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一直秉持以研究理念為先的波士頓動力公司,在美國軍方機構的庇佑下逍遙自在了二十多年。最近幾年,被谷歌收購又轉手賣給軟銀的波折裡,波士頓動力遭遇了自己的商業化困局。
6月17日,波士頓動力公司開始向出售四足機器人Spot。開始探索機器人商用之路。但是,波士頓動力並沒有給Spot預設應用場景。「具體要做什麼應用由你來決定。」波士頓動力創始人馬克·雷伯特說。
應用場景主動權終於掌握在顧客手中,於是,Spot被玩壞了……
先是有人拿它牧羊,作為一隻「大狗」,它似乎應該具備牧羊的能力。從實際表現來看,好像還算令人滿意,起碼羊群很聽話。
除了牧羊,在新冠疫情蔓延的當下,日本職業棒球比賽少了觀眾,多了機器人。作為福岡老鷹隊贊助商的軟銀公司的提供兩款機器人——Spot和Pepper,組成應援團,伴隨著經典的隊歌《衝吧!雛鷹軍團》,它們獻上了史無前例的鬼畜表演。
最近,國外又有人給Spot變裝,加上奇奇怪怪的裝飾,設置奇奇怪怪的動作,讓人摸不著頭腦。
波士頓動力期望用Spot開啟的商用化之路,在某種意義上,好像變成了娛樂化之路。
雷波特曾經強調,他們想要把Spot打造成機器人中的安卓,可以為不同的用戶定製,發展出適用於不同場景的豐富功能。
目前,我們能看到的Spot真正商用的例子並不多。2020年4月,Spot 機器人在布萊根婦女醫院上崗,被部署為移動遠程醫療平臺,幫助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遠程分類。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Spot 機器人會攜帶iPad 和雙向收音機,實時傳輸醫生的信息,同時,醫生可還以在線上與患者交談。5月8日,Spot開始在新加坡一公園進行巡邏,且會以語音形式進行英文播報,提醒人們保持社交距離。此外,Spot 還安裝了攝像頭和分析工具,以此評估公園裡的活動人數。不過,Spot 目前還未能夠獨立執行任務,至少有一名工作人員陪同。
從目前的Spot的應用來看,遠沒有達到最初的設想。在機器人領域,行動能力研發是最難的,波士頓動力的Spot雖然在應對不同地形的能力上值得肯定,但這僅僅是機器人行動能力中的一環,單一的行動能力很難創造更廣泛的價值。因此,用戶雖然購買了Spot,但想要用它完成目標事項,往往都需要配合其他機械裝備。
機器人其實要應用於許許多多不同的場景,物流運輸、救災、建築、服務……甚至不同的企業用戶的需求也會因為各自使用場景而改變,例如,機械手臂與四足機器人結合,能力範圍才能擴展,機器人才能在空間內行走、拾取物品、分揀、運送甚至組裝,即使不用標準化的生產線,也能利用機器人提升效率。就算努力滿足了一家企業甚至一個行業的全部需求,他們需要的產品數量可能也只有幾萬臺。
像波士頓動力這樣,即使把機器人的某一項能力做到極致,能直接利用他們產品的客戶也不多。用一輛高配特斯拉的花費換一臺功能單一的Spot,還要為它額外加裝其他裝置,對一般的企業和工廠來說大可不必。
所以波士頓動力要實現商業化,需要把Spot變成機器人產業的一個部件、一個可以與很多能力結合的底座,這樣,它的市場將要廣闊得多。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波士頓動力應該為自己的機器人打造接口,讓機器人能夠比較快捷地與其他設備結合在一起,用戶也可以在機器人身上應用其它硬體或軟體。另外,波士頓動力自己也可以研發一套可供選擇的配套設備,就像吹風機配備不同用途的出風口一樣,讓Spot可以輕鬆與配套設備結合,完成不同任務。
當然,開發者也必不可少,挖掘Spot的應用空間,尋找新的落地場景,波士頓動力高喊的商業化,才能真正探索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