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奢侈品消費增長最快國家之一 為何沒奢侈品品牌

2020-12-15 全球紡織網

近幾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奢侈品消費規模最大和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

但,讓人嘆息的是,在供給側一端,我們並沒有提供相應的具有優勢的本土品牌,急速增長消費帶來的紅利幾乎全部被國際著名奢侈品品牌拿走。

如果將奢侈品僅僅理解為高級消費的產品,無可爭議,中國並不缺乏,那些以稀缺資源為原料加工的產品,都屬於這個範疇,如黃花梨家具、和田玉擺件、高級翡翠製品以及頂級絲綢等等。但是,如果將「奢侈品」理解為「奢侈品品牌」,應該說現今還沒有屬於中國本土的奢侈品品牌。

奢侈品品牌是由奢侈品演化而來。這種演化的完成,需要一定的時間段,以及相匹配的環境和條件。其中包括:奢華的消費環境、高雅的顧客群體、具有獨立地位的品牌主體和歷史聲譽的傳承。前兩項是外部環境,後兩項是企業因素。四個因素互相影響,才能推動奢侈品品牌的形成和發展。

中國尚無奢侈品品牌

中國沒有奢侈品品牌,源於中國在上面提到的四個要素方面沒有形成協調機制。

  奢華的文化環境沒有延續

一件奢侈品,可以數月製作出來。但是,一個奢侈品品牌則需要數十年才能形成,延續則會超過百年。例如軒尼詩(1765)、江詩丹頓(1775)、尚美(1780)、芝柏表(1791)、芝華士(1801)等都延續了200年以上。時間較短的也需要數十年的時間積累,諸如阿瑪尼(1974)、範思哲(1978)等。因此,奢侈品品牌形成的重要歷史環境,是奢華之風長久延續。

中國的奢侈文化是斷裂的。中國古代不乏奢侈和享樂之風,也是一個藝術極度繁榮的國度。直到民國時代,還殘存著遺老遺少的奢華生活方式。

但是,中國的近代革命,讓皇家、王室、貴族從幾千年的歷史舞臺中退出了,中國奢侈品的消費需求——龐大的皇親國戚徹底地消失了。

1949年建國之後,一方面提倡勤儉節約,另一方面運動不斷,直至爆發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徹底砸爛了奢華和高雅之風。

而今健康的、自主的奢侈消費文化還在形成過程中,自然很難出現世界級的奢侈品品牌。

奢侈品成熟消費群體的另一個標誌,是形成高雅且有錢的消費階層。

雖然中國在唐宋元明清時代,出現了高雅且有錢的階層。但是,中國近代革命、建國後一系列運動,逐漸使高雅的富有階層徹底消失。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開放,富有階層出現了,高雅也開始回歸,但是兩者常常分離在兩個消費主體身上,即富而不貴,或是貴而不富。又富又貴人群雖已出現,但是這個階層還在形成過程中。

  奢侈品品牌創建主體缺失

從古至今,中國都缺乏奢侈品品牌創建的企業基因,主要是品牌創建者主體缺失。

在奢侈品品牌匯聚的歐洲國家,都是家族創立品牌,而後發展為公司品牌,品牌擁有者非常明確,並且有絕對控制權力,私有財產長期受到保護,世代傳承,傳承者具有創新動力和能力,具有藝術鑑賞力和融入上流社會的天然路徑。

在中國容易產生奢侈品品牌的封建王朝時代,皇宮頂級奢侈品的提供者,並非獨立的商號(品牌),而是由皇宮造辦處製造,標識為朝代的年份(俗稱為「款」,如康熙年制、乾隆年制等),而非匠人和商號的名稱,有商號的大多不是御用品。其結果,不但沒有形成奢侈品牌,而且隨著封建王朝的毀滅,皇宮造辦處及相應的產業也消失不在。這就使有可能出現極品的行業,缺乏了品牌形成的基礎,僅僅成為了今天博物館的古董,而沒有進化為奢侈品品牌。

  太短的奢侈品牌歷史

奢侈品品牌的最重要特徵之一,是長期的歷史文化傳承和全球範圍的品牌聲譽。後者部分是建立在前者基礎之上的。

中國古代的奢侈品產業,大多已經消失。新的奢侈品品牌,又由於歷史太短,沒有文化的積澱,基本上還沒有出現。

縱觀歐洲的奢侈品品牌,擁有者大多為家族,隨著家族子孫後代的傳承,就會更好地傳承屬於自己的品牌基因。尤其是路易威登、愛馬仕、菲拉格慕等頂級奢侈品牌更是如此。

一項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世界上具有150年歷史的奢侈品品牌,大約會用5年左右的時間完善奢侈品品牌的基因,用80年左右的時間形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奢侈品品牌。

現代奢侈品品牌的形成,不需要那麼長時間了,但是至少要花費30年以上時間的淬鍊。這還是在保證沒有重大失誤、創建者具有藝術鑑賞力和工匠精神的前提下。

企業發展歷史久遠並形成創始人的傳奇聲譽,這個企業或個人才會贏得尊敬,「受尊敬企業+個人設計+製作」的產品才能受到尊敬,才會產生溢價,這是奢侈品品牌創建過程的一個基本特徵和邏輯。

  打造中國奢侈品品牌

儘管過去的歷史文化環境,延緩了中國奢侈品品牌出現的時間。但是,形成奢侈品品牌四要素的這些條件,在中國開始出現並且會日趨成熟。未來通過三五十年的努力,打造中國本土的世界級奢侈品品牌是有可能的。當然,這需要選擇一些切實可行的對策。

  對策一:構建奢侈品牌滋生的環境

人類社會和一個國家追求的目標之一是幸福感,而幸福感的衡量標準是基本需求、發展需求和享樂需求,奢侈品品牌可以在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滿足使用者的享樂需求。因此,奢侈品品牌不是洪水猛獸,它本身更不是腐朽糜爛生活方式的一種標誌。

我們的法律、規章和輿論,應該鼓勵人們用正當合法收入,健康享用自己喜歡的奢侈品品牌。這有四個方面的含義,包括:鼓勵消費;提倡健康消費;反對浪費;反對禮品賄賂。

  對策二:選擇具有本土優勢的行業

奢侈品品牌,一般都承載著國家形象,並被世界知曉和認可。

中國打造本土奢侈品品牌,可以選擇具有歷史文化特色和傳統產業優勢的行業或領域。這樣才能實現本土和全球的雙重認可,容易構建國際化的奢侈品品牌。

絲綢之路,曾將中國的瓷器、玉器、絲綢、茶葉歷盡艱辛運到歐洲,這些精緻、高雅的物品,成為當時歐洲王公貴族的奢侈品,時至今日歐洲人也沒有完全改變對中國這一古老印象的認知。這些行業可以成為本土奢侈品品牌的進入領域。當然,還有中醫中藥、白酒、養生保健、餐飲等領域。

  對策三:確立打造什麼級別的品牌

在選擇了進入奢侈品的某個行業之後,接下來要考慮打造什麼級別的奢侈品品牌,這需要進行兩方面的決策:一是選擇傳統奢侈品,還是新奢侈品;二是實施非品牌化策略,還是實施品牌化策略。

傳統奢侈品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路易威登、愛馬仕、卡地亞、香奈兒、古琦、百達翡麗、江詩丹頓等等。「新奢侈品」通常是指新潮並且買得起的、介於傳統奢侈品和大眾消費品之間的商品。新奢侈品的特徵是:優質中價、批量生產、滿足情感。代表性產品有星巴克咖啡、Swatch手錶、阿迪達斯original量版運動鞋、蘋果iPod、Leiv's的限量版牛仔褲和依雲礦泉水等。對於它們,很多顧客買得起、買得到,又令人神往。購買完全不用計劃,只是滿足某一時刻情感的需要,或是對某種品牌的信仰。顯然,新奢侈品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奢侈品。兩者形成的規律不同,企業需要明確構建的品牌屬於其中哪一類。

一般而言,奢侈品品牌發展有兩種策略:一是實施非品牌化策略,即堅持手工定製和專業發展,在某一個領域形成聲譽;二是實施品牌化策略,將品牌進行縱向(向下)和橫向延伸,引入工業化生產,不斷擴大市場規模。前者可以有效地保護品牌形象,後者可以持續地增加收益。

企業在進入奢侈品行業之後,必須做出戰略選擇,是打造一個聲譽和品位極高的品牌而不關注收益的增長(如德國頂級金飾品牌華洛夫總裁說從不關注財務報表),還是讓品牌為效益服務、以利潤增加為根本目的。更多的奢侈品品牌是採取二者結合的方式。不過,即使如此,一般也是先打造一個成功的非品牌化的奢侈品牌,然後再進行相應的品牌延伸。如果沒有建立起成功的奢侈品品牌,就盲目地進行延伸或是過度延伸的,就很容易被市場拋棄,如皮爾卡丹等。

  對策四:尊重奢侈品牌形成的規律

在選擇了進入的行業和確定了品牌類型之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按著奢侈品品牌的形成和發展規律進行運作。簡單概括一下,就是完善奢侈品品牌的基因;精心淬鍊奢侈品品牌;實施奢侈品品牌化戰略。

只要我們構建一個奢侈品牌形成的環境,遵循奢侈品牌形成的規律,秉承工匠精神,就一定會在不遠的將來打造出中國的世界級奢侈品牌。

相關焦點

  • 中國消費者「回流」 買爆國際大牌 奢侈品消費增長創新高
    「疫情對全球經濟和社交場景產生了很大影響,導致全球奢侈品市場萎縮。然而在中國,有四大引擎支撐了奢侈品消費市場在後疫情時期的回暖,分別是:消費回流、新世代消費者崛起、數位化發展以及在今年增長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海南離島免稅購物。」 貝恩公司資深全球合伙人布魯諾(Bruno Lannes)表示。
  • 貝恩發布最新研究報告:消費回流,今年中國境內奢侈品消費增長創新高
    今年疫情,全球奢侈品銷售受到嚴重衝擊,市場萎縮23%。不過,中國因控制疫情得力,消費市場回暖快,奢侈品牌在中國內地的市場份額幾乎翻了一番。
  • 高端消費復甦,中國將成全球「老大」!北京奢侈品展明年7月舉行
    (原標題:高端消費復甦,中國將成全球「老大」!全渠道營銷與數位化社交媒體創新會繼續成為各大品牌努力發展提升的方向。從消費情況來看,中國消費規模穩定增長;箱包和珠寶在中國消費比重中佔比高達50%;中國奢侈品市場外資品牌佔據市場份額較大,行業集中度較高。中國市場奢侈品銷售額的反彈是亞洲地區維持業績增長的關鍵。未來五年內,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
  • 國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蓬勃發展,全球50%的增長都來自中國
    而在所有品類中,奢侈品牌格外的火爆。數據顯示,在全球受到疫情影響的情況下,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展現出強大的韌性,但時間內就完成了觸底反彈,實現正增長,目前,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全球奢侈品的最大市場。據悉,在今年的雙十一期間,有60多個奢侈品品牌開售即售罄,補貨之後又二次售罄,以至於不得不從海外緊急調貨,甚至蔻依、萬國、巴黎世家等奢侈品品牌中的「豪門」也都加入到了海外調貨的大軍之中。
  • 全球奢侈品消費,中國人佔據1/3,2025年將成最大奢侈品市場
    月前米蘭和巴黎的時裝周為奢侈品行業帶回了些許信心,歐洲愛馬仕等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也顯示行業正在收穫復甦,但就在奢侈品市場看到第一縷曙光之際,歐洲的第二波疫情來的猛烈,也讓寄希望於在年末發起衝刺的業內品牌為之受挫。
  • 2025年中國將成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場 電商平臺成為增長新引擎
    來源:封面新聞原標題:2025年中國將成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場 電商平臺成為增長新引擎然而在中國,有四大引擎支撐了奢侈品消費市場在4月之後回暖,分別是:消費回流、新世代消費者崛起、數位化發展以及海南離島免稅購物。」報告指出,以電商平臺天貓為例,今年1月至10 月,天貓奢侈品銷售額同比增長約120%,全年增速預計在130%至140%左右。雙十一期間,部分品牌組織全球調貨、線下門店調貨來保障境內的激增需求。
  • 美媒:中國好多「奢侈品」在歐美只是普通品牌
    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導美媒稱,中國買家是全球奢侈品的最大消費群體,但最新行業調查顯示,越來越多中國人的奢侈品絕大多數是在海外採購的。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1月26日報導,這對於在中國境內開店的奢侈品品牌來說是個壞消息,但也不是很糟糕:這意味著中國買家變得更加成熟老練。
  • 貝恩報告:全球奢侈品市場萎縮中國上漲48%,天貓成增長新引擎
    12月16日,全球知名戰略諮詢公司貝恩發布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2020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勢不可擋》顯示,今年全球奢侈品市場將萎縮23%,但中國境內奢侈品消費將逆勢上揚48%,達到3460億元。報告預計,到2025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
  • 貝恩發布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2025年中國將成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場
    報告顯示,天貓、官網app、小紅書成為國內消費者接觸奢侈品的主要入口,而品牌方也更多地通過天貓完成數位化以及觸達更多的群體。以一鍵或一店的方式觸達中國最大基數、層次最豐富、地域分布最全面的消費者群體,品牌在天貓收穫的不單單是銷售規模增長,更是一種駕馭數位化營銷的能力。
  • 全球三分之一奢侈品被中國人買了 國人為何如此熱衷大牌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的奢侈品年支出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奢侈品被中國人買了。那麼中國人為何如此熱衷於大牌呢?   中國人愛買奢侈品   根據《2017中國奢侈品報告》中顯示2016年有760萬戶中國家庭購買了奢侈品,超過了馬來西亞或荷蘭的家庭總數。
  • 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場背景下的世界奢侈品市場狀況
    從奢侈品具體類別看,服裝及鞋類消費仍然佔據首位,佔比較為穩定,排名第三位的手錶市場消費佔比有明顯下降趨勢;中、美、歐、日綜合消費佔比高達83%;從銷售佔比來看,美國遠超其他國家和地區;美、中、英、韓等國家奢侈品消費保持較高增速發展,香港和俄羅斯有較大下滑;中國奢侈品行業發展市場潛力較大,奢侈品市場地位與日俱增;全球奢侈品品牌來源集中於歐美等地區。
  • KDA課達丨阿里投資奢侈品電商,奢侈品管理成熱門專業?
    阿里巴巴並非這家奢侈品電商投資的唯一一家中國公司,早在2017年,京東直接投資FARFETCH,交易涉及金額達到3.97億美元,成FARFETCH當時最大股東之一。2020年上半年,騰訊1.25億美元購入FARFETCH可轉換公司債券,完成了對發發奇的現金投資。
  • 貝恩發布最新《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
    研究顯示,2018年中國奢侈品市場整體銷售額延續了2017年破紀錄的增長,增速連續第二年達到20%。儘管奢侈品行業整體保持強勁增長,但品牌之間的差異依然存在。領先奢侈品牌增長超過25%,也有品牌稍顯落後,增速低於10%。  研究指出,儘管中國奢侈品市場整體上保持強勁增長,但對奢侈品牌來說,不同品牌之間差異巨大。
  • 奢侈品品牌的去LOGO化(圖)
    根據管理諮詢公司貝恩近期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多年來首次表現出負向趨勢,預計2014年奢侈品消費將下滑2%。  德勤全球消費行業領導人安東尼·德·裡德馬頓(Antoine de Riedmatten)日前在接受筆者採訪時稱,奢侈品在中國市場的銷售不盡如人意,一方面是反腐對禮品市場的打擊,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奢侈品消費發生在海外。
  • 貝恩報告:全球奢侈品市場萎縮中國上漲48%,天貓成增長新引擎-中新...
    然而在中國,有四大引擎支撐了奢侈品消費市場在4月之後回暖,分別是:消費回流、新世代消費者崛起、數位化發展以及海南離島免稅購物。  報告指出,今年1月至10月,天貓奢侈品銷售額同比增長約120%,全年增速預計在130%至140%左右。雙十一期間,部分品牌組織全球調貨、線下門店調貨保障境內的激增需求。
  • 千禧代男性奢侈品消費熱情提升 時裝品牌加碼男裝線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雪丹男性對時尚消費的積極態度,讓他們成為各大品牌市場營銷和業務拓展的主要目標。據國際市場調研公司 Ipsos 發布的《Global Affluent Study 全球富裕人口調研》報告顯示:在千禧代男性消費者的推動下,男性消費者購買奢侈品的頻率已經超過了女性,他們對奢侈品的喜愛與使用自豪感也更高。34% 的千禧代男性受訪者計劃在2019年提高奢侈品支出。
  • 姬存希南法尋香 新奢解讀中國奢侈品增長機遇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近年的奢侈品市場發展亦十分亮眼。專業奢侈品市場研究機構要客研究院發布的《2019中國奢侈品報告》指出,2019年全球奢侈品市場規模約3817億美元,雖然有各種不利因素影響,全球奢侈品市場仍然取得10%的增長。
  • Dior和Valentino都去了東京走秀,日本為何又成了奢侈品搶灘地?
    「我們的日本顧客對品牌非常重要並且很忠誠,日本是Bottega Veneta在全世界最主要的市場之一。」Bottega Veneta總經理Claus-Dietrich Lahrs說。除了Bottega Veneta,最近還有不少奢侈品牌在日本有大動作。
  • 調查:中國境內奢侈品消費增加 實體店購物熱情不減
    【歐洲時報8月20日賈言編譯】新冠疫情對中國奢侈品消費帶來什麼影響?後疫情時代,中國奢侈品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會有哪些改變?為了回答諸多類似問題,消費者體驗聯盟Customer Experience Group與奢侈品消費者分析事務所Wisely Insights在2020年5月針對中國大陸居民後疫情時代高檔奢侈品消費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大陸消費者在國內購買奢侈品的比例將繼續增加,雖然網購會繼續增長,但是中國顧客還是打算前去實體店購買奢侈品。
  • 全球奢侈品市場萎縮中國上漲48% 四大引擎支撐消費回暖
    今天,全球知名戰略諮詢公司貝恩發布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2020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勢不可擋》顯示,今年全球奢侈品市場將萎縮23%,但中國境內奢侈品消費將逆勢上揚48%,達到3460億元。報告預計,到2025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