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印太海洋鹽度變化新模態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2020-12-23 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胡敦欣研究組在熱帶印太上層海洋鹽度的年際—年代際低頻變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熱帶太平洋溫躍層鹽度變化新模態,揭示了印尼貫穿流調整下的熱帶印度洋鹽度低頻變化機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JCR一區期刊Journal of Climate和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

鹽度是海洋環境的基本要素,對海洋環流、全球水循環和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等物理和氣候過程具有重要影響。但長期以來,由於缺乏對海洋鹽度的大範圍持續觀測,學界對海洋鹽度的低頻變化缺乏認知。在熱帶印太海域,海洋鹽度的低頻變化對海洋環流和氣候系統尤為重要,成為國際上海洋鹽度研究的焦點之一。

據了解,胡敦欣課題組胡石建研究員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基於國際Argo計劃獲取的長時間鹽度觀測數據,以降水極其強烈的熱帶印太交匯區和印尼貫穿流海域為中心,對熱帶印度洋和熱帶太平洋海洋鹽度的年際到年代際變化進行了系統研究。

一方面,研究團隊發現熱帶太平洋溫躍層等密度面鹽度的低頻變化存在三極模態(簡稱TMOS),並通過鹽度收支分析和理論診斷闡明了TMOS模態的形成機制,揭示了ENSO和太平洋年代際振蕩(PDO)通過鹽度平流調整在TMOS中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研究團隊揭示了熱帶印度洋上層海洋鹽度的年際到年代際變化特徵並深入分析其物理機制,指出印尼貫穿流傳遞太平洋PDO和ENSO相關的鹽度變化信號,並通過鹽度平流塑造了印度洋鹽度低頻變化的空間模態。研究團隊成功構建了基於PDO指數的統計預測模型,結果表明該模型可提前10個月預測印度洋溫躍層鹽度的低頻變化。

上述研究表明,太平洋氣候模態ENSO和PDO通過大尺度調整,一方面在熱帶太平洋形成TMOS模態,另一方面通過印尼貫穿流鹽度平流效應影響著印度洋海洋鹽度的低頻變化。太平洋TMOS的發現和印度洋鹽度變化機制的闡釋對理解熱帶印太水團變化及其氣候效應有重要科學意義。

該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科學院先導科技專項B子課題、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和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匯泉青年學者項目等的資助。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29/2020JC016210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發現反氣旋渦也會造成海表降溫—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海洋中尺度渦對障礙層及海表溫度的影響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新進展。
  • 人類活動引起魚類行為變化影響生態機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實驗數據量化了環境因素的改變對魚類個體行為的影響 12月15日,《全球生物變化》期刊在線刊登了中歐科學家聯合發表的關於人類活動引起的魚類行為變化對生態系統結構影響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首次揭示了人類活動引起的魚類行為變化是導致種群以及生態系統結構變化的一個普遍機制。該成果較好解釋了已發生的多例自然現象,如瑞典淡水魚河鱸種群結構的變化。 科學家們以魚群為研究對象,首次利用數學建模揭示了魚類行為變化對生物種群乃至整個生態系統的影響機制。該成果由揚州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及與丹麥海洋研究所、瑞典于默奧大學生態環境學院共同完成。
  • 氣候變暖加速全球洋流—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論文主要作者胡石建認為,只有全球圖景才能揭示總體趨勢。   然而,目前還沒有對世界各地洋流進行持續、直接測量的方法。胡石建研究組轉而將對海洋和大氣的觀測與計算機模型結合進行重分析,以形成一幅全球圖景。但這種方法很難在數十年的時間跨度中使用,觀測值變化(比如新衛星的投入使用),會導致未知的偏差。
  • 海洋所北太平洋次溫躍層環流研究獲進展
    海洋所北太平洋次溫躍層環流研究獲進展 2020-09-24 海洋研究所 【字體:使用線性連續層化模式(LCSM),該研究揭示大洋次溫躍層環流的動力機制,並指出包括NESC在內的潛流,其形成機制是由大尺度環流的靜力平衡和海面、海底動力邊界條件約束決定。由於熱帶大洋層結的低階斜壓模態在溫躍層附近存在零點,前幾個斜壓模態的疊加造成強的表層流與弱的潛流,模式再現太平洋赤道流系的主要海流及其潛流。該理論與經典環流理論的區別,在於考慮到海底邊界的約束。
  • 研究揭示人類活動對海洋深遠影響 —新聞—科學網
    「新分析以前所未有的細節揭示了冰原為何以及如何對氣候變化做出反應。」另一篇論文的合著者、美國宇航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冰川學家Alex Gardner說。 遙遠的海底 每年有超過1000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其實,漂浮在海上的塑料垃圾還不到全球海洋塑料總量的1%。
  • 第四屆海洋知識競賽15:赤道地區海水鹽度如何
    91.何謂海水的「鹽度」?鹽度是海水的重要物理性質之一,所謂鹽度就是海水中含鹽量的濃度, 海水的平均鹽度為35,鹽度為35標誌著每千克海水中含有35克鹽。92.海水鹽度隨緯度怎樣變化?低緯度地區,蒸發旺盛,鹽度較高,但赤道地區降水多,所以鹽度並不是最高。副熱帶海區蒸發強烈,降水少,鹽度比低緯度海域高。
  • 風化過程中Mo同位素分餾機理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學科組副研究員王志兵及合作者在國際上率先發現了地球表生系統中偏輕Mo同位素潛在的長期穩定儲庫,揭示了風化過程中
  • 獻給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新聞—科學網
    分離鑑定了119個新結構化合物,篩選出約72個生物活性化合物,研發了珍珠貝氨基甙定重製取技術、海洋生物柱—膜聯用脫腥脫毒技術、甲殼素氨基寡糖定長製備技術和熱帶海洋活性化合物利用技術,開發1個抗動脈粥樣硬化的新藥產品、2種保健品、多個功能食品、5個系列化妝品和1個新生物農藥,完成了1個滴眼液的技術改造。
  • 玩轉地理 | 海水鹽度的那些事兒
    南半球鹽度分布的地帶性較北半球明顯。中低緯度的大洋西岸鹽度較大洋東岸高。在海洋,赤道一帶降雨量大,鹽度較低。在高緯度地區,溶解的冰降低了鹽度。鹽度最高的地區是蒸發量高而降雨相對較低的中緯地區。大西洋鹽度略高於太平洋。2、海洋表層海水垂直鹽度:大致在熱帶和中高緯地區,表面鹽度低,向下增大。
  • 歸納整合|海水結冰與鹽度
    從低緯度到高緯度,海水鹽度的高低,主要取決於蒸發量和降水量之差。蒸發量使海水濃縮,降水使海水稀釋。有河流注入的海區,海水鹽度一般比較低。分布規律1、海洋表層海水水平鹽度:由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向各自南北兩側的高緯、低緯遞減。海洋表層海水平均鹽度按緯度分布規律如上圖所示。南半球鹽度分布的地帶性較北半球明顯。
  • 知識歸納:海水結冰與鹽度
    從低緯度到高緯度,海水鹽度的高低,主要取決於蒸發量和降水量之差。蒸發量使海水濃縮,降水使海水稀釋。有河流注入的海區,海水鹽度一般比較低。分布規律1、海洋表層海水水平鹽度:由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向各自南北兩側的高緯、低緯遞減。海洋表層海水平均鹽度按緯度分布規律如上圖所示。南半球鹽度分布的地帶性較北半球明顯。
  • 中斯將舉行季風氣候與海洋資源環境聯合研討會—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獲悉,由該所主辦、中國科學院中國—斯裡蘭卡聯合科教中心承辦的第六屆中—斯季風氣候與海洋資源環境聯合研討會將於1月20日至21
  • 玩轉地理 | 如何判斷海水鹽度大小?
    南半球鹽度分布的地帶性較北半球明顯。中低緯度的大洋西岸鹽度較大洋東岸高。在海洋,赤道一帶降雨量大,鹽度較低。在高緯度地區,溶解的冰降低了鹽度。鹽度最高的地區是蒸發量高而降雨相對較低的中緯地區。大西洋鹽度略高於太平洋。2、海洋表層海水垂直鹽度:大致在熱帶和中高緯地區,表面鹽度低,向下增大。
  • 湘教版海洋地理第1章第1節海水溫度與鹽度知識點梳理及活動解答
    我們知道,地球表面的71%都是海洋,海洋水量佔地球總水量的96%以上。龐大的海洋水體從何而來?通常認為海水是地球演化過程中內部物質排氣作用的產物。海水的性質包括海水的各種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但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標是海水的溫度和鹽度,許多海洋現象都跟海水的溫度和鹽度有關。今天木木老師JY就從海水的溫度和海水的鹽度兩個方面,對湘教版海洋地理第一章第一節的主要知識點進行梳理,並對課本「活動」進行解答。
  • Chemosphere:深圳大學丨鹽度調控的海洋硅藻細胞表面鎘離子流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期刊:Chemosphere主題:鹽度調控的海洋硅藻細胞表面鎘離子流標題:Salinity-dependent nanostructures and composition of cell surface
  • 項目文章 | 兩篇背靠背,王春琳、王歡課題組揭示擬穴青蟹適應鹽度驟降的代謝機理
    an繼上篇王春琳教授、王歡博士課題組在ECOTOX ENVIRON SAFE通過iTRAQ蛋白質組學研究方法,以探索揭示越冬期間不同光照強度下擬穴青蟹的代謝變化後。(詳情請戳擬穴青蟹喜低鹽的潮間帶或河口地區,而潮間帶或河口地區的鹽度經常由於強降雨或淡水流入導致鹽度瞬間下降。雖然擬穴青蟹屬廣鹽種,但是鹽度驟降往往引起個體死亡並因此造成經濟損失。甲殼類動物主要通過滲透調節來適應鹽度的變化,而迄今為止關於擬穴青蟹中滲透調節的了解還很少。先前研究[1,2]報導了擬穴青蟹在轉錄組和蛋白質組水平上適應鹽度驟降的分子機制。發現除了離子運輸以外,游離胺基酸還參與滲透調節。
  • 考點21:海水的溫度和鹽度(1956-2018年高考真題分類)
    赤道附近海域受赤道低氣壓帶的影響,常年盛行上升氣流,終年高溫多雨,降水量大於蒸發量,故鹽度相對南北兩側副熱帶海區較低。⑶觀察圖示坐標可知,南緯60°附近海水鹽度約為34‰,與北緯60°附近(鹽度為32.5%。)相比相對較大,這是因為北緯60『陰近海區被大陸包圍,有大量陸地淡水注入(稀釋),而南緯60°附近基本上全是海洋而致。
  • 考點21:海水的溫度和鹽度(1956-2017年高考真題分類)
    赤道附近海域受赤道低氣壓帶的影響,常年盛行上升氣流,終年高溫多雨,降水量大於蒸發量,故鹽度相對南北兩側副熱帶海區較低。⑶觀察圖示坐標可知,南緯60°附近海水鹽度約為34‰,與北緯60°附近(鹽度為32.5%。)相比相對較大,這是因為北緯60『陰近海區被大陸包圍,有大量陸地淡水注入(稀釋),而南緯60°附近基本上全是海洋而致。
  • 1956-2016高考地理真題彙編 考點21:海水的溫度和鹽度
    赤道附近海域受赤道低氣壓帶的影響,常年盛行上升氣流,終年高溫多雨,降水量大於蒸發量,故鹽度相對南北兩側副熱帶海區較低。⑶觀察圖示坐標可知,南緯60°附近海水鹽度約為34‰,與北緯60°附近(鹽度為32.5%。)相比相對較大,這是因為北緯60『陰近海區被大陸包圍,有大量陸地淡水注入(稀釋),而南緯60°附近基本上全是海洋而致。
  • IAP海洋鹽度數據正式發布(附下載地址):顯示海洋鹹-淡差異加劇,全球水循環加速
    海洋鹽度是水循環的一個指針,可用來估算水循環的變化。這是因為降水和蒸發使淡水在海洋和大氣之間轉移,直接導致海水鹽度變化:降水增加對應海水鹽度降低、蒸發加劇對應海水鹽度增加。從圖2中可以看到,很多國際已有產品在1993年和2005年前後海洋觀測手段系統轉變時期顯示出虛假的『鹽度漂移』,這個偏差極大的影響了傳統鹽度數據在全球變化和物理海洋研究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