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簡單心理 簡單心理
江湖邊、Doubleqian ✑ 撰文
Leggings是一種緊身打底褲。跟普通褲子的不同之處是:它非常鮮明地勾勒了臀部和腿部線條。
通俗說法就是:「貼腿、卡屁股,還有非常明顯的襠線」。
現在這種褲子是運動人士的標配。它的設計靈感最初來自於舞蹈演員,後來伴隨20世紀80年代合成纖維技術的成熟和有氧運動而興起,又碰上了21世紀的瑜伽而變得廣受歡迎。
放在以前,人們會在穿leggings時有意選擇稍長的上裝,遮擋臀部。
但如今,女孩們直接穿著它(和短上衣)走出健身房。
在城市的拳擊館、普拉提、健身房、街舞社周圍,你可以常常見到這種leggings出街的都市麗人。
Leggings也分長短版。最近流行的短版「騎行褲」,體感也更涼快、更舒服。
如果你已經非常明白leggings是啥,那我們先來做個小調查:
穿leggings上班,奇怪嗎?
我意識到這可能「是個問題」,是從上一份工作離職,開始健身以後。
為了方便,我每天在家便換好運動T恤和leggings,直接去健身房(坐標深圳)。在路上,即便淹沒在匆匆趕路的「社畜」大軍中,也總有人忙裡偷閒地不時打量我。
我的長相其實很普通——所以,「問題」八成出在那緊緊包裹臀部的leggings上了吧?我挺好奇,如果真的穿去上班,會怎麼樣呢?
網上有人說,覺得被冒犯之處是「勾勒了內褲線條」。
正好朋友推給我一篇《大西洋月刊》的文章:Is it weird to wear leggings at work(穿打底褲上班奇怪嗎)?
文章寫道,根據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協會(Society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18年所做的一項非正式網絡調查,在9000名受訪者中,有90%的人認為「leggings不適合在辦公室穿著」。
作者自己也在50名曾穿leggings上班的女性中,做了一個小範圍的社交調查。這些女性反饋說:
「舒服,比牛仔褲舒服400倍。」
「確實違反了辦公室規定,但我們都沒把它當回事。」
「真的穿去上班過,確實有點擔心會讓自己看起來不專業、沒有威懾力,或者太性感」。
「總的來說,不太舒服。雖然我在街上穿得自在,但在辦公室裡它變成了另一種讓人退縮和羞恥的東西。所以那天我儘量就呆在座位上不動。」
「主管話裡有話地說我穿得太舒服。」
不難看出,當你覺得穿leggings上班有點尷尬,那它就是束縛。
如果你覺得完全沒關係,那也是一種選擇。
對此我非常同意《The cut》的一句評論,leggings are more of a mentality than a garment(穿leggings上班是否合適,這更關乎你的心理狀態,而非穿不穿它本身)。
但在個人選擇、職場規定之外,社會文化框架下的「緊身褲羞辱」確實是存在的。
如果你簡單認為「這不是什麼問題」,或「只是個人心態問題」,就忽略了它會讓一部分人不舒服的背景事實。
人們一直認為,女性在公共場所不應該顯得太性感
關於人際邊界(Personal boundaries),我們已經探討過多次。
它是指個人所創造的規則和限度,以此來界定別人如何對待自己是合理的、安全的。而職場著裝規則,就是關於在工作場合,被允許穿什麼、如何穿的規則,也是人際邊界的一部分。
穿leggings上班如何侵犯到人際邊界的呢?我們注意到,一些人的理由是「女士穿leggings上班會吸引男士注意力,讓男士分心」。
這類指責仍然發生於當代的各種公共場合。比如,2017年,美聯航拒絕兩名穿leggings的女性登機,理由是「著裝不當」。
事情鬧大後,人們組織了抵制美聯航的社交運動。
有人說:你們的政策是對女孩兒們進行身體羞辱嗎?那我要為你們鼓鼓掌——沒什麼比「在飛機上穿著舒適的女性」更能冒犯我的事了。
網友調侃:「美聯航眼中的規範著裝」
校園中也有發生。
美國印第安納州聖母大學的一位學生的母親在學校報紙上寫信,懇求女學生不要穿leggings,理由是「性暗示」。
「這些leggings非常緊身,就像花紋被畫在了臀部和腿上,請替男學生們的母親想一想」,這位母親寫道。
如果你覺得這件事有一些宗教因素,那麼就在前幾天,中國的廣西大學發了一則相似的聲明:
2020秋季迎新,廣西大學發布《女生安全攻略》
《安全攻略》的第一條,就是教育女學生:「不要穿過分暴露的衣衫和裙子,不低胸、不露腰、不露背,防止產生誘惑」。
但卻沒有針對男學生發布相關規定(高贊評論說:「也得讓男生不要光著上身打籃球」)。以安全之名加深性別刻板印象,是另一種形式的「蕩婦羞辱」。
「作為一個企業家,你的嘴巴太紅了」。圖/《秘密森林2》
「著裝邊界」不該只受限於某個性別
所謂的「著裝邊界」,應該適用於環境中的每一個人,而不能只針對某一群體。
日本某些行業不允許女性員工帶眼鏡,因為 「顯得冷酷」,會「遮蓋妝容」。對此有一位受訪者抱怨說:「如果在工作中戴眼鏡是一個真正的問題,就應該禁止所有人戴,包括男員工」。
再多說一句,遛彎的大爺們喜歡在公園裡露肚子、打赤膊,原因怎麼就不是「產生誘惑」,而是「影響市容」了呢?
「北京比基尼(Beijing Bikini)」指在北京夏季街頭的一種常見景象:男性為了涼快打赤膊,將上衣撩起透風,或是公園、胡同裡光著臂膀、脫鞋晾腳的行為。人稱「膀爺」。圖/BBC
另外,邊界並不是僵化死板的,隨著時代的進步、個人需求的發展,著裝的邊界也在變化。
上世紀70年代,人們還曾抱怨過女性穿的這種半透明襯衫(sheer blouses),可以隱隱看到內衣:
在更遙遠的30年代,路人會對穿無袖上衣(sleeveless tops)的女人側目。可能覺得她們實在太前衛了,接受無能:
聖母大學的歷史教授Linda Przybyszewski說,在leggings出現之前,人們對乳溝、腰腹,甚至「能不能露出整隻胳膊」都有爭議。
邊界的建立和打破是基於人的需求,所以不會一成不變。比如,2018年,國泰航空宣布,將允許空姐穿褲子。
2019年,英國維珍航空公司宣布,取消空姐執勤期間必須化妝的規定。維珍發言人馬克·安德森說,「新規定將確保空乘人員更加舒適,也將給團隊提供更多表達自我的選擇」。
在辦公室穿leggings是不是奇怪,並不只是一個邊界問題。在這個話題裡,更重要的疑問是:
你為什麼會感覺被一個穿leggings的人冒犯?
你感覺不舒服的理由,是否促進了女性身體的性化?
我們真正想問的只有一句:
女性在被評價為「誘惑他人」之前,可以首先是她自己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