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香港,關於粵語和普通話、簡體字和繁體字的議題浮出水面,越炒越熱。這裡面,混雜著文化、教育和政治因素。最新公布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超過八成受訪港人贊成在中小學教普通話,但是逾半人不贊成在中小學課堂學習簡體字。為何港人抗拒學簡體字呢?
橙新聞專欄作家張倩儀早前曾寫過一篇文章(《一個懶人的繁體字筆記》),探討簡、繁體字問題。在她上學的年代,同學個個能寫簡體字,因為一個字——「快」。認讀簡體字就更加容易,「不用學、不用教」。
要搞明白香港的問題,不妨跳出香港、「置身事外」。同樣是中文學習,鄰近的新加坡有何經驗?橙新聞記者去年底曾訪問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的中文老師許福吉。據他介紹,新加坡學生從小學習簡體字,主要是為了統一新加坡華人的中文使用規範,消除方言的隔閡。
張倩儀和許福吉的論述,均從功能角度出發,就事論事。其實,對港人而言,簡繁體絕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抉擇。只是,當政治無孔不入,可能有理也說不清。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上月訪問逾722名18歲以上市民,了解他們對中小學生以普通話教學和學習簡體字的意向。當中逾八成人贊成在中小學教普通話,不過逾半人不贊成在中小學課堂學習簡體字。
民調發現,84.6%受訪者贊成在中學或小學課堂上教授普通話,僅有10.4%表示不贊成。不過在學習簡體字方面,有50.8%受訪者表示不贊成,另有41%贊成;至於在中學或小學實行「普教中」(普通話教中文),51.5%受訪者贊成,不贊成的有37.6%。
普偏受訪者指懂普通話比懂簡體字較有幫助調查又詢問香港市民:懂普通話及簡體字,對日常生活有何幫助?結果顯示,11.9%受訪者認為懂普通話對工作「非常有幫助」,35.3%認為「幾有幫助」(很有幫助),36.7%稱「有少少幫助」(有一點幫助),14.5%認為無幫助;而指懂簡體字沒有幫助的佔36.4%,認為「有少少幫助」為36.1%,「幾有幫助」及「非常有幫助」分別為20.8%及5.5%。
學者:港人憂學簡體字 或減下一代對繁體字認知
有學者指出,港人對學習普通話只是學習多一種語言,有助溝通。不過對於學習簡體字,可能港人擔心會影響下一代對繁體字的認知程度,故學習普通話的接受程度較學習簡體字為高。
文:張倩儀(香港商務印書館前總編輯)
我是懶人,所以寫不合大陸規範的簡筆字。
從前考公開試,據說文科學生應對之策的一招是多寫,答題字數多,可以誘發評卷者的同情心。所以寫寫寫寫寫,寫到天昏地暗,日月無光為止。想來我這懶人實在不應該讀文科。
當年公開試必須寫繁體字。而我的同學個個能寫簡筆字,不是因為大陸「赤化」香港,也不是老師上課教,而是簡筆字從來都是中國人寫字的習慣之一種,學生哥那有不會之理?考試不寫,因為扣分,但抄筆記寫,因為快。快快快快快,在分秒必爭的抄筆記年代,不快,怎麼生存?
若問當年文科學生之抄筆記如何慘烈,我記得讀大學時,很有學問的老師黃繼持先生教文學批評史,口若懸河,使我等慣於「抄」的三流大學生們,連氣都喘不過來。猶記得當時我曾將上此課的情況概括為:「耳在聽第三句,手在寫第二句,腦在想第一句。」於是龍飛鳳舞的筆記中,體字一定寫成體,體字並不是大陸簡化字之後才有的,中學生個個都會。
我的字寫得挺好看的,有了打字之後,被埋沒了。按理我該反對打字啊。但不然,我很享受打字寫稿,因為抄寫實在太累了,抄完一篇稿,手指都伸不直。所以,打中文字未興起之前,我一直寫很多簡筆字,我想大部分同學亦然,除了那些一絲不苟的極優秀學生。
今天我沒閒錢買「生果」手機,於是買大陸製造的「大米」手機,若手寫「體」,它就真出「體」字,而不是「體」字。在此用簡體字會被香港同胞斥為「叛港」的時節,我只好忍著手指痛,乖乖地一筆一畫在電話上寫繁體字,以免誤會。
與中文有關的問題,沒完沒了地成為社會事件。母語教學、普通話教中文、廣東話是不是方言,現在又輪到學簡體字的問題。我雖然主修中文,而且愛教育,卻在這些紛爭中感到無奈。這不是個講學理的時候,情感才是主軸。
關於所謂教簡體字事件,與中文老師聊起來,專業者的意見也可極簡化地分為兩批。一批在幫忙傳播那份署為家長所發的信,說教育局的諮詢文件,「鬼鬼祟祟」地要學生學簡體字,反對;一批認為這次諮詢根本和簡體字無關,全文只有一句涉及學生應有認讀簡體字能力,更不是要學生學寫,根本就沒有問題。如果以中文專業來看,我認同後者的意見。
然而我又加一句,其實認讀簡體字太容易了。中六學生畢業前,每人看一本200頁的簡體字小說,立即就有認讀簡體字的能力,不用學,不用教。從前香港人人如此。很多簡單事變成學習的內容就很囉嗦。
一個資深中文老師竟然認同我這懶人,說樣樣課程化,學習就死板了,要被教局和上司監察,反對大陸的人又怕被利用。
不過,放寬一萬步看,認讀簡體字能力雖然應有,又輕易學得,但是在本來合理的教育要求中,未必沒有滲入官界、教界、商界或媚上爭位交心,或無知地功利的心態,於是敏感的反政府者之時時如箭豬豎毛,也不難理解。只難為「兩間餘一卒」的中立者如我,以及本已頭大如鬥的教育家如我的朋友。
如斯亂局,非一日之寒。長期吵嚷,全無互信,已難以叫反對者冷靜。倒不如請建制派和亟亟於上位的富二代人大政協,不要再搞吳議員開會,等埋某某,好端端侮辱精神科醫生等等⋯⋯列之不盡的低能言論和行為,請他們提高水平,達到基準(要提高很多很多),以解香港之難。
文:陳正偉
「其實新加坡是為了求存而建立的國家。父輩們當初漂洋過海來到新加坡,就是為了生存,安心立家。追求文化的豐富要有基本的物質條件,早期的父輩很少人執著文化。當初政府為什麼關掉華校,重視英文,因為如果不懂英文,新加坡作為小國很難在國際舞臺上立足和生存。」談到新加坡的華文(中文)教育時,許福吉對橙新聞如是說。
新加坡的中文教育有它天然的基礎——華人社會的存在,這個國家華人佔人口的比重在七成以上。而某種程度上來說,又是一種為了未來所作的投資,儘管這麼說來有點現實主義,但確實如此。和重視「兩文三語」的香港不同,新加坡目前教授的簡體字的中文,學生們自小學習簡體字,學習漢語拼音,看的書都是橫排排版的。而這些,都是李光耀當年確立新加坡中文教育所訂下的規矩。
新加坡文獻館的網頁在介紹新加坡人學習中文歷程是這樣都說的:馬來西亞《星洲日報》曾刊文認為,對英語為第一官方用語的新加坡人來說,學漢語的難度已不亞於歐美人士。新加坡新一代青少年從小就注重英語學習,很少將中文當母語來學。進入學校後,學習中文相當於學外語。
回看歷史,新加坡在曾經有一段長達三十年的華語推廣運動。簡單來說,這場華語運動是為了統一新加坡華人的中文使用規範,消除方言的隔閡。在1960年代新加坡決定開始使用簡體字,這是配合雙語政策實施的一項改革。到1968年8月,新加坡成立「漢字簡化委員會」,在1969年頒行《簡體字表》。 1974年,新加坡教育部規定教科書須橫排印刷。 1971年開始採用「中文拼音方案」。 「多講華語,少說方言」是華語推廣運動的口號。
作為一個著名的文化學者,在許福吉看來,上述的政策其實反映李光耀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人。李光耀重視中文教育,是因為他看到中國未來的發展,其實這和新加坡當初重視英文是一個道理。就連中文水平頗高的李光耀一生都在學習中文。
曾經作為李光耀中文老師的許福吉回憶說,李光耀的中文水平頗高,「他在生病的時候還在學中文,一天可以學四個小時中文。他有好幾位中文老師,我是其中一個。一個禮拜給他上課兩三次,主要教文化以及閱讀。他把學習中文當做一種挑戰去做。」
「他(李光耀)說,就要用簡體字,要用漢語拼音,不能讓孩子們講普通話有口音,要讓孩子們規範的學習語言。」許福吉說,語言是一個花園,但從政策管理者看來,語言要有管理,不能雜草叢生,「李光耀決定不用繁體字教學,很多人覺得幹嘛要如此固執。後來你會發現,馬來西亞的孩子學習中文,但他們所說所讀有很多不規範的地方,從語言學習角度看,新加坡達到一個規範的體系。當然,可能新加坡的文化底蘊沒有香港那麼深。但語言就如一種編碼,語言學習需要規範。」
李光耀在回憶錄中總結新加坡在華語推廣時曾經這樣說:1965年獨立之初,我們決定推行華文為第二語文的政策是正確的。新加坡華族講七種中國南方的主要方言,在這種情況下,比較容易說服大家一起改用華語。對許多新加坡人來說,方言是真正的母語,華語不過是次母語。不過,再過兩代人,華語就會成為新加坡華人的母語了。
現在,新加坡的學生學習中國的古典文學,也學習當代作家的文章,賈平凹,冰心等作家的文章都出現在新加坡的課本上。而對於不少人批評李光耀曾經關掉新加坡的一批華文學校,許福吉說,李光耀是務實的,時代所需,你今天回過頭來看還是有他有遠見,犧牲了一些東西,也獲得了一些東西,識時務者為俊傑。
香港是座文人喜歡的城市現在回頭去研究李光耀的中文教育,新加坡人是感謝他的。 「李光耀是一個規劃師。很多政策他看得很遠。無論是語言,還是城市規劃,他知道中文教育是會影響新加坡未來發展的。」許福吉說,現在新加坡年青一代的中文水平幫助他們更好的與中國交流。
對許福吉來說,香港是一個不能忽視的研究課題。在許福吉看來,香港是一個對文人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它擁有自己的方言,這成就了它的文化底蘊,不過,現在的香港,當老一輩的文人相繼離去,卻又似乎缺少了點什麼。
許福吉說,早期的香港,有一部分從內地來的移民,當中包括一批中文底蘊很深的學者和作家,例如錢穆、早期的余光中和「沙田文學」等等。香港的中文古典研究也聚集了一批優秀的學者,那時候香港在學術上有足夠的影響和力量。加上香港有很多人到國外留學,是一個中西文化交流的地方。
「但很多人說現在香港是文化沙漠,其實新加坡也常常被人如此批評,但這要反思,最怕的就是是自己不會反思。當然,香港的現在也有不錯的地方,每一年的書展也有很多作家文人在香港聚集。而香港一直是文人所喜歡生活的一個城市。然後可能一些人走了之後,這個城市又少了這麼些人。」許福吉說。
橙子君小提示:如果你有什麼感興趣的話題,請到微信後臺告訴橙子君。我們期待更多思想觀點的碰撞和交流。橙子君微信號:chengzijunha。此文為橙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及附上橙新聞二維碼(微信號:HKOrangenews),違者必究。
公眾號後臺(文字內容需輸入簡體字)
回復【06】
看《香港旺角暴亂值得關注的6個細節 》
回復【90】
看《90後之殤|是誰發起了香港旺角暴亂?》
回復【騷亂】
看《橙圖集|香港騷亂逾十小時 警察遭圍毆向天鳴槍示警! 》
回復【窮人】
看《在香港做窮人不如在大陸做窮人》
回復【年輕】
看《香港年輕一代是井底之蛙?》
回復【24】
看《24萬/㎡的香港「豪宅」什麼樣?看完這篇你幸福指數爆表》
回復【股災】
看《股災中最「堅挺」的股票:「啪啪啪」股》
回復【藥房】
看《看完這篇你再也不會被香港黑藥房騙了》
回復【高興】
看《內地人不來了,香港真的高興嗎?》
回復【差異】
看《15張圖秒懂香港人與內地人的差異……(最後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