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寶壇經》第85講
朋友們!善信們!各位菩薩大德們!南無阿彌陀佛!大家吉祥如意!今天我們接著學《壇經》。
我們學佛,說白了就是學「戒定慧」。我們修行,說白了,就是修「戒定慧」。我們將來所謂的佛法成就,說白了,就是「戒定慧」的成就。
六祖慧能大師教導我們,禪宗頓教法門,以定慧為本。而且六祖慧能大師進一步明確指出,「定慧一體不是二」!有言定慧有別的大眾是自心迷的大眾。
定是慧體,無定不足以發智慧之功用;慧是定用,無慧不足以彰禪定之妙德。
即慧之時定在慧,當我們自性智慧現前時,定就在慧中;即定之時慧在定,當我們心入甚深禪定之時,慧就在定中!
各位善信大德們, 我們這裡千萬要仔細一二!我們一定要牢記,佛法真正的智慧無不出於甚深禪定!所以佛法智慧不是世智辯聰;佛法智慧也不是意識妄想;佛法智慧也不是哲學思辨,佛法智慧也不是精明算計。佛法智慧是我們籍由如理如法的修學佛教甚深禪定而自然顯露的智慧!所以真正的佛法是無為法!真正的佛法禪定是無為法;真正的佛法智慧也是無為法!而其他一切所謂的法統統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六祖慧能大師曰:諸學道人。莫言先定發慧,先慧發定各別。作此見者,發有二相。口說善語,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具善,內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於諍。若諍先後,即同迷人。不斷勝負,卻增我法,不離四相。
六祖慧能大師在此處諄諄教導我們無量的大眾,不要認為「先定發慧」或「先慧發定」此二者之間是有分別的。其實「先定發慧」也好,「先慧發定」也好。只是一種方便說法,落實到實際修行裡,也只是一種方便行法。真正的進入禪修境界,或是獲得佛法智慧之後,定慧是一體無二無別的!
大家有機緣的話,可以去請一本《圓覺經》。在《圓覺經》裡,奢摩他和三摩缽底還有禪那三種禪修既可以分別進入修學乃至於成就,亦可以結合進入修學乃至於成就!記住!脫離禪定的修學而能獲得無上佛法智慧的說法無有是處!
有的大德講「止觀」法門,奢摩他為止,毘舍那為觀。大家不要誤以為這是在宣說止觀有別。其實奢摩他和毘舍那是二非一!
你如果認為奢摩他和毗婆舍那是二法,並且執著非要這樣理解的話。那麼一方面會給你自己實修「止觀」帶來障礙;另一方面則說明你真的缺乏實修「止觀」的經驗。或者說,你持有這樣的見地,很有可能就沒有實修過一次「止觀」!
我們這裡要明確指出的是,止觀法門對於佛法初學者來說,就必須先修「止」!那麼什麼是止呢?我們又要止個什麼呢?其實就是止息我們的心!更為精準的講,止息的是我們的「意」,也就是大家經常口裡所說的「妄念」!這是入門的前奏,嚴格意義上來說,此時你根本連「定」的影子都沒有摸到,更談不上「止觀雙修」以及「止觀雙運」。當然也就無從理解此處六祖慧能大師所倡導的「定慧一體無二」的妙法妙義了!
記住!六祖慧能大師此處倡導的「定慧一體」是禪宗修學的根本大法。是成就後的定慧實證境界!而我們一般學人是沒有這樣境界的。我們千萬不能因為自己的修為境界不夠就疑謗祖師教言!
我起初學習《法寶壇經》到此處時,曾經有過「斷片」的感覺。怎麼此處六祖慧能大師講著講著「定慧一體」,忽然就說到「莫言先定發慧,先慧發定各別」,甚至說「作此見者,法有二相。口說善語,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初時學到這裡如墜五裡霧之中,後來才明白,這是對祖師對修行不究竟,見地不清淨的學人提出的忠言教誨!
我們如果沒有修學到真實的境地,自然就做不到定慧等持,自然表裡言行就不可能如一!所以六祖慧能大師稱之為「口說善語,心中不善」。因為你我此時還是「兩張皮」嘛!說我們個「不善」也是合適不過的!
更有甚者,根本就沒有修學過禪定,甚至一次實修體驗都沒有,但他就敢給你講「止觀」,還大言不慚地講他說的是「大止觀」,其他人講的是「小止觀」等云云之語……
我們一定要把自己現在所處的修學程度或者說所謂的「境界」搞搞清楚!不然你非說你用來洗臉的一盆水即是大海,而真正的大海在你的眼裡卻視而不見。這就不只是可笑了!
修學「止觀」,先止後觀的入門法途是沒有錯的,任誰一開始修學禪定都是這個路數。但止觀成就之後,止觀即是定慧,定慧一體無二!
由止入觀,及至止觀雙修,及至止觀雙運,及至止觀一體。本應如是!言定慧法者,亦應如是!
自悟修行,不在於諍。若諍先後,即同迷人。不斷勝負,卻增我法,不離四相。
我們禪宗是「自悟自解」的法門,當然,這個自悟自解必須是建立在開悟之後,明心見性之後才可以!不然就是「天魔外道」了!
學修過《金剛經》的善信們應該非常熟悉,須菩提尊者證得的三昧就是無諍三昧。《金剛經》中有言:「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
我們在了解什麼是「無諍」之前,先要清楚什麼是「諍」。有的古德講:諍有三義,一者煩惱諍,二者蘊諍,三者,鬥諍。一言以蔽之,所謂的「諍」就是一切無量有情眾生的身心妄相的表現!
《瑜伽師地論》裡面講,「和合方便,共為一事,是名無諍。」看到沒有,唯識法裡面,也講「無諍」啊!那麼《瑜伽師地論》裡宣講的無諍表達的又是什麼妙義呢?是智慧!你看,和合方便,共為一事,是名無諍。這是最高的智慧!或者說這個可以叫做最高的智慧行!
那麼我們偉大的須菩提尊者的「無諍」又是什麼呢?是三昧!沒有無諍三昧的修為,是不可能有無諍智慧行的!你我想在世間「和合方便,共為一事」,沒有無諍三昧的力量,那個幾乎是空談!
我們斷除不了眾生的勝負之心,徒然增大我慢法,從而不離「我人眾生壽者」四相,那我們希求的解脫就永遠遙遙無期了!
祈願一切眾生,無有疾病,皆得健康。祈願一切眾生,無有貧窮,皆得富足。祈願一切眾生,無有煩惱,皆得菩提。祈願一切眾生,得遇佛法,皆得成就。
南無阿彌陀佛!
本文原創 感恩關注 願與有緣 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