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11月20日《經濟學人》Espresso。所示文段已為全文,無需獲取原文。
▲ 短文章每周一、三、五更新。
▲ 「星標」雜貨社,更新不落下。
▲ 建議使用方法:
① 閱讀原文理解大意 ② 查看背景知識 ③ 閱讀詞彙與句法解析 ④ 再次閱讀原文 ⑤ 查看參考譯文
▲ 歡迎在留言板打卡或提問。
▲ 更詳細的閱讀方法分享請點這裡。
Don't blow it: a travel-bubble experiment
Of all the industries mauled by covid-19, travel may be the most lacerated. Tourism’s collapse could deprive the global economy of $4.7trn this year and cost 174m jobs. So governments are desperate to restart international travel. This weekend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launch the world’s most comprehensive air-travel bubble, with travellers able to fly between the two cities without having to quarantine and without restrictions on what they can do upon arrival. Both destinations have the virus under control and trust one another’s testing regimes. Nonetheless, visitors must take two covid-19 tests, one before they fly and another on touchdown. Numbers will initially be restricted and the scheme will be suspended should either city average more than five untraceable infections a day. Loosening border restrictions in Europe failed because the virus’s prevalence was too high and test-and-trace systems too lax—probably supercharging the continent’s second wave. The world will watch this latest attempt with hope.
別把「旅遊氣泡」吹破了
在所有遭受新冠蹂躪的行業中,旅遊業可能首當其衝。旅遊業的崩潰可能會導致今年全球經濟收入減少4.7萬億美元,並導致1.74億人失業。因此各國政府都迫切想要恢復國際旅行。
本周末,香港和新加坡將推出全球最全面的「航空旅遊氣泡」,旅客在兩地間往來無須進行隔離,抵達後的行程也不受限制。香港和新加坡都已經控制住了病毒傳播,並且相信彼此的檢測體系。
儘管如此,旅客仍要接受兩次新冠檢測,分別是在起飛前和著陸後。計劃開始之初,雙方會限制旅客數量。如果任意一地的源頭不明感染日均新增超過5例,此項計劃就會被暫停。
歐洲放寬邊境限制的計劃失敗了,原因在於新冠病毒在歐洲傳播太廣,而且檢測與追蹤體系也太鬆散,可能也正是這個原因加劇了歐洲的第二波疫情。
世界各國會繼續觀望新加坡和香港的這次嘗試,並對此充滿期待。
2020年11月11日,香港特區政府宣布與新加坡合作實施的「航空旅遊氣泡」的具體安排:11月22日起,該項計劃正式啟動,初期每天只有一趟航班,配額200位旅客;如果情況良好,12月7日起航班數將增至兩趟。1. blow v. 吹;糟蹋(機會)
/bləʊ/
標題裡又是《經濟學人》最愛的雙關。作為動詞,blow可以指「把某物吹出形狀」,比如「吐煙圈」的英文就是blow smoke rings,即「吹出煙圈的形狀」,那麼blow bubbles自然就是「吹泡泡」。
與此同時,blow作為動詞還有「浪費機會」的含義,標題裡的don’t blow it是一句常用口語,意為「別搞砸了」。由此看來,標題裡的blow,一方面是為了和後面的bubble相呼應,但更重要的,當然是希望這個「旅行氣泡」計劃不要失敗了。
相較於國外,國內相對更早地控制了疫情。遲遲難以控制住的疫情也讓西方創造出了不少和疫情相關的詞彙,bubble就是其中之一。
這裡的bubble並不是股市裡的「泡沫」,它指的是一個與世隔絕的「氣泡」。舉兩個例子:
在英雄聯盟一文中,我們曾提到受疫情影響,不少美國體育賽事(如NBA、MLB)採取了bubble format「氣泡賽制、園區賽制」,參賽球隊會集中到一個不與外界接觸的區域進行比賽(詳見第7篇文章背景知識部分)。
NBA bubble
再比如歐美的Covid-19 bubble「新冠氣泡」或者social bubble「社交氣泡」,它指的是疫情期間你與你的朋友、家人組成的一個「氣泡」。在特殊時期,小範圍的聚會讓人感覺更安全。
文中的travel bubble「旅遊氣泡」也是來自這個意項。這裡的bubble「氣泡」可以理解為從前文提到的「社交氣泡」、「比賽氣泡」擴大到了兩個地區之間組成的大氣泡。後文也提到,往返於新加坡和香港兩地的遊客不必強制檢疫,行程也不受限制。
3. maul v. 襲擊、撕咬
/mɔ:l/
maul的本意是動物的「襲擊、撕咬」,和savage是近義詞。野生動物的襲擊與撕咬往往非常兇狠,因此文中的of all the industries mauled by covid-19不妨理解為「所有被新冠蹂躪的行業裡」,足見疫情給各行各業帶來的重創。這裡的maul也和下半句出現的lacerate「割裂、劃破」相互呼應,都給讀者一種損失慘重的感覺。
但maul的含義不止如此,它還可以指「猛烈抨擊」,抨擊的對象一般是書籍、劇作以及電影。在這個含義下,savage依然是maul的近義詞,試舉一例:
The critics mauled/savaged the author’s first effort.
批評家們猛烈抨擊了這位作者的處女作。
李老師猛烈抨擊郭老師
4. regime n. 特定的制度、體系
/reɪˈʒi:m/
在K-pop一文中見過的用法,當時作者的用詞是ruthless training regimes,即「殘酷的訓練計劃」(詳見第17篇文章第7個精講詞彙)。類似的,這裡的testing regime可以理解為「檢測體系」。
5. scheme n. 計劃、方案
/ski:m/
從中文來看,scheme和plan的含義似乎非常接近,但其實兩者之間不可完全劃上等號。scheme一般只會指一個詳盡、複雜的計劃或者方案,比如文中的scheme就是指代香港和新加坡兩地的「旅遊氣泡」計劃;而plan則可大可小,既可以指一個周末的「小安排」,也可以是我國的five-year plan「五年計劃」。
此外,作「計劃」這個意項時,scheme是一個英式用詞(美式英語對應的詞彙是program),比如pension scheme就是「養老金計劃」的英式表達(本周末的長文精講中,我們會深入講解這個詞)。
scheme也可以指精心設計的「陰謀」,比如a money-making scheme就是「賺錢的詭計」;用作動詞,scheme就是「密謀、圖謀」,舉個例子:
He felt that his opponents are scheming against him all the time.
他感覺對手處處算計他。
6. untraceable adj. 不可溯源的
/ʌn'treɪsəb(ə)l/
拆解一下untraceable,開頭是否定前綴un-,結尾是表「能力」的後綴-able,剩下的部分就是核心詞彙trace。作為名詞,trace是「軌跡、蹤跡」,作為動詞就是警匪片裡的「追蹤」,或是疫情期間常常出現的確診病例「溯源」,比如後文的test and trace systems 就是「檢測追蹤系統」。
此外,如今的食物都講究溯源,廣告裡也經常以「可溯源」作為一大賣點,這裡的「可溯源」就是untraceable的反義詞traceable。相應的「可溯源性」就是traceability。
7. supercharge v. 使增壓;增加動力
/'suːpətʃɑːdʒ/
除掉表「超級」的前綴super-(點擊這裡,查閱第3個精講詞彙複習)後,supercharge剩下的部分就是charge。我們知道,charge作名詞,可以指電荷,作為動詞,它指的則是「把電荷塞到電子元件中」,即「充電」。
不妨就這個含義延伸一下:給杯子裡倒滿液體,這個動作可以叫charge;如果是給一個人填上一份責任,我們可以說he is charged with a task「他負責一項任務」;如果是一個地方充滿了一種情緒,我們可以說a room charged with tensions「氣氛緊張的房間」。由此可見,charge這個詞含有「給…充...」的意味。
由此衍生而來的supercharge也有了這個含義。它最早指的是supercharger「增壓器」,一種能給內燃機注入更多空氣、提高其功率的裝置。因此,supercharge就有了「增加動力」的含義,文中的probably supercharging the continent’s second wave就是「可能會大大加劇歐洲大陸的第二波疫情」。
This weekend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launch the world’s most comprehensive air-travel bubble, with travellers able to fly between the two cities without having to quarantine and without restrictions on what they can do upon arrival.這句話的主句為前半句,結構和意思都比較清晰。
this weekend是時間狀語,Hong Kong and Singapore是主語,動詞launch是謂語,賓語則為the world’s most comprehensive air-travel bubble。合起來的意思是本周末,香港和新加坡將推行全球最全面的「航空旅遊氣泡」。
難點在於後半段。with引導了一個獨立主格結構,具體來看是with+名詞(travellers)+形容詞(able to…),在整個句子中做伴隨狀語,表示主句導致的一種伴隨結果。
獨立主格中的邏輯主語是travellers「旅客」,他們able to fly between the two cities「能夠在兩地之間乘坐飛機」。後面的兩個without「無需」對兩地來往這件事進行了補充,具體內容分別是無需接受隔離和行程不受限。
整個句子合起來就是:
本周末,香港和新加坡將推出全球最全面的「航空旅遊氣泡」,旅客在兩地間往來無須進行隔離,抵達後的行程也不受限制。
50篇 | 1-25 篇請查看開頭或文末的話題合集騰訊的讀者討論功能最近崩了 =-=
大家可以直接點擊下方的「留言板」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