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開庭四次調解 終換來握手言和
西固法院福利路法庭成功調解一起繼承糾紛案件
每日甘肅網7月24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張爍)對法律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繼承案件是司法實踐中較為常見的一類案件,我國繼承法對此也有明確的規定,處理起來並不困難。日前,西固法院福利路法庭受理的一起繼承糾紛案件,為了達到「案結、事了、人和」的目的,辦案法官經過一次庭審、四次調解,終於使本案結案事了。
此案的七位當事人是同胞兄弟姐妹,其中一人為原告,其餘六人均為被告。七位當事人因對父母生前居住房屋的繼承份額爭執不下而對簿公堂。案件依法立案受理後,書記員按照原告提供的聯繫電話一一通知被告前來法院領取訴狀副本及相關訴訟材料,沒想到卻遇到了難題:六位被告雖然都在蘭州居住,但僅有兩人表示願意配合庭審程序,另外四人則以此前已經書面承諾放棄繼承為由拒絕出庭應訴。眾所周知,繼承案件中,如果被繼承人生前沒有訂立遺囑或訂立的遺囑不符合法定條件,應該按照法定繼承處理,所有的第一順位繼承人都應當出庭表明態度。那麼既然部分被告拒絕出庭,法院又該怎麼辦呢?
有著多年審判經驗的辦案法官很快就洞察到其中的隱情:本案看似是原告一人對抗其餘六位兄弟姐妹,但實際上六名被告中放棄繼承的四人站在原告一方,原告真正要起訴的只是另外兩名被告。因此,只要做通原告的工作,本案的送達難題就可迎刃而解。果不其然,在與原告一番溝通之後,送達工作順利完成,此前拒絕應訴的四名被告均表示願意配合法庭審理。
既然送達工作已經完成,辦案法官很快就安排了調解時間,並通知雙方當事人前來調解。本來所有當事人均同意按期前來,但到了調解當日,其中一名被告向法官提出母親過世未過百天,此時兄弟姐妹對簿公堂實屬不孝,請求法官將原定的調解日期延後。通情達理的法官認為被告的請求不無道理,同意改期調解。
辦案法官重新安排了調解時間。調解當天,原、被告七人齊聚法院,可調解程序開始不久,雙方就惡言相向、爭吵不休。一方主張原告長年照顧父母,涉案房屋應由原告一人繼承;另一方表示房屋是父母的遺產,應該由兄弟姐妹平分。眼見雙方當事人對立情緒嚴重,無法達成一致,辦案法官只好結束調解,告知他們回家等待開庭。就這樣,調解無果而終。
本以為調解無望,辦案法官已經開始著手做開庭準備工作。可就在此時,被告中有人提出,涉案遺產房屋面積不大,價值不高,若兄弟姐妹間因此而反目成仇太不值得,請求法院再組織一次調解。辦案法官也希望案件能夠平和解決,便同意了他的請求,再次確定了調解時間。
幾天後,兄弟姐妹第二次齊聚調解室,原本主張涉案房屋歸原告繼承的一方提出了新的調解方案:已經放棄繼承的人不再參與繼承,涉案房屋由其餘繼承人按份繼承。這個調解方案得到了另外一方的同意,可與此同時又出現了一個新問題:房屋只有一套,如何按份繼承?一般而言,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房屋的所有權由一人繼承,其餘繼承人獲得房屋價值相應份額的金錢。可此時參與繼承的當事人都想成為涉案房屋的所有權人,誰也不肯讓步,調解再度陷入僵局。辦案法官見此情形,再次結束了調解,決定依法開庭判決,第二次調解依然未能成功。
開庭時間如期而至,所有當事人均準時參加了庭審。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當事人陳述……所有庭審環節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依照法定程序,辦案法官在庭審結束前最後一次詢問當事人是否願意調解,這時所有當事人給出了統一的回答:「願意」。於是,辦案法官第三次組織七位當事人調解。
這一次大家的情緒都比較平穩,能夠心平氣和地坐在一起溝通。在辦案法官的調解下,大家一致同意房屋歸原告一人所有,由原告向其餘被告支付房屋折價補償款。可就當調解的曙光初現之時,意外情況再度發生:其中一名被告要求原告必須在三日內支付房屋折價款。這一要求令原告瞬間情緒失控,怒喊道:「大家都是一母同胞,怎麼可以這樣無情!」隨後憤然離席。面對這一突發局面,法官雖然深感無奈,但還是一一安撫了其餘人的情緒,並表示再給大家三天冷靜思考的時間,如果依然僵持不下就依法宣判。
在這短短的三天,當事人在思考,法官也在思考。其實對於法院而言,無論是判決還是調解,案件一樣都會得到處理。但法官心中有一個信念:處理案件絕不是法院的最終目的,法院真正追求的是在案件得到妥善處理的同時緩和矛盾、化解糾紛,做到案結事了。出於這樣的信念,辦案法官決定再組織一次調解。
三天後,兄弟姐妹七人第四次圍坐在調解室裡。這一次法官沒有讓他們表達調解意見,而是詢問了一些他們兒時的成長經歷,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告訴法官:兄弟姐妹七人年齡相差很大,小時候家境不好,大哥外出工作賺錢幫助父親補貼家用,大姐自願綴學在家協助母親照顧弟妹……說著說著,大家漸漸沉默。辦案法官語重心長地對七人說:「你們都是骨肉至親,竟然為了一套房子反目成仇,值得嗎?現在你們也已經為人父母,如果你們的子女將來也為了爭遺產而捨棄親情,你們作何感想?」法官的一番勸說深深地觸動了他們,七位當事人終於達成了調解協議,這起一波三折的繼承案件最終得以平和解決。
一次庭審、四次調解、多次電話溝通,歷時兩個多月,終於換來了這份來之不易的調解書。辦案法官春風化雨般的耐心和溫暖的司法情懷,讓所有的當事人為之感動。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關係的穩定,關係到社會關係的穩定。西固法院家事審判秉持的柔性司法理念,讓當事人感受到了法官的溫情、法律的溫度,最大程度上幫助當事人彌合親情、消解矛盾,維繫和睦安定的家庭關係,促進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