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人口增長是經濟增長的基礎,放眼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生育政策均不是一成不變的,生育政策的調整與經濟發展、新生兒出生率、人口結構、老齡化程度、勞動力佔比、養老金壓力等等因素密切相關。以我國為例,自20世紀80年代將「計劃生育」定為基本國策,再到2016年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生育政策的調整即意味著我國的人口結構、老齡化程度及新生兒出生率等等因素出現了變化,優化人口結構成了政策調整的主要目標。
在老齡化程度加劇、勞動力數量逐年減少及新生兒出生率連年降低的背景下,國家放寬生育政策,鼓勵只有1個孩子的夫妻積極生育二胎。然而,從近兩年新生兒的出生率來看,二胎政策收效甚微,人口老齡化問題進一步加劇,養老金支付面臨空前壓力。有專家坦言,如果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到2030年我國的老年人口或將達到3.7億,新生兒的出生數量也可能會在短短幾年之內跌破1000萬。
顯然,人口負增長不利於經濟發展,要想扭轉當前之局面,就要想盡辦法提高人口出生率。據了解,在11月發布的《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當中國家明確提出: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什麼意思呢?簡單理解,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及提升人口出生率,接下來我國的生育政策也可能會再次迎來重大調整,其中「鼓勵生育」是主基調。
事實上,此前就有「放開三胎」的提議上了微博熱搜,有專家建議國家應放開三胎,以進一步增加新生兒的出生數量。然而,在育兒成本高、經濟壓力大、養老負擔重的背景下,真正落實三胎政策恐怕會難上加難!試想,依照當前的育兒花費,一個孩子從其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基本開銷要在百萬元以上,而3個孩子就需要300萬的總開支。在經濟壓力大、養老負擔又如此沉重的條件下,有能力生育3胎的家庭又有多少呢?所以,提高生育率的根本癥結不在於二胎還是三胎,最根本的在於年輕夫妻有沒有能力養育孩子。
數據顯示,在2019年新生兒的群體當中,二胎的佔比59.5%,而一胎的僅僅只有40.5%。由此可見,二胎政策實際上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而新生兒的出生率之所以一跌再跌,主要的問題在于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再結婚生子,有的即便結了婚也選擇做「丁克」。所以,要想辦法提高「一胎」的出生率,才能提升新生兒出生數量。
綜上所述,要想真正的提高新生兒出生數量及出生率,最根本的問題癥結不在於二胎及三胎生育政策的調整,而是應該鼓勵本應生育一胎的年輕夫妻積極的生育。所以,加強生育觀念的教育與引導、降低生育、養育及教育的成本,才可能提升「一胎」的出生率,進而提高整體的人口出生率,避免實現人口負增長!對此,你是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