被已是名存實亡的「漢朝」接走,這與情與理實在說不過去。

當然也有從「曹操」品性來分析的,既然「蔡文姬」頗有美貌,況曹操又蔡家與多有交集,那麼兩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曹操大費周章的接回「蔡文姬」也就合情合理了。這種聲音更是顯得有些可笑,縱使曹操曾有荒唐,但與張繡一戰損失了大將典韋,長子曹昂,這樣的深刻教訓恐怕曹操不會輕易忘卻;而且這一年曹操為戰事忙得焦頭爛額,這樣的「忙裡偷閒」恐怕他還真顧及不上。

再說曹操雖與「蔡邕」曾有舊交,或許在年輕之時真的見過「蔡文姬」;但是,曹操生於155年,「蔡文姬」的生年雖沒有確切記載,但大多數觀點認為她出生於177年。當時曹操認識「蔡邕」時已經30多歲,而「蔡文姬」說不定還不到10歲;即使那時候曹操真的見過「蔡文姬」,發生心理變化的可能性也不大,至於「兩小無猜,青梅竹馬」那更是無稽之談了。

那麼有沒有可能是因為「蔡文姬」的才情吸引了曹操,這才致使「曹大文豪」做出這樣的舉動呢?如果說「才華」,曹操身邊不缺「才子」,諸如自己的兩個兒子「曹丕」、「曹植」,還有著名的「建安七子」,這些人真與「蔡文姬」比較起來,其才華未必落於下風;那就別說曹操身邊還有一大幫老一輩的大儒雅士了。

因此說蔡文姬這位「才女」的吸引力還不至於如此之強,況且說這一年還是曹操最為頭疼的「兵災之年」;也正是在這「兵災之年」裡曹操的地位得以消弱,從「匈奴人」手裡接回蔡文姬其實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好在曹操早有準備,先派出隆重的使節團,再帶上豐厚的禮物,卻又在後方搞大規模「軍演」。或許在現代人看來,漢朝到了三國時代已是千瘡百孔,內戰連年不斷,無論哪一方的實力都不足以和素以「騎兵」著稱的匈奴對壘;其實這種觀點是錯的,漢末縱然市井蕭條,但對外卻仍舊呈現出無比強大的實力,也從來沒發生過塞外強敵侵入中原的事件。

當時的「漢朝」對內或許很多人的強悍並沒表現出來,但對外卻依然扮演著「戰神」的角色;諸如董卓、公孫瓚、韓遂等等,這些人在三國爭雄中不過碌碌之輩,但「西涼鐵騎」、「白馬義從」、「關中天威將軍」對於胡羌等外族來說可都是聞之色變的存在。當然,曹操也曾多次與塞外各族有過交集,更何況他還是三國實力最強的一方;曹操隨便搞搞軍演足以震懾南匈奴,更何況還帶了重禮,客客氣氣的去要人呢?

之所以曹操如此重視「蔡文姬」,其實更看重的是「特殊身份」。那麼「蔡文姬」的特殊之處在哪?就因為她是「蔡邕」的女兒。當然不會這麼簡單,「蔡邕」在三國時代雖然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或許在歷史上也不過是個「學者」,「音樂家」的身份,最著名的出場還是哭了「董卓」一次,結果被王允給殺了;可在大漢朝野中,「蔡邕」的身份卻是以「史官」的形式出現,說白了就是官方記錄歷史的撰寫員。

或許在其他朝代「蔡邕」的身份並不重要,但在三國時代就不同了;「蔡邕」曾參與了《東觀漢紀》的編撰工作,而且有眾多篇章收錄。提及官方歷史對於每個朝代來說都極其重要,西漢有班固寫的《漢書》,東漢有範曄著的《後漢書》,到了漢光武皇帝時,官方史書就是「蔡邕」參與編著的《東觀漢紀》;蔡邕的主要貢獻則是《靈帝紀》傳記42篇、志10篇。但是蔡邕哭「董卓」犯了王允大忌,因此王允不願意將當代歷史再交給「蔡邕」來記載,因此堅決的殺了他。

「蔡邕之死」不僅僅是一個小人物的消失,同時消失的還有《東觀漢紀》中的多篇內容;雖然後來由「楊彪」繼續續寫,但「楊彪」乃是曹操的政敵;歷史交由「楊彪」來寫,曹操的形象可想而知。這裡必須要著重提一點,當時戰亂紛爭,所謂的「漢朝」其實連首都和皇宮也多次被毀,那就更別說能遺留下多少歷史資料了;當時沒電腦,沒U盤,也沒圖書館,想要續寫「正史」是件十分困難的事情,想要續寫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依靠私家藏書。可是戰火紛爭之下,即使民間藏書一樣多被焚毀,這時候就只能依靠文人的記憶了,文雅一點叫「默誦」,直白一點叫「背書」;古代文人多有速讀強背的本事,曹操正是急需這一點來完成續寫歷史的重要工作。這時候「蔡文姬」的作用就得以充分凸顯,曹操曾問蔡文姬「聽說你們家原來有很多書,不知道你還有多少印象?」蔡文姬的回答是「雖然父親留下了4000多簡書,但因為戰亂基本都遺失了;不過我能背出來的還有400多卷。」

「蔡文姬」自幼陪伴父親身邊,而她本人也是一代「才女」,這中間自然少不了「蔡邕」的全方面教育,自然也包括歷史在內;能背出400卷書這已經相當了不起,由「蔡文姬」代替「蔡邕」當然是最合適不過。因此曹操大動幹戈的從匈奴人手中接回「蔡文姬」,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她憑著記憶繼續編撰《東觀漢紀》。

只可惜隨著歷史的變遷,「曹丕」受禪,漢朝正式結束,「漢獻帝」也成了所謂的「山陽公」;再之後曹魏又被司馬氏篡權,而《東觀漢紀》也只記述到漢靈帝為止。

相關焦點

  • 曹操只用三招就擺平了匈奴 傳令官偷笑:種地的匈奴還叫匈奴嗎?
    這當然是被曹操打怕了,以至於曹操的精銳部隊中,除了虎豹騎,還有「三郡烏丸為天下名騎」。這所謂的「三郡烏丸」的三郡,一般是指遼西郡、上谷郡、右北平郡,而烏丸(也作烏桓)是東胡的一支,原本都是歸匈奴管的。咱們今天要講的故事就是曹操巧使連環計,讓匈奴首領「樂不思匈」,匈奴百姓扛起鋤頭去種地。
  • 曹操和蔡文姬,竟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趣事,暗戀一生卻愛而不得
    曹操和蔡文姬,竟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趣事。《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南徵北戰,畢生志願就是統一天下。許劭曾經見過小時候的曹操,就稱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再後來董卓作亂,北方匈奴便趁機叛亂,蔡文姬也在這場叛亂中被擄到了匈奴,成了匈奴左賢王的小妾。而曹操呢?這位曹丞相在南徵北戰的途中,不知道收集了多少美女(別人的老婆),甚至為此還修建了一座銅雀臺,所以自然也沒有對蔡文姬朝思暮想了呀。
  •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 曹操
    「昨天世人看錯了我曹操,今天世人又看錯了我曹操,但是我還是我曹操」白臉的曹操早已刻在人們的心中,但是曹操所創下的豐功偉績足矣讓世人傳唱至今。曹操生於公元115年,本名吉利,字孟德。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一生信奉法家思想,並用法家思想治理國家。今人稱曹操為奸雄多因三國演義中將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休讓天下人負我的形象深入人心。世人認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以天子的名義號令天下,這種不光彩的方式讓天下人痛恨。但是正因為曹操這種不光彩的謀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戰爭,促進了北方統一。
  • 《英雄曹操》改名《曹操》 或成江蘇衛視開年戲
    胡玫導演,趙立新、韓雪、古巨基等主演的史詩大片《英雄曹操》已完成拍攝。昨日,導演胡玫對外宣布此劇正式更名為《曹操》,並透露現已定剪,或將成為2013年江蘇衛視開年大戲。
  • 評分9.8的靈異大作,《狐嫁女》《蛇骨》被碾壓,一邊哆嗦一邊爽
    神壇級靈異大作,《狐嫁女》《蛇骨》被碾壓,一邊哆嗦一邊爽1《蛇夫》五阿妹精彩章節:一想到馬上就有好吃的我心裡馬上就把那蛇貨剛剛來過的事情給忘記了這是五阿妹非常有名的一本小說,最近在網絡上人氣一度暴漲,評分達到9.8,口碑碾壓《狐嫁女》《蛇骨》,讓你躲在被窩裡一邊哆嗦一邊爽。
  • 貪財還是貪色,慕名還是陰謀,曹操為什麼要用重金贖回蔡文姬?
    初平三年(192),董卓部下李傕等由長安東下,為孫堅的義兵所敗,李傕的部隊流竄到陳留郡,大加掠奪,蔡文姬也被擄入關。興平二年(195),李傕與南匈奴作戰失敗,蔡文姬又被轉到南匈奴軍中。
  • 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都有誰會站中國一邊?
    而如果參加另一方,只要想想同為「老大帝國」的奧斯曼土耳其由於在這次大戰中「站錯了隊」落得什麼下場,就很清楚了。顯然,後來的事實證明中國的選擇是正確的。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如果被汪精衛等親日派引入歧途,不要說當什麼「兒皇帝」,即便是作為自主的盟國,與德意日法西斯搞到一起,那後果也不堪設想:如果日本獲勝,那麼中國也不過與日治下的韓國相當,戰敗了,中國的下場會比奧斯曼帝國還慘!
  • 最熟悉的陌生人——曹操冷知識17則
    啥為月旦評?打個比方,這玩意有點類似時下的熱搜榜,只要你能進榜,立時吸粉無數,身價倍增。時,曹操尚未發達,名聲不顯,便置辦厚禮,前往拜訪許劭想得到一句美評。不想,許劭沒把曹操放在眼裡,硬是不尿他。對此,曹操耍起了流氓,來橫的:老子若發飈,夢裡都會殺人,許老哥你看著辦!於是,許劭便為他量身定製了一則評語。且看,範曄《後漢書·許劭傳》如是載:曹操微時,常卑辭厚禮,求為己目。
  • 白登山之圍,決定劉邦生死的,竟只是匈奴皇后的一句話?
    韓王信聯合匈奴叛亂白登山之圍起於一場叛亂,叛軍的領導者是韓王信,這個韓王信原名叫韓信,但是卻不是那個「忍受胯下之辱」的淮陰侯韓信,而是戰國時期韓襄王之後,跟隨張良輔助劉邦奪得天下之後被封為了韓王。為了和那個大名鼎鼎的淮陰侯韓信做區分,史書多稱其為韓王信。
  • 掏腸惡魔案內幕曝光 嫌犯一邊殺人一邊戀愛(圖)
    三套方案 抓獲惡魔  當警方將犯罪嫌疑人確定為喬建國以後,如何有效地抓捕喬建國成了警方面對的一大難題,因喬建國是有前科的累犯。為了確保抓捕喬建國的行動萬無一失,警方一邊在繼續展開排查的同時,一邊迅速確立抓捕方案,並根據喬建國家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周圍環境情況,制定了三套抓捕方案。
  • 一邊實習一邊參加秋招,很難麼?
    最近準備開學的大四同學都身兼數職前幾天有同學在群裡講他的操作「想一邊考公一邊參加秋招一邊考雅思>再一邊實習」「想一邊考研一邊考公一邊秋招」基本上就是考研一邊準備考研,一邊參加秋招,是很多考研黨準備做的事兒,當然還有準備找工作的同學,一邊實習一邊參加秋招的。覺得自己留了一手,覺得要麼能考上研究生要麼轉正要麼秋招拿offer。但是現實和理想之間有一道巨大的鴻溝,好事哪能讓你一個人都佔了?
  • 三國人物的魅力前十排行榜,趙雲未進前三,曹操無緣榜單
    第十,關羽關羽是三國演義中的義絕,被後世尊稱為武聖,有無數人膜拜關公。就算在當年,曹操為了得到關羽也是費盡心機,雖然最終沒得到,但曹操對關羽也是心服口服。周倉和胡班都是因為關羽的魅力而拜倒在地甘願為他效力。
  • 2歲半男孩把自己困在廁所,消防叔叔一邊扔糖一邊破門
    來源:現代快報摘要:10月23日上午9點,在位於沭陽縣上東郡小區28號樓的一戶居民家中,有個兩歲半的男童竟將自己困在衛生間內,出不來了。現代快報訊(記者 孫旭暉)10月23日上午9點,在位於沭陽縣上東郡小區28號樓的一戶居民家中,有個兩歲半的男童竟將自己困在衛生間內,出不來了。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在接到家長的求助後,沭陽縣消防中隊立馬前去救援,為了不嚇著孩子,消防叔叔們一邊從門縫裡給他扔糖吃,一邊迅速將衛生間的玻璃門拆破,最終將孩子順利地解救了出來。
  • 女寶寶第一次當花童,一邊慢悠悠地走一邊撒花,在場大人都萌化了
    女寶寶第一次當花童,一邊慢悠悠地走一邊撒花,在場大人都萌化了寶寶可以說是在這個世界上最純真無邪的了,寶寶的一舉一動都可以給人們帶來歡聲笑語,現在大多數的家庭也就只有幾個孩子,很多家長都表示想要一個女孩兒。
  • 曹操:有一惡癖,最受傷的是女人!
    然而,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對曹操的評價則是「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直到現在,每當人們談及起曹操的時候,對其的評價依然是毀譽參半的。毀他的人認為,往大了說,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便是其自私的表現,而往小了說,就更別提「文姬歸漢」算是曹操一生做過最混帳的事了。
  • 一邊讀文獻一邊篩信息 找回時間掌控感
    2020年6月初,在忙著期末和課題論文的學期末尾,我曾細緻地計劃了學生時代的最後一個暑假:疫情趨於平穩,學校管控放鬆,不如早點返校準備畢業論文,同時找個線下實習,為即將到來的秋招各類考試面試做準備。即將轉為畢業年級的我此前被無數前輩告知,雖然秋招是「金九銀十」,但暑假才是畢業季的求職關鍵期。
  • 如何一邊上班,一邊備考通過會計中級職稱考試?
    本來不想抱怨這幾句,但是看到這個題目著實讓我的內心有一絲絲波瀾,中級會計本身就比較難了,還要一邊上班一邊備考,真是焦慮的很,但儘管這樣,去年備考中級會計的時候未嘗不也是如此更何況考中級的大多數都是在職啊!在會計行業從業多年,備考中級會計更是理所應當,我當時都將近三十了才想著考這個證書,不是我懶,主要是之前的職業生涯中我抽不出來時間。
  • 曹操建造銅雀臺,真的是因為貪戀女色金屋藏嬌嗎?
    東漢末年,曹操在鄴城當中建造了一座氣勢恢宏的宮殿,名曰銅雀臺,對於曹操的這個銅雀臺,估計很多人並不太了解,歷史上關於銅雀臺的記錄並不多,不過歷經考古專家三十年的不懈努力,關於銅雀臺的神秘面紗似乎在慢慢被揭開。
  • 人生,就是一邊再見,一邊遇見
    人生,就是一邊再見,一邊遇見!很多感情都是這樣,說好永遠的,不知怎麼就散了。最後自己想來想去,竟然也搞不清楚當初是什麼原因把彼此分開的。然後,你忽然醒悟,感情原來是這麼脆弱的。經得起風雨,卻經不起平凡。
  • 漢使蘇武的名言,狂拽酷炫吊炸天,震傻匈奴君臣
    漢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冬,在位時間不到一年的匈奴呴犁湖單于去世了,其弟左大都尉且鞮(鞮音低)侯被擁立為單于。算上伊稚斜那一次,匈奴已經是第三次違背父死子繼的制度了,這種混亂的繼承方式,為匈奴後來的爭立內亂埋下了禍根。半個餘世紀後,烏維單于一脈的子孫與其弟且鞮侯單于一脈的子孫展開了一場大內鬥,史稱「五單于爭立。」這是後話了,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