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十月四日電 題:到香港最古老的茶居「蓮香樓」飲早茶
中新社記者 邢健
適逢國慶黃金周假期,記者陪內地朋友慕名探訪香港最古老的茶樓「蓮香樓」。走進這間九十年歷史舊式茶居,就像走進一家最能保留香港傳統飲茶文化風俗的活生生的博物館:傳統的焗茶盅燉盅、老式銀碼數字手寫的菜牌、阿公阿婆時代的粵式風味小菜、古舊的兩葉風扇、漆黑的鐘擺掛鍾……就連店堂內衝茶的和推點心車的店員,也幾乎都是六十多歲的阿伯阿嬸。
離開海邊時尚的摩天大樓,搭乘全世界最長的戶外有蓋自動行人電梯系統「中環至半山行人自動扶梯」,十來分鐘就到中環威靈頓街的「蓮香樓」。
走進大門,樓梯右側一塊紅木金色招牌上字寫著「蓮香老餅家」、「著名禮餅月餅」字樣,招牌下的玻璃櫃檯擺賣棋子餅、杏仁餅、炒米餅、合桃酥、通心酥以及鮮豔奪目的嫁女餅等傳統粵式老餅。
走上樓梯,但見這間牆上掛著「蓮室香溢」、「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和牡丹圖等詩詞書畫作品的蓮香樓茶居內一派熱鬧景像,如雲的茶客談笑風生,茶水點心熱氣騰騰。
與別的酒樓食肆不同,這家茶樓竟然沒有店員為客人帶位。筆者問門口收銀處的店員還有沒有位,她卻讓我們自己「進去找找」。放眼望去,擺放了數十張餐桌圓臺的蓮香樓內,有不少客人站在坐滿人客的餐桌旁等位,一但有茶客結帳離開,等位者就立即坐下來。我們很不習慣這種大半個世紀前的「等位」方式,卻又抵擋不住這家老茶樓的風情魅力。正猶豫要不要為一餐茶如此等位時,旁邊坐滿人的餐桌,有一位偕同太太來喝茶的阿伯,使眼色示意我們等一會兒。很快這餐桌的其他幾位茶客就「埋單」(結帳)離開了。我們非常感激這對好心的鄧姓港人夫婦,坐下來聊天后更發現大家同是廣州籍人,而香港蓮香樓也是出自廣州蓮香樓母店。大家倍感「他鄉遇鄉親」的親切。
鄧伯伯鄧伯母知道我們第一次慕名上蓮香樓來,熱情地教我們如何察言觀色發現快要「埋單」的茶客,並嫻熟地用地道的手法,拿起泡著滾燙茶水的蓋碗茶盅,一一為我們斟茶。他還耐心地教我們如何辨認牆上菜牌用老式銀碼數字書寫的價錢,並介紹蓮香樓最出名的「霸王鴨」湯麵泡飯等美食美點。
鄧伯夫婦是蓮香樓的熟客,不斷有上了年紀的老茶客來同他們打招呼。蓮香樓像鄧伯夫婦這樣的老顧客很多,鄧伯伯不無惋惜的說,如今在香港像蓮香樓這樣的正宗老茶居很稀有了,趁它還開著,好好來享受吧!鄧伯母說,他們家住九龍,一有空他們就會不顧路遠,過海來光顧港島這間老茶居。
蓮香樓內還有眾多慕名而來的東西洋遊客,他們也學著老茶客的樣子等位、燙餐具、取竹籠點心。坐在終日食客如雲的蓮香樓裡,呷一呷唇齒留芳的香茶,品一品濃濃的香江人情,可謂是中外遊客香港遊最好的傳統人文享受之一。
據史料記載,香港的蓮香樓出自如今廣州馳名的老字號蓮香樓。廣州蓮香樓創業於清光緒二十五年(一八八九年),原名連香樓,由於蓮蓉做得出色故易名為蓮香樓。初期的蓮香樓只做早上的茶市,後來茶樓盛名遠播,開始做飯市和包辦筵席。生意興隆的廣州蓮香樓規模逐漸擴大,在二十世紀初,開始在香港設立分店。在香港的蓮香樓原設有三間,但現在僅存這間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