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的經濟學者馬光遠老師表示:過去10多年來,我們一直呼籲全面放開生育,這對於中國跨越中等陷阱至關重要,不能再遲疑了。以下是我2018年初呼籲放開生育的文章,現在依然不過時,而且愈加迫切。在放開生育問題上,我們已經沒有多少機會和時間窗口可以浪費!
當絕大多數人在為6.9%的超預期增長彈冠相慶的時候,我被2017年的人口數據驚呆了:2017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了63萬人,人口出生率比2016年也下降了0.52‰,只有12.43‰,比日本的出生率還低,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到了5.32‰的驚人低生育水平。
我為什麼對這個數字如此震驚,因為這不是實行全面二孩的第二年,應該是二孩生育最多的一年,然而實際情況卻遠比預想的嚴峻太多。按照以前國家衛計委及一些專家的預測,2017年中國出生人口最低預測為2023.2萬,實際出生人口比這個數字少了整整200萬。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之後,專家們又預測這兩年是出生人口大爆炸的兩年,但在2016年出生人口短暫反彈之後,2017年出生人口再次進入下行通道,出生率繼續處於超低水平。專家的誤國在中國人口政策上體現的可謂淋漓盡致。
說實在,我們看到馬光遠老師說一定要放開生育,這個說法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我們看到基本上東亞各國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了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雖然在這方面我們因為有比較大的人口接觸,相對而言受到的影響還是相對較小的,但是整體上來說,我們中國依然面臨著較大的人口壓力。我們反觀日本和韓國,都能夠看到這些國家已經全面的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在社會上有大量的勞動力不足的缺口障礙,整個市場都有非常大的市場壓力,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放開人口的管制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對於中國長期的發展來說,這個時候放開是非常有意義。
其次,對於當前的中國來說,其實真的不是說你放開限制就會有大量的人口出現。我們看到在放開二孩政策之後,實際上並沒有出現我們預期到的人口生育的高峰,反而是進一步出現了人口的下降,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這是因為對於整個市場來說,當前的人口問題,實際上已經由原先簡簡單單的一個人口政策問題,轉化成為一個全面的市場的經濟邏輯,原先大家在農業文明或者說工業文明早期,家裡多一個人實際上就代表的是多一個勞動力,從成本的角度來說,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還是相對較低的,但是進入了當前,已經全面工業化來自數位化的時代之後,實際上大家已經發現,我們養育孩子的成本正在不斷上升,有一些地方比如說上海地區,甚至說養一個孩子用最普通的教育,將他從一歲養到18歲成年就要花費好幾百萬,那麼從這個角度來看,父母其實沒有辦法承擔這麼大的壓力,這也是為什麼,即使放開了限制,實際上大家的生育意願並沒有多高的原因。
第三,對於長期的市場角度來看,我們看到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實際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生育刺激政策,為的就是降低年輕夫婦養育孩子的成本和門檻,從而吸引大家更多的生養孩子,甚至於有一些非常發達的國家,你如果生了兩三個孩子的話,即使不工作,你在家照顧孩子,你的收入也會比工作的人還高,實際上這就是國家的一種政策導向,從目前來看,我們僅僅是一些政策的限制,還沒有出現政策的導向,對於最重要的事情可能是需要進一步降低孩子的養育成本,特別是教育方面的成本,從而推動整個中國人口結構向著更加合理健康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