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10月29日訊(通訊員 朱峰雲)10月27日晚上,原被告在調解協議上簽字,標誌著兩起物業連鎖糾紛案件在北湖法院組織的「專家團隊」努力下調解成功。這是北湖法院物業糾紛調解室設立以來首次調解成功的案件。
據了解,劉某2010年3月以抽籤方式購買了位於郴州市北湖區香雪路某山莊一套房產,房屋面積135.06㎡,2012年春天欲裝修時發現房屋漏水。對此,劉某多次跟物業和開發商溝通請求修繕,但一直未果。於是劉某多次撥打市長熱線,市委辦督促相關部門處理。
因為房屋漏水未得到解決,自2010年3月至今,業主劉某拒絕交納物業費,十年累計費用達1萬餘元。
小區物業公司亦有苦說不出,多次催繳未果後,於2020年7月一紙訴狀將劉某告上法庭,要求劉某給付拖欠的物業費以及滯納金。
劉某不服,認為房屋嚴重漏水導致自己無法裝修入住,給她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氣憤之下,亦一紙訴狀將某開發商告上北湖法院,請求判令開發商按國家質量標準進行對房屋修繕並賠償損失14.8萬餘元。
北湖法院訴調對接中心的法官受理案件後,認為該兩起案件系因物業糾紛引發的連鎖訴訟,雙方矛盾尖銳,為避免糾紛升級矛盾加劇,提出可以先進行訴前調解,徵得當事人同意後,訴前調解工作立即啟動。
訴調對接中心法官邀請了3名物業專家及1名人民調解員,由「法官+物業專家+人民調解員」組成的專家團隊對案件進行先行調解。專家團隊對三方做思想工作,給他們分析了各自存在的問題,並從法律專業的角度講述責任如何分攤。調解工作從當天下午2:30持續到晚上9:30,經過7個多小時的調解,三方達成調解協議,開發商同意在下個月15日前向劉某支付房屋維修費、補償費等共43000元,兩起糾紛在訴前化為無形。
「在法院打官司還真高效快捷,而且法官還請我們吃了一個盒飯,感覺格外香。」以最小的成本,化解了多年的積怨,調解成功後,劉某喜不自禁。
「物業專家具有這個行業專業的法律知識和技能,且經驗豐富,他們作為中立的第三方,更容易讓當事人信任,當事人更願意坦誠面對他們,這均有助於進一步推進物業糾紛法治化調處和疏導。」參與此次調解的訴調對接中心法官謝萍如是說。
據悉,今年來,北湖區法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司法理念,大力推進訴源治理工作,將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全面加強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建立了物業糾紛、金融糾紛等調解工作室2個,訴源治理工作站2個,推進矛盾糾紛就地化解,讓更多矛盾糾紛止於訴前。截至目前,該院在新收案件基數大的情況下,實現了同期一審收案數量增幅下降20.23%,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調處案件776件,調解成功率高達8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