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漫話:辛亥百年 在香港尋找孫中山足跡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香港4月10日電 題:香江漫話:辛亥百年 在香港尋找孫中山足跡

  作者 吳冠雄

  「啪啪啪!」1901年1月10日晚6時,香港中環結志街52號突然傳來3聲清脆的槍響,興中會首任會長楊衢雲倒在血泊中,兇徒射滅室內燈泡後逃走。翌日,楊衢雲不治身亡。

  這不是電影《十月圍城》中的場景,而是楊衢雲的堂弟楊拔凡於1955年撰寫的《楊衢雲家傳》中,記述的清朝政府派人暗殺楊衢雲的經過。

  來到今日的結志街52號,現代生活氣息撲面而來,走過一間間食肆和雜貨鋪,不遠處就是已有近百年歷史的中環露天市集,只有拐角處的孫中山史跡徑標示牌才能提醒人們,這裡曾經發生過驚心動魄的一幕。

  但是香港人並沒有忘記這段歷史。為了方便民眾緬懷孫中山足跡,香港中西區區議會設立了孫中山史跡徑,將孫中山生前在香港讀書、做禮拜、居住及與革命黨人聚會的地點串連起來,一共包括15個地點,而結志街52號就是其中的第7站。

  距離結志街幾步之遙的香港一級歷史建築百子里,是孫中山史跡徑的第8站,目前正在活化建設中。由於位置隱蔽又多出入口,百子里是當年楊衢雲與孫中山等人策劃革命行動的地方之一,可謂是辛亥革命搖籃。對於這一段歷史,香港人並不陌生。現年80歲的陳伯,從上世紀四十年代起就住在這一帶,說起百子里,他連連點頭說,「孫中山待過的地方嘛。」

  再不遠處,就是孫中山史跡徑的第10站,位於中環荷里活道的雅麗氏利濟醫院及附設香港西醫書院舊址。4月9日下午,這裡聚集了20名中學生,領隊的楊老師問道,「大家知道孫中山在廣州就讀什麼醫院嗎?」有同學大聲回答:「博濟醫院。」

  「好嘢(廣東話,很棒)!」楊老師稱讚道,他對同學們說:「孫中山在廣州就讀於博濟醫院。後來他於1887年10月3日,來到香港西醫書院學習英文的西醫課程。在香港期間,他非常喜歡讀法國革命史,學習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

  原來,這是香港救世軍卜維廉中學進行通識教育的一個活動,當天考察孫中山史跡徑正是活動的第一部分,探討香港與孫中山的關係,隨後還將組織學生赴廣州、中山實地考察,讓學生對香港史、中國近代史有親身的認識。

  位於香港西醫書院舊址斜對面的,則是孫中山史跡徑的第9站,皇仁書院舊址。「大家知道這棟樓為何殘舊嗎?」楊老師又開始發問。一個同學猜測道:「被炸過?」老師笑了起來:「不,皇仁書院在二戰時期,被日本的轟炸機炸毀之後,早已經搬遷到銅鑼灣。現在我們看到的殘舊樓房,是50年代建成的已婚警察宿舍。」同學們紛紛掏出本子開始記筆記。

  皇仁書院前身是創立於1862年的中央書院,是香港第一所提供西式現代教育的官立中學,孫中山18歲起曾在此就讀3年,亦參加過1884年荷里活道校舍的奠基典禮。「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讓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培養多元化的思維,以及對今日中國有一個歷史的概念,非常重要。」楊老師說。(完)

相關焦點

  • 孫中山與辛亥武昌起義
    1911年11月,孫中山從歐洲回國途經香港時,在船上留影。  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百年紀念的日子。在這段時間,社會上有一些貶低孫中山的言論,也有人否認孫中山對辛亥武昌起義的領導作用。有鑑於此,本文擬用若干史實說明孫中山與辛亥武昌首義的關係。
  • [辛亥百年]孫中山眼中的第一次國共合作
    中國共產黨九十周年剛剛過去,辛亥革命一百年周年又即將到來。站在著頗具歷史意味的時刻,回顧八十餘年前的第一次國共合作,遙想那時的偉人孫中山。一直以來給人的感覺是,孫中山對共產黨關愛有加,對鄧澤如等國民黨人士則毫不客氣。似乎,孫中山成了中共的門神,國共破裂違背背叛了孫中山的意願甚至成為如今的共識。  實際上呢?  孫中山聯共的關鍵在於聯俄。
  • (辛亥百年)辛亥百年之際探訪愛國志士丘逢甲故居
    中新社梅州10月9日電 題:辛亥百年之際探訪愛國志士丘逢甲故居  作者 楊草原 唐林珍 塗永平  廣東蕉嶺文福鎮逢甲村雖偏隅一角,但每天熱鬧非凡,海內外遊客紛至。因為這裡是著名愛國志士、傑出詩人和教育家丘逢甲的故鄉。
  • 灣區新徑界①|沿著孫先生的足跡尋找灣區歷史記憶
    灣區新徑界①|沿著孫先生的足跡尋找灣區歷史記憶南方+  作者:畢嘉琪 姚志豪  2020-06-13 本期「灣區新徑界」,我們沿著他的足跡
  • 香江漫話:香港「聖誕老人」背後的故事(圖)
    中新社香港12月7日電 題:香江漫話:香港「聖誕老人」背後的故事  中新社記者盧哲  進入12月,中西文化交融的香港陸續亮起了繽紛的聖誕彩燈,「叮叮噹」的聖誕旋律到處迴蕩。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穿起厚而寬大的紅色絨袍,腳踩高高的雪地靴,扛起裝滿小禮物的口袋,穿梭在香港的街頭巷尾——這群「港產」的聖誕老人們,進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季節。
  • 香江漫話:香港開埠老監獄域多利降旗結役變景點
    中新社香港三月十二日電 題:香江漫話:港開埠老監獄域多利降旗結役變景點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香港域多利監獄,今日鋪著紅地毯迎來了結役典禮:在盛裝風笛隊及銀樂隊的抒緩曲調中,飄揚在域多利監獄上空的香港區旗及懲教標誌旗緩緩降下,域多利結束了從香港開埠至今一百六十多年的「懲教」歲月,瞬時變身為香港另類古蹟旅遊景點。
  • 海峽兩岸畫家在孫中山故裡以畫展紀念辛亥百年
    新華網廣州11月14日電(記者魏蒙)在位於孫中山先生家鄉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鎮的翠亨美術館,為期一個月的「紀念辛亥百年海峽兩岸藝術家美術作品邀請展」13日下午拉開帷幕。
  • 香江漫話:香港郊野公園野猴的「七分鐘手術臺」
    中新社香港7月7日電 題目:香江漫話:香港郊野公園野猴的「七分鐘手術臺」  中新社記者 盧哲  在香港,有約四成的土地是郊野公園,園中最高調的「居民」是野猴。多年前,因為人類餵食,野猴一度快速繁衍幷騷擾民居。多年後,港府的多項野猴保育措施見效,「人猴矛盾」解決的「主力」之一,當屬設於郊野公園的「手術臺」。
  • 香江漫話:神秘面紗揭開 亞洲美食主打香港迪士尼
    中新社香港九月二日電 題:香江漫話:亞洲美食主打香港迪士尼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吃」是遊客在迪士尼遊玩的經典主題,在迪士尼前四大主題樂園中,人們可以品嘗到世界各地的美食,但惟獨難覓世界第一美食中餐的蹤跡。
  • 香江漫話:鴨寮街走出一代代香港電子產業領軍人
    香江漫話:鴨寮街走出一代代香港電子產業領軍人 2008年09月13日 02: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近五十年來,鴨寮街不改本色,而從鴨寮街則走出了一代代的香港電子產業領軍人。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在深水埗、佐敦等地開辦收音機、電視機、放唱機的電子廠;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服裝、電子等加工業北上珠三角;到新世紀,珠三角的港商為尋求更廣的發展機遇,繼續北上產業轉移。
  • 孫中山與臺灣
    當割臺的《馬關條約》正式籤訂後,舉國憤慨,孫中山悲憤地指出:「我中國的衰敗,至今已甚矣,用兵未及經年,全軍幾致覆沒,喪失賠款,蒙恥啟羞,割地求和,損威失體。」[3]於是孫中山開始了革命的實踐——積極準備組織在廣州發動起義。他以三合會成員為基本力量,經香港將武器運往廣州,計劃於1895年10月26日發動起義。但由於機密洩露,義舉失敗。孫中山脫險後逃至香港。
  • 組圖:行走香港中西區 尋找張國榮的足跡
    組圖:行走香港中西區 尋找張國榮的足跡 來源:人民網-港澳頻道  2013年04月02日11:49 4月1日下午, 有香港網友發起行動,行走香港中西區,尋找往日張國榮的足跡。(攝影:曹海揚)
  • 孫中山東京行跡考
    但因時隔百年,加之二戰美軍對日「東京大轟炸」,滄海桑田,一些遺址已無法尋覓。本文就筆者尋訪的幾處遺址及其歷史淵源,展開論述,以期探窺「孫日關係」中更鮮為人知的歷史事跡。孫中山與日本的關係,始於1895年「廣州起義」失敗後其流亡日本神戶,終於其病逝前夕1924年底對日本的訪問。1894年,在夏威夷相遇的菅原傳,是孫中山結識的第一位日本人。
  • 第四屆臺灣大學生「尋訪中山足跡」夏令營開營
    本報訊(記者 劉全民 丁劼 實習生 戴雨舒南) 昨天上午,第四屆臺灣大學生「尋訪中山足跡」夏令營開營儀式在中山陵園孫中山紀念館舉行。本次活動由南京市臺辦、中山陵園管理局主辦,從8月27日開始至8月31日結束,為期5天。
  • 孫中山與香港\福建中學(小西灣)助理校長 李偉雄
    學生透過觀看館中的常設展,認識孫中山的生平及其在香港的生活情況。他13歲時(1879年)離開廣東中山,後來到了香港上中學及醫科學院,長時間在香港生活。雖然他首次接觸到西方文化的第一個西化的城市是澳門,他在1923年時在香港大學所發表的演講中,明確指出「我有如遊子歸家,因為香港與香港大學乃我知識之誕生地。」除了在港上學之外,黃宇和教授估計,孫中山見到香港市容之整潔,產生出傾慕西學之心。
  • 香江漫話:山頂峰景餐廳「遭遇」洋帥總廚
    中新社香港四月二十九日電 題:香江漫話:山頂峰景餐廳「遭遇」洋帥總廚  中新社記者關向東張淑琴  馬丁是德國人,來到香港已經十二年,在香港地標山頂,擔任香港最大的西餐廳-峰景餐廳的行政總廚。聽說亞洲還有個不錯的香港,不願意離開亞洲的馬丁,利用五天時間來香港探路:「坐在天星小輪上,看著海水和兩岸的風景,那些建築有些像歐洲,可是我又身在亞洲,那種感覺好混合,香港讓我好中意。」  馬丁在香港落腳了,第一個職位是位於中環的東方文華酒店主廚,一九九四年他被邀請來到山頂,參與創立這間ArtDeco風情的峰景餐廳。
  • 香江漫話:「港漂」非浮萍 心安即是家
    中新社5月12日電 題:香江漫話:「港漂」非浮萍 心安即是家  中新社記者 盧哲  「職場菜鳥,港漂一枚。」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的文旭在自己的微博介紹裡寫道。不知何時,一群從內地來、在港讀書工作的年輕人開始給自己貼上標籤,在網絡共享「漂泊香港」的生活。  「這個詞演化自『北漂』,指年輕人到大城市去追求夢想。
  • 深圳南山中山公園,始建於1925年,為紀念孫中山而建
    位於深圳市南山區的南山大道與北環路交匯有一個風景優美的公園,公園名字比較特別,名曰中山公園,這個公園也是深圳歷史悠久的公園之一,是紀念民國偉大領袖孫中山而修建的一個公園,中山公園也是一個具有紀念意義與休閒娛樂型的公園。
  • 上海舉辦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展
    上海舉辦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展  【解說】2018年是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29號(今上海市香山路7號)100周年。北京時間6月26日,為了緬懷紀念這段歲月,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展在上海開幕,近半數文物首次對外展出。
  • 香港歷史博物館推出大型老照片展 回溯香江百年滄桑
    新華網香港12月17日電(記者王欣)香港歷史博物館大型歷史圖片展——「影藏歲月——香港舊照片展」,18日將與香港市民見面。700多張記錄香港過去百年滄桑變遷的珍貴照片,將帶領人們走進歷史的時光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