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高贊回答都有盤點一些誤區,在這裡就不贅述了,跟大家講些更乾貨的:如何撰寫申請文書(PS、CV、WS等)。我們直奔主題:如何思考,如何寫作。不談概念和原理。
先先來感受下普林斯頓大學的部分文書範例是怎樣的:
下面跟大家詳細介紹下不同申請學位的文書怎樣寫。
【PS,即Personal Statement(個人陳述)】
對本科申請而言
申請者需要知道,國外大學錄取委員會期待招收不同的民族、地域和文化、天賦和理想、興趣和審美的人,來創建一個多元化的校園。因此,申請者應該利用文書,尤其是PS,充分展示自己獨特的經歷、潛力和理想,讓錄取委員會成員感受到:你是一個很適合的人選。
如何做到呢?
一、根據即將申請的學校和專業,確立自己與之相符的形象,比如「我是一個十分痴迷數學的人」,然後羅列出那些能塑造你熱衷數學這個形象的各種素材,等待進一步的篩選。
二、素材選取的思路
1、成長經歷。經歷就是故事,故事的矛盾衝突就能像鏡子一樣,折射你的成長。這是非常常見的選材角度。
2、一個對你有深刻影響的人。注意,「對你有深刻影響」不等於「名氣大」,關鍵是這個人對你的興趣和稟賦產生了實實在在的影響;另外,行文的重點不是描述那個人,而是體現「影響」,比如為什麼這個影響對你有重大意義,以及你被影響成怎樣的一個人。這種變化,本身就是故事的「矛盾」,就能扣人心弦。
3、成績和榮譽的經歷。注意,「榮譽」不等於驚天地的神技,生活的點滴也是可以的,比如學會攝影;另外,不要像流水帳一樣堆砌,而是選取和申請目標相匹配的成就,並著重講述你遇到的困難,你的付出和貢獻。也就是要緊緊圍繞:這個榮譽背後的某件事為什麼對你很重要,它是怎樣把你塑造得與眾不同。
4、興趣愛好或者喜歡的人事物。落腳點是講述自己從中學到的東西,以及折射自己的獨特人格和哲學思考。
5、國外旅行和國際交流。選取這些素材,可以展現自己的國外生存能力,這也是常見的選材角度,只要把重點放在自己前後發生了什麼變化,為什麼有變化,就好了。
綜合概括一下選取素材的注意點:
1、要個性化,避免「泯然眾人矣」。如何分辨哪些是眾人會選的素材呢?很簡單,只要是你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往往有問題。就像伊朗電影《小鞋子》,要體現男孩對一雙新鞋的渴望,如果只是拍他看到別人有鞋,而自己沒有,那就太俗了。導演截取了幾個事件從不同角度來刻畫男孩對鞋的渴望,比如舊鞋子掉水裡,卡在涵洞內,男孩無奈地哭;比如每天和妹妹輪流穿鞋上下學,焦急等待對方回來換鞋;比如妹妹腳小,穿哥哥的鞋上體育課很害羞,怨哥哥。渴望新鞋的天真形象一下走進觀眾的心裡。
2、避免大而全的選材。國人都好面子,喜歡大而全,這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沒有足夠好的寫作技巧,是很難把控大而全的素材的,反過來,如果從小處著眼,更能讓形象變得具體。周星馳的電影也都是講述小人物的家常小事,因為各種機緣巧合,成就大事的過程。
3、避免爭議話題,避免自己的負面話題。比如一些政治和宗教的問題,畢竟你不知道錄取委員的傾向;比如你的一些犯罪經歷。
三、開頭
爭取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好萊塢的電影,基本上第一段都是戰爭,飆車,打鬥。
可以參考:
「我其實是一個很慵懶的人。」
「我上初二了,還無法正常閱讀。」
「我有一雙看起來很老的手。」
「有些父親也許很支持孩子在車庫裡處理有毒化學品。」
「有個男孩兒,出生在紳士之家,但他從小就認為,有一把槍才能讓他變成男人,所以他常常幻想自己端著槍保護家人的情景。」
以類似這也的開頭,然後再展開去講,更能吸引人讀下去。
四、正文陳述
如果選材恰當了,正文陳述也就水到渠成。所以這裡只是重點再提兩點:
1、不要只是簡單描述,畢竟文書不是說明書或者小說,要展現分析的過程,闡明自己的成長,觀點,理想和動機。
2、少用空洞的抽象名詞和形容詞,多用實義名詞和動詞,讓文章更有畫面感。極端的例子就是,你要寫「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而不是寫「啊,月亮代表了綿綿的思念,看著你,我想念起家鄉的點點滴滴」。
3、不要刻意使用大詞彙、長句子,要隨著自己的感情,做最自然的表達,就像在聊天,而不是國會演講。
五、反覆修改,努力做到個性化
很簡單,把你的文章給朋友和同學看,如果他們看不出寫的是你,那就撕掉重來。
對研究生申請而言
國外大學錄取委員會需要通過文書了解申請者的動機是什麼,是否做好了準備,從而了解申請者是否適合本學校、本專業的學習。
因此,申請者要強調自己在即將申請的專業方面,曾經做過哪些相關的努力,取得什麼成績,從而讓錄取委員會感受到:申請者是有了一定的基礎,對申請的領域是非常喜愛和了解的。
留學快問的推薦
一、PS的思考角度、結構
1、動機是什麼
為什麼要申請這個專業?可以從自己的興趣、所學的課程、所參加的活動和實習來入手,描述自己的所思所想。
有些人可能會轉專業,那就需要講述轉專業的動機,有一個合理的過程;也可以挖掘舊專業對新專業的幫助,化被動為主動。
2、學術能力
比如自己參加過什麼項目和研究課題?重點闡述研究的目標,自己的角色,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案,自己的貢獻和研究取得的成果。
3、工作和實習
重點需要描述的內容和研究課題類似。
4、未來的目標
闡述自己的短期和長期目標,包括希望學什麼課程,未來有什麼發展計劃。
其實說白了,就是圍繞申請目標,通過講述自己的過去經歷(真實的、直接的)和未來的期望(虛擬的、間接的)來共同「證明」自己的申請動機是合理的,自己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二、行文的建議
1、不要只有空洞的道理,要有細節。
空洞的道理就像正確的廢話,只有沒料的人才會這樣。有細節,有畫面感才讓人身臨其境,讓人信服。
2、加強講故事的能力,在故事中展現自己。
錄取委員會的人每天要看很多份PS,本身就是一份苦差事,如果看到精彩的故事,他更容易欣賞你和記住你。至於如何講好故事,那就是個大話題了,不過,如果能捉住兩點,就能增色不少:a 矛盾衝突、b 畫面感。
3、適當的遣詞造句,不要迷戀高級詞彙和複雜句式。
要根據表達的內容來決定遣詞造句,比如描寫故事,那就用簡單的詞彙和句式;如果講述緊張的過程,那就多用短句,甚至片段句;如果描述專業研究,那就要用專業術語和複雜長句,以彰顯專業度和邏輯性。張弛有度,本身就是功力。就像唱《講不出再見.mp3》,不是一上來就吼,而是先壓抑離別的傷感,等到鼓聲加入,歌詞出現「浮沉浪 似人潮」時,再迸發情感地唱。
【CV,即個人簡歷】
對本科申請者而言
由於專業研究及科研經歷相對較少,同時,本科教育重點也是全方位的培養,因此本科申請的簡歷更多地是通過展示自己獨特的經歷、潛力來塑造形象。
對研究生申請者而言
未來的求學已經開始專業化,所以,為了向錄取委員會說明自己已經做好準備,就需要在簡歷中展示自己的科研與實習,充分展示自己的學習和貢獻。
說到底,核心還是素材的選取。這一點,上文已經給出了足夠的建議。
行文時要注意的
1、格式要統一,比如時間的格式、動詞過去式;字體要有序;各種該對齊的要對齊。
2、詞彙要凝練,多變,比如不要一直participated,或者took charge of。有個英文簡歷動詞大全的pdf,大家可以去搜一下。
3、一些在其他文書裡也會出現的專有表述,比如論文題目,要保持統一。
4、不要臆造和浮誇,如果是借鑑的內容,一定要重複吃透借鑑的內容。
留學快問是一個類似「大眾點評」模式的中立第三方留學平臺,已入駐全國500+留學機構/留學顧問,公開各家機構好評差評,方便大家對比挑選中介。
想知道如何寫出高質量的文書?可以關注「留學快問」公眾號,免費諮詢資深顧問,領取免費定製文書名額。
留學快問的推薦
最後貼出的是普林斯頓大學官方提供錄取簡歷,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