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我老公之間發生了一件特別搞笑的事情,說出來讓大家娛樂一下。
中午吃飯的時候,我老公和我說,「我給寶寶泡了奶粉,只是他喝的不多。」我就順嘴來了句「謝謝啊!」說完我就發現不對了,他來了句「謝什麼啊」我就解釋說,「只是說說啊,沒有什麼其他意思啊,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了。」越解釋越覺得有問題,他看了看我就沉默了,莫名尷尬。然後我自己忍就不住笑了,問「是不是發現這個謝謝一說,搞得小寶好像不是你的一樣?」他看我笑了,也笑了,說「是的啊!莫名其妙的哦!」
很多人看完肯定不知道笑點在哪兒,我簡單說說,我老公是個很顧家的人,給寶寶換尿不溼,餵飯,穿衣服什麼的只要有時間都會搭把手。結果一句謝謝說的他仿佛是渣男一樣,給孩子泡個奶我都要謝謝。我現在想想都覺得好笑!好笑的同時也有一些想法和大家分享!
我想說的就是我們在說話的時候要注意表達,中國的語言文化博大精深,不同語境,不同音調,甚至不同的人說,不同的人聽都會產生很大的歧義,就像我明明說的是一句謝語,結果卻像罵人一樣!
就像《奇葩說》第五季中有一集討論《他真的很努力,是好話嗎?》,其中奇葩之王陳銘說了一句,「一句話的意思如果出現很大的噪音那麼這句話就有問題了」。
那麼噪音在哪兒?中國語言文化太過豐富了,專業人士對這個問題出一本書都講不完。而我今天就簡單和大家分享兩個語言中會出現噪音的原因,一個是語言歧義,一個是語言陷阱。
語言歧義就是一句話有兩種或多種解釋。就像「我有三個公司明星的籤名」,即可以理解為同一公司的三個明星的籤名也可以理解為三個不同公司裡的明星的籤名!很多時候,人與人的誤會就來自於此,說的人沒注意,聽的人理解錯了。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不同語境不同話語表達出來的意思。雖然說「被誤會是表達者的宿命」,但是我們在平時也應該儘量把被誤解的次數降到最低。
還有就是我們平時也不要斷章取義,任何一句話都有上下文,單一句話拿出來說,很容易失去說話人的原義。就像有很多人說「父母在,不遠遊」,然後不願意出去闖蕩,實際上這句話還有下句,是「遊必有方」,意思是想出去可以,但必須要告知父母方向地點,不要讓父母擔心。特別是我們現在處在一個輿論自由的社會,發表每一句話我們都要對自己這句話負責!
語言陷阱是有人利用語言漏洞來獲得某種便利。了解語言陷阱並不是說我們要利用語言陷阱,而是有的人有意或無意的話中有陷阱時,我們要小心應對。語言陷阱常常和斷章取義聯繫在一起,香港的狗仔隊之所以這麼討厭,就是在於這!
語言陷阱的例子也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買手抓餅人家問你「你是要一個雞蛋還是兩個雞蛋?」這句話的陷阱在於他只給你兩個選擇,正常人很難跳出這個選擇,但實際上你還可以不要雞蛋。還有些語言陷阱甚至用上計謀,就像「你行不行啊」「不行就……(怎麼怎麼low)」,這就是帶上激將法的語言陷阱。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之中都遇到過。下次遇到就可以避免被套路了!
中華文化的傳承得益於漢語言文化的發揚光大,從秦始皇一統天下同時統一文字開始我們才有了明確可考的歷史文化!語言文化的魅力就在於文化和語言的不同理解,因為它有太多不同意思,每個不同的人理解也不同,這也造就中國文化有許許多多的流派!這也是《紅樓夢》這本書能形成「紅學」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同樣的文化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的原因!而這些思想的碰撞造就現代文明的包容和寬廣!
這是我的一些簡單想法,如有不對請指出。
喜歡我可以關注我,歡迎評論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