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10分鐘讀完一篇英文文獻

2021-02-08 英國求職那勺鹽


作為留學生,每堂課之前老師都會給出好幾篇文獻讓我們去讀。預習一堂課可能大概至少需要讀3-5篇。


那麼數學題來了:


假設一篇論文20頁,每堂課前需要閱讀3篇論文,一周有四堂課,那麼我們每周需要閱讀多少頁文獻?


換個題目:


除去每周必要的上課、生活必需時間,我們還有多少時間可以讀文獻?


就作者自身讀Finance Master的經歷,粗略地算了一下……


最後每周只剩下20個小時來讀文獻了,而一周老師布置的文獻頁數,大概相當於一本書了吧。


當然也有不少小夥伴反映我這個時間表一點也不合理。因為,摸魚的時間何止兩小時…


所以,reading是真的讀不完啊!!!


原因一般是這些:


1. 對英語不熟悉,尤其是一些專業術語,看到反應不過來。

2. 一篇文章20+頁,一看到就覺得頭都大了,不知道從何讀起。

3. 終於開始讀了,發現讀不懂。

4. 好不容易讀了一天,從頭到尾讀完了,以為自己讀懂了。再回想,還是說不出來文章到底講了什麼,仿佛沒讀過……


但不要因此就灰心喪氣,畢竟後面,還有更多更多的論文等著你呢~


還好,無數學長學姐的血淚史終究匯成了一篇心得,讓你在最短10分鐘就能獲取一篇頁數20+論文的關鍵信息。


考慮到大部分同學還是剛到英國,還不屬於自主尋找文獻來進行研究的階段。所以我們先給出一個【初級版】:


如何有效閱讀老師布置的reading。


老師給出的reading一般都非常具有參考價值,所以我們可以跳過【篩選文獻】這一步,直接進入閱讀部分。


現在你準備好了嗎?


等等!在這之前,你還需要一篇【文章】,一個【筆記本】和一支【筆】。


然後我們就可以根據小標題的順序開始閱讀了!



摘要絕對是重中之重,因為它本身就是對全篇內容的概括。一篇論文的核心往往是一兩句話,而論文的其他部分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支持它的核心。


需要做的筆記:

作者想解決什麼問題?question

作者通過什麼理論/模型來解決這個問題?method

作者給出的答案是什麼?answer


這一部分其實是對於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的介紹,有些論文也會將文獻綜述的簡化版加在裡面。在Introduction的最後,作者會介紹文章的架構,讓你清楚文章的每一部分都在做什麼。


需要做的筆記:


作者為什麼研究這個課題?

目前這個課題的研究進行到了哪一階段?

作者使用的理論是基於哪些假設?(看不明白也沒關係,先抄下來)

Tips: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把introduction讀完。沒時間的話粗略看一遍,著重讀前兩段。


Conclusion通常會把整個文章的主要內容複述一遍,幫助讀者回顧+理清思路,然後在此基礎上深入自己的研究。


在Abstract或者Introduction中,作者就已經給出了課題的結論。而在Conclusion中會評價自己的結論,並且在這個課題上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比如開腦洞暢想這個課題未來還有哪些研究方向,可以用來解決哪些問題,等等。


需要做的筆記:


這篇文章存在哪些缺陷?

作者關於這個課題的構思有哪幾點?

Now, 讀完了以上內容,並做完筆記以後,我們已經對這篇文章的核心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接下來需要了解的就是作者如何像做數學證明題一樣,一步一步得出了他的結論。


但是如果你直接從研究方法method開始讀,那肯定又要感到萬分沮喪,甚至開始懷疑人生……


拿我寫dissertation 時查閱的一篇文章來舉例:


這一堆公式,不花個半小時誰能弄明白是個什麼鬼啊!


要搞清楚作者的研究方法,應該先看的不是理論的推導過程,而是文章中的表格。



表格給出的信息會簡單直觀很多,並且它們通常都是作者研究過程中某一階段成果的總結。


於是我們翻到這篇文章的表格處:



有一點統計學基礎的同學都能看懂,Dependent variable 和independent variables都是已經獲取的變量,而return interval則是得出的結果。表格下面的Notes,則清晰地給出了這個表格研究的對象+模型用到的數據。


如果還覺得迷惑,直接翻到正文中對表格進行闡述的那一段,你就會迅速明白這個表格中的數據是什麼,通過什麼模型、理論,得出了什麼樣的結論,而這個結論又有哪些不足,文章還需要進一步探討什麼。


關於數據的來源,幾乎所有做empirical research(實證研究)的文章都會給出。像這樣:


 這一段會介紹數據都是從哪些資料庫扒下來的,採用的哪個時期的數據,數據包含哪些指標,文章後面提到的一些指標和變量具體是如何計算的。


因為都是對數據的解釋,所以只需要在整個文章段落中定位你所要查詢的變量名詞,就能快速了解這個變量從收集到計算的過程。


需要做的筆記:


數據來源+重要指標+模型步驟(看不懂理論推導沒關係,那玩意兒一般很少人能看懂)+每個步驟得出的結論。

主旨:

1. 作者想解決什麼問題?question

2. 作者通過什麼理論/模型來解決這個問題?method

3. 作者給出的答案是什麼?answer

4. 作者為什麼研究這個課題?

5. 目前這個課題的研究進行到了哪一階段?

6. 作者使用理論基於哪些假設?(現在也許有點明白了,不明白再去查)

7. 這篇文章存在哪些缺陷?

8. 作者關於這個課題的構思有哪幾點?


研究方法:

數據來源+重要指標+模型步驟(看不懂理論推導沒關係,那玩意兒一般很少人能看懂)+每個步驟得出的結論。

1. 研究的數據從哪裡來?

2. 研究中用到的重要指標有哪些?

3. 模型分哪幾步?每一步分別得出了什麼結論?

現在整篇文章的脈絡是不是已經清晰了?你也知道這篇文章是在幹什麼了對不對?如果遺忘了,拿起筆記本,它會立刻幫你複習你從這篇論文中獲取的信息。


接下來如果你對這篇文章還有興趣,或者你還有時間的話,可以再翻回 literature review,進行拓展閱讀。



還有同學會問:「你說的這些方法我都了解了,但是Abstract 和 Introduction都看不懂怎麼辦?


1.    你需要給自己一個整塊的時間來看文獻,而不是利用下課後的十分鐘來爭分奪秒。看文獻的時間越分散,浪費時間越多。集中時間看更容易聯繫起來,形成整體印象。


2.     如果實在看不懂,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閱讀能力不夠。


       具體表現為有很多非專業術語和句子看不明白。這時候可以合理利用翻譯軟體+自己修改,將看不懂的句子翻譯成容易讀懂的中文。同時將不懂的語法結構和單詞記下來。(不用專門複習,反正後來你會讀更多的文章,也會遇到這些「老熟人」~);


對專業了解不夠


       如果理論名稱,模型名稱,專業名詞看不懂,就需要去搜尋引擎檢索。維基百科對這方面的內容會有較為規範又基礎的闡述。如果維基百科也看不懂,去吧,知乎、百度搜一搜、相應論壇搜一搜,相信你最終會找到那個淺顯易懂,讓你恍然大悟的解釋。


Unisalt Career Consulting

求職諮詢 請長按左方可達鴨

相關焦點

  • 如何閱讀一篇英文文獻?
    對於大四寫畢業論文的學生以及研究生來說,查閱大量的英文文獻是非常有必要的。曾經我也不愛看英文文獻,看不懂,看不進去,直到後來寫畢業論文,10分鐘看完一篇,一宿查閱完四五十篇英文文獻並且撰寫緒論引用文獻,慢慢地掌握了閱讀英文文獻的方法。為什麼看不進去英文文獻?剛上研究生的時候,導師的要求是每周至少精讀一篇英文文獻。
  • 如何在最短時間讀完英文文獻.英國Essay專家解析
    每堂課開始前導師都會給好幾篇文獻要求閱讀,一堂課至少需要讀3-5篇吧,那麼求解:假設一篇論文有10頁,課前至少需要閱讀3篇英文文獻,一周有五堂課,求每周將需要閱讀多少Reading呢?頭疼嗎?Reading是真的讀不完吶!!!
  • 學霸養成 | 10倍效率閱讀英文文獻
    ,什麼英語不好,數據看不懂,速度太慢效率低直接導致自閉.如果僅僅是想了解背景知識的話,能了解intro就差不多了,在這個階段我們更需要的是抓住重點,循序漸進,而不是一步登天。如果閱讀英文文獻的目的是了解實驗設計,那麼有三個要點:認真閱讀intro的最後一段。因為intro的行文邏輯往往是前面鋪墊概念、歷史、前人研究,到最後一段突然一個轉折,開始說自己為啥要這麼設計實驗。
  • 寫論文的神操作:三分鐘翻譯一篇英文文獻
    寫論文的神操作:三分鐘翻譯一篇英文文獻03:08來自紋心東移科技特推前段時間技術妹收到讀文獻的任務,十幾頁的英文文獻,還夾雜很多專業詞彙,技術妹一看就徹底懵了啊……由於技術妹的爛英文,翻譯了很久,進度還是慢到不行。一個一個單詞的輸入也太慢太慢了。
  • 看到英文文獻就頭痛,如何克服文獻閱讀中的語言障礙?
    本文字數為4056,大約需要8分鐘的閱讀時間。不過,我保證大家讀完本文之後,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就好像,有一種想要點讚、收藏外加關注的衝動???哈哈哈哈,和大家開個玩笑。請收下這波滿滿的乾貨,希望看到此文的小可愛們科研都順利鴨。
  • 如何有效地搜索及閱讀文獻?
    那時候,搜到一篇文獻,從頭到尾讀下來,就覺得完成任務了,到跟老師討論的時候,卻發現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讀了什麼,學到了什麼,受到了什麼啟示。這時,我才意識到我根本不會讀文獻。為此,我特意請教了師兄師姐,並在網上看了大量的經驗分享,才慢慢學會怎麼從文獻中獲取有用的信息。當我們能真正從文獻中學到知識的時候,就標誌著課題已經起步了。因為我們知道自己要面對什麼問題,知道自己要解決什麼問題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 【學英語系列2】如何看懂/處理英文文獻
    我在很久以前寫過一篇如何應對雅思考試而學英語的文章,請戳【Honey學英語系列One】如何儘量不花錢備戰雅思考試,寫完之後大獲好評,雄心壯志的我曾經跟大家保證,學英語系列還會再出第二,第三篇等等,然而這個系列的第二篇文章,時隔一年之久才和大家見面,所以你是因為我寫學英語那篇文章才訂閱我的,抱歉,第二篇有點姍姍來遲。
  • 論文如何閱讀英文文獻?3分鐘了解學術大佬不會告訴你的5個秘密!
    畢業論文已經陸陸續續開題了在寫論文時面對海量的文獻信息往往會感覺無從下手更不要提閱讀外國文獻了但是閱讀外國文獻對於寫出一篇優秀的論文擴充自己的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1.回顧重要內容每次讀完文獻 (不管是細讀還是粗讀), 合上文獻後想想,文章最重要的 take home message 是什麼, 如果不知道,就從abstract、conclusion 裡找, 並且從discuss 裡最好確認一下。這樣一來, 一篇文章就過關了。
  • 高效閱讀英文文獻必備技巧
    其中,一個讀文獻的嚴重誤區就是:從頭讀到尾恨不得嚼透每個單詞,讀完後束之高閣讓記憶隨風飄散。本文總結讀英文文獻的高效方法,希望對各位科研同仁,尤其是初涉科研的同學們有些許幫助。 摘要Abstract 部分也會提供給我們一篇文章的主要研究手段和研究成果。接下來我們需要跳到 結論Conclusions 部分,如果一篇文章的結論部分和你的課題高度相關,那麼這篇文章你可以繼續讀下去,反之從時間和效率的角度考量則需要略過。
  • 【收藏級】學霸教你怎麼用英文文獻寫作
    聽了我的苦惱後,John告訴我,「每天花45分鐘讀《華盛頓郵報》,兩年後你的寫作能力會得心應手」。這條建議正合我意。我原本就對新聞感興趣。於是,我每天上午安排完第一批實驗後,都會在10點左右花一個小時閱讀《華盛頓郵報》,主要看A版(新聞版)。剛開始,我一個小時只能讀兩三個短消息或一個長篇報導,中間還不得不經常查字典看生詞。
  • 學術乾貨:4位學術牛人教你如何讀文獻、用文獻
    一、回顧重要內容   每次讀完文獻(不管是細讀還是粗讀),合上文獻後,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是什麼,如果不知道,就從abstract,conclusion裡找,並且從discuss裡最好確認一下。這樣一來,一篇文章就過關了。
  • 知名醫學博士生導師發聲:閱讀一篇外文文獻不能超過30分鐘
    我的博士生導師曾經告訴我,你應該花不超過30分鐘的時間閱讀一篇論文。在某些時候甚至這也可能是太多的時間。比如,在你寫論文的時候或者準備論文發表的時候。一個人如何有效地閱讀一篇論文?以下是一些優化你閱讀時間的建議。
  • 研究生:如何閱讀你專業領域的文獻?
    你在閱讀文獻的時候,是否碰到了以下問題:1.不知道文獻在哪2.檢索的文獻值不值得讀3.讀文獻沒效率,不知道讀了個啥,沒重點4.如何進階:讀完文獻不會思考,對你有啥用,對你的研究方向有啥啟發下面我將圍繞這幾個問題,談談閱讀文獻的思路與方法1.如何檢索文獻?
  • 如何閱讀英語文獻及撰寫科研論文?
    因為讀論文的目的並不是學英語,而是獲取信息,查了字典以後思維會非常混亂,往往讀完全文不知所謂。可以在讀的過程中將生字標記,待通讀全文後再查找其意思。3.歸納總結:較長的文章,容易遺忘。好在雖然論文的句子都長,但每段的句數並不多,可以每一段用一個詞組標一個標題。4.確立句子的架構,抓住主題:讀英文原版文獻有竅門的。我們每個單詞都認識讀完了卻不知他在說什麼,這是最大的問題。
  • 速讀英文文獻的七大技巧
    而下文所介紹的速讀英文文獻的七大技巧,大家不妨拿來一試。打好醫學基礎,是解決英文閱讀障礙的第一步。這就需要大家先從閱讀文獻綜述開始,概覽全局,掌握疾、型連線知識,並熟知某醫學研究領域內常見的有限的專業詞彙。
  • 如何寫好英語文獻綜述
    回顧重要內容的讀法——take home message每次讀完文獻(不管是精讀還是泛讀),合上文獻後,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home message是什麼,如果不知道,就從abstract,conclusion裡找,並且最好從discuss裡確認一下。這樣一來,一篇文章就過關了。
  • 施一公:低年級研究生應該如何讀英文文獻?
    85至89年在清華生物系讀本科期間,從未讀過任何一種英文專業期刊。我受到的與英文閱讀相關的訓練一共只有兩個。一是我在1986年暑假期間選修的時任系主任的蒲慕明老師開設的《生物英語》系列講座,隱隱約約記得蒲先生讓我們閱讀一些諸如DNA雙螺旋發現之類的科普性英文文章,很有意思。但時間較短,暑假過後也沒有養成讀英文文章的習慣。
  • 【找文獻·讀文獻】如何查找、整理、閱讀外文文獻?學術牛人教你幾招
    回顧重要內容的讀法——take home message每次讀完文獻(不管是精讀還是泛讀),合上文獻後,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home message是什麼,如果不知道,就從abstract,conclusion裡找,並且最好從discuss裡確認一下。這樣一來,一篇文章就過關了。
  • 施一公談如何越過做科研的第一道難關:閱讀專業英文文獻
    在參加科研項目時,很多同學遇到的第一個攔路虎,是大量的課題專業英文文獻閱讀,不了解專業領域國內外同行的研究進展和主要理論,是很難開展課題研究的。今天和大家分享中科院院士、前清華大學副校長、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是如何攻克專業英文文獻閱讀難題的。「從小到大,我感性思維多一些,不善於讀書。85至89年在清華生物系讀本科期間,從未讀過任何一種英文專業期刊。
  • 用這 4 招讀文獻,從不懂英語到讀懂醫學文獻!
    這件事,貫穿「科研生活」的始終:文獻讀夠了,選題信手拈來;不同文獻的思路和方法,成為科研入門選手的靈感來源。 文獻要讀夠,要讀透,才能寫好一篇論文。但是,真正打開一篇文獻時,很多同學都迷茫了。要讀很多,不知道從哪篇開始讀?不知道怎麼讀,效率很低?讀完不知道哪些信息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