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數字城市建設在全球範圍內方興未艾。在數字城市的建設大潮中,中國的成績更是格外耀眼,特別是對疫情防控和後疫情時代經濟的復甦發揮了舉世矚目的作用。
在12月初舉行的2020(第六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上,上百家相關企業和用戶參會,展示了上千項智慧「黑科技」,涉及城市大腦、智慧物聯、智能製造、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眾多領域,以華為、阿里雲、中國系統為代表的國內廠商在新型數字城市建設和運營領域十分活躍。其中,隸屬「國家隊」的中國系統在2020年低調拿下多個大標,成為引發行業關注的「黑馬」。
數字城市進入高速發展期
進入2020年以來,各地紛紛加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程,數字城市成為新型基礎設施的集大成者和最大的服務對象。
根據IDC發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今年全球數字城市相關技術支出預計將達到約1240億美元,比2019年增長18.9%。其中,中國市場支出規模將達到266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二。可以預見,在新技術、新產業形態的催熟下,我們生存的城市空間正在從智能化向智慧化持續進化,而在「新基建」之上發展的智慧城市則是一個巨大的產業集群,也將進入交互聯接、系統整合、生態共融的「下半場」。
巨大的市場空間吸引眾多企業紛紛入局。這其中包括了中國電子系統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系統)、阿里、華為為代表的大型科技企業,以及聚集於某些細分領域的中小科技企業。
而說到數字城市建設的範例,不得不提到阿里雲的城市大腦、中國系統的現代數字城市,以及華為的城市智能體。為此,我們整理了這三大解決方案的最新成果,從技術概念、場景應用、典型案例,以及落地項目等角度進行盤點,希望對各地區數字城市的規劃、建設和實施提供參考。
以超前理念引領城市數位化轉型
2008年,IBM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智慧城市應運而生。2012年我國正式啟動智慧城市建設,並於當年宣布了全國90個智慧城市試點名單。隨著時間推進,實踐逐步深入,智慧城市的理念也隨之升級,城市數位化轉型進入高速發展期。
阿里雲「城市大腦」誕生於2017年,在問世之初主要服務交通行業,以實現AI信號燈和交通事件自動識別及處置為目標,從通行疏導和事故處置方面進行路面交通通行效率的優化。如今,城市大腦已經發展為支撐未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全新基礎設施,利用豐富的城市數據資源,對城市進行全局的實時分析,即時修正城市運行缺陷,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實現城市治理模式、城市服務模式和城市產業發展的「三突破」。
針對數字城市的「數據」應用,在2020年9月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依託5G優勢,將數字城市解決方案全面升級為「城市智能體」。華為認為,在智慧社會,數據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需要通過「任意對象和信息的數位化」、「任意信息的普遍聯接」、「海量信息的存儲和計算」的關鍵共性數字基礎設施,把數據資源變成「智源」,需要多種ICT關鍵技術形成一體化協同發展,以智能交互為感知系統、以高速聯接為神經傳導系統、以雲上部署的AI為中樞系統,形成具備立體感知、全域協同、精確判斷和持續進化的、開放的智能系統,成為一個類似人的智能體。
而作為新入局者,中國電子在2019年的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率先提出「現代數字城市」的理念和建設思路,踐行「安全為先、需求牽引、數據賦能、迭代發展」的現代數字城市核心理念,以安全為剛需和抓手,充分發揮數據的基礎資源和創新引擎作用,服務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造現代數字城市發展的「中國方案」。這一理念的踐行者是中國電子旗下數字與信息服務板塊核心企業——中國系統,其提出的能夠迅速落地的「雲+數+數位化諮詢+解決方案」服務架構,與其他廠商相比,更加突出技術「安全」牌。
持續演進的技術架構
城市大腦、城市智能體、現代數字城市,理念的升級離不開各家企業深厚技術積累和對數字城市的創新實踐。
其中,中國系統依託中國電子完全自主研發的「PKS」體系,為現代數字城市的轉型升級提供了「雲+數+數位化諮詢+解決方案」的全流程支持,通過PKS底座、中國電子云以及數字城市業務管控中臺組成全鏈路現代數字城市解決方案。
圖:中國系統現代數字城市架構
阿里雲城市大腦的總體架構同樣也分為三層:底層由基礎的感知平臺和城市計算平臺組成,提供數據採集、存儲、計算的基礎能力;中層由數據資源平臺、智能服務平臺和行業引擎組成,形成完整的城市數據智能作業系統,底層數據在這裡進行匯聚和處理,經過一系列智能算法和模型計算,形成可支撐不同行業、部門的智能引擎,在這個過程中城市大腦以數據和智能為核心,形成對上層應用的智慧化賦能支撐;上層由面向各行業和領域的智能應用所組成,圍繞「優政、惠民、興業」三大領域,建設數據智能應用,全面促進政府的數位化轉型升級。
圖:阿里雲城市大腦整體架構
華為城市智能體最大的特徵是雲網邊端協同,其一體化智能系統包含了「智能交互、智能聯接、智能中樞、智能應用」四部分。
圖:華為城市智能體技術架構
04
全場景化、全行業覆蓋
數字城市的技術體系往往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對於普通百姓、城市管理者來說,最容易感受到的則是「智慧的場景」。
阿里雲的城市大腦打通融合了交警、交通、城管、醫療、應急、環保、消防等多部門數據,並在交通治理、環境保護、城市精細化管理、區域經濟管理等領域進行了諸多有效探索。
中國系統現代數字城市解決方案支持城市綜合管理、數字交通、應急管理,以及金融、能源、製造等重點行業的數位化轉型。
而華為智能體與城市治理、公共服務、行業、企業等領域知識相結合,打造新型城市、行業和企業一體化協同智能系統,解決企業和經濟發展、人口老齡化、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存在的社會經濟問題。
盤點中國數字城市建設六大經典案例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如何根據城市的「個性」進行賦智,是數字城市規劃、建設的核心問題。這也意味著,數字城市建設在不同的城市會激發出不一樣的數字活力,在場景上突顯差異。
1.杭州
作為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的杭州,曾經的上下班高峰期堵車非常嚴重,阿里雲城市大腦於2016年在杭州打造了智慧城市交通管理的經典案例。受益於城市大腦,杭州交通效率不斷提高,在全國最擁堵城市排行榜上,杭州從2016年的第5名到如今的榜上無名。
2.海口
別稱「椰城」的海口是典型的旅遊城市,海量遊客帶來了巨大的交通壓力,經過阿里雲城市大腦的管理和優化,做到居民出行全程綠燈,每天的早晚高峰期車輛平均行駛速度提高了7%,行車耽誤時間降低了11%左右。「椰城市民雲」聚合了海南62個省市部門、16個國有企業的472項掌上公共服務,惠及市民和遊客已突破163.5萬。
3.天津
中國系統打造的「天津紅橋區社會治理一體化管理平臺」,以全科網格融合和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為依託,整合包括黨建、綜治、城管、公共服務多部門資源,形成社會治理「一張網」,實現區、街道、社區三級業務應用全貫通,為百姓提高辦事效率40%,居民投訴率和報警率降低30%,節約了大量社會治理相關的人力成本支出、重複建設開支和群眾服務開支,讓「老城區」實現「新治理」。
4.銀川
在「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示範城市」銀川,中國系統建設的「銀川城市大腦」,以城市運營管理指揮中心為樞紐,以「i銀川」一網通平臺、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信息平臺、12345便民服務平臺、一體化聯合指揮平臺等6個市級指揮調度平臺為基礎,以三區兩縣一市6個分中心為拓展補充,搭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一中樞、六平臺」城市運營管理多層指揮體系和城市精細治理體系,實現46個委辦局數據歸集、2.5億條數據治理、17878路視頻接入、56條熱線整合以及精細化城市治理大聯動場景應用。
5.深圳
深圳市政府與華為聯合打造了「鵬城智能體」參考架構,提出未來城市將是一個各系統生長、融合、迭代的生命運行體系。目前,深圳有98%的行政審批事項實現了網上辦理,約95%的行政許可事項實現了「零跑動」;通過建設全市AI 智能信號燈控「一張網」等智慧交通服務,城市高峰期機動車通行速度提升10%;智慧機場建設全面實現了刷臉登機和機位智能分配,機場出港航班準點率達90%,位居全球大型機場前列,旅客平均等待時間縮短近40%。
6.珠海
在珠海,通過「平臺+應用」、「創新+創業」、「產業+生態」3個層面,華為與珠海政府共同打造「四中心一平臺」,即建設珠海人工智慧創新中心、雲計算數據中心、人才培訓實踐中心、數字經濟產業及智慧城市展示中心、打造人工智慧雲平臺,從而支撐珠海市發展數字經濟、新興製造、消費升級產業。
除了這些已建成的案例,隨著疫情的過去,數字城市建設在今年下半年也迎來一波高潮,中國系統現代數字城市、阿里雲城市大腦和華為城市智能體都贏得大量地方政府的青睞,成為數字城市建設的重要供應商。據公開數據的不完全統計,作為行業新入局者的中國系統在2020年下半年迅速搶佔市場,盡顯黑馬本色。
中國系統
阿里雲
華為
(註:以上信息來自中國政府採購網、雲頭條等公開渠道。)
底層:中國電子云採用基於國產自主PKS基礎安全架構,即被譽為「中國架構」的「PK」體系(飛騰CPU+麒麟作業系統)加「S-Security」立體防護的安全可信鏈。中國電子云國際首次採用CPU內置可信技術,首次採用內存內置物理防護技術,終端統一安全中心、雲端統一安全管控。相關技術已連續三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數據治理層面,中國系統提出「一庫雙鏈」,「一庫」即數字金庫,是在統一建設數據資源池基礎上,通過數據匯聚、治理與融合,以及數據的規範化管控,形成全域可用、可管、可溯的數據資產體系。「雙鏈」是「數據資產鏈」+「據價值鏈」,即助力合作夥伴搭建完善的數據治理體系,涵蓋數據集成、數據治理、數據分析、數據服務等數據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時提供與業務場景相結合的數據產品與數據服務,讓數據成為推動業務增長的引擎。
業務層面,通過城市運營指揮中心、城市門戶APP,提供一體化協同辦公、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共治、數字產業、數字園區等服務,搭建完整的現代數字城市治理體系。
智能交互,聯接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讓資源、數據、軟體和AI算法在雲邊端自由流動。
智能聯接,實現無縫覆蓋、萬物互聯,應用協同,數據協同,組織協同。
智能中樞,是智能體的大腦和決策系統,基於雲基礎設施,賦能應用,使能數據,普惠AI,支撐全場景智慧應用。
智慧應用,通過政府、企業和行業參與者的協同創新,加速ICT技術與行業知識的深度融合,重構體驗、優化流程、使能創新。
7月21日,中國系統中標武寧縣數字城市一期項目,項目金額約8865萬元。
8月25日,中國系統中標智慧黃石建設運營項目,中標金額4.2億元。
9月8日,中國系統旗下中電智開系統技術有限公司,與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籤署「華中產業雲」合作協議,項目金額約2.5億元。
9月21日,中國系統中標南昌市新建區「數字新建 智慧城區」一期項目,中標金額1.7997億元。
10月24日,中國系統中標寧波市鄞工大數據業務及數字經濟產業園建設運營項目,中標金額4.596億元。
10月27日,中國系統中標商丘數字城市一期建設運營項目,中標金額約2.1億元。
10月27日,中國系統與德陽國資委聯合成立的德陽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中標德陽市智慧城市和大數據管理運營中心項目(數字底座),中標金額9157萬元。
11月23日,中國系統與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資成立中電智開系統技術有限公司中標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數字開發區」一期建設項目,中標金額4.02億元。
12月11日,中國系統中標天津市西青區大數據中心項目第一標段(數字底座),中標金額11000.4763萬元。
12月16日,中國系統與遂寧興業、遂寧天一共同出資設立的遂寧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中標遂寧市智慧中心建設項目,中標金額7797萬元。
6月24日,阿里雲中標浙江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浙政釘、政務雲等項目,中標金額約2.3億元。
6月29日,阿里雲中標上海市公安局智慧公安綜合服務平臺(科技處)能力支撐配套項目,中標金額478萬元。
8月5日,阿里雲中標大興區智慧市政項目,中標金額7879.7萬元。
8月18日,阿里雲中標滎陽市城市大腦智慧交通建設項目,中標金額600萬元。
9月17日,阿里雲中標重慶江北智慧城市管理系統三期項目,中標金額1886萬元。
10月22日,阿里雲中標南京鼓樓智慧城管二期建設項目,中標金額719萬元。
10月23日,阿里雲中標海南省財政廳「智慧財政-政法資金管理系統」項目,中標金額1080萬元。
12月7日,阿里雲中標青島市公安局「智慧公安」項目,中標金額3.56億元。
12月8日,阿里雲中標南岸區智慧社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期),中標金額3546萬元。
6月4日,華為中標六安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雲服務項目,採購預算金額 8550 萬元。
7月20日,華為中標鹽城市政務雲二期項目,預算三年約3.5億元。
8月26日,華為海洋中標博興縣新型智慧城市(一期)數據中心及數字平臺建設項目,預算金額 6494.80 萬元。
12月4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標許昌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一期)項目,中標金額3.21 億元。
中智雲匯
智庫專家
我在這裡等你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