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電腦課習題,又在香港引發一場繁簡之爭。
據香港東網5月16日報導,有網民在臉書群組「不願小朋友成為功課奴隸」上發貼,表示就讀官辦小學二年級的孩子,電腦科功課需要將繁體字的句子改寫為簡體字,身為家長對此大為反感,直言香港人不需要學寫簡體字。
根據照片,題目要求用Microsoft Word找出問題答案。
第一道英文題順利答好,可到了繁轉簡的題目時,就變成了「老師,對不起,從不學習簡體字,故不懂做,如有問題請與家長聯絡。」
該家長不明白功課要寫簡體字的用意,並解釋,雖然功課用Word做,但對小學生而言,繁體字還沒寫好學好,現在就要學簡體字,會造成混淆。若到中學階段才學,就情有可原。
此言一出,引來香港網民熱議。
有人認同小學生應先學好繁體字,待中學或大學才慢慢學習簡體字,因香港始終使用粵語和繁體字。
部分網民竟稱簡體就是殘體,「香港人是不會用簡體字的,老師你是內地過來的吧?」
觀察者網註:部分港臺乃至大陸人將簡體字稱為「殘體字」,甚至把漢字簡化說成是「毀滅中華文明」
部分香港網民甚至說,學習簡體字的動機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不過, 更多理性的人表示,發貼家長過分敏感,把事件政治化和陰謀化,批評部分香港人的觀念是「無腦」,是「逢中必反」,對香港百害而無一利。
以上網民所提的「普教中」,是指以普通話而非廣東話教授語文。該政策自香港政府2008年推行以來,一度遭到民間和教育界反對。
去年2月,香港特區教育局計提到繼續以「普教中」為遠程目標,以校本方式推行,又指出中小學生應具備「認讀簡體字能力」,並把「認同國民身分」等列為學習宗旨。這又讓不少香港網民質疑當局要進一步「內地化」。
香港中文大學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八成受訪市民贊成在中小學教授普通話,但在學習簡體字方面則意見相當分歧。
不少有識之士指出,如今美國教中文絕大部分是簡體字,這已經是大勢所趨,有些家長的教育會讓子女變成「井底之蛙」。
香港繁簡之爭由來已久,近年,由於香港政改、「佔中」運動等,繁簡之爭日益被「政治化」。
2016年2月,香港TVB採用簡體字幕引發爭議,部門香港市民對普通話節目感到不滿,稱此舉「赤化」、緊盯「CCTV(中央臺)」。
TVB-J5臺普通話節目截圖
2016年2月,英國著名球星貝克漢姆妻子欲在香港開設個人品牌店,也因使用簡體字被香港網民批評,「我們用繁體中文,不是簡體中文,香港不是中國。」
維多利亞•貝克漢姆發布消息使用簡體中文引發爭吵
對於這些現象,《人民日報》海外版曾發表評論文章稱,港臺部分人士因其使用簡體漢字而橫加刁難,並宣稱「繁體字正統、簡體字劣等」,實為無理且失禮的行為。將繁簡之爭帶上了政治暗示、沾染了敵意情緒,就變成了莫名的較勁,並無益於漢文化的傳播和傳承。
文章還認為,在華人社會,繁簡體並行早已成為現實,學習和使用哪一種,應回歸實用精神和開放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