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的人支持放開三孩:生育政策面臨大調整

2020-12-20 澎湃新聞

原創 任澤平 澤平宏觀

文: 任澤平 熊柴 周哲

我們近期發布報告《建議先放開三胎:中國人口報告2020》。2020年10月的2萬人生育調查結果顯示,60%的人支持放開三孩,24%反對,16%中立。

「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的提法淡出,「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是最新提法。未來我國生育政策面臨重大變化。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託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高人口素質。」

當前中國人口少子化和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出生人口趨勢性下滑,老齡化加速到來,人口峰值臨近,人口危機漸行漸近。我們先後發布《》《》等,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2018年3月、2019年1月、2019年12月、2020年10月我們四次在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微博發起調查,共20.5萬人參與生育意願投票。但調查結果不容樂觀,在假設未來全面放開生育背景下,意願總和生育率在1.30-1.75之間,大致相當於1.0-1.4的實際生育水平。

70後因為錯過最佳生育年齡想生不能生,80後90後作為生育主力,面臨著贍養4位老人的壓力,在生育問題上因經濟成本(教育、醫療等)、時間精力成本等想生不敢生。

近年要不要全面放開生育引發人口大討論,「十四五」時期生育政策調整事關重大,也關係每個家庭。由於中國人口三大流傳甚廣的錯誤認識,生育政策已被人為延誤太久,不可繼續拖延,應立即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

我們建議,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儘快讓生育權回歸家庭,加快構建生育支持體系。

一是實行差異化的個稅抵扣及經濟補貼政策,覆蓋從懷孕保健到18歲或學歷教育結束。

二是加大託育服務供給,大力提升0-3歲入託率從目前的4%提升至40%,並對隔代照料實行經濟鼓勵。

三是進一步完善女性就業權益保障,並對企業實行生育稅收優惠,加快構建生育成本在國家、企業、家庭之間合理有效的分擔機制。

四是加強保障非婚生育的平等權利。

五是加大教育醫療投入,降低撫養直接成本。

考慮到當前各界對是否全面放開生育並鼓勵生育爭議較大,建議在「十四五」時期可從儘快放開三孩開始逐步推進並觀察效果。

之前實行單獨二孩和全面二孩,生育效果均不及預期,並大幅低於反對放開生育派的預測數據。因此,可以確定無疑的是,放開三孩必然效果甚微,但這樣建議的考慮有兩個:一是進一步解除保守派對人口暴增的擔心,讓全面放開生育儘快落地,從而讓生育權儘快徹底回歸家庭;二是讓保守派更清楚認識到當前嚴峻人口形勢,從而為鼓勵生育、加快構建生育支持體系做下鋪墊。這也符合中國漸進式改革、增量式改革的傳統智慧。

1、出生人口大幅下滑,人口危機漸行漸近

2019年出生人口繼續下滑,基本持續創1949年以來新低。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實行後,當年出生人口攀升至1786萬,2017、2018年分別降至1723萬、1523萬,2019年再下降58萬至1485萬,全面二孩政策效應持續消退。除1960-1961年受自然災害影響導致出生人口分別為1381萬、1187萬外,2018、2019年出生人口持續創1949年以來新低。

隨著主力育齡婦女規模持續下滑和生育堆積效應徹底消退,預計2028年出生人口將進一步降至不到1100萬。1987-1992年出生人口從峰值2529萬大幅降至1875萬,導致20-35歲主力育齡婦女2013年達到高點1.73億後迅速下降。主力育齡婦女規模持續縮減是出生人口持續下滑的重要原因,出生人口1992年後下降趨緩,帶動主力育齡婦女和出生人口也將在2028年前後下降趨緩。未來十年左右主力育齡婦女規模將減少約30%、25-30歲最佳生育年齡婦女將減少超過40%,加上晚婚晚育、不孕不育、單身丁克等情況,預計到2028年出生人口或降至不到1100萬,2029-2036年有所企穩,2037年後再持續下滑至2050年的約800多萬。

從全球看,中國總和生育率下降速度前所未有,2019年僅為1.5左右,全面二孩效應徹底消失後還將進一步下滑。總和生育率指每個婦女一生平均生育子女數,但官方數據一度存在對低齡人口的漏登導致低估總和生育率,我們基於教育部門的小學生入學數據和漏報率修正了近年總和生育率。中國總和生育率從1970年代之前的6左右降至1990年的2左右,再降至2019年的1.5左右。當前二孩出生佔比仍高於一孩,這意味著隨著全面二孩政策效應徹底消退,總和生育率還將進一步下降。而根據聯合國估計,當前中國總和生育率為1.6,不僅遠低於2.5的全球平均水平,還接近1.7的發達國家水平;1950-2015年美國總和生育率從3.3降至1.9,日本從3.0降至1.4,印度從5.9降至2.4,均遠小於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從6到1.6的降幅。

人口負增長臨近,遠期中國人口總量將急劇萎縮,2015-2100年中國人口佔全球比例將從19%降至7%。聯合國對中國人口規模有9個預測方案,其中無變動方案和固定生育率方案對未來總和生育率假設均為1.60,分別將於2023、2026年達到14.2億、14.3億人的峰值。根據我們預測,按照總和生育率1.4左右的發展趨勢,中國人口將在2022年前後見頂,見頂之後前25-30年內人口萎縮速度較慢,但隨著高生育率時期的出生人口進入生命終點後,萎縮速度將明顯變快。2050年中國人口將較2024年減少僅9%,2075年中國人口將較2050年減少22%,2100年中國人口將較2075年減少25%,即降至約7.5億。1950年中國人口佔全球比例為22%,2015年小幅降至約19%,2100年將大幅降至約7%。隨著人口總量萎縮,中國的大市場優勢將逐漸喪失,綜合國力也將受到影響。

人口老齡化加快,養老負擔日益加重,2019-2050年中國老人比重將從12%快速升至近30%。老齡化是全球普遍現象,但中國由於計劃生育老齡化速度前所未有。1970-2015年中國人口年齡中位數從19.3歲快速升至37.0歲,預計2050年將達50歲。從國際看,2015年美國、歐洲、日本、印度人口年齡中位數分別為37.6、41.6、46.3、26.7歲,到2050年將分別為42.0、46.6、53.2、37.5歲。從65歲老年人口佔總人口超過7%的老齡化過渡到超14%的深度老齡化,法國用了126年、英國46年、德國40年、日本24年(1970-1994年);從深度老齡化到老年人口佔比超過20%的超級老齡化,德國用了36年(1972-2008年),日本用了11年(1995-2006年)。中國2001年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超過7%、進入老齡化社會,2019年佔比達12.6%,預計中國將用約21年、即於2022年前後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再11年後即2033年前後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2050年達29.5%、2060年達35.2%,老齡化速度前所未有。而且,由於人口基數大,老年人口規模也是前所未有。2018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已達近1.7億,預計2050將近3.8億,屆時每3.4個中國人中就有1個65歲以上的老人。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首次將應對老齡化提升為中長期國家戰略。

2、調查結果:鼓勵二孩和全面放開下生育意願仍不樂觀,不生孩子比例超預期

從調查結果看,即使鼓勵二孩乃至全面放開生育,生育意願也不容樂觀。2018年3月、2019年1月、2019年12月、2020年10月我們曾先後發起四次生育意願調查,樣本總計達20.5萬,但分別只有33.9%、37.1%、30.5%、33.5%的人願意生育二孩,只有23.0%、22.6%、11.3%、14.5%的人願意生育3個及以上孩子。更需注意的是,四次調查中有約15%-30%的人選擇一個不生,其中包括部分人的真實選擇,但應該也反映了不少年輕人對生育壓力和生育成本的恐懼。總的來說,即使在完全放開生育下,簡單基於四次調查計算的意願總和生育率分別為1.73、1.75、1.30、1.44,生育意願非常不容樂觀。根據2020年10月調查,有60%的人支持放開三孩,16%的人中立,24%的人反對。

從現實看,不生孩子的情況主要包括單身主義、不孕不育、同性戀、丁克家庭等。在婚姻方面,2013-2019年中國結婚對數從1346.9萬對持續降至927.3萬對、降幅31.2%,離婚對數從350.0萬對升至470.1萬對、增幅34.3%,離結比(離婚對數/結婚對數)從26.0%升至50.7%。「婚都不結了,怎麼生孩子」。在生育障礙方面,當前中國已婚夫婦不孕不育發生率高達12.5%-15%,規模約4000萬-5000萬,大部分在於後天原因,比如環境汙染、過度熬夜、工作壓力、不良習慣等;雖然不孕不育可通過藥物治療、試管嬰兒、人工授精等得到部分解決,但隨著晚婚形成的高齡不孕不育仍難以治療。選擇丁克的家庭佔比也較大,上海市婦聯2002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丁克家庭已經佔到上海家庭總數的12.4%;深圳市社會科學院性別文化研究中心2003年的一項調查表明,丁克家庭在深圳市戶籍家庭中佔比約為10%左右,且呈趨勢上升。

3、70後想生不能生,80後90後想生不敢生

女性的生育期一般在15-49歲,最佳生育年齡一般在23-30歲,最好不超過35歲。70後已具備一定物質基礎,生育二孩意願強烈,但女性、男性均已錯過最佳生育年齡,成功妊娠並生育的可能性較小。80後90後作為當生育主力,面臨贍養4個老人的壓力,在生育問題上因經濟成本(教育、房價、醫療等)、時間精力成本等想生不敢生。

從現實看,教育、時間精力、住房是限制生育的三大因素。根據我們在微信公眾號和今日頭條平臺的3.3萬人調查,教育是影響生育行為的第一大因素,有71.6%的人選擇。教育的問題一方面是費用高,比如公立幼兒園供給嚴重不足,家庭被迫選擇費用較高的私立幼兒園。根據教育部數據,由於公立幼兒園數量大幅縮減,1997-2018年中國公立幼兒園在讀人數比例從95%降至43%。另一方面是費心,比如孩子上學放學時間造成的接送問題、輔導功課問題,部分學校把「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等。

第二大因素是時間精力問題,有66.7%的人選擇,包括沒人帶孩子、擔心影響工作等。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統計,1990-2018年中國女性勞動參與率(15歲及以上)從73.2%降至61.3%,下降11.9個百分點,雖在全球仍然處於較高水平,但與男性女勞動參與率的差距從11.6個百分點擴大到14.6個百分點,一定程度上表明職場性別歧視加大,使得女性越來越不願生育。

第三大因素是住房,有66.4%的人選擇。隨著居民債務壓力快速上升,2004-2019年居民債務收入比(居民債務餘額/可支配收入)從約30%增至102.4%。此外,還有53.1%的人選擇醫療費用高,37.6%有選擇養老負擔重。

綜合權衡下,生二孩讓不少80後90後家庭望而卻步。從政府的角度,進一步提升相關民生開支比重可以降低家庭生育成本。不可否認,近十年來中國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支出比重明顯上升,合計佔比從2007年的29.2%增至2019年的33.9%,其中2019年教育、醫療、社保支出佔全國公共財政支出比重分別為14.6%、7.0%、12.3%。但與發達經濟體相比,儘管發展階段和發展模式存在差異,相關民生支出比重提升空間依然較大。以美國為例,2018年美國政府在教育、醫療和收入保障方面的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分別為14.6%、23.8%、22.8%,合計61.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政府也需要從增長型政府轉向公共服務型政府,更加注重民生。

3、儘快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建議先放開三孩

近年關於要不要全面放開生育的中國第三輪人口大論戰十分激烈,有的建議謹慎調整生育政策,有的建議儘快全面放開甚至鼓勵生育,生育政策調整事關國運。2019年11月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優化生育政策,提高人口質量」,較之前的「完善生育政策」有所改進,但仍限於「全面二孩」政策框架。我們建議,讓生育權回歸家庭,儘快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

考慮到當前各界對是否全面放開生育並鼓勵生育爭議較大,建議在「十四五」時期可從儘快放開三孩開始逐步推進並觀察效果。之前實行單獨二孩和全面二孩,生育效果均不及預期,並大幅低於反對放開生育派的預測數據。因此,可以確定無疑的是,放開三孩必然效果甚微。但這樣建議的考慮有兩個:一是進一步解除保守派對人口暴增的擔心,讓全面放開生育儘快落地,從而讓生育權儘快徹底回歸家庭;二是讓保守派更清楚認識到當前嚴峻人口形勢,從而為鼓勵生育、加快構建生育支持體系做下鋪墊。這也符合中國漸進式改革、增量式改革的傳統智慧。一些人擔心農村地區出生人口會大幅反彈,但根據全國1‰人口變動抽樣調查,2018年全國城市、鎮、鄉村的總和生育率分別為1.31、1.54、1.69,這意味著對農村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

1)摒棄人口是負擔觀念,更加以人為本,加快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人口是一個國家國力的重要支撐和標誌。人是發展的基本要素和動力,一切經濟社會的發展都是為了人。

2)立即全面放開生育,讓生育權重新回到家庭。「立即」是因為人口形勢緊迫,當前正處於第三波嬰兒潮中後期出生人口的生育窗口期。全面放開,原本不想生的人還是不會生,但一些想生三孩的人能生,不用擔心部分人群、部分地區會大幅多生導致出生人口激增。

3)加快構建生育支持體系。一是實行差異化的個稅抵扣及經濟補貼政策,覆蓋從懷孕保健到18歲或學歷教育結束。二是加大託育服務供給,大力提升0-3歲入託率從目前的4%提升至40%,並對隔代照料實行經濟鼓勵。三是進一步完善女性就業權益保障,並對企業實行生育稅收優惠,加快構建生育成本在國家、企業、家庭之間合理有效的分擔機制。四是加強保障非婚生育的平等權利。五是加大教育醫療投入,保持房價長期穩定,降低撫養直接成本。

恆大研究院「人口和生育」系列研究:

15、,2019年11月2日

14、《》,2019年9月29日

13、《》,2019年8月28日

12、《》,2019年5月21日

11、,2019年1月24日

10、,2019年1月6日

9、《》,2019年1月1日。

8、《中國人口大流動:3000個縣全景呈現》,2018年9月17日。

7、《》,2018年8月13日

6、,2018年7月10日。

5、《》,2018年4月4日。

4、,2018年6月7日。

3、,2016年10月24日。

2、,2016年10月13日。

1、,2016年5月19日。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60%的人支持放開三孩:生育政策面臨大調整》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全面放開三孩就要來了?專家:建議十四五時期全面放開生育
    以上表述,與5年前的十三五規劃建議相比,最直觀的不同是「計劃生育」這四個字的消失,此外,《建議》並沒有直接提到是否全面放開生育政策,而是提出「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如何理解「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十四五時期有可能全面放開三孩甚或全面放開生育政策實現自主生育?
  • 2021生育政策再迎「大調整」?專家提議放開三胎,但癥結卻是這個
    以我國為例,自20世紀80年代將「計劃生育」定為基本國策,再到2016年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生育政策的調整即意味著我國的人口結構、老齡化程度及新生兒出生率等等因素出現了變化,優化人口結構成了政策調整的主要目標。在老齡化程度加劇、勞動力數量逐年減少及新生兒出生率連年降低的背景下,國家放寬生育政策,鼓勵只有1個孩子的夫妻積極生育二胎。
  • 多地生育政策調整:延長產假髮補貼 甚至允許生三孩
    從「雙獨二孩」「單獨二孩」到「全面二孩」,經過十幾年循序漸進的調整,生育孩子的權利正逐步回歸家庭。面對持續低迷的人口出生率,遼寧、湖北、新疆等地出臺了更加積極的生育政策,延長產假時間、提高生育補助等「真金白銀」的政策相繼實施。陝西省則明確表示,要適時全面放開計劃生育。
  • 多地生育政策調整!延長產假髮補貼 甚至還讓生三孩
    中新經緯客戶端8月11日電(薛宇飛)從「雙獨二孩」「單獨二孩」到「全面二孩」,經過十幾年循序漸進的調整,生育孩子的權利正逐步回歸家庭。面對持續低迷的人口出生率,遼寧、湖北、新疆等地出臺了更加積極的生育政策,延長產假時間、提高生育補助等「真金白銀」的政策相繼實施。陝西省則明確表示,要適時全面放開計劃生育。
  • 梁建章:放開二孩只是中國人口政策調整的開始
    全面開放二孩究竟能否扭轉生育率持續下滑的局面?「即使立即全面開放生育,中國的生育率也面臨三重下行壓力:現代化進程、中華文化圈所面臨的共同因素、計劃生育對生育觀念和模式的改變。」在自己的博客上,梁建章說。並且,這些壓力在未來可預期的變化幾乎是負面的。
  • 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經濟學思考
    因應現實,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先後進行了一些調整。1982年,中央在《關於進一步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農村群眾確實有困難要求生二胎的,經過批准可以有計劃地生育二胎。1984年,中央在「七號文件」中指出,對農村繼續有控制地開大口子,按照規定的條件,經過審批,可以生二胎。2002年,湖北、內蒙古、甘肅等省份開始實施夫妻雙方均為獨生子女的可以生二孩的「雙獨二孩」政策。
  • 梁建章:現在連翟振武都支持全面放開生育了?
    可以看出,翟振武過去的預測遠遠高估了中國人的生育意願,而現在的預測則比較實事求是,甚至略為低估。那麼,現在翟振武對人口政策改革的觀點如何呢?在最新的專訪中,界面新聞問:「近期有經濟學者提出應該放開生育三孩,你贊同嗎?你覺得下一步人口政策應該如何調整?」
  • 如果調整生育政策需要什麼流程,什麼時候會全面放開生育呢?
    今年已經進入了一個尾巴,要想全面放開生育,已經基本不可能了。調整生育政策要怎麼做?二胎政策的效果需要進行詳細分析,人們生育二胎的意願還是非常高的。2018年的出生人口中,二孩出生數量比一孩出生數量還高,約佔全部出生人口的50%以上。現在的問題不是放開生育政策的問題,而是普遍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的問題。僅憑現在一些大齡人員生育的積極性,放開三胎,有可能會增加一定的人口。可是,生育之後的社會撫養問題如何處理?
  • 風笑天:「單獨二孩」:生育政策調整的社會影響前瞻
    提前開展對新生育政策社會後果的研究,可以為實踐中避免和減少政策帶來的副作用提供理論的和經驗的支持。除了人口學方面的內容外,政策調整對城鄉家庭和年輕夫婦生命歷程的衝擊、可能形成的「人口同期群」的影響、以及為走向「全面二孩」提供政策準備等都是值得提前關注的內容。
  • 二孩政策放開,生育也須依規合法
    福建閩侯縣一位市民於2005年生育第一個女孩後,按政策可以再生育一個子女,但他籤訂了一份自願放棄二孩協議,此後每月獲得了獨生子女貢獻獎勵金。全面二孩政策出臺後,他又生育了第二個孩子,此前領取的貢獻獎勵金如何處理,讓他感到困擾。閩侯縣衛計局回復稱,根據有關規定,未經審批再生育或者非法收養的,由確認機關撤銷資格,並按協議規定三倍返還貢獻獎勵金。
  • 河南專家建議河南優化生育政策,鼓勵高學歷人群生二孩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聯合舉辦的「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研討會」上建議,河南應優化生育政策,探索對生育二孩的家庭給予更多獎勵政策,鼓勵高學歷人群生育二孩。陳東輝指出,「河南是人口大省,老齡化問題尤為突出。2019年末,河南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623萬人,佔常住人口的16.84%;65歲及以上人口1076萬人,佔常住人口的11.16%。預計到2050年,河南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200萬,佔比33%。河南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速快、失能老人多,高齡化和空巢化趨勢明顯,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
  • 生育政策將迎來重大調整?放開三胎被提議後,一個「新趨勢」來了
    人口增長是經濟增長的基礎,世界各國的生育政策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生育政策的調整與經濟發展、新生兒出生率、人口結構、老齡化程度、勞動力比例、養老金壓力等因素有密切關係。例如,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計劃生育」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在2016年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之後,生育政策的調整即意味著我國人口結構、老齡化程度和新生兒出生率等因素發生了變化,優化人口結構成為政策調整的主要目標。由於人口老齡化加劇,勞動力數量逐年減少,以及連續幾年新生兒出生率下降,國家放寬了生育政策,鼓勵只有1個孩子的夫婦積極地生二胎。
  • 任澤平:建議從放開三孩開始逐步推進放開生育
    任澤平:建議從放開三孩開始逐步推進放開生育 張一帆/證券時報·e公司客戶端 2020-10-25 11:17
  • 提升人口出生率 僅放開生育政策還不夠
    調查  一半以上育齡人群拒絕生二孩,經濟壓力大成主因  在河南商報記者發布的一項107人參與的生育意願調查中,在「是否會選擇生二孩」的問題下,50.47%的育齡家庭投了「反對票」,至於拒絕生二孩的原因,主要是「經濟上不敢生」「精力上顧不過來」,還有部分80後和70後選擇了對高齡妊娠表示擔憂。  「說真的,我其實已經後悔了。」
  • 個別地區放開三胎後出生率創新低
    圖/圖蟲 任澤平:60%的人支持放開三孩:生育政策面臨大調整 2020年10月的2萬人生育調查結果顯示,60%的人支持放開三孩,24%反對,16%中立。
  • 衛計委:生育政策調整不能簡單理解為放開二胎
    原標題:生育政策調整方案適時出臺 昨天,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消息稱,為緩解衛生計生系統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國家衛生計生委黨組日前決定開始實施「服務百姓健康行動」,並適時出臺完善生育政策調整方案。這一提法再度引發公眾關注,這是否是放開「二胎政策」或者「單獨二胎」政策的信號呢?
  • 二孩政策普遍放開:男女最佳生育年齡是多少歲?
    二孩政策普遍放開:最佳生育年齡是多少?  上周四,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消息公布。具體政策尚未落地,但一些「大齡」備孕者已經到醫院諮詢了。  生育黃金年齡男性也適用  今年40歲的季先生有一個8歲的兒子,他總是羨慕地看別人有兩個孩子。「全面二孩」政策曙光出現後,他既激動又焦慮。激動的是,今後至少可以有兩個孩子了;焦慮的是,最近一年他一直在忍受性功能障礙的困擾。他覺得這種事情說出去很丟面子,之前一直沒到醫院就診,但現在不得不去醫院了。
  • 任澤平: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刻不容緩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當前社會各界對中國人口發展趨勢已逐漸形成共識,但不少人對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關係仍存在較大認識偏差,「放開失控論」「人口過多論」「人口數量不重要論」等錯誤認識嚴重阻礙生育政策調整。10月25日,為推動人口改革、緩解保守派擔憂,我們發文《建議先放開三孩:中國人口報告2020》,引起社會廣泛討論,全網6億閱讀量。
  • 生育政策或將迎來重大調整?專家提出三孩政策,新趨勢已然浮現!
    但同樣也是由於人口增長過快,我國也面臨著許多社會問題。因此,1982年,我國正式開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的確有效控制了人口數量的增長。但同樣也是由於計劃政策的出現,導致我國人口結構出現變化,老齡化問題加劇,少子化現象頻出。長此以往,將導致社會老齡化,勞動力佔比減少,養老壓力加大。
  • 二孩意願調查:經濟壓力大仍是不願生育主因
    這些不願意要二孩的家庭,幾乎都提到了「經濟壓力大」;而出現頻率第二高的原因則是「沒有精力再照顧一個孩子」。今年8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教授石智雷團隊以宜昌市為調研對象,從處於15-60歲年齡段的女性中隨機篩選出40萬個樣本進行生育模式和生育水平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