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說,做淘寶的90%都不賺錢,被這數字驚到了,但是行癲也說過,所有賺錢的商家都在淘寶,是不是互相矛盾?據不完全統計,淘寶有1000萬的賣家,如果只有10%的賣家賺錢,也有100萬,而想成為這百萬中的一員,是不是要先找出問題,然後一個個攻克掉。
私下做過一些調查(基本上是朋友的店,朋友的朋友的店,以此類推),如果要想賺錢,不一定非要是天貓大商家,一些等級不是很高的C店銷量也很高,總結一下,可以分為兩種:
1.沒品牌 或者品牌認知度低的店鋪 ;
2.有品牌 , 並且品牌知名度較高的店鋪 。
而這兩類店鋪B就一定比A賺錢多嗎?也不一定,如果想賺錢,不妨根據自己的店鋪情況著手調整。
對於A類店鋪,沒有品牌,毛利也不高,如果盲目的通過直鑽推廣,很容易入不敷出,最好的辦法就是開發多渠道,引進流量。比如跟大V合作,跟直播達人合作。這個方法很特殊,因為發展速度太快,已經超越了傳統電商的預期,沒人預料到達人可以吸引這麼多的買家,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流量布局,性價比也比傳統的直鑽推廣高。因為是互動購物,對買家來說更有樂趣。
前兩天一個賣鞋的商家在達人直播的時候,插播了自己的鞋品,達人只簡單的描述了下:花紋很別致,尖頭顯個高,穿著很舒服,當晚就成交了近500單,這只是其中一個勉強說的過去的個案,但是這也是一條出路。
達人高質量的內容,既是消費內容也是消費商品,淘寶頭條、有好貨、愛逛街、必買清單、每日好店、微淘、還有大促期間各種清單等,這些資源總和幾乎佔據了淘寶無線資源位的半壁江山,可見淘寶達人對於淘寶有多重要。但很多商家似乎沒那麼敏感,還執著於簡單粗暴的傳統流量獲取方式。可以說早嘗試的有肉吃,晚嘗試的沒湯喝。
達人資源有很多,有的有上百萬個粉絲,有的幾十萬,太過熱門的達人商家搶著要,她們也會根據自己的定位來挑產品,所以想利用達人來推廣也並不容易,不過我們選定達人之後,多跟她們互動混個臉熟,沒準就答應推你的寶貝了。
除達人資源外,A類店鋪要多參加特賣活動,畢竟活動刺激是最直觀的,也是促進轉化最有效的手段。做好老客維護,做回頭客,如果毛利高,即便出單量不高,也能小賺一部分。A類店鋪中有一類沒品牌,但是有工廠背景的,價格上有優勢,就適合做量,用單品衝排名,進而獲得流量,量大之後就有的賺了。
B類店鋪,有品牌知名度的,品牌的附加值就高很多,打市場也更容易,但是想形成規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是高毛利產品,還可以大力度砸錢,燒錢爭排名,甚至通過資本聯合來發展。但是這類打法只適合財大氣粗的商家,一般商家還不如參考A類店鋪的做法,找達人、找多方渠道來拓展業務。
無論是A類還是B類還是沒涵蓋的其他店鋪,各種運營手段基本上圍繞流量這一核心,搜索的流量主要入口,目前雖然被弱化,但流量仍不容小覷,作為免費流量入口,仍值得商家花些精力。在付費這塊,大家可以嘗試引進站外流量來做補充,比如 流量天下,每個點擊花費平均在0.3元左右,經過千人千面的深度分析之後投放,確保了精準性。
大前提是店鋪基礎要做好,標題優化、詳情頁、關聯推薦、重視無線端等工作是萬萬不能馬虎的。店鋪不賺錢多半是執行力不夠,各種乾貨、實操網上有很多,雖然不是百分百有用,但是只有試過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