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的法庭解決物業糾紛 包頭青山法院調解結案率達九成

2020-12-26 正北方網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解裕濤)家住包頭市青山區的徐某某自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累計欠其所在小區物業服務費7689.60元,12月23日,包頭市物業糾紛訴調對接中心包頭市青山區人民法院房產物業巡迴法庭依法對雙方進行了調解工作,經過耐心的溝通,被告徐某某付清物業費清結了案件。包頭市青山區法院房產物業巡迴法庭自2020年全年新收339件物業案件,已結清311件,結案率達85%。5年內,90%以上的物業案件調解結案。

物業法庭庭長葛麗向記者介紹:「因為青山區屬於中心城區,這裡社區居民較多,房產物業服務方面的糾紛逐年增多,在青山法院受理的各類民商事案件中,每年物業服務糾紛幾乎佔到15%~20%的比例,這些案件直接關係到群眾日常生活、切身利益,老百姓和社會各界都比較關注。我們考慮到群眾前來立案、應訴、開庭會產生許多訴訟成本,所以直接把物業法庭設立在了街道,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務,這樣有利於減輕群眾負擔。」

據了解,包頭市物業糾紛訴調對接中心是由包頭市中級人民法院與包頭市住房和建設局、包頭市司法局共同發起,在包頭市青山區人民法院房產物業法庭的基礎上設立,集訴前調解、訴調對接、專業審判於一體的綜合訴訟服務平臺。物業法庭成立五年來,累計審理案件3200餘件,參與調解社區物業糾紛1700餘件。物業法庭受理的多為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件,訴訟標的較小,當事人因物業服務質量產生糾紛,矛盾比較尖銳。法庭強化調解,對雙方爭議的焦點予以總結並一一作出法律上的解釋,弱化雙方的敵對情緒,引導當事人在互諒互讓的基礎上達成調解協議。

相關焦點

  • 北湖法院:專家「坐診」,成功調解兩起物業連鎖糾紛案件
    紅網時刻10月29日訊(通訊員 朱峰雲)10月27日晚上,原被告在調解協議上簽字,標誌著兩起物業連鎖糾紛案件在北湖法院組織的「專家團隊」努力下調解成功。這是北湖法院物業糾紛調解室設立以來首次調解成功的案件。據了解,劉某2010年3月以抽籤方式購買了位於郴州市北湖區香雪路某山莊一套房產,房屋面積135.06㎡,2012年春天欲裝修時發現房屋漏水。對此,劉某多次跟物業和開發商溝通請求修繕,但一直未果。於是劉某多次撥打市長熱線,市委辦督促相關部門處理。
  • 紅安法院杏花法庭冒雨深入小區調解系列物業糾紛
    11月23日下午,紅安縣人民法院杏花法庭庭長陳峰、員額法官尹金珊、駐東風社區扶貧幹部王漢民冒雨來到縣頤和家園小區,對某物業公司與小區業主之間的物業服務合同糾紛系列案中的「骨頭案」進行調解。經杏花法庭調解,物業公司為10名涉訴業主解決了房頂漏雨等問題,訴求得到解決的業主繳納了物業費,並撤回起訴。其他21名業主則以物業服務水平低而物業費上漲為由拒不繳納物業費。這21起案件,涉案群眾多,矛盾日益尖銳,若處理不當,會激化業主與物業公司的矛盾,直接影響小區穩定。為便於矛盾化解,杏花法庭決定再次深入小區,組織物業公司負責人、小區業主委員會負責人和部分業主當面調解。
  • 【調解面對面】涿鹿法院:陪審員參與調解 物業糾紛成功解決
    近日,涿鹿法院充分發揮人民陪審員了解群眾、善於做群眾思想工作的優勢,邀請人民陪審員王麗傑參與調解了兩起因物業合同產生糾紛的案件,促成案件成功調解結案,受到了當事人的一致好評。原告是涿鹿縣某社區物業公司2020年8月11日,原告因物業費繳納問題向涿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被告潘某和被告張某分別繳納2016年至2020年期間、2014年至2020年期間的物業費2084元和3874元。案件受理後,涿鹿法院法官認為該案件適宜調解,在徵求當事人意見後,轉入調解程序,由人民陪審員王麗傑進行案件調解。
  • 服務基層社會治理又添新舉措 相山區法院成立淮北市首家物業糾紛調解中心
    相山區作為淮北市主城區,南黎街道又是主城區的中心,涵蓋小區多,人口聚集,入住居民文化背景不同,從事的職業種類繁多,收入差異大,需求多元,導致各類社會矛盾糾紛多發、突發,物業矛盾糾紛尤為突出,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矛盾糾紛高發新領域,對基層社會治理提出新的考驗。相山區法院積極回應群眾關切,滿足群眾多元司法需求,根據南黎街道辦的現實情況,在該街道辦設立了首個物業糾紛調解中心。
  • 一次性解決糾紛|某小區物業起訴欠費業主 法院調解雙方糾紛
    到小區實地考察今年7月以來,陸川縣人民法院收到多起陸川縣某小區物業公司起訴欠繳物業費業主,要求繳清逾期未繳物業費的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件,負責審理案件的主辦人覃彬與民一庭庭長陳靜積極聯繫雙方當事人,成功調解6件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件,促使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達成調解。
  • 實際觸達率超90% 調解成功逾6成多元糾紛解決的「上海智慧」
    為了解決送達難題,提高調解工作效率,智慧財產權調解團隊主動向科技借力,引入了一套具有實名電話檢索等功能的案件處理系統——智調調解系統。經過徐匯法院和徐匯區司法局授權,調解團隊在這套系統的幫助下,將調解工作的實際觸達率提升到了90%以上。
  • 百色市兩級法院「儘可能一次性解決糾紛」
    平安百色網訊(廣西法治日報記者盧林峰 通訊員莫璐銘 羅將)記者從日前召開的百色市法院開展「儘可能一次性解決糾紛」活動暨司法優化營商環境現場會獲悉,今年以來,全市法院積極開展「儘可能一次性解決糾紛」活動,以「兩個一站式」建設工作為抓手
  • 慶安法院致富法庭 巧用「四聯九建」快速解決涉農糾紛獲錦旗
    8月17日,慶安法院致富法庭巧用「四聯九建」調解快速解決了一起涉農糾紛案件,使當事人降低訴訟成本、減輕訴累,保護了農民的合法權益,得到8戶農戶的好評並向致富法庭贈送了錦旗表示感謝。,以司法為民為宗旨,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快捷的糾紛解決渠道,創新訴調機制,嚴密對接鏈條,制定了《關於建立多元化糾紛解決工作運行機制及訴調對接流程管理規範》,探索推出了「四聯九建」新模式。
  • 服務基層治理|相山區法院領導進社區 助力物業糾紛調解
    為積極踐行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工作理念,紮實推進物業糾紛多元化解,將大量物業糾紛化解在源頭11月9日,相山區法院審委會專委王永躍一行到相山區法院物業糾紛南黎調解中心與南黎辦聯合調解一起物業服務合同糾紛。南黎街道辦事處物業糾紛調解中心裡,雙方當事人情緒激動、爭執不下,在調解員耐心細緻的詢問、調解下,原本情緒激動的雙方當事人終於平靜下來,能夠心平氣和地陳述案情,現場氣氛有所緩和。
  • 吉安縣法院彭忠獲評全國法院「法庭工作先進個人」
    吉安縣法院網訊 7月18日,吉安縣人民法院獲悉,該院黨組成員、審委會專委、原永陽人民法庭庭長彭忠獲評全國法院「法庭工作先進個人」。彭忠於1993年在吉安縣法院參加工作,紮根人民法庭二十六載,先後獲得全縣十佳調解能手、全縣綜治先進個人、全市十佳調解能手、全市十佳法官、感動吉安十大人物提名獎、市中院個人嘉獎、全省優秀法官、全省優秀法庭庭長等個人榮譽表彰。所在人民法庭多次被評為縣十佳綜治單位、縣十佳基層政法單位。
  • 陪審員參與調解 物業糾紛成功解決
    河青新聞網訊 近日,涿鹿法院充分發揮人民陪審員了解群眾、善於做群眾思想工作的優勢,邀請人民陪審員王麗傑參與調解了兩起因物業合同產生糾紛的案件,促成案件成功調解結案,受到了當事人的一致好評。原告是涿鹿縣某社區物業公司,被告潘某和張某是該社區兩名住戶。
  • 酒泉市肅州區人民法院銀達法庭調解一起土地糾紛案件
    肅州區人民法院銀達法庭:調解一起土地糾紛案件每日甘肅網12月21日訊 據酒泉日報肅州報導 12月22日,肅州區人民法院銀達法庭調解了一起土地糾紛案件。當地村委會和鎮司法所多次調解未果。無奈之下,李某將田某起訴至法院。銀達法庭受理該案件後,一方面實地調查走訪,另一方面積極對接村委會找尋問題矛盾的根源。後經銀達法庭主審法官巧妙調解,最終田某同意恢復田間道路,保證李某農用機械正常通行。(胡廣文)
  • 心繫群眾息糾紛 多方調解促和諧 ——宣恩縣人民法院李家河鎮人民法庭工作紀實
    該庭2018年結案119件、 2019年結案141件、今年1-9月結案137件,年均結案率達98%以上、調解撤訴率達90%,2018年以來僅有2件案件上訴,無一被改判、發回重審。、微信多元調解小程序、在線視頻調解室、網際網路科技法庭、全國法院統一送達平臺等多種智能化網絡平臺,大力推行「雲庭審」「雲調解」「雲送達」。
  • 靖西市法院開展「儘可能一次性解決糾紛」活動紀實
    「儘可能一次性解決糾紛」——這是今年3月,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向全區法院部署開展的一項活動。其目的是促進各級法院公正高效解決糾紛、減少當事人訴累、節約司法資源,切實提高審判執行質效,實現訴訟糾紛通過司法一次性解決,不斷提升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地處南疆國門的靖西市人民法院,積極響應上級法院號召,以新時代「擼起袖子加油幹!」
  • 法院結案率指標對司法行為的不利影響
    法官通常只按照起訴書確定當事人,又因審前調查疏忽而遺漏應追加的當事人,易造成訴訟上的偏差,影響爭議解決的全面性與徹底性。(3)拒絕由法院進行取證。但由於結案率這樣具有濃重行政化色彩的衡量效率的尺度的存在,此程序的內在價值往往被忽略。(5)忽視審理前促使當事人進行和解或達成調解。其結果是,將大量法律關係明確本可於審前解決的爭議徑直帶入開庭審理程序,提高訴訟成本。審前調解對於妥善化解雙方當事人矛盾,較為圓滿地解決糾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北海海事法院防城港法庭的調解故事
    今年以來,北海海事法院防城港法庭積極開展「儘可能一次性解決糾紛」活動,主動融入訴源治理大格局,低成本、高效率地化解了一大批海事海商矛盾糾紛,取得了良好成效。被告希望法院幫做調解工作,爭取獲得原告對其當前面臨困境的理解和支持,並能給予一定的時間來恢復生產經營。考慮到被告的實際困難、還款意願及疫情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等因素,如果逕行判決,勢必會對被告的持續生產經營能力造成極大影響。於是,主辦法官從司法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高度出發,多次與原告溝通,希望原告能體諒被告的實際困難,通過調解分期履行的方式解決糾紛。
  • 小程序發揮大作用 高陽法院法庭日「冀時調」助力調解多起糾紛
    」平臺是河北省法院深入推進多元解紛機制建設,藉助「網際網路+」,創新在線矛盾糾紛化解和法律服務模式,推出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原告王某某與被告程某某在書記員的指導下打開「冀時調」微信小程序,登錄了之後進入了視頻調解室,人民陪審員季志安、王彥傑、劉保印在法庭通過視頻對原被告雙方進行了調解,雙方經調解達成了一致的還款協議,下午雙方當事人到庭籤署協議,完成司法確認。至此糾紛圓滿的解決了。視頻調解既解決了矛盾,還節省了當事人的時間,為法庭今後的調解工作打下了基礎,增添了多樣化調解措施,達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 朝陽法院探索利用「區塊鏈」化解物業糾紛訴源治理新路徑
    經評估,漏水原因是房屋建造時的遺留問題,物業公司解決起來也感覺無從下手,導致多年未決。然而近日,因為漏雨而被拖欠的5萬多元物業費已經悉數交納,這得益於朝陽法院利用區塊鏈技術探索物業糾紛遞進式化解方法。,及時導入「無訟朝陽」工作平臺,交由區法院、區房管局、區司法局、區物業行業協會聯合組建的第三方調解分流平臺,由特邀調解員對糾紛進行現場調解和甄別分流,對於物業公司存在服務質量問題的,返回物業公司進行整改或分流至房管局、屬地街鄉政府督促整改,實質性解決矛盾糾紛;
  • 嶽普湖縣法院庭前調解糾紛得到解決
    本刊訊(程金國 許怡倩)近日,嶽普湖縣法院通過庭前調解,快速辦結了一起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案,經過承辦法官耐心的釋法析理,雙方達成調解協議並當場支付,糾紛得到圓滿解決。2019年年底,萬某以支付維修費、水費為由,將肖某的棉花補貼款42300元扣下,肖某多次協商退還未果,遂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萬某退還棉花補貼款42300元。
  • 糾紛在哪,調解就在哪 | 興慶區法院「委派調解」進入常態化
    「不是來值班,是你們委派的案件,我調解成功了一件,今天和當事人約好過來做調解手續。」「您真厲害,效率也高,這周已經成功調解三件了。」「既然法院委派給我了,我就要用心做好工作。」興慶區法院大新法庭法官助理和寧夏平瑞所馬新剛律師聊到。自興慶區法院邀請寧夏四家律所為特邀調解組織後,大新法庭便開始將案件委派至律所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