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軍事 鳳凰軍評 12月1日
據美聯社報導,俄羅斯戰機當天空襲了「突厥斯坦伊斯蘭黨」的辦公室,而這個組織實際上就是「東伊運」恐怖組織。中國因未在第一時間參與俄主導的對敘境IS的軍事打擊,喪失了將本國實力滲透中東,以及從根本上打擊「東伊運」的機會。此次俄軍空襲「東伊運」目標可視作再次向中國伸出了橄欖枝,並為中國打開了國際反恐的大門。
俄欲借空襲「東伊運」換取中國強援
隨著美國迫使土耳其停止邊界空中巡航,俄羅斯在這輪與土耳其乃至西方世界的較量中似乎佔得上風,但實際上面對歐洲的持續遊移與美國的死硬對抗,俄羅斯的處境並無明顯改觀。因此俄羅斯無法在短期內在歐洲打開突破口的情況下,只能以更加實際的行動換取中國的支持,出口蘇35與S400是這樣,空襲敘利亞境內的「東伊運」組織更是這樣。據美聯社的報導,此次被炸的「東伊運」組織是位於敘利亞西北部的伊德利卜省Jisr al-Shughour鎮。眾所周知,「東伊運」組織在土耳其與敘利亞並無領土主張,只是以土耳其相關區域作為在中國發起暴恐襲擊的訓練營,因此「東伊運」在俄期望達到的通過打擊IS幫助敘利亞政府軍重獲本國主導權的作戰中,實際意義相當有限。
那麼此次是否是俄軍「誤炸」了「東伊運」組織呢?答案是否定的。此前俄軍為報復擊斃被擊落蘇24戰機飛行員,而與敘利亞政府軍對「土耳其旅」聯合進行了毀滅性軍事打擊,要知道「土耳其旅」此前只是一支同時與敘利亞政府軍與IS為敵的中小型武裝,俄軍尚且能對其進行如此精確而毀滅的打擊,因此俄對名聲更大的「東伊運」無疑握有更多的情報支持。因此俄軍此次對「東伊運」的打擊無論是力度還是時機,都是經過系統研究的。儘管「東伊運」僅是俄軍29日數次空襲中的一個目標,但其卻可能至少是俄軍當日空襲的核心目標。面對長期無實質成效的戰事為本國帶來的政治與經濟壓力,俄羅斯通過在根本上打擊在中國威脅最大的恐怖組織的根基,換取中國在政治、經濟上的支持與強援是完全可能的。
中國可參照越戰模式與俄在中東反恐
眾所周知,在漫長的10年越戰中,中國以提供經濟支持、武器裝備與人員培訓的方式,給予了越共能夠面對強敵進行長期戰爭的重要支持。儘管俄羅斯遠不是當年的越共能比,但中國卻能以相同方式與俄共同在中東進行反恐作戰。此前,中國已通過及時足額支付俄石油預付款,以及允許俄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計價的俄聯邦國債的方式,令俄在打破了西方主導對俄全面封鎖。如果中國期望藉助俄羅斯的力量,進一步從根本上對「東伊運」進行打擊,就需要更系統、更直接的對俄在敘的軍事行動提供支持,換取俄對「東伊運」這類特定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打擊。甚至能通過與俄羅斯的積極聯動,對土耳其施加壓力,令其打擊或至少進一步約束在其境內的「東伊運」組織。
除了給予俄直接經濟幫助,中國直接派兵顯然是不可能的。但得益於中俄頂級裝備間高度的通用性,中國可派出技術人員,為俄在拉塔基亞軍事基地的空軍部隊提供地勤保障,這樣不僅能有限的參與到以俄為主導的軍事行動中,更能獲得在實戰環境中,保證空軍戰機頻繁起降作戰的後勤保障經驗。如果從技術上說得更具體一點,目前俄部署在拉塔基亞的戰機,除了老舊的蘇24與蘇25,就是最新的蘇30SM與蘇34戰機,如果中國能在實戰中對這兩款戰機進行全面的地面保障,將對這兩款整體與細節上的技術性能獲得更細緻的了解,這將對中國殲11、殲16等戰機的研發與發展助益極大。事實上,如果換個角度,中國以提供保障的方式參與俄在敘反恐作戰,就是俄最新裝備在實戰環境中對中國的獨家展覽會。
此前,面對中東亂局,中國有足夠理由不踏入這汪渾水,但隨著俄在敘對IS軍事行動的展開以及巴黎暴恐事件的發生,中東的反恐局勢已趨於明朗,而且中國要想實現新絲綢之路戰略,就必須在中東擁有屬於自己的強大影響力。此時俄羅斯通過空襲「東伊運」向中國拋出了最多的善意,並親手打開了中國國際反恐的大門,中國是否還應觀望或置身事外呢?(鳳凰軍事 鳳凰軍評 劉暢)
責任編輯:胡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