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退研究生有效,但不該成為常態

2020-09-07 老年日報

據媒體報導,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院發布「關於對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的公示」,並附有33名未聯繫到的擬作退學處理的博士生名單。公示顯示,這些博士研究生的入學時間在2005年至2008年,均屬超過最長學習年限的博士研究生。報導指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近30多所高校公示清退超過1300名碩博研究生,原因涉及「已超最長學習年限」「未報到入讀」「申請退學」等多個方面。

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發布對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的公示

按年級論,2005年入學的博士,到2020年已經是「博十五」了,考慮到學校教學培養資源有限,包括後勤在內的各項服務等還未實現社會化,更為了維護培養質量,一些高校根據本校相關規定清退這些聯繫不上的博士生,無可非議。有論者指出這是中國大學教育從「嚴進寬出」到「嚴進嚴出」的自然體現,也是高校學生管理的正常行為。的確,從「寬出」到「嚴出」,確實是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不過類似事件近期集中密集出現,引發公眾的持續關注,依然值得細緻分析。

6月28日,上海師範大學發布公告,對125名超過學校規定學習期限不能畢業的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


5月20日,中南大學表示,截至目前,共有10名研究生休學期滿已超過2周仍未提出復學申請。對於6月3日後仍未辦理復學手續的研究生,研究生院將上報校務會給予退學處理。

近期大規模集中清退研究生,很大一部分是補過去研究生管理的歷史欠帳。必要,但不會成為常態。步入21世紀以來,研究生教育進入飛速發展期,研究生錄取人數從20年前的10萬左右躍升至今年的110萬人,博士生錄取人數從20年前的2.5萬左右躍升至今年超過10萬。數量的急劇增長,相應的管理卻相對滯後,多年不畢業也不再參與學習的「殭屍」研究生數量越積越多,已經嚴重影響了研究生教育的質量和聲譽,所以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加強研究生管理、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的系列文件,提出要完善研究生培養分流退出制度,「對不適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要落實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而要建立實施新的分流退出制度,清算和處理歷史欠帳,對早該分流退出的學生進行集中處理就成了改革的前提。

清退研究生,尤其是大規模集中清退研究生,對在校生也是一場無聲的震懾教育。有效,但不應該成為常態。「清退」本質上是一種教育懲戒,並且是最嚴厲的教育懲戒。「清退」的嚴厲和特殊在於,它是一個被動接受的行為,基本上沒有任何迴轉或者商量的餘地,學生的聲譽自然也受影響。最嚴厲的方式,本不該成為常規手段。反過來如果當這種大規模集中清退成為常態,學校的教育至少是懲戒或預警體系很大可能出了問題。當然,制度在前,該清退的還要清退,只是這不應該是大學「嚴出」的主要觀感。

教育部印發的《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

集中清退一批研究生,於高校而言,應該是類似於一個「揮淚斬馬謖」的行為。學生不能達成學校的畢業要求,必須按章處理,通過嚴格制度,來規範學生的行為,以達到「不清退」或者「少清退」的教育目的。但另一方面,高校也得「揮淚」反思,怎麼樣才能更好地讓學生不清退或者少清退。這就是加強培養力度,完善導師制度,提高導師指導頻率,降低指導學生規模,嚴格和完善招生考試、課程學習、論文開題、中期考核、論文答辯等環節,真正建立研究生分流退出機制。此外,還應該建立多元靈活的學業管理制度,如休學、轉學、肄業、結業等,讓學生在畢業和「被清退」的非此即彼之外,還有更多更優的選擇。這是研究生管理在數量越發龐大之後必須直面並加以解決的問題。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光明時評:大規模集中清退研究生不應成常態
    報導指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近30多所高校公示清退超過1300名碩博研究生,原因涉及「已超最長學習年限」「未報到入讀」「申請退學」等多個方面。按年級論,2005年入學的博士,到2020年已經是「博十五」了,考慮到學校教學培養資源有限,包括後勤在內的各項服務等還未實現社會化,更為了維護培養質量,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根據本校相關規定清退這些聯繫不上的博士生,自然無可厚非。
  • 多所高校清退超期研究生「嚴進嚴出」研究生培養成為新常態
    多所高校清退超期研究生控制教育質量 專家分析研究生「嚴進嚴出」培養成為新常態法治日報——法制網 2020-08-19 晨霧 / 轉帖姚金菊認為,是否「嚴進嚴出」實際上取決於高校管理者,未來「嚴進嚴出」會成為一種趨勢,「至於誰會成為這種趨勢的引領者,則要看高校自己的魄力、行動力。不管是『寬進嚴出』還是『嚴進嚴出』,嚴把質量關一定是一個趨勢。哪個高校未來更願意做這種探索,也意味著它將在高校建設中佔據更好的地位」。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之前教育部已有明文規定,不合格的學生被清退也有制度的硬性規定。
  • 多幾個角度看待「集中清退研究生」
    報導指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近30多所高校公示清退超過1300名碩博研究生,原因涉及「已超最長學習年限」「未報到入讀」「申請退學」等多個方面。按年級論,2005年入學的博士,到2020年已經是「博十五」了,考慮到學校教學培養資源有限,包括後勤在內的各項服務等還未實現社會化,更為了維護培養質量,一些高校根據本校相關規定清退這些聯繫不上的博士生,無可非議。
  • 多所高校清退超期研究生 嚴進嚴出成為新常態
    《報告》顯示,除研究興趣、學術能力以外,導師指導頻率及指導學生規模、科研成果發表規定、論文選題等因素成為研究生延遲畢業的主要原因。「清退工作背後沒有硬性淘汰機製作為支撐,各高校在執行中標準不一,而最高修學年限是唯一的硬槓槓。」浙江師範大學教授樓世洲分析,目前我國用求學期限作為主要標準清退超期研究生,與傳統的學制觀念有關。
  • 多所高校清退超期研究生 專家:嚴進嚴出成為新常態
    《報告》顯示,除研究興趣、學術能力以外,導師指導頻率及指導學生規模、科研成果發表規定、論文選題等因素成為研究生延遲畢業的主要原因。「清退工作背後沒有硬性淘汰機製作為支撐,各高校在執行中標準不一,而最高修學年限是唯一的硬槓槓。」浙江師範大學教授樓世洲分析,目前我國用求學期限作為主要標準清退超期研究生,與傳統的學制觀念有關。
  • 多所高校清退超期研究生,專家:「嚴進嚴出」培養成為新常態
    《報告》顯示,除研究興趣、學術能力以外,導師指導頻率及指導學生規模、科研成果發表規定、論文選題等因素成為研究生延遲畢業的主要原因。「清退工作背後沒有硬性淘汰機製作為支撐,各高校在執行中標準不一,而最高修學年限是唯一的硬槓槓。」浙江師範大學教授樓世洲分析,目前我國用求學期限作為主要標準清退超期研究生,與傳統的學制觀念有關。
  • 研究生「嚴進嚴出」培養成為新常態
    《報告》顯示,除研究興趣、學術能力以外,導師指導頻率及指導學生規模、科研成果發表規定、論文選題等因素成為研究生延遲畢業的主要原因。「清退工作背後沒有硬性淘汰機製作為支撐,各高校在執行中標準不一,而最高修學年限是唯一的硬槓槓。」浙江師範大學教授樓世洲分析,目前我國用求學期限作為主要標準清退超期研究生,與傳統的學制觀念有關。
  • 大規模集中清退研究生此起彼伏,不下點功夫,想混學歷沒那麼容易
    可是這裡邊的水很深,很多人進去了,出不來,導致大規模集中清退研究生此起彼伏。一句話,不下點功夫,想要混學歷沒那麼容易!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近30多所高校公示清退超過1300名碩博研究生,原因涉及「已超最長學習年限」「未報到入讀」「申請退學」等多個方面。
  • 混文憑越來越難 江蘇高校清退不合格研究生
    記者日前採訪省內高校發現,關於超期研究生的清退工作早已開始,在「嚴出」背景下博士畢業難已成常態。  畢業延期有時限,  到期清退成常態  今年2月26日,教育部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明確培養單位對不適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要落實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
  • 清華,復旦,人大等近30所高校,超1300名研究生被清退!
    曹正平攝是什麼原因導致多所高校對不合格學生「動真格」?清退能否產生警示效果?在把住「嚴進」關口之後,「嚴出」的尺度該如何拿捏?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被退學的主要原因是「超過最長學習年限」今年3月,廣州大學對72名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
  • 1300多人被退學,研究生培養的結構優化應成為常態 荔枝時評
    近日,大約30所高校公布了超過1300名碩博研究生的退學名單,其中包括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知名高校。清退理由大都是「在學校規定的最長學習年限內未完成學業」,個別研究生入學15年都沒畢業。曾幾何時,「寧缺毋濫」是我國研究生培養的基本原則。
  • 南醫大16名研究生「被退學」專家:將成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常態
    南方醫科大學官網截圖近年來,多所高校均出手對超過學校規定的學習期限不能畢業的研究生進行退學處理。對超期學生下「驅逐令」是否已成為新趨勢?是否說明高校開始注重從嚴培養?南醫大近兩年共清退44名研究生記者查看南醫大公示的名單發現,該校本次作退學處理的16名研究生有11名為博士研究生,5名為碩士研究生,其中13名為男生,3名為女生。培養單位為珠江醫院、南方醫院、中醫藥學院,10人專業為外科學。
  • 1300名研究生被清退?別等考上研才知道研究生畢業有多難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有30多所國內高校共計清退了超過1300多名碩士和博士,清退原因也大都與「超過最長學習年限」相關,其中甚至不乏東北大學一名「讀博18年」的博士研究生。在這種情況下,研究生學歷無疑成為了你找工作時的「累贅」。
  • 三年清退236名研究生 瀋陽農大很平靜:都是超期未結業
    「清退學生」不與「導師獎懲」掛鈎北國網記者了解到,在瀋陽農業大學清退的236名研究生中,最早入學的時間是2001年,已經遠遠超過了學校規定的最長修業年限。瀋陽農業大學研究生院相關負責人告訴北國網記者,236名研究生被清退的原因全部是在學校規定的最長修業年限內未完成學業,具體包括沒有完成畢業論文、論文不合格、學分未達到標準等。據介紹,在執行清退之初,學校曾聽取了當事研究生的情況說明,反饋上來的關於沒有在規定時限內完成學業的理由五花八門,其中不乏結婚生子、家庭變故需要處理、脫不開身,工作過忙等。
  • 05年入學,近15年沒畢業……近30所高校清退1300多人碩博研究生
    近日,近 30 所高校公布了超過 1300 名碩博研究生的退學名單,其中包括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知名高校。" 高校清退不合格學生 ",今年頻繁進入公眾視野。是什麼原因導致多所高校對不合格學生 " 動真格 "?清退能否產生警示效果?在把住 " 嚴進 " 關口之後," 嚴出 " 的尺度該如何拿捏?
  • 1300多名碩博研究生已被清退,清華復旦也出手了
    近日,又有近30所高校公布了超過1300名碩博研究生的退學名單,其中包括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知名高校。為何這麼多高校集中對不合格學生「動真格」?研究生培養「嚴進嚴出」是否成為新常態?趙同學:「清退的這些學生,好多已經超出了學習年限,學校已經留了一段緩衝時間讓他們能夠畢業,但是他們還是沒有利用好這段時間完成學業。這樣做也能反向推動在讀研究生,讓他們更加努力學習,更好地完成學業。」類似的情況不在少數,去年3月,廣州大學對72名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
  • 「沒有畢不了業的研究生」?深圳大學被曝清退132名研究生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為了擁有高學歷,增加就業優勢,考研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在很多國人的眼裡,只要考上研究生,2年或3年後就能以碩士或博士生身份順利畢業,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然而最近部分高校卻對一些研究生進行退學處理,引發社會熱議。
  • 沒有畢不了業的研究生?清退不合格研究生,清華大學也出手了
    其實,「沒有畢不了業的研究生,和沒有考不上的博士生」,這句話並不完全準確。因為這句話只是說明了兩個問題,一個是碩士研究生的「嚴進寬出」,另一個則是博士研究生的「寬進嚴出」。而且,研究生畢不了業的情況也很常見,只是限於某些原因,學校只是延長了他們的畢業時間,而沒對其進行清退罷了!
  • 高校清退不合格研究生意味著什麼?
    (在國內大部分高校,碩士畢業都不是難事)原因其實,這是十分正常的一件事,每年高校都會清退一些不合格的研究生,南方醫科大學清退不合格研究生也沒必要大驚小怪。高校清退不合格研究生在程序上、規定上都是完全合法合理的。這其實是對學生負責,更是對我國研究生教育制度的負責。
  • 又有5所高校清退在讀研究生,上師大有125名,讀研難度大?
    上海師範大學一次性清退125名在讀研究生,延邊大學清退26名超期未能畢業的研究生,四川大學清退22名研究生,寧夏大學清退17名在讀研究生,華東師範大學對5名在讀留學研究生作出清退處理。研究生畢業很難嗎?如果難,又難在哪裡?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讀研有一定的難度,也沒有上升到不能畢業的高度,各大高校不約而同的清退行動,表明「嚴進嚴出」將成為大學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的一種常態。近年來,高校本科生、研究生擴招,給不少學子創造了上大學、讀研究生的機會,不少大學招研究生比招本科生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