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莫把香港學生認讀簡體字政治化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評論:莫把香港學生認讀簡體字政治化

2016-02-23 09:16:23來源:環球時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詩堯

2016年02月23日 09:16 來源:環球時報

參與互動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中文課程諮詢日前結束。用於這個諮詢文件課程理念部分提到「學生在掌握繁體字後,亦應具備認讀簡化字的能力」,在香港社會引發一些爭議。與現在香港社會的許多議題一樣,有人將問題政治化,掀起風浪。針對一些猜測,教育局署理局長楊潤雄澄清說,香港教育以繁體字為主,所謂強推簡體字,是無根據的謠傳。

  顯然,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香港教育局是建議而非「強推」學生應該有認讀簡體字的能力。至於如何做到這一點,一些教師和家長認為諮詢缺乏可操作性,這樣的建議值得教育局聽取,即作為政府主管教育的部門,不僅要提出做什麼,也要提出怎麼做。

  但現在有人反對讓香港的學生認讀簡體字,卻完全不是從實際出發,而是出於一種陰暗的心理:因為內地使用簡體字,如果香港的學生也認讀簡體字,就是在香港推行內地化,就是要取消繁體字。更有甚者認為,這是特區政府在執行北京的旨意。

  以筆者在香港生活近30年的觀察和體驗,簡體字和普通話一樣,在香港逐漸越來越多地被使用,特別是在回歸之後。這並非政府的大力推動,而是實際需要使然。2003年非典疫情造成香港市道冷清、經濟下行,香港特區政府希望中央政府開放更多內地民眾到香港旅遊。大批內地遊客的到來,使得香港服務行業自發開始學習普通話,在商店使用簡體字指引和廣告。道理非常簡單,對於來自非粵語地區的內地遊客,對於熟悉簡體字的內地遊客,這樣做可以幫助他們更順利方便地旅遊和購物。

  其實,回歸之後,香港的許多公共設施都使用繁體字和簡體字兩種字體並列指引,例如搭乘人數最多的港鐵(包括地鐵、鐵道和輕軌),使用的指引都使用繁體字、簡體字和英語。

  漢字的歷史就是不斷簡化的歷史。現在中國內地超過13億人口都使用簡體字,僅就與內地交流這一實際需要出發,讓香港的學生認讀簡體字就有其必要,這歸根結底對於學生們長大成人之後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好處。

  其實對於從小學習和使用繁體字的香港和臺灣學生來說,認讀簡體字難度並不大。有香港學者將朱自清的《背影》和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以簡體字印出給中學生閱讀,以測試他們的簡體字能力,結果學生們認讀不出的簡體字只有5%左右。

  不久前一則新聞在香港引起熱議。香港某大學一些本地學生譏笑內地同學不懂繁體字,結果一個來自內地的學生以繁體字書法以文言文反駁,貼在學校的學生園地牆上。結果這些本地同學啞然,因為他們自己寫不出這樣的文章。

  著名古典文學學者葉嘉瑩早就提出現在的學生應該識繁寫簡。其實在香港和臺灣社會上部分使用簡體字的情況很常見,因為簡體字筆畫少,好寫。從兩岸三地的交流角度而言,內地學生認讀繁體字和港澳臺的學生認讀簡體字,都有必要,完全無需大驚小怪。事實上,少數人反對,也無法改變大多數香港人認讀簡體字的趨勢。(作者何亮亮是鳳凰衛視評論員)

相關焦點

  • 香港教育局擬提倡中小學生認讀簡體字 被質疑「內地化」
    香港特區教育局計劃更新沿用14年的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最近發表了諮詢文件,提到繼續以「用普通話教中文」為遠程目標,以校本方式推行,又指出中小學生應具備「認讀簡體字能力」,並把「認同國民身分」等列為學習宗旨。相關文件在香港社交網站觸發激烈討論,不少香港網民質疑當局要進一步「內地化」,但也有中學校長表示認同,認為學生需要對簡體字有認知。
  • 人民日報海外版:港臺有人宣稱「繁體字正統、簡體字劣等」
    「貝嫂」維多利亞貝克漢姆日前在其臉譜上發了一條中英文互譯的帖子,表示自己將去香港開店。不料卻因中文部分用的是簡體漢字,遭香港網友嗆聲:用簡體字就不要在香港開店!人民日報海外版23日就此發表評論文章「繁簡之爭 莫讓『亂花』迷了眼」,批部分港人將漢字繁簡之爭政治化。
  • 香港在中小學推行簡體字就是倒退?
    香港教育局擬改革語文教育課程,建議在香港中小學推行「認讀簡體字」、「用普通話教中文」,從而「擴大學生的閱讀面,以及加強與內地、海外各地的溝通」。諮詢文件一出,有人憂心簡體字「入侵」學校,將令中文教育「倒退」。更有反對者將其視為「政治手段」,稱港府意圖進一步「內地化」,並在線上線下展開抗議。
  • 繁體字太麻煩:香港鼓勵學生學簡體字
    環球日報報導稱,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正在推行一項新的計劃,那就是搭理鼓勵中小學生學習簡體字的內容。計劃中強調,香港要培養善用「兩文三語」的人才,要注意學生運用規範書面語能力,在掌握繁體字後,也應該能認讀簡體字,以加強與內地、海外各地溝通。對於這樣的計劃,直資學校議會主席招祥麒對認知簡體字的看法是,「毫無疑問有需要」。
  • 香港提倡學生學簡體字引爭議 網民質疑被內地化
    據香港多家媒體5日報導,特區政府教育局最近發表了《更新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諮詢文件,包含提倡中小學生學習簡體字的內容。對此,不少香港網民質疑當局要進一步「內地化」,但也有中學校長表示認同,認為學生需要對簡體字有認知。
  • 香港教育局文件:提倡學生學簡體字
    不過有香港小學校長透露,上周才知悉有關諮詢,擔心學生同步學繁簡體字易混淆,但也有香港中學校長認同,學生需要對簡體字有認知。香港傳真查詢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三) 第一章 概論》,其中多次提及「普通話」和「簡化字」:
  • 香港某小學電腦課習題要求繁轉簡 再次引發繁簡之爭
    據香港東網5月16日報導,有網民在臉書群組「不願小朋友成為功課奴隸」上發貼,表示就讀官辦小學二年級的孩子,電腦科功課需要將繁體字的句子改寫為簡體字,身為家長對此大為反感,直言香港人不需要學寫簡體字。不過, 更多理性的人表示,發貼家長過分敏感,把事件政治化和陰謀化,批評部分香港人的觀念是「無腦」,是「逢中必反」,對香港百害而無一利。
  • 香港人抗拒學簡體字?聽聽新加坡怎麼說
    最新公布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超過八成受訪港人贊成在中小學教普通話,但是逾半人不贊成在中小學課堂學習簡體字。為何港人抗拒學簡體字呢?橙新聞專欄作家張倩儀早前曾寫過一篇文章(《一個懶人的繁體字筆記》),探討簡、繁體字問題。在她上學的年代,同學個個能寫簡體字,因為一個字——「快」。認讀簡體字就更加容易,「不用學、不用教」。要搞明白香港的問題,不妨跳出香港、「置身事外」。
  • 一道繁簡轉換題,竟被部分香港人稱為「文化侵略」
    不過, 更多理性的人表示,發貼家長過分敏感,把事件政治化和陰謀化,批評部分香港人的觀念是「無腦」,是「逢中必反」,對香港百害而無一利。該政策自香港政府2008年推行以來,一度遭到民間和教育界反對。去年2月,香港特區教育局計提到繼續以「普教中」為遠程目標,以校本方式推行,又指出中小學生應具備「認讀簡體字能力」,並把「認同國民身分」等列為學習宗旨。這又讓不少香港網民質疑當局要進一步「內地化」。香港中文大學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八成受訪市民贊成在中小學教授普通話,但在學習簡體字方面則意見相當分歧。
  • 用「簡體字教中文」惹風波,這所香港貴族學校給出這個理由
    事出有因,香港赫赫有名的「貴族學校」哈羅香港國際學校,計劃調整中文教學政策,取消繁體字教學,採用簡體字教中文!哈羅副校長Annabel Davies本周一向家長發通告,指計劃在2019年8月起,向初級班第一至第五班的學生只提供簡體字中文課程,取代現時簡繁並行的課程。
  • 評論:懲戒損毀簡體字書 扞衛香港多元文化
    「熱血公民」成員鄭錦滿在網上煽動市民到圖書館將簡體字書籍丟到垃圾桶等方式,將簡體字書下架以抗「洗腦」,昨日被警方以涉嫌不誠實使用電腦及盜竊罪拘捕。圖書館書籍屬於公物,不能隨意破壞,公眾借書閱讀的權利更不容被政治騎劫。
  • 【港臺腔】香港教改並非繁簡字的「零和博弈」
    繁體字與簡體字香港教育局擬改革語文教育課程,建議在香港中小學推行「認讀簡體字」、「用普通話教中文」,從而「擴大學生的閱讀面,以及加強與內地、海外各地的溝通」。諮詢文件一出,有人憂心簡體字「入侵」學校,將令中文教育「倒退」。更有反對者將其視為「政治手段」,稱港府意圖進一步「內地化」,並在線上線下展開抗議。那些聞言跳腳的人怕是多慮了。香港教育局面對爭議多次重申,「先繁後簡」是原則,即學生在具備繁體字基礎後,再於中學的高年級,根據學生需要和實際情況,酌情幫助其提升簡體字認讀能力,且並非規範教師在常規課堂上進行系統教授。
  • 香港前議員:香港人也應學習簡體字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6月15日文章,原題:使用簡體字不是磕頭同我合作的一個教育機構最近收到一個投訴,對該機構教師教學生們寫中文簡體字提出指責。關於中文簡體字有很多爭議。推廣簡體字的初衷在於提升識字率,但學者們至今仍在爭論這一文字系統是否真的簡易適用。
  • 簡體字風行臺灣大學校園
    新華網香港5月5日電 據港臺媒體報導:臺北大學三峽校區日前舉行簡體字辨識比賽,藉以推動簡體字的學習。臺北大學的學生說,他們在上課時已使用大陸出版的簡體字書籍,學校雖然沒有教簡體字,但大家會通過網絡等各種途逕自學簡體字。
  • 貝嫂香港開店用簡體字 港網友竟稱:用簡體字就別來
    據臺媒中時電子報2月15日報導,前英國辣妹合唱團(Spice Girls)成員,著名足球運動員貝克漢姆妻子的維多莉亞·貝克漢姆(Victoria Beckham),婚後轉戰時尚圈,成立個人品牌「 Victoria Beckham」,近期宣布即將在香港開設新店,她在社交網站發布消息時使用簡體字發文,被香港網民嗆稱:用簡體字就別來。
  • 港媒:怎麼看簡體字在香港?
    去年至今,傳媒報導簡體字(簡化字)大舉「入侵」香港,例如將軍澳新開幕商場某餐廳餐牌只有英文和簡體中文;上水及粉嶺出現「國慶」簡體字展板;滙豐銀行卓越理財中心指示牌以簡體中文為先;facebook程式設定「中文(香港)」出現簡體中文;馬鐵第一城站出現「嚴禁進入路軌」簡體字警告牌……上述事件引起香港市民關注,有人更發起抗議簡體字、扞衛繁體字行動。你認為,香港有廣泛使用簡體字的需要嗎?
  • 繁體字書籍受挑戰 簡體字書籍暢銷香港
    香港書市一直是繁體字書的天下,但近年來,大陸出版的簡體字書卻正漸漸崛起,大有取代繁體字書的趨勢,專售簡體字書的書店更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旺角城巿中心素有「香港書城」之稱,專售簡體字書的書店也主要集中在這裡。過去兩年間,旺角城巿中心已先後出現了近十家專售簡體字書的書店。
  • 香港博士入學考生抱怨簡體字試卷 港中大道歉並稱將安排英文重考
    香港中文大學的試卷用簡體字引發爭議。香港《東方日報》10日報導稱,有3名考生發現港中大物理系博士試卷一半內容是以簡體字印製的,當場要求校方翻譯試卷問題或提供英文試卷,遭拒絕。考生繼而要求出卷人員到場解答問題,監考員稱負責教授已返回內地。香港中文大學10日開會後,承認沒意識到語言問題,向考生道歉,將安排受影響者自願以全英文重考,並承諾日後錄取考試一律採用英語。
  • 香港國際學校將用簡體字教課:能應付2047年的香港
    ,取代現在簡繁並行的課程;六年級及以上的學生因早前使用繁體字學中文,需要逐步過渡,會暫時保留簡繁混用。通告稱,改用簡體字是為裝備學生,「有充分語文能力以應付2047年的香港」。不過哈羅發言人隨後解釋稱,學校管理層不太熟悉香港環境,相信其意思並非涉及政治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