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綠水青山遇上「聰明大腦」 德清「數字鄉村一張圖」行政村全覆蓋

2021-01-08 央廣網

德清的綠水青山間,有一張奇妙的「圖」。  有時候,它像個全能「精算師」,生態家底、產業發展、村民收入「瞭然於胸」;有時候,它又像個貼心「大管家」,管魚塘、幫收稻、查危房樣樣在行。

它的名字時尚又好記:數字鄉村一張圖——運用「整體智治」理念,歸集58個部門的282類基礎數據,實現產業發展和鄉村治理可視化、數位化、智能化,目前覆蓋德清所有137個行政村。12月1日起,「數字鄉村一張圖」建設規範正式實施。

加快建設數字鄉村,是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作出的部署。美麗鄉村和活力數字深度交融,一場火熱的實踐在德清已然開啟。

一圖賦能

激活鄉村發展動力

告別「提心弔膽」的日子,鍾管鎮曲溪村養魚大戶沈雲建起初還有點不習慣。「以前我常年住魚塘邊,大半夜要起來查看,就怕魚缺氧。現在有了高科技,可以睡囫圇覺了!」他說。

高科技就在沈雲建的手機裡,打開「數字養殖」App,魚塘的實時數據立刻顯示:溶氧量10.1mg/L,水溫11.3℃……他的80畝魚塘安裝了水質監控、遠程控制等智能設備,效果很顯著:上個月,一處10畝大的魚塘進行捕撈,產量從去年的2萬公斤增至4萬餘公斤。

德清水產養殖業興盛,全縣僅養魚大戶就有5000餘名。今年初,「數字鄉村一張圖」的「數字養殖」模塊上線。目前,全縣共安裝魚塘物聯網感知設備近4000套,服務面積4萬餘畝。模塊運行以來,魚塘浮頭死亡率降至千分之一。

同樣感受到變化的,還有新安鎮下舍省級糧食生產功能示範區負責人沈煜潮。今年晚稻收割期間,他很多時候是在刷手機。「稻田和烘乾機房都裝了電子傳感器,溼度、溫度、蟲害情況等數據實時掌控。如有異常,手機會收到預警,動動手指就能控制烘乾機等設備。」他興奮地介紹。

「小聰明」的背後是「大智慧」。

走進德清每個行政村,都能看到電子屏上的「數字鄉村一張圖」。遠遠看去,它是一張三維傾斜攝影矢量地圖,村落風貌盡收眼底。而點擊滑鼠,圖上的空間數據和公共數據紛紛顯現,涵蓋鄉村規劃、鄉村經營、鄉村環境、鄉村服務和鄉村治理5個領域,數字養殖、水域監測、危房監測、智慧氣象、醫療健康、智慧養老等120餘項功能,實時感知整個村莊生產、生活、生態動態詳情。

「別看只有一張圖,它可是歸集了資源、天氣、出行、垃圾分類、便民服務等282類、近9億條基礎數據,涵蓋農村發展和治理的方方面面。」德清縣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副局長趙方正介紹,全縣137個行政村的數據都接入「德清城市大腦」,加強數據共享、開放和安全管控,推動縣域鄉村整體智治。

發展數字農業農村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亟須補齊的短板,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在德清,「數字鄉村一張圖」成為補齊這塊短板的新支點。

「基於『數字鄉村一張圖』,我們掌握了全縣農業種植養殖的大量數據,如水產存塘量、糧食種植規模、安全檢測等,可以定期分析研判,得到資源分布、發展趨勢等具有參考價值的結論,指導農村發展特色產業,農戶合理安排生產,以數字賦能撬動鄉村振興。」德清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姚建強說。

 一圖聯動

重塑鄉村治理體系

當前,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數位技術正推動我省農村加快轉型。不過,「數字鄉村一張圖」的意義並不僅限於此。

「一圖全面感知」鄉村智治新模式,正扮演重塑鄉村治理體系的角色。

10月底,以「數字賦能·城鄉融合」為主題的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推進會在德清召開,莫幹山鎮五四村是與會嘉賓參觀「打卡點」之一。

當了20年村黨組織書記,57歲的村黨總支書記孫國文從未像現在這樣渴望擁抱數位化浪潮。

五四村村委會裡,「數字鄉村一張圖」透出網際網路時代的律動感。「這不僅是一張電子地圖,也是觸達鄉村各角落的物聯感知網。」孫國文介紹,電線桿上有懸掛物,道路上有拋灑物,路燈不亮了……每天,這些信息都能在平臺上實時顯現並得到處理。「就連地下管網的實時水位,我都能在這裡看到,防臺防汛時特別管用!」孫國文說,依託這張圖,五四村還加快打造陽光政務「村級樣板」,實時向村民展示「三資」管理動態,公開黨務、村務、財務,促進全域監督全員監督提質增效。

在禹越鎮,「數字鄉村一張圖」成為社會治理「高參」。農村老人交通事故概率較高怎麼辦?北片區社會治理工作站運用大數據技術,將事故易發點位一一上圖,有針對性地加強日常防範巡查,今年累計排查各類隱患35處,已全部整改。

浙江大學數字鄉村研究中心主任杜英森表示,城鄉發展因為數位化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但相比城市,鄉村的數位化往往會碎片化且形式單一,迫切需要系統性推進。

「『數字鄉村一張圖』聚焦鄉村治理中的人、地、物、事件要素,推動鄉村治理流程再造。」趙方正介紹,「一張圖」聯動了基層治理四平臺、智慧交通、汙水處理等15個系統數據,實現跨區域、跨系統、跨部門、跨層級、跨業務的管理和服務。如基於遙感監測智能比對,可在農村環境整治、建築物動態變化、水土保持監測等方面實現智能發現、自動派單、聯動處置等全流程閉環管理。

目前,德清縣正探索城鄉三維地圖建模、人口動態遷移感知系統、鄉村治理多規合一應用等20個重點項目,不斷豐富空間數據應用場景。12月起實施建設規範後,「數字鄉村一張圖」應用體系、原則要求、服務管理、持續改進和評價等方面內容更加標準化,鄉村治理也更加直觀、精準、智能。

一圖共享

擁抱精彩數字生活

「數字鄉村一張圖,跟我有啥關係?」五四村村民徐達明以前總有這樣的疑問。直到前段時間,他因為建房找到孫國文,孫國文在「數字鄉村一張圖」上迅速調取相關數據,精準告知其符合建房條件和具體建房位置時,他才真切感受到這張圖的「聰明」。

數字鄉村建設為了誰?德清用實踐作答:以「整體智治」理念賦能,讓更多農村居民在「數字時代」找到獲得感。

「房名:乾元鎮三裡塘25號,垂直度偏差:-3.3698°,南北方向形變:3.3249°,東西方向形變:0.5101°。」在乾元鎮綜合信息指揮室,打開「數字鄉村一張圖」,醒目的黃色小圓標顯示出危房信息。

乾元鎮村鎮規劃建設辦副主任龔政華介紹,「危房監測」模塊實時監測危房狀態,遇到突發情況自動報警,目前已設置10處實時監測點位,由專業檢測單位負責日常巡查和數據採集。

德清縣聚焦村民出生、入學、就業等「一生事」,運用「數字鄉村一張圖」推進網上辦理,並組建「掌上辦」代辦員和志願者隊伍,建立村級代辦點,布設政務服務一體機,原本需要到縣鄉兩級辦理的交通違法處理、社保信息查詢、工商執照申請等業務都可以在村裡完成。

「每天中午有人給我送飯送菜,真當省心!」提起「幸福餐」,新市鎮宋市村90歲的村民朱永林讚不絕口。免費配送飯菜,是宋市村基於「數字鄉村一張圖」推出的惠民服務「幸福雲」:老人只要符合一定標準,都可以享受這一福利。

數據賦能,精準服務。「數字鄉村一張圖」通過對感知設備、村民活動等共享數據的精準分析、異動管理,提升鄉村醫療、養老、助殘、垃圾分類等便民服務實效。

而此時,德清正在下一盤更大的棋,充分利用「城市大腦」數據支撐,打造「一圖一端一中心」應用體系,依託「數字鄉村一張網」,通過「浙裡辦」App、「我德清」微信小程序向村民提供更為便捷的數字生活服務,同步高標準建設數據融通、跨域聯動的鄉村數字治理中心。

這場發生在田間地頭的數位化變革,精彩還在繼續。(記者 翁浩浩 楊新立 共享聯盟德清站 王鈺涵 張志煒)

相關焦點

  • 浙江:讓城市和鄉村更聰明更智慧
    在這場牽一髮動全身的重大改革中,讓城市和鄉村變得更聰明更智慧正是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城鄉融合 下好一盤棋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要求,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同時提出,大力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推行「城市大腦」中心城市全覆蓋,加快建設數字鄉村。
  • 百色實現行政村鄉村醫生服務全覆蓋
    本報百色訊 (記者/凌聰 實習生/管苛)1月3日,23歲的鄉村醫生朱治強在樂業縣甘田鎮板洪村的衛生室為群眾看病。「村醫跟隨鎮衛生院醫生學習,在服務群眾的同時,又能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朱治強說,待遇提高加上發展有空間,百色越來越多的村醫紮根基層。
  • 視頻| 涇川:行政村衛生公廁實現全覆蓋
    視頻 | 涇川:行政村衛生公廁實現全覆蓋 2021-01-07 1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崑山市成功入圍江蘇省數字鄉村試點地區
    近悉,在繼崑山被列入江蘇省現代化建設試點地區後,又成功入圍江蘇省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  一、創新建設崑山智慧農業農村管理系統「11NX」平臺。即1個基礎管理平臺、1個數據管理中心、8個工作系統和「X」個應用平臺,全面架構農業農村OA系統、e政務平臺、地理資源「一張圖」、資源「一張圖」、質量發展管理平臺、「農技雲」服務平臺、涉農補貼資金管理平臺和智慧農業農村「雲平臺」8個工作系統,整個系統就是農業農村數字「大腦」。  二、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集體「三資」管理。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看數字賦能城鄉發展
    德清:鄉村治理,「最強大腦」來幫忙近日,德清縣康乾街道秋北村的張靜發現,經過村裡的公交班次增加了。原來,村裡的「數字鄉村一張圖」平臺實時顯示人流情況,自從附近的浙工大莫幹山校區開學以來,秋北村公交站的客流明顯增加了。村幹部及時將數據共享給縣交通部門,後者立即對公交線路進行了微調並增加班次,方便村民和師生出行。
  • 朱國賢來德清調研文明創建文旅融合工作
    今年11月,德清成功躋身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在縣級城市中排名第一。在德清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公民道德館,朱國賢通過實地察看、聽取匯報、互動交流等方式,詳細了解德清文明創建和道德建設的工作亮點、創新做法和下一步打算。
  • 建設數字鄉村,各地如何發力?
    自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提出數字鄉村戰略以來的兩年多時間裡,數字鄉村建設進展顯著。2019年5月印發的《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指出,到2020年,數字鄉村建設取得初步進展。全國行政村4G覆蓋率超過98%,農村網際網路普及率明顯提升。
  • 浙江德清莫幹山國際旅遊度假區:打造長三角國際一流山地度假典範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公布新一批15家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浙江德清莫幹山國際旅遊度假區位列其中。此次評選,全國僅15個、全省僅2個旅遊度假區上榜,德清為何能夠又一次摘得「國字金牌」?作為全國鄉村旅遊的引領地和全國民宿發展的標杆地,莫幹山國際旅遊度假區產生了一批聞名全球的文旅品牌,探索出了多項改革賦能的「全國第一」。
  • 浙江湖州來湘推介「綠水青山」 一張「轉轉卡」暢遊全市A級景區
    記者 劉思佳 攝「洋家樂」民宿(湖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供圖)南潯古鎮(湖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供圖)華聲在線8月27日訊(記者 劉思佳)不大不小,幸福正好。8月27日,乘著高鐵遊湖州——2020湖州文化旅遊推介會走進長沙,推介「綠水青山」。
  • 「示範生」的鄉村振興新答卷——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桐廬:勾畫「富春山居新圖」作為全省村域規劃「多規合一」試點,桐廬以「特色產業帶」為單位編制縣級規劃,改變了傳統的縣鄉村三級規劃體系的固化模式,古風民俗帶、生態養生帶、產業風情帶、詩畫山水帶、運動休閒帶這5條特色產業帶錯位化、特色化發展。桐廬堅持規劃引領,構建覆蓋全縣、統籌兼顧的美麗鄉村規劃體系,全域化、整體性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
  • 花都區實現行政村公廁全覆蓋,其中還有廣州首家3D列印公廁
    廣州花都區農業農村局全力推進鄉村公廁的升級提質工程,認真解決老百姓的「如廁」問題,努力補齊影響村民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目前已實現全區188條行政村鄉村公廁全覆蓋,改變了花都部分農村沒有公廁的落後局面。花東鎮聯安村的3D列印公廁已基本完工,是廣州市首家3D列印公廁。
  • 2019浙江農博會,數字讓鄉村更美好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林健東宣布網上農博平臺上線數據驅動,鄉村振興安廚聯合阿里雲與各地政府共同探索出的數字鄉村解決方案,以建設「1」個數字鄉村大腦為核心,依託「1」個數字鄉村運營中心為載體,建設覆蓋生產管理、流通營銷、行業監管、公共服務和鄉村治理「5」大應用領域的N個應用場景,以數位化手段賦能產業和鄉村發展。
  • 數字地圖助項目落地又快又準
    得益於「數字農業」一張圖,很快,他就在地圖上找到了農牧基礎條件好、生態環境優、交通便利的農業建設用地,項目落地開工實現加速跑。 記者點擊數字地圖,發現雙林鎮各行政村產業現狀、土地利用、航拍影像、圖片展示等信息盡數顯示其中,企業在雙林投資就像網購一樣方便,很快就能尋找到合適的片區投資興業。
  • 眉山842個行政村(社區)健身器材全覆蓋啦!
    為進一步推動農村體育發展,促進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助力鄉村振興,最大程度地滿足農村群眾健身需求,近年來,眉山市不斷加大農村體育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滿足農民群眾對體育健身的多元化需求。近3年,眉山投入3000餘萬,對全市842個行政村(社區),實施了農民健身工程,結合村社場地實際,分別安裝了籃球架
  • 德清綠色健康生機勃
    德清根據全縣行政村的規模,提出「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工程,並因地制宜創造性提出「中國和美家園」建設模式。2009年再次制定了「中國和美家園」建設規劃。十年磨一劍,一張藍圖繪到底,走出了一條具有德清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目前美麗鄉村精品村118個、A級村莊景區54個,10條美麗鄉村景觀線串聯全域美景,使德清在全國首次農村人居環境普查評價中位居第一。
  • 綠水青山就這樣變成了金山銀山
    陪同調研的德清縣委副書記陳健介紹說,這裡10年前還是一個廢棄礦坑遍布、滿目瘡痍的落後村,近年來,以章順龍為首的村黨總支轉變領導方式,以黨建全面引領村經濟社會發展,創新提出「四聯四實」模式,搶抓發展機遇,凝聚鄉村振興合力,成功實現了一次次的轉型發展、跨越發展。2019年該村產值超2億元,村集體收入達2500多萬元,連續3年居湖州市村集體最富村榜首。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
  • 全市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而這僅是我市實現「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全覆蓋的一個縮影。市教育和體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所需資金由省級財政安排,各縣(區)根據本地群眾體育健身需求和場地條件,因地制宜建設體育場地設施,可讓村民用於開展籃球、羽毛球、桌球、廣場舞、太極等活動。截至2020年底,全市各縣(區)1994個行政村已實現「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全覆蓋。
  • 鄉村振興新答卷——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十大模式」不僅涵蓋了平原、山區、海島等創建模式,還提煉了能人帶動、產村融合、鄉村治理、數字經濟等帶動模式。本報對「鄉村振興十大模式」中的部分案例予以節選刊登,以饗讀者。桐廬:勾畫「富春山居新圖」作為全省村域規劃「多規合一」試點,桐廬以「特色產業帶」為單位編制縣級規劃,改變了傳統的縣鄉村三級規劃體系的固化模式,古風民俗帶、生態養生帶、產業風情帶、詩畫山水帶、運動休閒帶這5條特色產業帶錯位化、特色化發展。桐廬堅持規劃引領,構建覆蓋全縣、統籌兼顧的美麗鄉村規劃體系,全域化、整體性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
  • 5G全覆蓋、數字大腦驅動,兆豐機電如何運用好數據計算?
    編者按:本文來源於「每日商報」,原標題《黑燈工廠5G全覆蓋 數字大腦驅動高效運轉 兆豐機電將數據計算轉化為生產力》,作者 茹雪雯,36氪經授權轉載。 走進浙江兆豐機電股份有限公司新建的數字大腦中心,工廠每一個生產車間的溫溼度、空氣品質、實時產量,每一道工序與設備的效率、能耗、合格率,以及每一筆訂單的去向、地區分布與產品運行狀態,都明明白白地呈現在電子大屏上。
  • 與杭州一「橋」之隔,有一座數字經濟的「寶藏小城」——德清的互聯...
    他告訴湧金君,雖然是第一次造訪德清,親眼看到地信小鎮上有如此多的各類地理信息企業時,還是被驚到了!一個世界級的地信產業集群「無中生有」的市場經濟「魔術」開始了。葉冬梅,浙江中測新圖地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每次有訪客,她都會帶去一樓展廳,看三張照片——分別攝於2012年、2014年、2018年的德清地信小鎮航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