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被譽為「櫻花之國」。每年的3至4月,當列島各處的櫻花報春般地從氣溫高些的南方向北方一路逐次盛開時,日本的「櫻花節」就到了。在這充滿櫻花氣息的季節裡,日本人多會走出家門,或偕家人,或邀上三五好友一同賞櫻。櫻樹下,人們一邊兒享用自帶的食物、美酒,一邊兒欣賞那雲蒸霞蔚的花樹,身邊不時有片片飛花隨風飄過,構成了春天裡獨特的風景。日本國家電視臺甚至會開播「櫻前線」,預報各地櫻花開放的情況,指引著人們的賞櫻路線。
日本人喜歡櫻花,在日本到處都可見到櫻樹,生活中也常遇到用櫻花命名的街道、車站、市鎮、商標、飯菜、茶點、湯飲。文學家寫詠櫻詩,畫家繪櫻花圖,音樂家譜頌櫻曲,連鈔票上也印有櫻花的圖案。對日本而言,櫻花不僅僅是花卉,它作為一種風景,一種象徵,甚至一種精神,已紮根在民族文化的深處。
那麼,日本人為何如此鍾愛櫻花呢?
櫻花是一種古老的花卉,在日本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在日本人看來,它是花的神靈、春天的化身,日本語中的「櫻時」就是「春天的時節」;而櫻花是否順利開花,則預兆著這一年是否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因此,古時候,每逢櫻花時節,人們都會聚集在櫻樹下,祭祀農神,佔卜年成。這種傳統的祭祀佔卜活動後來演化為「花見」(即賞花)。據考證,「花見」的習俗源於日本平安時代(794—1192)皇宮中舉行的櫻花宴。賞櫻是當時權貴的雅好,至江戶時代(1603—1867)才逐漸發展為春季的民間活動,並最終成為傳統的民間節日。
還有人認為,櫻花之所以為日本人所喜愛,是由於它與日本文化所推崇的英雄觀和價值觀有相通之處。櫻花的生命很短暫,素有「櫻花七日」之說,一般而言,一朵櫻花從開放到零落大約為一周,整棵櫻樹從開花到飄零辭枝也只有15天左右。盛開之時,櫻樹團團錦簇,熱烈燦爛;但幾天之後,陣風吹過,櫻花花瓣會如雪般靜靜飄落。至花期尾聲,櫻樹常會在一夜之間落盡花兒。這種凋落方式如此利落決斷,且落櫻寧靜素潔、不汙不染,顯得異常悽美。櫻花這種驟然開放驟然飄零的特點得到不少日本人的欣賞和認同,他們認為人生短暫,活著就要像櫻花一樣燦爛,即使死,也該果斷離去。日本有一句諺語:「花則櫻花,人則武士」,意為做花就要做櫻花,做人就要做武士。古代的日本武士常自比櫻花,因為武士崇尚捨生取義的英雄品格,他們追求的精神境界就如同櫻花:燦爛開放,寂寥灑脫;壯烈凋零,悄然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