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vedo Fernando
Poul H. Damgaard
謝心澄
吳嶽良
5月13日,在位於北京的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理論物理中心-亞太地區」(英文縮寫為ICTP-AP)正式宣布啟動,並同時開始為期兩天的「基礎物理前沿國際研討會」。著名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先生到會致辭,盛讚建設ICTP-AP是一個「偉大明智而高尚的想法」。
楊振寧回憶道,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第一個大型國際科學實驗室——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成立。看到這一點,來自巴基斯坦的物理學家、後來的諾獎得主Abdus Salam提出了建設ICTP(國際理論物理中心)的想法。雖然遭到發達國家一些物理學家的強烈反對,但這一提議後來在維也納的決定性投票中最終獲勝。
多年來,ICTP為發展中國家的科技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現在將這一貢獻擴大到亞太地區是一個崇高的想法。」楊振寧說,「全球科技進步的步伐正在加快,ICTP-AP的建立將確保亞太地區全面參與這些加速發展。」
ICTP主任、劍橋大學教授Quevedo Fernando表示,於1964年在義大利建立的ICTP被譽為「發展中國家物理科學家的殿堂」和「亞得裡亞海濱的小聯合國」,成立52年來,約有14萬各國學者和研究生到訪ICTP。而ICTP-AP的建立,對亞太地區的科學發展將有所貢獻。「最重要的是讓科學的進步惠及更多的人。」
丹麥尼爾斯·玻爾研究所國際研究院主任Poul H. Damgaard則指出,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新的想法源源不斷地出現,一些可能被否定,一些可能很有價值,學者們需要機會來證明自己。目前,中國科學發展潛力巨大。在北京,理論物理體系也在不斷壯大。他希望,不僅僅是中國,而是整個亞太地區都能夠參與進來,促進科學的發展。
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中科院院士謝心澄表示,ICTP-AP將發展成為具有全球視野的人才培訓基地和國際學術交流中心。該中心將拓展合作機構,搭建合作網絡,支持青年學者提高研究能力,開展區域合作研究,協同攻關。
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吳嶽良作為大會主持人最後發言,他表示,ICTP-AP將致力於通過對基礎科學的研究、創新、發展和應用,實現未來教育更好服務於全球可持續發展這一總目標,服務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員國,特別是教育科學技術欠發達的地區和發展中國家,努力搭建官方和學術組織交流的平臺,積極提供科研諮詢、培訓、成果應用等方面的服務。
據了解,ICTP-AP的提案由中國科學院提出,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第38屆大會審議通過。ICTP-AP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國際理論物理中心共同建設,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我國設立的第一個基礎科學領域的中心,將依託於中國科學院大學運行。2017年5月13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和UNESCO總幹事博科娃女士(Irina Bokova)分別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UNESCO在北京籤署了有關建設ICTP-AP的合作協議。
本文攝影:楊天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