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留守兒童:我在爸爸媽媽看不見的地方「偷偷」長大

2020-12-22 中國江蘇網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 提起留守兒童,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是「大眼睛女孩」形象,家長們因外出打工,不得已把孩子留守在老家農村。除此之外,還有一類孩子常年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卻一直被忽視,比如快遞人員、網約車司機群體子女,他們就是城市「留守兒童」。

為了解決這群「新南京人」子女「看護難」問題,南京團市委、市文明辦、市關工委等單位開辦起「寧聚青春築夢金陵」公益暑託班,專收「留守兒童」。其中,建鄴區興達社區大愛之家活動中心為全市13個辦班點之一。

8歲的爍爍對暑託班並不陌生,忙於做生意的父母沒辦法照顧他,今年已經是他第三次報名參加了。「這裡有很多朋友陪我下五子棋,一個人在家太無聊了。」他是五子棋資深玩家,在班裡難遇「敵手」。「以前暑假,媽媽把我送到她的朋友家,我不想去,阿姨家的小哥哥不太愛理我,我還是自己一個人。」爍爍從未將自己的心情告訴媽媽,「我一個人待在家媽媽也擔心,她已經很辛苦了,我得聽話。」

懂事的爍爍也有自己的「小煩惱」,獨自在家看漫畫時,常想起媽媽給過的承諾:「媽媽答應我每天晚上都會陪我看一本書,但她總是忘記,我每次看書,想到她的話就會難過。」

孩子們正在上手工課

璐璐的爸爸是一位大巴車司機,媽媽在超市工作,最忙的時候,他們待在家的時間只有十幾分鐘。「爸爸常開夜車,媽媽也要連夜在超市幹活,所以我經常一個人睡。」璐璐特別怕黑,太陽剛落山,她就會拉上窗簾,再把家裡的燈全部打開。後來,爸爸給她買了個手電筒,她開始試著關燈睡覺。「房間很黑,我就用手電筒在天花板上畫畫,沒一會兒就能睡著。媽媽有一天半夜回家發現我關著燈睡覺,她很驚訝我竟然不怕黑了。」

璐璐說,今年暑假最想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揚州,「想去看看書上說的大運河,最好能坐爸爸的大巴去!」

即將升入四年級的予予第一次參加暑託班,性格開朗的她第一天就交到了好朋友。「我同桌周天要過生日了,我給她買了一個檯燈,罩上罩子就可以看見星空!」予予說這是她過的最有意思的暑假,「這裡的課和學校裡完全不一樣,老師帶我們做實驗、開辯論賽、去野炊,我還當過小老師給大家做演講。」

予予的父母是京東物流員工,早晨6點出門,晚上7點回家,周末也經常加班。「夏天特別熱,爸爸每次送完貨回來都一身汗,有的房子沒有電梯,爸爸就背著很重的貨上樓,卸貨時後背全溼了。冬天衣服不能穿的太多,不然不方便抱大的貨,媽媽腿上常常青一塊紫一塊,是被凍出來的。」親眼見證過父母的工作,予予理解了他們的「不常在家」,「想讓他們換一份輕鬆的工作,但爸爸媽媽說其他的工作時間可能更久。」

孩子們的合影

予予媽媽誇女兒是個特別懂事的孩子,「有時候我下班早想多陪陪她,她就會責怪我為什麼不去給爸爸幫忙,讓我很心疼,她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常常撒嬌就好了。」

張旭多年致力於兒童公益項目,2013年在建鄴區團委的支持下成立了「大愛之家公益發展中心」,紮根興達社區,為城市留守兒童開展多樣化的素質拓展課程。「這個社區有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平時做小買賣、小生意,不到晚上沒辦法回家,根本顧不了孩子,如果任由孩子被『散養』,很容易被帶壞。」他感慨道。

「孩子們在來這裡之前,大多是爺爺奶奶照顧的,只管吃住,很少能關注到孩子的素質教育。」張旭說,這些孩子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長大,缺少關愛的話,在成長中容易出現自信心不足、獨立性不夠、學習力不強等一系列問題。「大愛之家成立到現在,一共有500多名孩子來到這裡,有些孩子是我們看著長大的,從一年級到現在升入初中,這裡成了他們除家之外最依賴的地方。」暑託班將孩子們聚集起來,不僅搭建起一方相互陪伴的空間,也為孩子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平臺。

張旭將暑託班課程稱為「七彩課堂」,「這裡的孩子年齡段很分散,上普通課程意義不大,所以我們開設了科學實驗、演講與辯論、心理常識、野外生存等開拓性強的課程,孩子們對這些也很感興趣。」每周五是大愛之家的素質拓展時間,孩子們會走出社區,來到更廣闊的課堂。「下周我們要去夫子廟探索金陵美食,出發前給孩子們分配不同的任務,有的當小導遊,有的負責管帳,有的寫新聞,一切由孩子主導,讓孩子自己去探索,他們能從成就感裡學到更多。」

記者 柏麗娟

相關焦點

  • 關注留守兒童:他們在爸媽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長大
    在四川省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留守兒童們每天都盼著過年,因為爸爸媽媽只有過年才能回家。大人們過完年外出打工來年新年才回來,成了這個村子習以為常的事情。即將成為「童伴媽媽」的俄木克羅是村子裡幼兒園的一名老師,談到留守兒童,她說因為爸爸媽媽不在身邊,孩子們很抗拒跟外界交流,但他們很堅強。
  • 一個留守兒童的吶喊:爸爸、媽媽,你們再不回來,我就要長大了
    「爸爸、媽媽,我長大了給你們當保姆,你們在外打工辛苦了!」這是我們點亮夢想18日湖南隆回助學活動中一個小學四年級女生在「夢想長絹」上寫下的話,當時看到這句話的人無不動容!多懂事的孩子,雖然非常想念爸爸、媽媽,她內心是多麼渴望爸爸、媽媽在身邊陪伴,但她知道爸爸、媽媽出外邊打工是為了給她更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她知道父母非常辛苦,所以在她幼少的心靈懂得長大了,要好好的報答她的爸爸、媽媽,為爸爸、媽媽做保姆。
  • 「爸爸媽媽,為什麼不肯帶我走」?留守兒童這一舉動,惹人掉淚
    導讀:「爸爸媽媽,為什麼不肯帶我走」?留守兒童這一舉動,惹人掉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爸爸媽媽,為什麼不肯帶我走」?留守兒童這一舉動,惹人掉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留守兒童:爸爸媽媽,你們什麼時候回來?
    留守兒童,相信我們並不陌生。父母背井離鄉外出務工,孩子卻留在老家農村,有的與爺爺奶奶在一起,有的與外公外婆住,還有的託付給親戚,也有的寄宿在老師家,正是這樣,他們有了一個讓人心酸的名字:留守兒童。他們與父母各守一方,只能期盼過年時父母回來看他們一眼,陪伴他們過個團圓年。
  • 一名留守兒童的心聲:爸爸媽媽,你們為了掙錢卻缺席了我的成長
    文|靜若留守兒童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終年難得見到爸爸媽媽,只得跟隨爺爺奶奶生活。他們吃的是蘿蔔白菜,心靈裝滿了孤獨和思念。他們想念爸爸媽媽,想念一家人團聚的日子。可是這麼普通的想法只能在春節過年的時候才能實現。短暫的相聚,孩子們又要和爸爸媽媽分離了。一年的時光,春夏秋冬,草木枯榮。
  • 你的孩子總在你看不見的地方長大
    1.什麼時候孩子開始長大了為了迎接開學,家長們自發組織去學校提前打掃衛生,保證還孩子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兒子也想念同學,便一同去了。我們進學校以後,兒子撥腿就跑了,進了教室,拿起掃帚就開始清掃教室。不一會兒,兒子的臉上就冒出汗珠,像一隻髒兮兮的小花貓。他又拿著拖把下樓清洗,我擔心平時大大咧咧的兒子摔跤,就假裝洗抹布,跟在後面。
  • 「關愛留守兒童讓爸爸媽媽回家」扶貧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關愛留守兒童讓爸爸媽媽回家」扶貧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2018-12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於曉   中新網12月3日電 日前, 「關愛留守兒童讓爸爸媽媽回家
  • 【回家的禮物】 留守兒童蒙蒙:就想媽媽幫我梳個頭
    「小時候,親情是一根長長的電話線,我在這頭,爸媽在那頭。現在啊,親情是一張薄薄的火車票,我在這頭,爸媽在那頭。」一首改編的詩,訴說著留守兒童與外出務工的父母,兩地相隔無法相伴的無奈與心酸。
  • 孩子總在你看不見的地方長大
    突然想起一位名人說的那句話:你的孩子,總是在你看不見的地方長大。李尖尖不以為然,他帶著凌霄,悄悄給他看了爸爸的「小秘密」。原來,李尖尖的媽媽去世之後,她爸爸怕女兒睹物思人,便把妻子的東西都藏了起來,包括曾經的照片。
  • 「我好恨我的爸爸媽媽,可是我又好愛他們啊」
    1、長大是一件很難的事種子被埋在大雪下安靜發芽老枯樹在夜裡長出一根新枝丫而我在爸爸媽媽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長大這樣一群人就是留守兒童。中國民政部2018年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97萬餘人。
  • 孩子總是在你看不見的地方長大
    突然想起一位名人說的那句話:你的孩子,總是在你看不見的地方長大。實際上,孩子不可能永遠呆在父母身邊,在沒有父母的地方,他們早已悄悄長大,適應屬於他們自己的生活。李尖尖不以為然,他帶著凌霄,悄悄給他看了爸爸的「小秘密」。
  • 留守兒童的悲哀,山西一男孩火車站接媽媽,見面時高興到跳起來
    留守兒童的悲哀,山西一男孩火車站接媽媽,見面時高興到跳起來很多父母為了給孩子營造更好的條件,就在外面拼命的打工賺錢,這也讓很多孩子現在都成了留守兒童,孩子一年可能就只能見父母那麼一面兩面,所以再見到父母的時候都感到十分的高興,甚至高興到跳起來。最近在山西就發生了一件這樣的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留守二代」:手機裡的爸爸和「復刻」的童年
    30年過去了,當初的留守兒童長大了,每個人的成長軌跡看似不同,卻有著極為相似的路徑。孩童時代留守,而後離開家鄉外出務工或上學,到了24歲前後的適婚年紀,回鄉操辦婚事,婚後孩子出生不久後便繼續外出務工。也有少數走出鄉村,留在城市,不必經曆命運的復刻。
  • 「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本報攜手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與留守...
    9月28日,由內蒙古晨報社攜手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發起的2020益起過中秋活動,在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東昇學校舉辦,本次活動的主題為「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
  • 留守女童把攝像頭當父母,對鏡頭大喊:爸回家,網友:喊得心好痛
    有網友直言:喊得我心好痛!小女孩聲聲呼喚讓人禁不住落淚。那一聲聲呼喚裡,是她對爸爸媽媽無盡的想念呀。1、 留守兒童的傷:爸爸媽媽,我好想你。經濟越不發達的鄉村,留守兒童現象越普遍。為了多掙一點錢,父母不得不背井離鄉。扔下年幼的孩子,孱弱的老人。就這樣孤獨守望。沒有孩子不渴望在父母的懷裡撒嬌,可對於有些孩子來說,撒嬌只是奢望。更多的時候,這些孩子只能一個人,偷偷隱藏起對爸爸媽媽的思念,找個沒人的地方留下思念的眼淚。
  • 留守女童對監控喊爸爸媽媽,請給留守兒童多一份愛
    安徽安慶的一位留守女孩對攝像頭呼喚爸爸的視頻在網絡引起熱議,爸爸看到視頻後立刻和媽媽一起連夜驅車9小時回家。爸爸說,女兒一開始見到時有點陌生,但馬上就把珍藏幾個月的零食分享給自己。對於留守兒童來說,最高興的事情莫過於見到爸爸媽媽吧?
  • 傷心詞:「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系列之二
    對其他地方的留守兒童,我不太清楚,這裡只談談家鄉的留守兒童。我上的農村小學雖然簡陋破舊,但離家不到一公裡,上學幾分鐘就能到校,回家吃飯十分方便,更用不著住宿。也有少數農民工夫婦,把小孩帶到了打工的城市,這部分孩子就成了「流動兒童」,因打工的父母居無定所,這些小孩也只好「隨波逐流」。粗略估計,我農村老家的兒童95%以上是留守兒童或流動兒童。隨父母進城的「流動兒童」留待下篇聊,這裡談談留守兒童。
  • 寒冬問暖|留守兒童的心事
    在鶴壁市淇濱區鉅橋鎮「童樂園」兒童之家,室內暖意融融,不時傳出笑聲。「快要過春節了,孩子們,你們想不想爸爸媽媽?」兒童之家負責人劉鴻鵬問。「想!」十餘名留守兒童舉著小手說。「今天咱們和爸爸媽媽微信視頻通話,說說自己的『小心事』!」劉鴻鵬大聲說。8歲小男孩姬潤涵的父母在深圳打工,他跟著奶奶在家鄉生活。姬潤涵第一個進行微信視頻,看到媽媽後,他突然哭了起來,「媽媽,我想你。」
  • 一位打工媽媽的心聲:想陪你長大,但我拿什麼養你?
    文|福林媽咪前幾日看到了一張動圖,一位在外打工的年輕媽媽,把孩子丟在老家,讓老人幫忙帶,自己出去掙錢。孩子就成了我們常說的「留守兒童」。好久沒見孩子了,趁著五一四天假期回家看,見到孩子後,媽媽伸開雙臂彎下腰想孩子快步走去,想讓孩子投入自己的懷抱,沒想到小傢伙竟然站在原地不動,迷茫的看了看媽媽,然後笑著跑開了,留下這位年輕的媽媽原地無奈落淚:我想陪你長大,但是我拿什麼養你?
  • 萍鄉登岸小學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貧困兒童活動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易志紅報導:喜逢國慶、中秋佳節雙慶之時,對於大多數父母無法回家團聚的留守兒童而言,卻也許只能倍增思親之情。為讓留守兒童、貧困兒童充分感受到來自學校的關愛,萍鄉登岸小學組織開展了"情暖中秋愛滿國慶"關愛留守兒童、貧困兒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