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江漫話:辛亥百年 在香港尋找孫中山足跡
中新社香港4月10日電 題:香江漫話:辛亥百年 在香港尋找孫中山足跡 作者 吳冠雄 「啪啪啪!」1901年1月10日晚6時,香港中環結志街52號突然傳來3聲清脆的槍響,興中會首任會長楊衢雲倒在血泊中,兇徒射滅室內燈泡後逃走。翌日,楊衢雲不治身亡。
-
香江漫話:香港郊野公園野猴的「七分鐘手術臺」
中新社香港7月7日電 題目:香江漫話:香港郊野公園野猴的「七分鐘手術臺」 中新社記者 盧哲 在香港,有約四成的土地是郊野公園,園中最高調的「居民」是野猴。多年前,因為人類餵食,野猴一度快速繁衍幷騷擾民居。多年後,港府的多項野猴保育措施見效,「人猴矛盾」解決的「主力」之一,當屬設於郊野公園的「手術臺」。
-
香江漫話:香港「聖誕老人」背後的故事(圖)
中新社香港12月7日電 題:香江漫話:香港「聖誕老人」背後的故事 中新社記者盧哲 進入12月,中西文化交融的香港陸續亮起了繽紛的聖誕彩燈,「叮叮噹」的聖誕旋律到處迴蕩。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穿起厚而寬大的紅色絨袍,腳踩高高的雪地靴,扛起裝滿小禮物的口袋,穿梭在香港的街頭巷尾——這群「港產」的聖誕老人們,進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季節。
-
香江漫話:神秘面紗揭開 亞洲美食主打香港迪士尼
中新社香港九月二日電 題:香江漫話:亞洲美食主打香港迪士尼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吃」是遊客在迪士尼遊玩的經典主題,在迪士尼前四大主題樂園中,人們可以品嘗到世界各地的美食,但惟獨難覓世界第一美食中餐的蹤跡。
-
香江漫話:鴨寮街走出一代代香港電子產業領軍人
香江漫話:鴨寮街走出一代代香港電子產業領軍人 2008年09月13日 02: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近五十年來,鴨寮街不改本色,而從鴨寮街則走出了一代代的香港電子產業領軍人。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在深水埗、佐敦等地開辦收音機、電視機、放唱機的電子廠;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服裝、電子等加工業北上珠三角;到新世紀,珠三角的港商為尋求更廣的發展機遇,繼續北上產業轉移。
-
香江漫話:香港開埠老監獄域多利降旗結役變景點
中新社香港三月十二日電 題:香江漫話:港開埠老監獄域多利降旗結役變景點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香港域多利監獄,今日鋪著紅地毯迎來了結役典禮:在盛裝風笛隊及銀樂隊的抒緩曲調中,飄揚在域多利監獄上空的香港區旗及懲教標誌旗緩緩降下,域多利結束了從香港開埠至今一百六十多年的「懲教」歲月,瞬時變身為香港另類古蹟旅遊景點。
-
香港前議員:香港人也應學習簡體字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6月15日文章,原題:使用簡體字不是磕頭同我合作的一個教育機構最近收到一個投訴,對該機構教師教學生們寫中文簡體字提出指責。關於中文簡體字有很多爭議。推廣簡體字的初衷在於提升識字率,但學者們至今仍在爭論這一文字系統是否真的簡易適用。
-
香江漫話:山頂峰景餐廳「遭遇」洋帥總廚
中新社香港四月二十九日電 題:香江漫話:山頂峰景餐廳「遭遇」洋帥總廚 中新社記者關向東張淑琴 馬丁是德國人,來到香港已經十二年,在香港地標山頂,擔任香港最大的西餐廳-峰景餐廳的行政總廚。 原來十多年前的馬丁,一口氣從寒冷的德國,跑到了陽光、海水的菲律賓,一邊做著西廚,一邊享受著亞洲人的悠閒。 不料,一場海灣戰爭波及到菲律賓,遊客少了,外籍廚師遭到裁員。聽說亞洲還有個不錯的香港,不願意離開亞洲的馬丁,利用五天時間來香港探路:「坐在天星小輪上,看著海水和兩岸的風景,那些建築有些像歐洲,可是我又身在亞洲,那種感覺好混合,香港讓我好中意。」
-
香江漫話:「港漂」非浮萍 心安即是家
中新社5月12日電 題:香江漫話:「港漂」非浮萍 心安即是家 中新社記者 盧哲 「職場菜鳥,港漂一枚。」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的文旭在自己的微博介紹裡寫道。不知何時,一群從內地來、在港讀書工作的年輕人開始給自己貼上標籤,在網絡共享「漂泊香港」的生活。 「這個詞演化自『北漂』,指年輕人到大城市去追求夢想。
-
香港在中小學推行簡體字就是倒退?
香港教育局擬改革語文教育課程,建議在香港中小學推行「認讀簡體字」、「用普通話教中文」,從而「擴大學生的閱讀面,以及加強與內地、海外各地的溝通」。諮詢文件一出,有人憂心簡體字「入侵」學校,將令中文教育「倒退」。更有反對者將其視為「政治手段」,稱港府意圖進一步「內地化」,並在線上線下展開抗議。
-
港媒:怎麼看簡體字在香港?
繁體字比簡體字漂亮多了,我自己也在學繁體字呢!」 當一些人以「遷就」中國人的「需要」為理由,令大量簡體字標語充斥於香港市面的同時,我們有沒有想過,很多中國人視繁體字為正宗,並抱著「愛香港就是因為香港用繁體字」的心態來旅遊?此外,簡體字在中國大陸並非沒有爭議,久不久便有人挑起復興繁體字的討論。
-
香港人抗拒學簡體字?聽聽新加坡怎麼說
最新公布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超過八成受訪港人贊成在中小學教普通話,但是逾半人不贊成在中小學課堂學習簡體字。為何港人抗拒學簡體字呢?橙新聞專欄作家張倩儀早前曾寫過一篇文章(《一個懶人的繁體字筆記》),探討簡、繁體字問題。在她上學的年代,同學個個能寫簡體字,因為一個字——「快」。認讀簡體字就更加容易,「不用學、不用教」。要搞明白香港的問題,不妨跳出香港、「置身事外」。
-
繁體字太麻煩:香港鼓勵學生學簡體字
繁體字雖然看起來很酷,但是交流上的麻煩,讓書寫人吃盡了苦頭。環球日報報導稱,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正在推行一項新的計劃,那就是搭理鼓勵中小學生學習簡體字的內容。計劃中強調,香港要培養善用「兩文三語」的人才,要注意學生運用規範書面語能力,在掌握繁體字後,也應該能認讀簡體字,以加強與內地、海外各地溝通。
-
香港教育局文件:提倡學生學簡體字
不過有香港小學校長透露,上周才知悉有關諮詢,擔心學生同步學繁簡體字易混淆,但也有香港中學校長認同,學生需要對簡體字有認知。香港傳真查詢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三) 第一章 概論》,其中多次提及「普通話」和「簡化字」:
-
評論:莫把香港學生認讀簡體字政治化
用於這個諮詢文件課程理念部分提到「學生在掌握繁體字後,亦應具備認讀簡化字的能力」,在香港社會引發一些爭議。與現在香港社會的許多議題一樣,有人將問題政治化,掀起風浪。針對一些猜測,教育局署理局長楊潤雄澄清說,香港教育以繁體字為主,所謂強推簡體字,是無根據的謠傳。 顯然,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香港教育局是建議而非「強推」學生應該有認讀簡體字的能力。
-
香江漫話:聲色並茂亞熱帶風情萬種的淺水灣
中新社香港十月三十一日電題:風情萬種的淺水灣 中新社記者孔妙然 在香港眾多的海灣之中,淺水灣是最迷人的一個。 淺水灣在港島之南,依山傍海,海灣呈新月形,坡緩灘長,波平浪靜,水清沙細,沙灘寬闊潔淨而水淺,且冬暖夏涼,水溫在十六攝氏度至二十七攝氏度之間,歷來是港人消夏弄潮的勝地,也是遊人必至的著名風景區。昔日,香江八景之一的「海國浮沉」,指的就是淺水灣的海濱浴場。 儘管眼下已是初冬,但香港溫暖如夏,每逢假日,港人喜歡舉家大小來此暢泳、垂釣、燒烤、賞景……各適其式。
-
香江漫話:到香港最古老的茶居「蓮香樓」飲早茶
中新社香港十月四日電 題:到香港最古老的茶居「蓮香樓」飲早茶 中新社記者 邢健 適逢國慶黃金周假期,記者陪內地朋友慕名探訪香港最古老的茶樓「蓮香樓」。走進這間九十年歷史舊式茶居,就像走進一家最能保留香港傳統飲茶文化風俗的活生生的博物館:傳統的焗茶盅燉盅、老式銀碼數字手寫的菜牌、阿公阿婆時代的粵式風味小菜、古舊的兩葉風扇、漆黑的鐘擺掛鍾……就連店堂內衝茶的和推點心車的店員,也幾乎都是六十多歲的阿伯阿嬸。
-
評論:懲戒損毀簡體字書 扞衛香港多元文化
「熱血公民」成員鄭錦滿在網上煽動市民到圖書館將簡體字書籍丟到垃圾桶等方式,將簡體字書下架以抗「洗腦」,昨日被警方以涉嫌不誠實使用電腦及盜竊罪拘捕。圖書館書籍屬於公物,不能隨意破壞,公眾借書閱讀的權利更不容被政治騎劫。
-
香港教育局擬提倡中小學生認讀簡體字 被質疑「內地化」
香港特區教育局計劃更新沿用14年的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最近發表了諮詢文件,提到繼續以「用普通話教中文」為遠程目標,以校本方式推行,又指出中小學生應具備「認讀簡體字能力」,並把「認同國民身分」等列為學習宗旨。相關文件在香港社交網站觸發激烈討論,不少香港網民質疑當局要進一步「內地化」,但也有中學校長表示認同,認為學生需要對簡體字有認知。
-
香港提倡學生學簡體字引爭議 網民質疑被內地化
據香港多家媒體5日報導,特區政府教育局最近發表了《更新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諮詢文件,包含提倡中小學生學習簡體字的內容。對此,不少香港網民質疑當局要進一步「內地化」,但也有中學校長表示認同,認為學生需要對簡體字有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